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92-0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能有效促进教师语文素养提升。两年来,我校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师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课题平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总结出了“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感知图文,初学课文——信息收集,合作研学——总结延伸,提升素养”的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与策略,在课题研究层层推进中,教师的语文素养渐渐提升,学校教学工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实现两个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使教师从原来以自我为中心的“讲解者”角色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学生地位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发现者、实践者、体验者。
二、扎实教育技术操作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师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课题实验重在对校园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为强化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稳步推进课题实验进程,在实验初期阶段对教师进行网络环境下,语文学科基本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并积极开展培训。
课题之初,我课题组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摸底调查,全面了解老师们对网络知识、EXCE、WORD、POWERPOINT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情况等,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课题组举办为期近一个月的“快餐式”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促使教师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课题实验期间,课题组还借助新浪博客平台,建立自己的课题网站,学校课题网站的建立与实验课题的开题会同步进行,通过课题博客这一平台,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多样化,能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有效地推进了课题实验进程。
在网络环境下创设人机对话、人人互动的教研形式是课题实验有效开展的渠道之一,为此,课题组多次创设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如2010年5月5日下午,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网络环境下的课题实验强化培训。培训让教师对课题研究再一次深入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和“语文素养”两个概念,同时也是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初次实战演习。培训中,老师们进一步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和“语文素养”两个概念,并通过回复、留言的方式共同探讨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在博客里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们有感而发的教学心得。
通过研讨,老师们深深地感受到:课题研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课题研究,并不深奥,只要做个有心人,我们人人都能研究,都有收获。
三、明确语感训练切入点
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为了让老师们清楚如何从入学的那天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感,课题组在博客上开展学习研讨《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的网络教研活动。
通过研学《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一文后,老师们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四、灵活评课方式,拓宽思维空间
通常情况下的评课很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博客进行评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自然流畅,无需见面,可以互相评课,互相提出不同见解,突破教师个人能力的限制,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了拘瑾,没有了紧张,思维的空间更宽阔。如老师们听了龚龙翠老师执教的《云雀的心愿》后,课题组把《云雀的心愿》教案放入博客并组织老师们开展了网络评课,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转变。
五、教学的资源得到拓展
过去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唯一资源,就教材教教材,而实施新课程后,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把自身、学生、文本、环境都看成是课程开发的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延伸教材的价值,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强调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文本的价值和学生的需要,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开展实践活动,在课内广泛的交流,这样不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真正的体现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合。
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过去的教学,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师是怎么备课的,就怎么上课,追求答案的标准与统一,教学思想僵化。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把教案看成是预设的,把过程看成是动态的。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尽可能的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意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敢于向教材和教师挑战了,学生的这种自我的意识逐步形成。
七、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课题研究过程,培养了一支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的教师队伍,提高老师们进行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课题为龙头,以科研为手段,用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改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两年的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整体优化。首先是教师的主体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没有采用专家提路、定航,我们实践的方法是在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同一学科的教师,或兴趣相同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联合研究和攻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语文素养的提升,像一道彩虹灿烂了学校教学的天空。
一、实现两个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使教师从原来以自我为中心的“讲解者”角色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学生地位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发现者、实践者、体验者。
二、扎实教育技术操作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师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课题实验重在对校园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为强化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稳步推进课题实验进程,在实验初期阶段对教师进行网络环境下,语文学科基本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并积极开展培训。
课题之初,我课题组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摸底调查,全面了解老师们对网络知识、EXCE、WORD、POWERPOINT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情况等,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课题组举办为期近一个月的“快餐式”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促使教师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课题实验期间,课题组还借助新浪博客平台,建立自己的课题网站,学校课题网站的建立与实验课题的开题会同步进行,通过课题博客这一平台,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多样化,能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有效地推进了课题实验进程。
在网络环境下创设人机对话、人人互动的教研形式是课题实验有效开展的渠道之一,为此,课题组多次创设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如2010年5月5日下午,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网络环境下的课题实验强化培训。培训让教师对课题研究再一次深入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和“语文素养”两个概念,同时也是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初次实战演习。培训中,老师们进一步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和“语文素养”两个概念,并通过回复、留言的方式共同探讨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在博客里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们有感而发的教学心得。
通过研讨,老师们深深地感受到:课题研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课题研究,并不深奥,只要做个有心人,我们人人都能研究,都有收获。
三、明确语感训练切入点
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为了让老师们清楚如何从入学的那天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感,课题组在博客上开展学习研讨《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的网络教研活动。
通过研学《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一文后,老师们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四、灵活评课方式,拓宽思维空间
通常情况下的评课很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博客进行评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自然流畅,无需见面,可以互相评课,互相提出不同见解,突破教师个人能力的限制,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了拘瑾,没有了紧张,思维的空间更宽阔。如老师们听了龚龙翠老师执教的《云雀的心愿》后,课题组把《云雀的心愿》教案放入博客并组织老师们开展了网络评课,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转变。
五、教学的资源得到拓展
过去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唯一资源,就教材教教材,而实施新课程后,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把自身、学生、文本、环境都看成是课程开发的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延伸教材的价值,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强调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文本的价值和学生的需要,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开展实践活动,在课内广泛的交流,这样不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真正的体现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合。
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过去的教学,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师是怎么备课的,就怎么上课,追求答案的标准与统一,教学思想僵化。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把教案看成是预设的,把过程看成是动态的。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尽可能的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意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敢于向教材和教师挑战了,学生的这种自我的意识逐步形成。
七、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课题研究过程,培养了一支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的教师队伍,提高老师们进行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课题为龙头,以科研为手段,用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改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两年的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整体优化。首先是教师的主体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没有采用专家提路、定航,我们实践的方法是在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同一学科的教师,或兴趣相同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联合研究和攻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语文素养的提升,像一道彩虹灿烂了学校教学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