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和传播的一个主要载体,现实政治、社会经验、思想理论环境是其形成和传播的条件。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各种社会思潮让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偏差,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引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力,具有重大意义。回归主旋律、抨击互联网信息、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高涨、反对腐败、“学历热”与实用主义等构成近几年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多重奏。追求理性思维、注重实践检验、重物质和思想层面结合上解决问题,善于微观、横向、局部,不善宏观、纵向、全局性比较体察,以及逆反心理干扰,是其体现出的思想方法特点。
[关键词]社会思潮 分析 影响 对策
世纪新阶段,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利益的快速调整,导致社会思潮趋于活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各种社会思潮让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偏差,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引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力,具有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
一、社会思潮及其成因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反映一定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并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相当社会影响的思想倾向。它往往占有相当数量的从众,其传递过程一般是从高层知识分子到一般大学生,再到社会群众。社会思潮对社会现实局面具有较大影响,能够左右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它围绕社会发展进程的主线进行,对社会发展的进程或推进、或干扰。大学生社会思潮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该研究的重点课题,是社会思潮的一个关键性载体。绕开社会思潮,就离开了人们关心的思想理论界的热点;回避社会思潮,也就脱离了群众的思想实际。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一个关键性的载体。大学生社会思潮中能够映衬出青年主要思想特征,也能够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青年中积极进步的思潮需要我们去引导和鼓励,把他们从心理层面或不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升到完整的理论认识的层面。对于错误思潮或反动思潮,需要我们去引导、教育,甚至开展思想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研究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社会思潮的兴起和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现实政治环境。社会现实政治的影响是大学生社会思潮产生和消长的的直接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状,特别是党风和社会风气,都是影响大学生社会思潮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要发展全面素质,成为“四有新人”,这就包括对现实社会政治制度的认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的形成。现实政治情况的主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乡面貌的不断变化,都有利于建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但是,现实也有复杂的一面。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处于低潮的现实,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的攻势,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够成熟和完善的现实,改革中各种失误和消极现象的出现,都会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引发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
第二,现实社会经济环境。我国在经验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在经济基础范畴内发生的这些变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社会上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分层的现实,市场作用的扩大,金钱作用的显示,都为大学生接受和传播各种社会思潮铺垫了基础。
第三,现实思想理论环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现实思想理论环境的复杂化,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再是单一地接受主旋律的引导,而是有了许多复杂的声音。如今,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是在与其他的声音相比较而存在,相鉴别而被接受的。大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思想理论环境里,独立判断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思想导向却遇到了多向性的难题。这也为大学生接受和传播各种社会思潮铺垫了基础。
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既是大学生社会思潮形成的原因,又是社会思潮传播的条件。只有认真研究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思潮。
二、回顾与分析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系统鲜明地提出了加强大学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周密部署和全面动员。胡锦涛书记在2005年中央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全党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思想政治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大学生社会思潮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意识发展过程,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需要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加以引导。回顾近年来的青年社会思潮的历程,会为我们引导大学生的社会思潮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由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在孕育发展,以图用其世界观影响青年,预示着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仍然是不平静的。
1.积极回归主旋律的思潮
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坚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清醒审视全球化思潮,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正气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对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抵制和批评。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盲目与西方接轨的倾向,少数人以西方的意识形态为社会“主流文化”,力图不定和取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几年来,这股思潮形成了具有相当冲击力的一股力量,激起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青年学生的回应。如2000年北京大学一位研究生在媒体上发表关于高校阵地问题的来信,指出了某些大学讲坛上,个别学者竭力推崇个人主义,批判集体主义,直至批判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同时,各高校根据团中央的要求,开展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开展此活动,大学生对新中国、对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客观真实的认识。2008年的汶川地震,更是坚定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升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立。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互联网上的信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这激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对应行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站应运而生。第一个这样的网站是清华大学学生的"红色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发展是迅速的。这也反映了青年利用新技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意识十分强烈。如江西省教育厅积极按照中央提出的“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要求,认真遵循“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原则,大力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开辟了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网站“映山红”。
第二,参与引导BBS的舆论导向。中国第一个BBS的开通是1995年8月8日,即清华大学"BBS水木清华站"。之后,各校纷纷建立自己的BBS站点。由于BBS的环境极易形成少数意见主导舆论,及时、正面、柔和的引导成为关键的环节。青年在BBS上的主流导向就是由进步青年自己引导的。尽管BBS上的言论有一种自由、情绪化的倾向,有时爆发一定信息风险,但近年来,其发展的主导舆论是爱国主义的。同时,也出现了有效利用BBS的新途径。
第三,充实校园信息网。随着各高校校园信息网的建立,青年生活的田地更加开阔。青年大学生、研究生在网络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走在了人群的前列。青年学生可以在网上搜索新闻,查阅各种信息,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网上借书,网上注册,网上查阅学习成绩,网上听歌,网上看电影。网上服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某些高校还开通学生社区综合服务门户网站"我们的家园 ",其服务项目包括新闻服务、海报服务、楼内服务、分类专项服务、其他生活服务、地图导航服务、网站链接服务。
大学生利用校园信息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开阔了网络的使用价值。互联网的发展对于青年来说,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人们重视。互联网信息反映和传播的快速广泛,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较大幅度地更新观念。必须及时恰当地对互联网信息作出反映,把舆论引导在萌芽状态。另外,平素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加强。在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空间里,青年超脱了个性的一切客观限制,但摆脱不了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限制。这说明,不但应当开创性的研究网络道德,而且更应该把问题解决在青年上网之前的环节上。
2.爱国主义热情继续高涨
爱国主义热情高涨,是世纪末的一大特色。21世纪将更加显露出它的价值。目前有些青年学者称自己强调民族尊严、民族利益、民族安全的爱国主义是民族主义,实际上这样的民族主义就是爱国主义的代称。目前英美国家学者所说的"民族主义"是特指在苏东剧变中出现的大国之内的分离主义。中国大学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升涨的民族主义,是以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与主权、发展与尊严为目的的思潮。因此,它的实质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今天和未来,将是中国发展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促使大学生爆发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的长期积累。这些因素包括:
第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自从美国当权者公开鼓吹全球化思潮以来,中国国内就出现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全球化的狂热思潮。在这种思潮看来,全球化是最高标准,可以拿来裁决一切。他们提出经济、政治、文化一切都要"与国际接轨"。还有的一味宣传全球化的众多的好处和便宜。
第二,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激发。美国国会通过阻挠中国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的决议,使得"12亿中国人民心中的圣火化为死灰"。向台湾海峡派出大型舰队,摆出为李登辉台独势力撑腰的架势。这些都极大地伤害了中国青年的民族自尊,促使中国青年不得不发出《中国可以说不》这样的强音。
大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在所谓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西方列强的本质没有改变,其独霸世界、奴役世界的野心没有变化。
第二,中国在全球化潮流面前,所处的国际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中国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第三,中国不应该抛弃民族主义,而应该复兴民族主义,用民族主义整合涣散的国民意识。
在这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青年出现了民族正气抬头的情况。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潮十分强劲。它以不断发生的事实为基础,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在它面前,自由主义和投靠西方的诡辩退避三舍。将来,它会不断为我们中国人思索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具体举措,提供清醒、可靠的思考。
3.对反腐败前景寄予较高的期望
相比之下,青年对反腐败的进程更加关注。由于中央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确立了查处大案要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大要点,反腐败有了明显的进展。这种进展,激发了青年的希望,他们对反腐败的期望真正激发起来了。他们不单希望惩处腐败分子,更要求根治腐败风气。
青年利用自己控制的报刊和网络手段,表达了对腐败的高度关注。人们议论纷纷的、涉及不少高层干部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就成为网络信息中的热点。青年对腐败现象是盯住不放的。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的看法,对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看法,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程度,关键取决于中国当前能否解决腐败现象的问题。
4.学历热"背后的实用主义思潮
在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变化中,高学历和热门专业仍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新一轮的学历热、考研热持续升温。造成这种热潮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是就业需求量的增加。以北京为例, 截止2000年12月31日,北京市属用人单位对2001届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创下最高记录,达37800人,其中,信息技术专业方面的毕业生最为抢手。
其次,是出于"求钱"的实用主义目的。因为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要想挣到大钱,没有学历是不行的。只有拿到热门技术的学历,才能换回高薪水。由于出于赚钱的目的,思想的支撑是实用主义,所以,就会闹出一些热闹。在某些办学基础不好的院校,某些非热门专业的新生出现退学的现象。因为有的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学生才能在毕业前夕有那种出门要价月薪2万的威风。
再次,出国热持续高温。考托、考G、出国,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最高愿望。因此,围绕这一目标,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越办越热。而出国,只能把国内大学当成出国预备学校。
在文凭热的背后,掩盖着许多复杂的因素。2000年4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戴尔来华访问时,学生提的问题集中在"学生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创业?创业者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大学生休学创业好不好?"这足以看出忽视基础、急于求成的实用主义思潮的表现。
其实,停学创业者也是寥寥无几。几个凤毛麟角的人物在被热热闹闹的炒作后,也是举步维艰,前景不能乐观。这种培养"冒险家"的思路本身就不是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创业也好,创造也好,需要的是扎实的基础和老老实实的学问。基础不牢,难有创造。学校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做点实验,情有可原。
令人欣喜的是,也有认真学习基础知识,立志基础科学的志向高远者。现在,全国高校,报考基础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增加。恰恰就在新闻界炒作"停学创业"的清华大学,每年都有50多位来自全国的、数学、物理试卷都达到150分的尖子学生,抛弃自己原来报考的热门专业,转而来坐基础科学的冷板凳,而且所取的态度是自愿而积极的。
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教育对策
在当代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形式中,明显地表现出他们思想方法的几个特点。总结和把握这些思想方法的特点将有助于对大学生社会思潮的了解和引导。
1.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第一,追求理性思维,注重实践检验,一切理性结论都要经过亲身体验才愿意接受。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生对改革深层问题的关注,他们普遍扬弃了“煽情式”的鼓动,而侧重追求理性思考,带有一定理论色彩的社会思潮因而受到大学生的垂青。大学生深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陶冶,追求理性思考,这是积极的。但同时又对一切现成的理性结论持怀疑态度。在他们看来,只有一切经过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可以相信的。这本来是克服教条主义的优势。但是,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出现悖论。假如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财富都要经过一代代人的亲身体验才被接受,否则就怀疑和拒斥,那么,人类就永远无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世界历史就会变成无限的重复体验过程。
第二,追求在物质和思想层面的结合上解决问题。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动员机制变为“利益驱动”,大学生中出现务实的倾向是必然的。他们追求新的条件下的社会公正,利益协调。一些没有物质利益支撑的规范和要求,显得有些失调。社会需要的高尚精神的挥发,由于缺少物质利益的支持,也显得苍白无力。这里有合理的成分。但是如果这种倾向走向极端,也容易产生浮躁情绪,甚至产生实用主义和惟利是图的趋向。
第三,善于微观体验,不善于宏观把握。由于青年期成长的特点,大学生带有非常敏感的微观体验的特点。在观察社会问题时,也会明显地表现出来。有些大学生,善于对具体事物量的体验,不善于进行宏观质的把握,容易做出过激的结论。这需要在人生经历中逐渐克服。微观体验只能得到情绪和肤浅的心理感受,是不能作为定性分析的根据的。只有善于宏观的把握,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
第四,善于横向比较,不善于纵向比较。长期以来,由于在全社会多年忽视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的学习,更缺少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教育,在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于片面的横向比较的思想方法,而忽视纵向的、历史的看问题的方法。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曾经专门致信教育部,提醒加强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的学习和教育问题。现在看来,历史地看问题的氛围还没有培养起来。一些大学生对大陆与台湾、东德与西德、甚至东方与西方的比较,都缺少历史的视野,往往根据今天时间的横断面,抓住其几个数据,就敢于做出历史性的结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第五,善于局部观察,不善于全局性的观察。由于大学生生活经历和社会接触面的局限,对社会了解尚不全面,所以在判断问题时带有明显的片面性。他们往往把在一个局部遇到的问题,当成全局的问题,容易做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西方的舆论宣传则善于误导大学生的这一特点。他们往往是攻其一点,不计其余,诱导大学生做出极端的结论。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来说,开阔视野,全面了解社会,则是一个必要的课程。
第六,逆反心理的干扰。由于社会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现象,以往直线平面的思维方式容易遇到现实中的障碍。这种直线思维方式在遇到障碍后的简单回返运动,就被称为“逆反心理”。实际上,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什么心理问题。在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思维方式。这种逆反心理是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巨大障碍,很容易产生和推动消极思潮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论界应该在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关注这一现象,超越、穿透或绕过逆反心理,才能使教育工作收到成效。
2.针对大学生思想的教育对策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2010年5月,李长春同志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着力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要求我们用现代科技知识与观念武装自己的思想,更好地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开展工作,使之更符合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符合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要求。无论网络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想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坚决地、毫不动摇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形势下,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研究的传统优势。当前,我们要在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网络文化渗透如何发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作用,如何有效地运用网络拓宽领域、增强实效,以及如何利用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第二,紧紧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和高等院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的实际开展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对大学生的教育必须具有明确的基本思路和指导原则。根据大学生的现状和将来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充分考虑他们不同层次的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因人施教。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有赖于学科专业教育,科学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德育、智育并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积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以改革的精神探索对大学生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对于以往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我们既要认真坚持下去,也要不断地加以发展和完善,积极探索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新方法、新途径,进行大胆创新。同时,随着社会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
第三,正确处理好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的关系。管理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管理,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围绕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综合性活动。狭义上说,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起大学生的先进形象。让大学生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甚至是自豪感。还要建设一支专家化、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教师队伍需要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高要求、同样政工队伍也需要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高要求。教师的劳动手段也不是手中的教鞭、教材,更重要的是靠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教师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人格上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终身受益的。加强师德建设,需要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第四,建设校园文化教育平台。加强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创建和营造一个现代化校园文化教育平台。使之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素质、发展个性特长的大舞台。在社团活动中他们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他人的肯定。同时学校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充分挖掘网上巨大的信息和教育资源,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积极开展网络活动,吸引学生自觉地接受网络教育。并通过网络使学分制教学的分散性和个别性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性和统一性之间的矛盾,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实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现在寝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此,学校要重视完善寝室设施,加强学生寝室管理和文化建设,逐步建立有效的寝室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利用生活空间进行育人。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形势带来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信息网络化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教育的冲击,要求我们积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事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 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149-150
[2]宋 骅:刍议如何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 2008,(21):196
[3]房三虎 孙宗美 王青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2):79-80
[关键词]社会思潮 分析 影响 对策
世纪新阶段,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利益的快速调整,导致社会思潮趋于活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各种社会思潮让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偏差,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引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力,具有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
一、社会思潮及其成因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反映一定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并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相当社会影响的思想倾向。它往往占有相当数量的从众,其传递过程一般是从高层知识分子到一般大学生,再到社会群众。社会思潮对社会现实局面具有较大影响,能够左右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它围绕社会发展进程的主线进行,对社会发展的进程或推进、或干扰。大学生社会思潮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该研究的重点课题,是社会思潮的一个关键性载体。绕开社会思潮,就离开了人们关心的思想理论界的热点;回避社会思潮,也就脱离了群众的思想实际。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一个关键性的载体。大学生社会思潮中能够映衬出青年主要思想特征,也能够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青年中积极进步的思潮需要我们去引导和鼓励,把他们从心理层面或不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升到完整的理论认识的层面。对于错误思潮或反动思潮,需要我们去引导、教育,甚至开展思想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研究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社会思潮的兴起和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现实政治环境。社会现实政治的影响是大学生社会思潮产生和消长的的直接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状,特别是党风和社会风气,都是影响大学生社会思潮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要发展全面素质,成为“四有新人”,这就包括对现实社会政治制度的认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的形成。现实政治情况的主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乡面貌的不断变化,都有利于建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但是,现实也有复杂的一面。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处于低潮的现实,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的攻势,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够成熟和完善的现实,改革中各种失误和消极现象的出现,都会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引发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
第二,现实社会经济环境。我国在经验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在经济基础范畴内发生的这些变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社会上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分层的现实,市场作用的扩大,金钱作用的显示,都为大学生接受和传播各种社会思潮铺垫了基础。
第三,现实思想理论环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现实思想理论环境的复杂化,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再是单一地接受主旋律的引导,而是有了许多复杂的声音。如今,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是在与其他的声音相比较而存在,相鉴别而被接受的。大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思想理论环境里,独立判断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思想导向却遇到了多向性的难题。这也为大学生接受和传播各种社会思潮铺垫了基础。
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既是大学生社会思潮形成的原因,又是社会思潮传播的条件。只有认真研究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思潮。
二、回顾与分析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系统鲜明地提出了加强大学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周密部署和全面动员。胡锦涛书记在2005年中央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全党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思想政治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大学生社会思潮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意识发展过程,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需要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加以引导。回顾近年来的青年社会思潮的历程,会为我们引导大学生的社会思潮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由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在孕育发展,以图用其世界观影响青年,预示着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仍然是不平静的。
1.积极回归主旋律的思潮
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坚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清醒审视全球化思潮,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正气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对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抵制和批评。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盲目与西方接轨的倾向,少数人以西方的意识形态为社会“主流文化”,力图不定和取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几年来,这股思潮形成了具有相当冲击力的一股力量,激起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青年学生的回应。如2000年北京大学一位研究生在媒体上发表关于高校阵地问题的来信,指出了某些大学讲坛上,个别学者竭力推崇个人主义,批判集体主义,直至批判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同时,各高校根据团中央的要求,开展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开展此活动,大学生对新中国、对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客观真实的认识。2008年的汶川地震,更是坚定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升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立。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互联网上的信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这激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对应行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站应运而生。第一个这样的网站是清华大学学生的"红色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发展是迅速的。这也反映了青年利用新技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意识十分强烈。如江西省教育厅积极按照中央提出的“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要求,认真遵循“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原则,大力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开辟了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网站“映山红”。
第二,参与引导BBS的舆论导向。中国第一个BBS的开通是1995年8月8日,即清华大学"BBS水木清华站"。之后,各校纷纷建立自己的BBS站点。由于BBS的环境极易形成少数意见主导舆论,及时、正面、柔和的引导成为关键的环节。青年在BBS上的主流导向就是由进步青年自己引导的。尽管BBS上的言论有一种自由、情绪化的倾向,有时爆发一定信息风险,但近年来,其发展的主导舆论是爱国主义的。同时,也出现了有效利用BBS的新途径。
第三,充实校园信息网。随着各高校校园信息网的建立,青年生活的田地更加开阔。青年大学生、研究生在网络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走在了人群的前列。青年学生可以在网上搜索新闻,查阅各种信息,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网上借书,网上注册,网上查阅学习成绩,网上听歌,网上看电影。网上服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某些高校还开通学生社区综合服务门户网站"我们的家园 ",其服务项目包括新闻服务、海报服务、楼内服务、分类专项服务、其他生活服务、地图导航服务、网站链接服务。
大学生利用校园信息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开阔了网络的使用价值。互联网的发展对于青年来说,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人们重视。互联网信息反映和传播的快速广泛,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较大幅度地更新观念。必须及时恰当地对互联网信息作出反映,把舆论引导在萌芽状态。另外,平素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加强。在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空间里,青年超脱了个性的一切客观限制,但摆脱不了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限制。这说明,不但应当开创性的研究网络道德,而且更应该把问题解决在青年上网之前的环节上。
2.爱国主义热情继续高涨
爱国主义热情高涨,是世纪末的一大特色。21世纪将更加显露出它的价值。目前有些青年学者称自己强调民族尊严、民族利益、民族安全的爱国主义是民族主义,实际上这样的民族主义就是爱国主义的代称。目前英美国家学者所说的"民族主义"是特指在苏东剧变中出现的大国之内的分离主义。中国大学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升涨的民族主义,是以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与主权、发展与尊严为目的的思潮。因此,它的实质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今天和未来,将是中国发展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促使大学生爆发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的长期积累。这些因素包括:
第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自从美国当权者公开鼓吹全球化思潮以来,中国国内就出现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全球化的狂热思潮。在这种思潮看来,全球化是最高标准,可以拿来裁决一切。他们提出经济、政治、文化一切都要"与国际接轨"。还有的一味宣传全球化的众多的好处和便宜。
第二,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激发。美国国会通过阻挠中国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的决议,使得"12亿中国人民心中的圣火化为死灰"。向台湾海峡派出大型舰队,摆出为李登辉台独势力撑腰的架势。这些都极大地伤害了中国青年的民族自尊,促使中国青年不得不发出《中国可以说不》这样的强音。
大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在所谓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西方列强的本质没有改变,其独霸世界、奴役世界的野心没有变化。
第二,中国在全球化潮流面前,所处的国际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中国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第三,中国不应该抛弃民族主义,而应该复兴民族主义,用民族主义整合涣散的国民意识。
在这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青年出现了民族正气抬头的情况。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潮十分强劲。它以不断发生的事实为基础,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在它面前,自由主义和投靠西方的诡辩退避三舍。将来,它会不断为我们中国人思索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具体举措,提供清醒、可靠的思考。
3.对反腐败前景寄予较高的期望
相比之下,青年对反腐败的进程更加关注。由于中央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确立了查处大案要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大要点,反腐败有了明显的进展。这种进展,激发了青年的希望,他们对反腐败的期望真正激发起来了。他们不单希望惩处腐败分子,更要求根治腐败风气。
青年利用自己控制的报刊和网络手段,表达了对腐败的高度关注。人们议论纷纷的、涉及不少高层干部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就成为网络信息中的热点。青年对腐败现象是盯住不放的。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的看法,对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看法,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程度,关键取决于中国当前能否解决腐败现象的问题。
4.学历热"背后的实用主义思潮
在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变化中,高学历和热门专业仍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新一轮的学历热、考研热持续升温。造成这种热潮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是就业需求量的增加。以北京为例, 截止2000年12月31日,北京市属用人单位对2001届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创下最高记录,达37800人,其中,信息技术专业方面的毕业生最为抢手。
其次,是出于"求钱"的实用主义目的。因为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要想挣到大钱,没有学历是不行的。只有拿到热门技术的学历,才能换回高薪水。由于出于赚钱的目的,思想的支撑是实用主义,所以,就会闹出一些热闹。在某些办学基础不好的院校,某些非热门专业的新生出现退学的现象。因为有的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学生才能在毕业前夕有那种出门要价月薪2万的威风。
再次,出国热持续高温。考托、考G、出国,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最高愿望。因此,围绕这一目标,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越办越热。而出国,只能把国内大学当成出国预备学校。
在文凭热的背后,掩盖着许多复杂的因素。2000年4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戴尔来华访问时,学生提的问题集中在"学生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创业?创业者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大学生休学创业好不好?"这足以看出忽视基础、急于求成的实用主义思潮的表现。
其实,停学创业者也是寥寥无几。几个凤毛麟角的人物在被热热闹闹的炒作后,也是举步维艰,前景不能乐观。这种培养"冒险家"的思路本身就不是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创业也好,创造也好,需要的是扎实的基础和老老实实的学问。基础不牢,难有创造。学校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做点实验,情有可原。
令人欣喜的是,也有认真学习基础知识,立志基础科学的志向高远者。现在,全国高校,报考基础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增加。恰恰就在新闻界炒作"停学创业"的清华大学,每年都有50多位来自全国的、数学、物理试卷都达到150分的尖子学生,抛弃自己原来报考的热门专业,转而来坐基础科学的冷板凳,而且所取的态度是自愿而积极的。
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教育对策
在当代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形式中,明显地表现出他们思想方法的几个特点。总结和把握这些思想方法的特点将有助于对大学生社会思潮的了解和引导。
1.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第一,追求理性思维,注重实践检验,一切理性结论都要经过亲身体验才愿意接受。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生对改革深层问题的关注,他们普遍扬弃了“煽情式”的鼓动,而侧重追求理性思考,带有一定理论色彩的社会思潮因而受到大学生的垂青。大学生深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陶冶,追求理性思考,这是积极的。但同时又对一切现成的理性结论持怀疑态度。在他们看来,只有一切经过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可以相信的。这本来是克服教条主义的优势。但是,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出现悖论。假如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财富都要经过一代代人的亲身体验才被接受,否则就怀疑和拒斥,那么,人类就永远无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世界历史就会变成无限的重复体验过程。
第二,追求在物质和思想层面的结合上解决问题。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动员机制变为“利益驱动”,大学生中出现务实的倾向是必然的。他们追求新的条件下的社会公正,利益协调。一些没有物质利益支撑的规范和要求,显得有些失调。社会需要的高尚精神的挥发,由于缺少物质利益的支持,也显得苍白无力。这里有合理的成分。但是如果这种倾向走向极端,也容易产生浮躁情绪,甚至产生实用主义和惟利是图的趋向。
第三,善于微观体验,不善于宏观把握。由于青年期成长的特点,大学生带有非常敏感的微观体验的特点。在观察社会问题时,也会明显地表现出来。有些大学生,善于对具体事物量的体验,不善于进行宏观质的把握,容易做出过激的结论。这需要在人生经历中逐渐克服。微观体验只能得到情绪和肤浅的心理感受,是不能作为定性分析的根据的。只有善于宏观的把握,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
第四,善于横向比较,不善于纵向比较。长期以来,由于在全社会多年忽视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的学习,更缺少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教育,在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于片面的横向比较的思想方法,而忽视纵向的、历史的看问题的方法。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曾经专门致信教育部,提醒加强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的学习和教育问题。现在看来,历史地看问题的氛围还没有培养起来。一些大学生对大陆与台湾、东德与西德、甚至东方与西方的比较,都缺少历史的视野,往往根据今天时间的横断面,抓住其几个数据,就敢于做出历史性的结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第五,善于局部观察,不善于全局性的观察。由于大学生生活经历和社会接触面的局限,对社会了解尚不全面,所以在判断问题时带有明显的片面性。他们往往把在一个局部遇到的问题,当成全局的问题,容易做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西方的舆论宣传则善于误导大学生的这一特点。他们往往是攻其一点,不计其余,诱导大学生做出极端的结论。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来说,开阔视野,全面了解社会,则是一个必要的课程。
第六,逆反心理的干扰。由于社会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现象,以往直线平面的思维方式容易遇到现实中的障碍。这种直线思维方式在遇到障碍后的简单回返运动,就被称为“逆反心理”。实际上,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什么心理问题。在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思维方式。这种逆反心理是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巨大障碍,很容易产生和推动消极思潮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论界应该在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关注这一现象,超越、穿透或绕过逆反心理,才能使教育工作收到成效。
2.针对大学生思想的教育对策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2010年5月,李长春同志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着力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要求我们用现代科技知识与观念武装自己的思想,更好地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开展工作,使之更符合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符合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要求。无论网络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想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坚决地、毫不动摇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形势下,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研究的传统优势。当前,我们要在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网络文化渗透如何发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作用,如何有效地运用网络拓宽领域、增强实效,以及如何利用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第二,紧紧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和高等院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的实际开展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对大学生的教育必须具有明确的基本思路和指导原则。根据大学生的现状和将来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充分考虑他们不同层次的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因人施教。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有赖于学科专业教育,科学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德育、智育并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积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以改革的精神探索对大学生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对于以往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我们既要认真坚持下去,也要不断地加以发展和完善,积极探索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新方法、新途径,进行大胆创新。同时,随着社会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
第三,正确处理好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的关系。管理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管理,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围绕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综合性活动。狭义上说,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起大学生的先进形象。让大学生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甚至是自豪感。还要建设一支专家化、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教师队伍需要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高要求、同样政工队伍也需要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高要求。教师的劳动手段也不是手中的教鞭、教材,更重要的是靠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教师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人格上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终身受益的。加强师德建设,需要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第四,建设校园文化教育平台。加强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创建和营造一个现代化校园文化教育平台。使之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素质、发展个性特长的大舞台。在社团活动中他们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他人的肯定。同时学校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充分挖掘网上巨大的信息和教育资源,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积极开展网络活动,吸引学生自觉地接受网络教育。并通过网络使学分制教学的分散性和个别性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性和统一性之间的矛盾,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实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现在寝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此,学校要重视完善寝室设施,加强学生寝室管理和文化建设,逐步建立有效的寝室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利用生活空间进行育人。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形势带来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信息网络化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教育的冲击,要求我们积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事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 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149-150
[2]宋 骅:刍议如何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 2008,(21):196
[3]房三虎 孙宗美 王青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