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性科目,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在中学数学的教育中,如何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协调和配合,使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思维、方法以及理性精神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数学 创造力 思维 信息化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更多的是批评的声音,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有“中国学生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之类的流传。享誉全球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曾提出:“说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国外的同龄人好,这是自我陶醉。”他认为,由于中国学生前期的基础只是通过“做习题”和“应试”获得,不够扎实和完善,因此到了后期要自主发力、进行原创性工作的时候,创造能力就成为多数中国学生的“短板”了。其实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课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主、合作、探究”被编进了课本中,旨在“考查学生创造力”的题目也频繁出现在中考和高考中了。中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性科目。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丘成桐表示:“要想培养出一个一流的数学家,中学时期的教育是格外重要的。”因此在中学数学的教育中,教师要遵循认知规律,以问题引导学习,体现数学知识、学生认知的过程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协调和配合,使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思维、方法以及理性精神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这既是数学教育的作用所在,也是数学教育的目的所在。为此,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引导和深入。
一、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数学教学中“教”与“学”关系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被动接受关系。教师要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策略等,但更要让学生自觉地去获得知识,不断接受、理解、探索、反思。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行动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和学生自觉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主要是通过精心组织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会学生动脑筋去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学生听取教师的讲解,按照教师指定的任务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概念、定理、命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得到一种自己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一代新人面对社会所必备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必须改变没有任何互动的、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动脑筋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积极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思维训练。把教与学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二、夯实基础,将数学概念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
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而概念又是这种思维的语言。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我们要切实杜绝重解题、轻概念,避免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上狠下工夫,要把基本概念放在中心地位,使它成为联系相关知识的纽带,突出概念之间的内部联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教学也是“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概念教学,使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本质的目的。
三、以人为本,营造愉悦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转变是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和实现的根本性标准。新课程的本质在于倡导一种新课程文化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不仅倡导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主权,同时也倡导给予教师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要跟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要容下个性特别的学生,要容下对自己说“不”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批判的精神去挑战原有的自我,包括自己的观念、认识、行为习惯等,这是建立新课堂的基础。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
其次,要巧妙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能,还可以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做情感的双向交流。如果课堂提问把握不好,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的思维受阻,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要精心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数学教学语言达到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最后,要注意将数学与生活现象结合。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使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规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怀疑数学用处的同学明白,要让数学发挥用处,限制不在数学本身,而在数学的使用者上。
四、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层出不穷。我们应当关注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尽可能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学中,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同时,应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应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是刻不容缓的。我们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是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本质。只有既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又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越性,才能扬长避短,发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
(责编 张晶晶)
关键词:数学 创造力 思维 信息化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更多的是批评的声音,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有“中国学生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之类的流传。享誉全球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曾提出:“说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国外的同龄人好,这是自我陶醉。”他认为,由于中国学生前期的基础只是通过“做习题”和“应试”获得,不够扎实和完善,因此到了后期要自主发力、进行原创性工作的时候,创造能力就成为多数中国学生的“短板”了。其实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课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主、合作、探究”被编进了课本中,旨在“考查学生创造力”的题目也频繁出现在中考和高考中了。中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性科目。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丘成桐表示:“要想培养出一个一流的数学家,中学时期的教育是格外重要的。”因此在中学数学的教育中,教师要遵循认知规律,以问题引导学习,体现数学知识、学生认知的过程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协调和配合,使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思维、方法以及理性精神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这既是数学教育的作用所在,也是数学教育的目的所在。为此,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引导和深入。
一、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数学教学中“教”与“学”关系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被动接受关系。教师要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策略等,但更要让学生自觉地去获得知识,不断接受、理解、探索、反思。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行动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和学生自觉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主要是通过精心组织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会学生动脑筋去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学生听取教师的讲解,按照教师指定的任务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概念、定理、命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得到一种自己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一代新人面对社会所必备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必须改变没有任何互动的、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动脑筋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积极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思维训练。把教与学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二、夯实基础,将数学概念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
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而概念又是这种思维的语言。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我们要切实杜绝重解题、轻概念,避免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上狠下工夫,要把基本概念放在中心地位,使它成为联系相关知识的纽带,突出概念之间的内部联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教学也是“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概念教学,使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本质的目的。
三、以人为本,营造愉悦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转变是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和实现的根本性标准。新课程的本质在于倡导一种新课程文化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不仅倡导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主权,同时也倡导给予教师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要跟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要容下个性特别的学生,要容下对自己说“不”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批判的精神去挑战原有的自我,包括自己的观念、认识、行为习惯等,这是建立新课堂的基础。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
其次,要巧妙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能,还可以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做情感的双向交流。如果课堂提问把握不好,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的思维受阻,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要精心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数学教学语言达到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最后,要注意将数学与生活现象结合。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使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规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怀疑数学用处的同学明白,要让数学发挥用处,限制不在数学本身,而在数学的使用者上。
四、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层出不穷。我们应当关注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尽可能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学中,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同时,应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应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是刻不容缓的。我们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是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本质。只有既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又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越性,才能扬长避短,发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
(责编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