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的误区,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脱节;二、对优秀作文的机械模仿,三、重视课内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四、存在背离生活倾向。
关键词:误区;阅读教学;机械模仿;背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40-01
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据调查,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缺乏创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第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严重脱节
一些教师在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重阅读、轻写作。特别是讲读课,认为学生弄懂了课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不渗透写作知识,不教写作方法,不渗透政治思想教育,导致读与写严重脱节。
我们知道,讲读的过程是学生吸收的过程,也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谈作文不能抽出来独立的讲,特别是小学阶段,因为小学是学习作文的启蒙阶段。课文的本身就是范文,是写作的例子,是模仿写作的好教材,读与写不能脱节,否则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提高。
读与写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阅读课视为作文的“营养课”,把阅读课里的精读课文视为作文指导的“例文”,把上好阅读课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在讲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知识,学习写作方法,以学生练笔作文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科学地、系统地、有意识地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这才能够尽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二、对一些优秀例文机械模仿
多年来,不少教师把模仿看做是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在学生学习了“习作例文”后,要求学生在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上都模仿例文写作。有的甚至把课本完全打乱,按照写作的几十个“零部件”选择教材,读了就逐一模仿,学着照写。这些做法都不太符合写作的规律。学生写作文,应该是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各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全相同,无从模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不宜模仿成人腔,说大人话,如果一切模仿别人的,结果葫芦可能画像了,却难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就让学生写《我爱家乡的柿子》,班上的学生是否都爱柿子呢?是否都想要表达对柿子的赞美之情呢?
针对人们对从读、学、写的片面理解,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要“借鉴”,不要“模仿”,他说:“借鉴就是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为人家的方法所拘。”叶圣陶先生还对“模仿”和“借鉴”提出一个衡量的尺度。他说:“有一个尺度就是这文字里的表白与感情是否确实是作者自己的?”当前,作文教学的程式化、学生作文的雷同化倾向十分严重,破除机械模仿,独立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应当是当务之急。
第三、重视课内作文教学,忽视课外语文活动
加强课内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固然重要。但从近几年国外注重课外的语文活动取得显著效果的事例来看,我们应当充分注重课外的语文活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格雷夫斯普指出:“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外去写写练练,成功了最好,写不成功也不要急。让学生去写写,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不会不利的。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教师可根据各年级写作训练的要求,安排和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办红领巾广播站,学生自办手抄小报,小记者站,城乡学校学生互相通信等等。在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作文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作文教学要打开校门,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校内走到校外。同时,又要重视学校教育的特点,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要阵地,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地联系,不断地互相反馈,互相促进,作文训练的途径必将更加宽广,作文教学的成效将更加显著。
第四、作文训练的形式主义和机械的特点,存在着作文与生活背离的倾向
教材中作文訓练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及应用文等内容,在时空上分隔成系统化、螺旋式递进,把作文变为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表达的有次序的、有规则的系统训练,形成程序化的写作文指导。如写一种可爱的动物,就有了头、身、四肢、尾巴的描写,头部又有眼、鼻、嘴、耳、牙齿等等,学生必须像生物学家们的细致入微的剖写,至于为何可爱,已不再重要了。这种失去个性的模式化表达,与学生每天经历的、感性的、真实的、个体的生活相去甚远。
有的教师为了作文而让学生模拟生活:如写《记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春天》这类题目,便组织去一次春游;记一件生活小事,便让学生去买豆腐或打扫卫生,布置学生去炒鸡蛋、煮饭、洗衣……作文写完了,至于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事情是否具有真实性、经常性也就不管了。这种导致生活和作文错位的作文题目是让人值得忧虑的。
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亲身体验(如“我做小律师,今天我当家”)等,让小学生尝试着接触大事情,想大事情,学着办大事情。二是将随时发生的事记入作文,如夏天下冰雹的天气,早冬的大雾,同学们演讲的场面等走进小学生的作文。三是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如编童话、续编故事结尾,描写未来的家乡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作文教学要走出误区,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将作文放在学生语文学习的“长河”中去定位,将作文与学生的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表达、多学科融合、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误区;阅读教学;机械模仿;背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40-01
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据调查,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缺乏创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第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严重脱节
一些教师在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重阅读、轻写作。特别是讲读课,认为学生弄懂了课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不渗透写作知识,不教写作方法,不渗透政治思想教育,导致读与写严重脱节。
我们知道,讲读的过程是学生吸收的过程,也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谈作文不能抽出来独立的讲,特别是小学阶段,因为小学是学习作文的启蒙阶段。课文的本身就是范文,是写作的例子,是模仿写作的好教材,读与写不能脱节,否则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提高。
读与写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阅读课视为作文的“营养课”,把阅读课里的精读课文视为作文指导的“例文”,把上好阅读课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在讲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知识,学习写作方法,以学生练笔作文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科学地、系统地、有意识地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这才能够尽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二、对一些优秀例文机械模仿
多年来,不少教师把模仿看做是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在学生学习了“习作例文”后,要求学生在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上都模仿例文写作。有的甚至把课本完全打乱,按照写作的几十个“零部件”选择教材,读了就逐一模仿,学着照写。这些做法都不太符合写作的规律。学生写作文,应该是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各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全相同,无从模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不宜模仿成人腔,说大人话,如果一切模仿别人的,结果葫芦可能画像了,却难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就让学生写《我爱家乡的柿子》,班上的学生是否都爱柿子呢?是否都想要表达对柿子的赞美之情呢?
针对人们对从读、学、写的片面理解,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要“借鉴”,不要“模仿”,他说:“借鉴就是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为人家的方法所拘。”叶圣陶先生还对“模仿”和“借鉴”提出一个衡量的尺度。他说:“有一个尺度就是这文字里的表白与感情是否确实是作者自己的?”当前,作文教学的程式化、学生作文的雷同化倾向十分严重,破除机械模仿,独立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应当是当务之急。
第三、重视课内作文教学,忽视课外语文活动
加强课内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固然重要。但从近几年国外注重课外的语文活动取得显著效果的事例来看,我们应当充分注重课外的语文活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格雷夫斯普指出:“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外去写写练练,成功了最好,写不成功也不要急。让学生去写写,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不会不利的。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教师可根据各年级写作训练的要求,安排和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办红领巾广播站,学生自办手抄小报,小记者站,城乡学校学生互相通信等等。在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作文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作文教学要打开校门,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校内走到校外。同时,又要重视学校教育的特点,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要阵地,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地联系,不断地互相反馈,互相促进,作文训练的途径必将更加宽广,作文教学的成效将更加显著。
第四、作文训练的形式主义和机械的特点,存在着作文与生活背离的倾向
教材中作文訓练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及应用文等内容,在时空上分隔成系统化、螺旋式递进,把作文变为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表达的有次序的、有规则的系统训练,形成程序化的写作文指导。如写一种可爱的动物,就有了头、身、四肢、尾巴的描写,头部又有眼、鼻、嘴、耳、牙齿等等,学生必须像生物学家们的细致入微的剖写,至于为何可爱,已不再重要了。这种失去个性的模式化表达,与学生每天经历的、感性的、真实的、个体的生活相去甚远。
有的教师为了作文而让学生模拟生活:如写《记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春天》这类题目,便组织去一次春游;记一件生活小事,便让学生去买豆腐或打扫卫生,布置学生去炒鸡蛋、煮饭、洗衣……作文写完了,至于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事情是否具有真实性、经常性也就不管了。这种导致生活和作文错位的作文题目是让人值得忧虑的。
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亲身体验(如“我做小律师,今天我当家”)等,让小学生尝试着接触大事情,想大事情,学着办大事情。二是将随时发生的事记入作文,如夏天下冰雹的天气,早冬的大雾,同学们演讲的场面等走进小学生的作文。三是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如编童话、续编故事结尾,描写未来的家乡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作文教学要走出误区,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将作文放在学生语文学习的“长河”中去定位,将作文与学生的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表达、多学科融合、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