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五年来,是荆门市快速发展、协调发展的黄金时期,荆门市财政局荆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保运转、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为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壮大,财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市财政部门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宏观经济波动剧烈、重点税源严重减收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主动协调税务部门,强化征管措施,狠抓挖潜增收,财政收入“块头”不断壮大,收支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2008—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连续五年实现“五级跳”,相继突破30亿元、60亿元、80亿元、90亿元、100亿元大关,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是2007年的3.7倍,成为继武汉、襄阳、宜昌、十堰之后,全省第5个财政总收入跨入百亿元“俱乐部”的地市;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由2008年14.9亿元增至2012年的50.7亿元,年均增长35.8%,2012年总量是2007年的4.2倍;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012年完成36.8亿元,是2007年4.7倍,占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7%,比2007年提高7.1个百分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支出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全市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支出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是2007年的3.6倍。
二、服务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财税杠杆作用日益凸现
结合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中央、省重大产业资金政策,超前调研,主动参与市级顶层方案预案设计,当好发展参谋。不断调整完善市区财政体制,先后制定市对高新区、漳河新区财政体制,设立两地金库,进一步理顺市区分配关系,调动了两区发展积极性。密切关注和掌握中央、省投资政策,与市直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主动跑省进京,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2012年,全市净争取上级各类补助和项目资金90亿元,比2011年增加近7亿元,比2007年增加近63.4亿元。不断加大发展投入,2008—2012年全市共用于工业、农业、科技等三方面的财政投入达102.5亿元,年均投入20.5亿元。其中,2012年投入27.2亿元,是2007年的4.1倍。市本级每年也整合一定的建设资金,用于设立科技风险基金、工业投资项目奖励和园区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零收费制度改革,为李宁、中集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促进项目尽早投产达产。认真落实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此外,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了“八艺节”、省十三运会、油菜花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开展。
三、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投入大幅增长
将民生支出作为预算第一支出,优先安排,全力保障。積极筹措配套资金,参与制度设计,稳步推进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居民医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改革政策的落实;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促进就业、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各项民生政策,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生活待遇水平。2012年,全市实现民生支出110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1亿元的77.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四项直接民生支出61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4亿元,比2007年增加近45.6亿元。此外,通过提高单位公用经费标准,增加公车补助等方式,逐步提高市直单位经费保障水平;通过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和发放生活补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财政供养人员的收入水平。
四、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更加精细
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行市直部门预算细化评审,将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部纳入评审范围,并于去年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试行国库支付清算无纸化,财政资金清算效率和动态监控水平有效提高。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非税收入税式管理,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各项收入全部及时清缴入库。不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2008-2012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合计36.2亿元,年均7.2亿元,资金节约率达9.1%。稳步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通过创新评审方法,出台量化考核标准,完善评审约束机制,提高评审效率和质量。自2009年市评审中心成立以来,四年共评审金额73.3亿元,年均审减率达12%。此外,其他一些改革工作也在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如会计建账监管的“荆门模式”,基层财政建设及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改革得到省厅肯定,在全省推广;财政基础工作受到财政部领导的关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受到全国性表彰等等。
五、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多年来,围绕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能力三大建设,不断创新方式,优化载体,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坚持一年一度的春节集训制度,一年一个主题,相互衔接、延续递进,为干部职工树立思想和行动指南,促进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台阶。结合部门实际,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财政基础工作、财政文化建设等,在活动中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开门纳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夯实基础工作,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行上挂下派和内部轮岗交流制度,选拔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到省财政厅跟班学习,帮助开拓视野,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通过严格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督促各项工作快速高效落实。目前,全市财政系统有7个单位获省级或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有44个单位获市级或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市财政局连续3次荣获市级最佳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仅2012年,市财政局就获市级以上单项荣誉表彰达46项。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财政局)
一、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壮大,财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市财政部门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宏观经济波动剧烈、重点税源严重减收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主动协调税务部门,强化征管措施,狠抓挖潜增收,财政收入“块头”不断壮大,收支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2008—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连续五年实现“五级跳”,相继突破30亿元、60亿元、80亿元、90亿元、100亿元大关,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是2007年的3.7倍,成为继武汉、襄阳、宜昌、十堰之后,全省第5个财政总收入跨入百亿元“俱乐部”的地市;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由2008年14.9亿元增至2012年的50.7亿元,年均增长35.8%,2012年总量是2007年的4.2倍;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012年完成36.8亿元,是2007年4.7倍,占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7%,比2007年提高7.1个百分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支出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全市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支出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是2007年的3.6倍。
二、服务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财税杠杆作用日益凸现
结合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中央、省重大产业资金政策,超前调研,主动参与市级顶层方案预案设计,当好发展参谋。不断调整完善市区财政体制,先后制定市对高新区、漳河新区财政体制,设立两地金库,进一步理顺市区分配关系,调动了两区发展积极性。密切关注和掌握中央、省投资政策,与市直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主动跑省进京,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2012年,全市净争取上级各类补助和项目资金90亿元,比2011年增加近7亿元,比2007年增加近63.4亿元。不断加大发展投入,2008—2012年全市共用于工业、农业、科技等三方面的财政投入达102.5亿元,年均投入20.5亿元。其中,2012年投入27.2亿元,是2007年的4.1倍。市本级每年也整合一定的建设资金,用于设立科技风险基金、工业投资项目奖励和园区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零收费制度改革,为李宁、中集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促进项目尽早投产达产。认真落实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此外,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了“八艺节”、省十三运会、油菜花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开展。
三、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投入大幅增长
将民生支出作为预算第一支出,优先安排,全力保障。積极筹措配套资金,参与制度设计,稳步推进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居民医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改革政策的落实;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促进就业、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各项民生政策,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生活待遇水平。2012年,全市实现民生支出110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1亿元的77.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四项直接民生支出61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4亿元,比2007年增加近45.6亿元。此外,通过提高单位公用经费标准,增加公车补助等方式,逐步提高市直单位经费保障水平;通过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和发放生活补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财政供养人员的收入水平。
四、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更加精细
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行市直部门预算细化评审,将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部纳入评审范围,并于去年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试行国库支付清算无纸化,财政资金清算效率和动态监控水平有效提高。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非税收入税式管理,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各项收入全部及时清缴入库。不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2008-2012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合计36.2亿元,年均7.2亿元,资金节约率达9.1%。稳步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通过创新评审方法,出台量化考核标准,完善评审约束机制,提高评审效率和质量。自2009年市评审中心成立以来,四年共评审金额73.3亿元,年均审减率达12%。此外,其他一些改革工作也在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如会计建账监管的“荆门模式”,基层财政建设及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改革得到省厅肯定,在全省推广;财政基础工作受到财政部领导的关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受到全国性表彰等等。
五、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多年来,围绕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能力三大建设,不断创新方式,优化载体,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坚持一年一度的春节集训制度,一年一个主题,相互衔接、延续递进,为干部职工树立思想和行动指南,促进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台阶。结合部门实际,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财政基础工作、财政文化建设等,在活动中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开门纳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夯实基础工作,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行上挂下派和内部轮岗交流制度,选拔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到省财政厅跟班学习,帮助开拓视野,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通过严格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督促各项工作快速高效落实。目前,全市财政系统有7个单位获省级或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有44个单位获市级或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市财政局连续3次荣获市级最佳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仅2012年,市财政局就获市级以上单项荣誉表彰达46项。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