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总结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疗效,探讨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30例已确诊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中,外来务工人员占122例。其中原发性98例,包括有家族史8例,散发者102例;继发性32例,包括继发于甲亢25例。发病诱因主要为剧烈运动或劳累、情绪激动、上呼吸道感染等。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且以青年为主。心电图正常32例,有典型低血钾改变86例,伴有肢体麻木22例,肌肉酸痛26例。经口服和静脉注射钾后,全部病例均痊愈。结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外来务工人员发病率较高,在饮食方面以素食为主的发病率较高感染,且饱食或剧烈运动均为本病诱发因素。但积极加强预防措施,可明显减少外来工钾型周期性麻痹的发生。
关键词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外来务工人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38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低钾型最常见,称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本病属于常染色体显行遗传性钾通道疾病,有研究发现病毒感染与低血钾有关,在我国此病多为散发型[1]。
资料与方法
我科2008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患者130例,男116例,女14例;其中外来工占122例。年龄15~57岁,平均32.3±4.7岁,20~39岁90例(69.2%)。首次发病86例,反复2次以上发作44例。原发性98例,其中有家族史8例,散发者102例;继发性32例,其中继发于甲亢25例。发病诱因主要为剧烈运动或劳累、情绪激动、上呼吸道感染、饱餐或饮酒、腹泻、补充葡萄糖等。本组除10例双下肢肌力不对称外,其余120例四肢肌力减退,双侧对称,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肌力减退最重为1级,最轻为4级。腱发射减低或消失,病理征阴性。主观感觉异常48例,伴四肢麻木22例,伴肌肉酸痛26例。
实验室检查:130例血清钾均<3.5mmol/L,最低1.56mmol/L。其中血钾<2.0mmol/L者24例,血钾2.0~2.5mmol/L者46例,血钾2.5~3.0mmol/L者42例,血钾3.0~3.5mmol/L者18例。心电图检查中有低钾性心电图改变76例,以T波低平或出现U波最常见,其次是ST段下降和PR间期延长,亦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窦性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甲亢25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率均正常56例;在74例异常患者中,白细胞总数降低6例,白细胞总数增高42例,白细胞总数正常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26例。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本组均经口服补钾或静脉补钾后,肌力均恢复正常。患者肌力多在1天内恢复正常,少数需要2~3天,补钾总量6~25g。对继发性者配合治疗原发病如甲亢等。
讨 论
导致外来务工人员易发生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原因: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钙通道疾病,主要累及骨骼肌[2]。此病一般在我国以散发多见,是周期性麻痹最常见的类型,不少病例伴有甲亢或肾小管酸中毒。由于血清钾的降低,导致去极化发生障碍,表现为发作性骨骼肌瘫痪,可持续数小时或1周,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其诊断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为血清钾的降低或心电图改变。本组病例分析显示:①体力劳动者、剧烈活动及劳累是肌瘫痪发作最重要的诱因:工作性质、工作强度是由城市外来工特殊的工作性质所决定,他们长时间加班工作,每天工作8~12小时,甚至更长工作时间,精神高度紧张,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出汗可多达10L/日,每升含钾9mmol,故导致钾大量流失。②呼吸道感染:感染本身可导致低血钾,另外部分患者在门诊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青霉素类,也可使带正电荷的钾离子西欧那个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中转移,从而使钾排泌增多[3],导致低钾血症。③外来务工人员饮食习惯不良:食物单一、缺乏营养、蔬菜水果添补不足等,可导致钾的摄入不足。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钾状态,机体总钾量不足,故在炎热季节外来工好发低钾型周期性瘫痪。④其他因素:过度饮酒、高糖饮食及一些不明原因,均可导致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因此上述原因均可导致外来务工人员易发生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预防措施:本病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疾病的发作。①在夏天气温较高的季节,对于以往有过发病的患者,特别是城市农民工等体力劳动者,应劝告其多吃些含钾比较丰富的水果或饮料,控制高淀粉和高糖类食物,少食多餐,尤其是控制晚餐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这是减少凌晨肌瘫痪发作的主要措施[4]。也可每天口服对消化道粘膜刺激性小、缓慢吸收的控释钾。对于少数频繁发作的患者,应给予口服适量的10%氯化钾液体,发作间期还可考虑口服醋氮酰胺片250mg,3次/日,用以预防发作。②医务人员要早期发现病人,注意观察低钾血症发病的某些前驱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头晕、精力不集中、体力下降、肌肉酸痛等,如一旦发现有发生瘫痪、肌无力、心慌等症状,要及时就医。③在外地农民工的施工现场和聚居的工棚内,应备用含钾饮料,并在高温和潮湿季节按国家的相关规定尽量缩短其工作时间。④观察发现在劳动后,即冲冷水浴或进食较多食物,然后卧床休息者,在夜间和清晨或午睡时,较易发生四肢无力。
总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会获得更多的有关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此对有效防治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可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袁智勇,邓文彬,管健.等.东莞市镇区低钾血症流行病学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1):51-53.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3-845.
3 朱红秋,汪润,陈出新.城市农民工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3):28-30.
4 陈辉庭,刘剑锋,林桂花,等.外来工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流行病学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6):29.
关键词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外来务工人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38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低钾型最常见,称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本病属于常染色体显行遗传性钾通道疾病,有研究发现病毒感染与低血钾有关,在我国此病多为散发型[1]。
资料与方法
我科2008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患者130例,男116例,女14例;其中外来工占122例。年龄15~57岁,平均32.3±4.7岁,20~39岁90例(69.2%)。首次发病86例,反复2次以上发作44例。原发性98例,其中有家族史8例,散发者102例;继发性32例,其中继发于甲亢25例。发病诱因主要为剧烈运动或劳累、情绪激动、上呼吸道感染、饱餐或饮酒、腹泻、补充葡萄糖等。本组除10例双下肢肌力不对称外,其余120例四肢肌力减退,双侧对称,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肌力减退最重为1级,最轻为4级。腱发射减低或消失,病理征阴性。主观感觉异常48例,伴四肢麻木22例,伴肌肉酸痛26例。
实验室检查:130例血清钾均<3.5mmol/L,最低1.56mmol/L。其中血钾<2.0mmol/L者24例,血钾2.0~2.5mmol/L者46例,血钾2.5~3.0mmol/L者42例,血钾3.0~3.5mmol/L者18例。心电图检查中有低钾性心电图改变76例,以T波低平或出现U波最常见,其次是ST段下降和PR间期延长,亦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窦性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甲亢25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率均正常56例;在74例异常患者中,白细胞总数降低6例,白细胞总数增高42例,白细胞总数正常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26例。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本组均经口服补钾或静脉补钾后,肌力均恢复正常。患者肌力多在1天内恢复正常,少数需要2~3天,补钾总量6~25g。对继发性者配合治疗原发病如甲亢等。
讨 论
导致外来务工人员易发生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原因: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钙通道疾病,主要累及骨骼肌[2]。此病一般在我国以散发多见,是周期性麻痹最常见的类型,不少病例伴有甲亢或肾小管酸中毒。由于血清钾的降低,导致去极化发生障碍,表现为发作性骨骼肌瘫痪,可持续数小时或1周,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其诊断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为血清钾的降低或心电图改变。本组病例分析显示:①体力劳动者、剧烈活动及劳累是肌瘫痪发作最重要的诱因:工作性质、工作强度是由城市外来工特殊的工作性质所决定,他们长时间加班工作,每天工作8~12小时,甚至更长工作时间,精神高度紧张,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出汗可多达10L/日,每升含钾9mmol,故导致钾大量流失。②呼吸道感染:感染本身可导致低血钾,另外部分患者在门诊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青霉素类,也可使带正电荷的钾离子西欧那个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中转移,从而使钾排泌增多[3],导致低钾血症。③外来务工人员饮食习惯不良:食物单一、缺乏营养、蔬菜水果添补不足等,可导致钾的摄入不足。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钾状态,机体总钾量不足,故在炎热季节外来工好发低钾型周期性瘫痪。④其他因素:过度饮酒、高糖饮食及一些不明原因,均可导致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因此上述原因均可导致外来务工人员易发生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预防措施:本病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疾病的发作。①在夏天气温较高的季节,对于以往有过发病的患者,特别是城市农民工等体力劳动者,应劝告其多吃些含钾比较丰富的水果或饮料,控制高淀粉和高糖类食物,少食多餐,尤其是控制晚餐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这是减少凌晨肌瘫痪发作的主要措施[4]。也可每天口服对消化道粘膜刺激性小、缓慢吸收的控释钾。对于少数频繁发作的患者,应给予口服适量的10%氯化钾液体,发作间期还可考虑口服醋氮酰胺片250mg,3次/日,用以预防发作。②医务人员要早期发现病人,注意观察低钾血症发病的某些前驱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头晕、精力不集中、体力下降、肌肉酸痛等,如一旦发现有发生瘫痪、肌无力、心慌等症状,要及时就医。③在外地农民工的施工现场和聚居的工棚内,应备用含钾饮料,并在高温和潮湿季节按国家的相关规定尽量缩短其工作时间。④观察发现在劳动后,即冲冷水浴或进食较多食物,然后卧床休息者,在夜间和清晨或午睡时,较易发生四肢无力。
总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会获得更多的有关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此对有效防治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可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袁智勇,邓文彬,管健.等.东莞市镇区低钾血症流行病学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1):51-53.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3-845.
3 朱红秋,汪润,陈出新.城市农民工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3):28-30.
4 陈辉庭,刘剑锋,林桂花,等.外来工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流行病学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