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风险偏好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今年4月定向降准政策及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缓解目前我国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上升的趋势,增加实体经济的流动性,进而增加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防止企业出现违约、破产,有助于实现保就业、保增长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 定向降准 融资成本 流动性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别于4月15日和5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以下简称“4月定向降准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以下简称“4月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
笔者认为,上述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运用将有助于降低中小银行同业间的融资成本,促进银行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切实降低实际融资成本,防止企业出现违约、破产,从而实现保就业、保增长的政策效果。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内外部压力陡增,宏观政策的调节力度也在不断加大。4月定向降准属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而4月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属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这也是我国自2008年以来首次对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进行调整。这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在具体实施方面有所不同。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货币数量来影响经济,通常由央行主导且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较大,但具体的实施效果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银行自身的行为。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资产价格来影响金融机构的行为,央行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互动。例如,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规模是其基于市场形势的判断而自主决定的,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将通过调整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收益来影响其信贷投放。
逆周期调节政策将发挥积极作用
央行同时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可强化货币政策传导力度,实现政策调节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一)缓解银行惜贷状况,更好地服务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景气度下滑、中美贸易摩擦增多,我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银行风险偏好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在数次降准后,当前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已较为充裕,但一些银行的信贷投放动力,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动力仍显不足,不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4月定向降准政策将缓解银行惜贷状况,扩大其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
在我国尚未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我国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一般随着存贷款利率的调整而相应调整,以避免在降息后银行将资金存放在央行而不投放至实体经济。随着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央行对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逐步减少。上一次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当时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我国也存在经济下行的风险,银行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仍收缩信贷,选择将资金存放在央行,銀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上升(见图1)。在此情况下,央行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99%下调至0.72%,以促使银行进行信贷投放。
今年4月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将缓解目前我国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上升的趋势,有利于增强实体经济的流动性,进而增加银行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避免小微企业因资金问题而出现违约、破产,从而实现保就业、保增长的政策目标。
(二)为利率进一步下行打开空间
当前我国正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进而传导至长期利率。为稳定市场对短期利率的预期,央行逐步探索构建利率走廊机制,将短期货币市场利率稳定在利率走廊区间。当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基本构建完成,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是我国利率走廊的上限,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是我国利率走廊的下限。此前,银行间以利率债为质押物的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1)在几次下探至接近0.72%的水平后均迅速上升(见图2)。在4月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被调低后,将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短期利率下限将下降,而作为货币市场中资金需求端的中小银行将有机会获得成本更低的资金。同时,短期利率的下行也将逐步向长期利率传导,有助于债券市场利率进一步下降,进而引导实体企业贷款利率下行。
(编者注:1.请将蓝色图例改为“DR001”;2.将灰色图例改为“1天期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
作者单位:新世纪评级研发部
责任编辑:印颖 鹿宁宁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 定向降准 融资成本 流动性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别于4月15日和5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以下简称“4月定向降准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以下简称“4月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
笔者认为,上述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运用将有助于降低中小银行同业间的融资成本,促进银行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切实降低实际融资成本,防止企业出现违约、破产,从而实现保就业、保增长的政策效果。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内外部压力陡增,宏观政策的调节力度也在不断加大。4月定向降准属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而4月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属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这也是我国自2008年以来首次对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进行调整。这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在具体实施方面有所不同。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货币数量来影响经济,通常由央行主导且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较大,但具体的实施效果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银行自身的行为。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资产价格来影响金融机构的行为,央行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互动。例如,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规模是其基于市场形势的判断而自主决定的,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将通过调整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收益来影响其信贷投放。
逆周期调节政策将发挥积极作用
央行同时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可强化货币政策传导力度,实现政策调节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一)缓解银行惜贷状况,更好地服务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景气度下滑、中美贸易摩擦增多,我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银行风险偏好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在数次降准后,当前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已较为充裕,但一些银行的信贷投放动力,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动力仍显不足,不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4月定向降准政策将缓解银行惜贷状况,扩大其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
在我国尚未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我国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一般随着存贷款利率的调整而相应调整,以避免在降息后银行将资金存放在央行而不投放至实体经济。随着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央行对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逐步减少。上一次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当时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我国也存在经济下行的风险,银行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仍收缩信贷,选择将资金存放在央行,銀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上升(见图1)。在此情况下,央行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99%下调至0.72%,以促使银行进行信贷投放。
今年4月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将缓解目前我国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上升的趋势,有利于增强实体经济的流动性,进而增加银行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避免小微企业因资金问题而出现违约、破产,从而实现保就业、保增长的政策目标。
(二)为利率进一步下行打开空间
当前我国正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进而传导至长期利率。为稳定市场对短期利率的预期,央行逐步探索构建利率走廊机制,将短期货币市场利率稳定在利率走廊区间。当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基本构建完成,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是我国利率走廊的上限,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是我国利率走廊的下限。此前,银行间以利率债为质押物的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1)在几次下探至接近0.72%的水平后均迅速上升(见图2)。在4月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被调低后,将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短期利率下限将下降,而作为货币市场中资金需求端的中小银行将有机会获得成本更低的资金。同时,短期利率的下行也将逐步向长期利率传导,有助于债券市场利率进一步下降,进而引导实体企业贷款利率下行。
(编者注:1.请将蓝色图例改为“DR001”;2.将灰色图例改为“1天期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
作者单位:新世纪评级研发部
责任编辑:印颖 鹿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