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53岁.因乏力,体重减轻伴多饮多尿、视物模糊入院.体检:神清,全身未扪及淋巴结,GCS15分,双侧巴氏征阴性。
【机 构】
:
2002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2002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2002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2002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53岁.因乏力,体重减轻伴多饮多尿、视物模糊入院.体检:神清,全身未扪及淋巴结,GCS15分,双侧巴氏征阴性。
其他文献
患者男,19岁,藏族.主因腹部肿块伴间断性呕血2年,加重2个月于2007年10月20日收入西藏军区总医院.体检:腹部膨隆,左上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阴性.脾Ⅱ度肿大,脾区压痛阳性,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白细胞(WBC):6.4×10 9/L,红细胞(RBC):3.58×10 12/L,血红蛋白(Hb):6.1g/L,血小板(PLT):30×10 9/L.骨髓象:红细胞和巨核细胞两系增生,粒系比例
淋巴组织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独特特征是具有大量的组织细胞,这些组织细胞可能掩盖肿瘤细胞成分。
目的 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时尸检标本中环氧合酶2(COX-2)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冠状动脉局部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从2002-2007年尸检例中筛选出有ACS发生的21例标本作为ACS组,选择未发生ACS的标本2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其左、右冠状动脉.以CD68标记巨噬细胞、α-肌动蛋白标记平滑肌细胞,通过对这两种细胞的标记定位PAPP-A、COX-2的
肿瘤的形成过程就是恶性的单克隆细胞通过选择达到稳定及增长的过程,在形态学上也会显现出异常的增生.在这一过程中,遗传学上的单克隆选择与形态学上的不典型增生的关系,在不同肿瘤中是有差异的。
目的 观察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ER、PR、HER2、Ki-67、CK5/6、CK14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58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以筛选BLBC,比较BLBC与其他免疫表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中22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458例浸润性乳腺癌中发现BLBC 46例(10.0%).癌灶直径平均3.3
患者女,44岁.1 h前突发失语,随即意识丧失伴抽搐1次.既往长期服用抗焦虑精神抑制剂.人院体检未见精神、神经系统和语言障碍,MRI检查发现左额顶叶有一大的实性肿物,与大脑帘和顶骨相连,T1w信号不均匀,呈等信号到低信号;T2W呈低和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并见脑膜强化、增厚,肿瘤周围明显水肿,占位改变明显,中线结构稍向右侧偏移,右脑室体部受压.临床诊断为脑膜瘤,与血管外皮瘤鉴别。
患者男,25岁.3年前外伤后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枕叶异常影像,考虑占位性病变,未做治疗.无头痛、头晕,无视物模糊,无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元智力障碍,无发热、寒战.2007年9月1日复查发现枕叶占位性病变体积增大而入院治疗.体检: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l型受体(ATlR)在心肌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0)15 mg/kg复制大鼠缺血性心肌纤维化模型.MD-1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通过Masson染色评价心脏的形态及结构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纽织化学染色分析心肌ATIR蛋白表达及I型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病理学特点及ZAP-70蛋白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回顾性检测ZAP-70在52例CLL/SLL患者淋巴结和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随访患者.结果 (1)病理学特征:12例淋巴结呈现均一性成熟小淋巴细胞增生,6例可见增殖中心.40例骨髓中瘤细胞形态与淋巴结的相似,但未见增殖中心.浸润模式分为结节
DNA甲基化是表遗传改变的主要作用方式,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和基因印迹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