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的道路对已近花甲之年的宋志华来说,实在是太坎坷了。仿佛从他父亲被打成右派起,乖蹇的命运就从未离开他半步:明明学习成绩优异,却因为是右派的儿子而失去升高中的机会。以后几十年间挫折不断,他只能长期与蹇运作顽强不屈的斗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宋志华当知青时因无钱打车票,想回城时就只好打“溜”票。别的知青票从没被查票员抓住过,他却溜一次就被抓一次。知青小余打“溜”票从没被查到过,可只与宋志华“溜”一次就束手就缚。宋志华的命运也像他逃票一样,总是充满了坎坷。
一、招工吃了回头草
当了十多年知青,宋志华终于招工回城了。虽然是当码头工人,总算也是堂堂正正的工人阶级了。他干的这活可不像样板戏《海港》里那些码头工人那样潇洒,每天背着沉重的大麻包,走过晃悠悠的木跳板,一步一步爬上陡峭的河岸。汗水湿透衣裳又被太阳晒干,再被汗水浸湿。
但是,命多乖蹇,就这他宋志华也没能干几天就有麻烦找上了:原来他在农村当民办教师时,曾经钻山打洞找门路,好不容易被公社推荐去县师范进修,迈开了通往公办教师的第一步,突然码头的招工师傅来了,他丢下正在看的课本,卷起行李就跟招工师傅回了城。他哪知县师范的领导是个气量狭小之人,他一听学员宋志华连招呼也不打一个就走了,气恼得很:该领导通过县教育局发公函要求把在读学员宋志华退回县师范。招工单位的领导不愿惹麻烦,马上通知宋志华回农村师范还当民办教师。还没从招工喜悦中回过味来的宋志华昏昏沉沉回到家,几天水米不进,那绝望的样子吓坏了他的老母亲。知青朋友们纷纷赶来安慰,可又能奈何呢!
送宋志华回农村那天,他泪水在眼眶里直打滚。良久,他强颜欢笑地说:“其实,我每天在码头上背大包,腰都压弯了,心都压麻木了,早就不想干了。现在把我退回去,我倒有解脱的感觉。”说完头也不回地登上了火车。
二、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两年后,宋志华在一个同情知青的公社干部的帮助下,再度被招工回城,还是到那个码头扛大包。一次卸香烟,那天宋志华身体不适做了半上午后他因头发晕,过跳板时一脚踩空,连人带烟箱一起掉进冰冷的河水里。烟被水浸湿,货主要求赔偿,单位却把责任推给宋志华,扣了他的工资。经此一事,宋志华下决心要改变现状。他克服一切困难去读电大,终于拿到第一批电大毕业证。那时正是“文革”后百废待兴之时,中学缺老师,教育部门决定招一批“五大”生(即电大、职大、业大、夜大、函大)充实教师队伍。宋志华正好符合条件,便立即报名应考。经过笔试、面试和试教,宋志华凭借丰富的知识面,从容不迫的教态,深入浅出的授课和电大毕业生的资格,某中学领导当场表态同意接收宋志华,并要他随后带毕业证去教育局办手续。
走出中学门,宋志华连转三圈对天大叫:我要当中学老师了。宋志华满心欢喜地去领毕业证,可哪知毕业证还在按部就班地逐部门审批,一时拿不到。平时从不为世事着急的他这回可真急了,他找到经办人,哀求他先办,可那人说不能破例。宋志华垂头丧气地去找同意接受他的那个校长,要求先上班再补办手续。校长虽然同情他,可不能违反原则:没有毕业证,教育局不同意办手续,爱莫能助。在一切努力无效后,宋志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煮熟的鸭子又飞走了,沮丧地睡了三天三夜,黯然回家又拿起码头工人特有的大蓝布巾。
三、难舍铁饭碗
宋志华不是个轻易屈从于命运的人,他下决心一定要凭自己的能力闯出一条路来。于是,他留职停薪,和几个朋友去承包了一家亏损严重的工厂,他亲自担任生产副厂长,没日没夜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在他的带领下,全厂苦干加巧干,几个月后,终于扭亏为赢。
正当宋厂长和伙计们厉兵秣马,准备再接再厉之时,原单位来拖后腿了。他们通知宋志华说:请立即回单位上班,否则作除名处理。接到通知,宋志华心乱如麻。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这些老知青,对这来之不易的铁饭碗是很难割舍的。承包虽然好,可终究是泥巴饭碗,不知哪天打碎了,就会扁担没扎,两头失蹋。他的母亲、哥哥都反对他脱离单位,他妈妈抹着泪说:“伢子,你在农村干了十多年,好不容易才回城有个正式工作,就这样丢了,岂不可惜?这可是能吃一辈子的饭碗呀!”仅一夜工夫,宋志华额上就平添了数道皱纹,鬓边多出了几缕白发。他经过痛苦的抉择,含泪离开了生机勃勃的承包厂,回到原单位上班,又痛失了一次展示自我价值的良机。
四、 应聘被耍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日益发展,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沙自是不甘人后。领导们决定在深圳、珠海、海南、绥芬河、黑河五个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设立办事处,全权处理长沙在这些地方的各种事宜。
为了寻求人才,领导决定公开招聘。这次招聘说是要提高透明度,请来各方面专家主考,并强调要杜绝关系户、人情户,考分面前人人平等。看来真的是要动真格的了。宋志华马上报名并着手准备考试。他天天泡在省图书馆翻阅大量的资料,突击学习边贸知识。他学过经济管理,又参与过工厂的领导工作,又有在农村锻炼吃苦耐劳的经历,宋志华认为自己一定能被聘上。
他踌躇满志地参加考试,成绩不错,面试也颇得考官青睐,他知道这回大有希望了,可一直不见通知来。宋志华忽觉事情不妙,马上托人打听,方知招聘通知早就发了,人员早已招满,都是内定好了的,所谓招聘,不过是掩人耳目,考官和考生们一起被人当猴耍了。别的考生愤愤不平,曾有人找到招聘处要讨个说法,倒是宋志华处变不惊:“算了,全当过一回考试瘾,见一次世面,也领教了一次雕虫小技。何况我还学了不少知识、长了许多见识呢。”
五、不是最后的考试
过了几年,宋志华两口子都下岗了,他们的女儿正在读高中,经济拮据,他急于找一份工作。他被介绍去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搞资产评估。虽然他以前没有搞过评估,可他当过厂长、经理、工程师,很快就熟悉了工作,当他第一次写出一个评估报告,兴冲冲地送给所长看时,所长要他给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女大学生签字。他奇怪地问:“为什么我做的报告要她签字?”所长说:“你没有注册评估师证,所以没有签字权,她有,所以得她签字。”他又问:“那她为什么不来做报告?”所长笑着说:“她还不会做报告。”宋志华怔了半天,心想:我一定考个证给你们看看。于是,他又开始了一轮应考学习。
虽然宋志华实践经验丰富,可真正要去背熟那么多书本,可不是件容易事,毕竟他已年过半百,记忆力差了许多,年轻时一小时能背下的课文现在几天都背不熟。五门功课,那么多厚厚的书,他只能粗粗翻看一遍。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都佩服宋志华锲而不舍的精神,相信蹇运一定会远远地离开他。(责编:辛娅)
宋志华当知青时因无钱打车票,想回城时就只好打“溜”票。别的知青票从没被查票员抓住过,他却溜一次就被抓一次。知青小余打“溜”票从没被查到过,可只与宋志华“溜”一次就束手就缚。宋志华的命运也像他逃票一样,总是充满了坎坷。
一、招工吃了回头草
当了十多年知青,宋志华终于招工回城了。虽然是当码头工人,总算也是堂堂正正的工人阶级了。他干的这活可不像样板戏《海港》里那些码头工人那样潇洒,每天背着沉重的大麻包,走过晃悠悠的木跳板,一步一步爬上陡峭的河岸。汗水湿透衣裳又被太阳晒干,再被汗水浸湿。
但是,命多乖蹇,就这他宋志华也没能干几天就有麻烦找上了:原来他在农村当民办教师时,曾经钻山打洞找门路,好不容易被公社推荐去县师范进修,迈开了通往公办教师的第一步,突然码头的招工师傅来了,他丢下正在看的课本,卷起行李就跟招工师傅回了城。他哪知县师范的领导是个气量狭小之人,他一听学员宋志华连招呼也不打一个就走了,气恼得很:该领导通过县教育局发公函要求把在读学员宋志华退回县师范。招工单位的领导不愿惹麻烦,马上通知宋志华回农村师范还当民办教师。还没从招工喜悦中回过味来的宋志华昏昏沉沉回到家,几天水米不进,那绝望的样子吓坏了他的老母亲。知青朋友们纷纷赶来安慰,可又能奈何呢!
送宋志华回农村那天,他泪水在眼眶里直打滚。良久,他强颜欢笑地说:“其实,我每天在码头上背大包,腰都压弯了,心都压麻木了,早就不想干了。现在把我退回去,我倒有解脱的感觉。”说完头也不回地登上了火车。
二、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两年后,宋志华在一个同情知青的公社干部的帮助下,再度被招工回城,还是到那个码头扛大包。一次卸香烟,那天宋志华身体不适做了半上午后他因头发晕,过跳板时一脚踩空,连人带烟箱一起掉进冰冷的河水里。烟被水浸湿,货主要求赔偿,单位却把责任推给宋志华,扣了他的工资。经此一事,宋志华下决心要改变现状。他克服一切困难去读电大,终于拿到第一批电大毕业证。那时正是“文革”后百废待兴之时,中学缺老师,教育部门决定招一批“五大”生(即电大、职大、业大、夜大、函大)充实教师队伍。宋志华正好符合条件,便立即报名应考。经过笔试、面试和试教,宋志华凭借丰富的知识面,从容不迫的教态,深入浅出的授课和电大毕业生的资格,某中学领导当场表态同意接收宋志华,并要他随后带毕业证去教育局办手续。
走出中学门,宋志华连转三圈对天大叫:我要当中学老师了。宋志华满心欢喜地去领毕业证,可哪知毕业证还在按部就班地逐部门审批,一时拿不到。平时从不为世事着急的他这回可真急了,他找到经办人,哀求他先办,可那人说不能破例。宋志华垂头丧气地去找同意接受他的那个校长,要求先上班再补办手续。校长虽然同情他,可不能违反原则:没有毕业证,教育局不同意办手续,爱莫能助。在一切努力无效后,宋志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煮熟的鸭子又飞走了,沮丧地睡了三天三夜,黯然回家又拿起码头工人特有的大蓝布巾。
三、难舍铁饭碗
宋志华不是个轻易屈从于命运的人,他下决心一定要凭自己的能力闯出一条路来。于是,他留职停薪,和几个朋友去承包了一家亏损严重的工厂,他亲自担任生产副厂长,没日没夜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在他的带领下,全厂苦干加巧干,几个月后,终于扭亏为赢。
正当宋厂长和伙计们厉兵秣马,准备再接再厉之时,原单位来拖后腿了。他们通知宋志华说:请立即回单位上班,否则作除名处理。接到通知,宋志华心乱如麻。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这些老知青,对这来之不易的铁饭碗是很难割舍的。承包虽然好,可终究是泥巴饭碗,不知哪天打碎了,就会扁担没扎,两头失蹋。他的母亲、哥哥都反对他脱离单位,他妈妈抹着泪说:“伢子,你在农村干了十多年,好不容易才回城有个正式工作,就这样丢了,岂不可惜?这可是能吃一辈子的饭碗呀!”仅一夜工夫,宋志华额上就平添了数道皱纹,鬓边多出了几缕白发。他经过痛苦的抉择,含泪离开了生机勃勃的承包厂,回到原单位上班,又痛失了一次展示自我价值的良机。
四、 应聘被耍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日益发展,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沙自是不甘人后。领导们决定在深圳、珠海、海南、绥芬河、黑河五个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设立办事处,全权处理长沙在这些地方的各种事宜。
为了寻求人才,领导决定公开招聘。这次招聘说是要提高透明度,请来各方面专家主考,并强调要杜绝关系户、人情户,考分面前人人平等。看来真的是要动真格的了。宋志华马上报名并着手准备考试。他天天泡在省图书馆翻阅大量的资料,突击学习边贸知识。他学过经济管理,又参与过工厂的领导工作,又有在农村锻炼吃苦耐劳的经历,宋志华认为自己一定能被聘上。
他踌躇满志地参加考试,成绩不错,面试也颇得考官青睐,他知道这回大有希望了,可一直不见通知来。宋志华忽觉事情不妙,马上托人打听,方知招聘通知早就发了,人员早已招满,都是内定好了的,所谓招聘,不过是掩人耳目,考官和考生们一起被人当猴耍了。别的考生愤愤不平,曾有人找到招聘处要讨个说法,倒是宋志华处变不惊:“算了,全当过一回考试瘾,见一次世面,也领教了一次雕虫小技。何况我还学了不少知识、长了许多见识呢。”
五、不是最后的考试
过了几年,宋志华两口子都下岗了,他们的女儿正在读高中,经济拮据,他急于找一份工作。他被介绍去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搞资产评估。虽然他以前没有搞过评估,可他当过厂长、经理、工程师,很快就熟悉了工作,当他第一次写出一个评估报告,兴冲冲地送给所长看时,所长要他给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女大学生签字。他奇怪地问:“为什么我做的报告要她签字?”所长说:“你没有注册评估师证,所以没有签字权,她有,所以得她签字。”他又问:“那她为什么不来做报告?”所长笑着说:“她还不会做报告。”宋志华怔了半天,心想:我一定考个证给你们看看。于是,他又开始了一轮应考学习。
虽然宋志华实践经验丰富,可真正要去背熟那么多书本,可不是件容易事,毕竟他已年过半百,记忆力差了许多,年轻时一小时能背下的课文现在几天都背不熟。五门功课,那么多厚厚的书,他只能粗粗翻看一遍。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都佩服宋志华锲而不舍的精神,相信蹇运一定会远远地离开他。(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