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某地铁区间位于XXX路中心绿化带下,明挖结构断面形式复杂,共包含22个断面,均为现浇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明挖基坑采用钻孔桩围护结构,明挖顺做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23m左右,两端较深的部位采用四道Φ609钢管支撑作为支撑结构,其余位置采用6m高土钉护坡,三道Φ609钢管支撑。
【关键词】 土方;回填;施工
前言
某地铁区间地质构造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纪洪积层,包括粉土填土层、房渣土层、粉土层、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层、卵石层。
明挖段地下水从上至下分别为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潜水和承压水。上层滞水含水层主要为粉土填土层和粉土层。透水性较好,水位埋深为3.50~8.30m;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粉土层、粉细砂层,此层地下水透水性较好,水位埋深为16.60m;层间潜水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砂层、粉细砂层,该含水层透水性较好,水位埋深为22.30~24.50m;承压水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层、粉土层、粉细砂层、卵石层,该含水层透水性好,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水位埋深为29.50~33.80m。
一、 土方回填前的准备
1.1回填料的确定
顶板以上1m回填料采用粘性土,不得含有草、垃圾等杂质,以上不得使用淤泥、粉沙、杂土和有机物含量超过8%的腐植土、过湿土、冻土、粒径大于150mm的石块,主要利用本工程开挖料,但不含有机杂质,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應符合规定。不合格的填料一律不得使用。
1.2标准击实试验
土方回填料确定后,项目部质检员、实验员邀请监理工程师共同在回填料场进行取样,抽取的土样应具有代表性,各个土层和性状的土都应包括。土样抽取后送工地实验室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率下的最大干密度。通过实验作出土方回填料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根据规范回填土压实度的要求,确定出施工中控制的最小干密度=最大干密度×最低压实度(93%),再查“含水量与干密度曲线图”确定合格干密度下的含水率范围。
1.3现场碾压试验
标准击实试验完成后,即在施工现场安排碾压试验,碾压试验的目的:
(1)、核查土料压实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压实干密度值;
(2)、核查压实机具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3)、选定合理的施工压实参数:铺土厚度、土块限制粒径、含水量的适宜范围、压实方法和压实遍数;
(4)、确定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碾压试验在标定的四个回填区域分别进行,不同的回填区域采用不同的压实机具:蛙夯夯实遍数从4遍开始用环刀法抽取试样,测定干密度值,达不到要求再夯实6遍、8遍测定直到合格;压路机等机械从第6遍开始测定,然后测定8遍、10遍,最后通过测定确定合适的碾压遍数、铺土厚度、土块限制粒径等参数。
二、施工程序和方法
2.1施工程序
1.人工回填夯实程序
地坪(或结构顶板)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机械回填碾压程序:地坪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2填筑方法
1.填土前,应将顶板或基土上的积水、垃圾等杂物全部清除干净。
2.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
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随做防水随回填夯实,避免防水层长期曝晒。
4.填土分层铺摊。顶板以上先回填200~250mm,人工夯实,回填高度超过1m后方可采用机械回填。
5.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或按下表选用。
6.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注意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以下规定:
推土机:2km/h振动压路机:3km/h
7.推土机铺土时,对边坡处要进行开蹬处理,开蹬宽度按开挖边坡系数和铺土厚度计算确定。
8.推土机碾压采用进退错距法,碾迹搭接宽度应大于20cm,防止漏压或漏夯。
9.使用震动压路机时,回填土摊铺后在不振动的情况下碾压1~2遍然后再振动碾压;振动碾压频率要一致,先调好频率后再碾压。
10.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11.人工夯实按每段10~20m一次性达到要求后向前推进,在回填铺土及碾压和夯实时其推进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
12.人工夯填时,,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
13.填土按要求分段进行,分段填夯接茬处,土坡需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宽度不小于1.0m,高度不大于0.5m,碾压时碾迹应重叠0.5m。
14.高低顶板(或基土)相连时,先填夯低顶板(或基土)范围,填夯至相同标高后再一起填夯。
15.填方到地面后高出地面50mm的预留沉降量。
16.在整个回填过程中,设置专人保证观测仪器与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尤其是支撑拆除后继续进行对基坑围护变形的监测,确定回填期间的基坑稳定。
三、质量保证措施
1.土方回填过程中,根据试验确定的土料最佳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及夯实遍数,对填筑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2.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内。
4.土方填筑时,对填筑段选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填筑中进行监督并密切配合工程师监督人员的工作。
5.质量标准
(1)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2)回填土时应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应使施工土料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粘性土料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控制在-4~±2%。
(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铺土厚度不得超出试验确定的铺土厚度。
(4)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因地表是绿地,最低压实密度值取93%。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四、雨季施工
1.施工時应有防雨措施,基坑四周设排水沟、挡水墙,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在预留竖井井口处、分段边缘处,边坡底脚设不小于顶板30cm的挡水墙,防止雨水流入回填土,回填土遭到破坏或造成边坡塌方。
2.雨季回填施工,回填应集中力量,分小段施工,取、运、填、平、压各工序连续进行,雨前尽快完成作业段。
3.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4.雨前需用塑料布覆盖边坡,雨后应晾晒或对填土面的淤泥清除,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5.井口边长期留置的边坡按1:3坡度留置,坡面可采用网喷混凝土等封闭。
五、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班前进行班前教育。
2.支撑拆除、吊运、碾压等重要工序现场设专职安全员旁站指挥、监督。
3.吊运填土、钢支撑等吊装作业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派信号员指挥。
4.回填区段边坡底角,尤其是在临时竖井边上,需砌筑不少于30cm高档土墙,雨前需完成边坡压实或塑料布覆盖,防止流泥、塌坡等。
5.工作段的纵坡不应超过碾压机械最大爬坡能力,横坡不大于20%。
6.机械碾压时距井口不小于2m,距基坑围护不小于0.5m,多台作业时距离不小于3m。
7.机械碾压的工作面应适当平整,振动压路机在起步后才能起振。
8.机械停止作业时应停在平坦坚实的地方,并制动住,不得靠近斜坡。
9.夯实机作业时,应一人扶夯,一人传递电缆线,且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递线人员应跟随夯机后或两侧调顺电缆线,电缆线不得扭结或缠绕,且不得张拉过紧,应保持3~4m的余量。
10.夯实填高土方时,应在边缘以内100~150mm范围内夯实2~3遍后在夯实边缘。不得在斜坡上夯行,避免造成夯头后折。
参考文献:
[1].地下铁道工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2003版)(GB50299-1999);
[2].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QB-050-2005);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关键词】 土方;回填;施工
前言
某地铁区间地质构造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纪洪积层,包括粉土填土层、房渣土层、粉土层、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层、卵石层。
明挖段地下水从上至下分别为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潜水和承压水。上层滞水含水层主要为粉土填土层和粉土层。透水性较好,水位埋深为3.50~8.30m;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粉土层、粉细砂层,此层地下水透水性较好,水位埋深为16.60m;层间潜水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砂层、粉细砂层,该含水层透水性较好,水位埋深为22.30~24.50m;承压水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层、粉土层、粉细砂层、卵石层,该含水层透水性好,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水位埋深为29.50~33.80m。
一、 土方回填前的准备
1.1回填料的确定
顶板以上1m回填料采用粘性土,不得含有草、垃圾等杂质,以上不得使用淤泥、粉沙、杂土和有机物含量超过8%的腐植土、过湿土、冻土、粒径大于150mm的石块,主要利用本工程开挖料,但不含有机杂质,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應符合规定。不合格的填料一律不得使用。
1.2标准击实试验
土方回填料确定后,项目部质检员、实验员邀请监理工程师共同在回填料场进行取样,抽取的土样应具有代表性,各个土层和性状的土都应包括。土样抽取后送工地实验室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率下的最大干密度。通过实验作出土方回填料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根据规范回填土压实度的要求,确定出施工中控制的最小干密度=最大干密度×最低压实度(93%),再查“含水量与干密度曲线图”确定合格干密度下的含水率范围。
1.3现场碾压试验
标准击实试验完成后,即在施工现场安排碾压试验,碾压试验的目的:
(1)、核查土料压实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压实干密度值;
(2)、核查压实机具的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3)、选定合理的施工压实参数:铺土厚度、土块限制粒径、含水量的适宜范围、压实方法和压实遍数;
(4)、确定有关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碾压试验在标定的四个回填区域分别进行,不同的回填区域采用不同的压实机具:蛙夯夯实遍数从4遍开始用环刀法抽取试样,测定干密度值,达不到要求再夯实6遍、8遍测定直到合格;压路机等机械从第6遍开始测定,然后测定8遍、10遍,最后通过测定确定合适的碾压遍数、铺土厚度、土块限制粒径等参数。
二、施工程序和方法
2.1施工程序
1.人工回填夯实程序
地坪(或结构顶板)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机械回填碾压程序:地坪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2填筑方法
1.填土前,应将顶板或基土上的积水、垃圾等杂物全部清除干净。
2.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
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随做防水随回填夯实,避免防水层长期曝晒。
4.填土分层铺摊。顶板以上先回填200~250mm,人工夯实,回填高度超过1m后方可采用机械回填。
5.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或按下表选用。
6.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注意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以下规定:
推土机:2km/h振动压路机:3km/h
7.推土机铺土时,对边坡处要进行开蹬处理,开蹬宽度按开挖边坡系数和铺土厚度计算确定。
8.推土机碾压采用进退错距法,碾迹搭接宽度应大于20cm,防止漏压或漏夯。
9.使用震动压路机时,回填土摊铺后在不振动的情况下碾压1~2遍然后再振动碾压;振动碾压频率要一致,先调好频率后再碾压。
10.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11.人工夯实按每段10~20m一次性达到要求后向前推进,在回填铺土及碾压和夯实时其推进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
12.人工夯填时,,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
13.填土按要求分段进行,分段填夯接茬处,土坡需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宽度不小于1.0m,高度不大于0.5m,碾压时碾迹应重叠0.5m。
14.高低顶板(或基土)相连时,先填夯低顶板(或基土)范围,填夯至相同标高后再一起填夯。
15.填方到地面后高出地面50mm的预留沉降量。
16.在整个回填过程中,设置专人保证观测仪器与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尤其是支撑拆除后继续进行对基坑围护变形的监测,确定回填期间的基坑稳定。
三、质量保证措施
1.土方回填过程中,根据试验确定的土料最佳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及夯实遍数,对填筑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2.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内。
4.土方填筑时,对填筑段选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填筑中进行监督并密切配合工程师监督人员的工作。
5.质量标准
(1)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2)回填土时应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应使施工土料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粘性土料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控制在-4~±2%。
(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铺土厚度不得超出试验确定的铺土厚度。
(4)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因地表是绿地,最低压实密度值取93%。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四、雨季施工
1.施工時应有防雨措施,基坑四周设排水沟、挡水墙,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在预留竖井井口处、分段边缘处,边坡底脚设不小于顶板30cm的挡水墙,防止雨水流入回填土,回填土遭到破坏或造成边坡塌方。
2.雨季回填施工,回填应集中力量,分小段施工,取、运、填、平、压各工序连续进行,雨前尽快完成作业段。
3.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4.雨前需用塑料布覆盖边坡,雨后应晾晒或对填土面的淤泥清除,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5.井口边长期留置的边坡按1:3坡度留置,坡面可采用网喷混凝土等封闭。
五、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班前进行班前教育。
2.支撑拆除、吊运、碾压等重要工序现场设专职安全员旁站指挥、监督。
3.吊运填土、钢支撑等吊装作业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派信号员指挥。
4.回填区段边坡底角,尤其是在临时竖井边上,需砌筑不少于30cm高档土墙,雨前需完成边坡压实或塑料布覆盖,防止流泥、塌坡等。
5.工作段的纵坡不应超过碾压机械最大爬坡能力,横坡不大于20%。
6.机械碾压时距井口不小于2m,距基坑围护不小于0.5m,多台作业时距离不小于3m。
7.机械碾压的工作面应适当平整,振动压路机在起步后才能起振。
8.机械停止作业时应停在平坦坚实的地方,并制动住,不得靠近斜坡。
9.夯实机作业时,应一人扶夯,一人传递电缆线,且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递线人员应跟随夯机后或两侧调顺电缆线,电缆线不得扭结或缠绕,且不得张拉过紧,应保持3~4m的余量。
10.夯实填高土方时,应在边缘以内100~150mm范围内夯实2~3遍后在夯实边缘。不得在斜坡上夯行,避免造成夯头后折。
参考文献:
[1].地下铁道工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2003版)(GB50299-1999);
[2].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QB-050-2005);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