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支付产业来说,拉卡拉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家公司,其身上被冠有中国支付机构内地上市第一股的头衔,就是这个内地支付产业的上市第一股,最近公布的财报却直接显示收入下滑,支付产业收单机构的未来到底该何去何从?
支付产业第一股的期中考
近日,A股支付第一股拉卡拉发布了其上市之后的首份半年报。根据启信宝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拉卡拉实现营业收入24.96亿元,同比下降9.72%;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25.31%。
半年报显示,拉卡拉在2019年支付交易金额1.7万亿元,同比下降11%。在整体消费减弱、线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滑的宏观背景下,拉卡拉服务的有效商户超过2100万家,商户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累计交易笔数达36.7亿笔,同比增长67%。不仅是商户规模扩大,商户交易频率也在增加。上半年,扫码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分别增长82%和84%,在营收中的占比较去年同期则均上升了8个百分点。这一态势表明,拉卡拉的支付业务总体交易呈现出高频、小额良性活跃状态。
今年上半年,拉卡拉支付业务实现交易金额1.7万亿元,净利润达到3.66亿元,同比增长25%,这主要源于扫码交易笔数的大幅增加以及分摊营销费用大幅下降。
从整体来看,拉卡拉的这张成绩单属于中规中矩,既没有给人过于惊艳的高增长(这在支付产业中比较常见,支付产业特别是移动支付一般情况下都能有高增长的业绩),也有相对较好的净利润,但是从营业收入的角度来看,拉卡拉的营业收入的确有比较大的降幅,我们到底该怎么看收单机构的未来呢?
收单机构到底该何去何从?
说到拉卡拉,有不少朋友都比较陌生,拉卡拉属于支付产业四方模式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收单机构,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除了在自己银行本身拓展的商户使用之外,往往都需要通过收单机构来连接商户和市场,可以说收单机构是支付产业连接商户的重要环节,也是完成支付流程必不可少的其中一个环节。
但是,随着中国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收单机构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即收单是一个辛苦活,在传统的银行卡支付产业模式中,支付产业主要的收入来源于手续费收入,其中绝大多数都由商业银行所获取,作为下游产业,收单机构只能够分得非常少的一部分,但是收单机构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商户拓展和维护,无论是机具的采购,还是日常的商户维护,都是极高的成本,所以导致收单机构成了一个重劳动力密集型和重资产的产业,重劳动力密集是因为日常的商户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员支撑,特别是在传统POS机具的情况下,这就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成本的高度密集。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收单模式中,虽然有着POS机具卖给商户的情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POS机具都是由收单机构自我购买,然后再租给商户,这样的模式导致了收单机构的重资产运行,非常不利于本身产业的发展。
在支付产业规范化逐渐加深,特别是“9·6费改”之后,对于整个收单体系来说正在全面进入一个微利时代,既然收单已经全面进入微利,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呢?拉卡拉作为中国收单企业第一个实现内地上市的机构,其实往往有着比其他企业更加直接的体现,这就是当前的收单市场如果只做收单的话,肯定不赚钱,利润下滑将会是大势所趋,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会没有办法,收单机构相比于发卡银行、相比于转接清算组织、相比于互联网支付机构的话,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是直接对接商户的机构,它手上拥有海量的商户资源,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机构手上拿的是C端的用户,而收单机构手上掌握的是B端的企业,这个时候只要收单机构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商户側的核心痛点的话,将有可能实现利润层面另一个角度的突破。
突破点就是全金融服务体系,收单机构最核心的要点是其以支付为入口掌握商户整套金融需求的最直接痛点,如果收单机构能够凭借收单服务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的话,那么将有可能在多元化金融服务上有所破局,比如说在了解了商户的支付需求,掌握了商户每天的交易流量的情况下,收单机构可以直接变成商户流量的提供商,为商户解决从金融理财到融资的一体化金融服务,当然对于收单机构来说可能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金融资质牌照,但完全可以化身为一个信息服务商,将用户引流给具有合法金融机构牌照的服务商,从而从中获取用户的业务分成,这是最简单的玩法。
更进一步,收单机构可以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做供应链的连接,正如同京东、阿里都在做的供应链服务,收单机构正是由于拥有了多方的商户资源和渠道,完全可以考虑整合商户资源,从而将供应链进一步推动到商户面前,让商户做生意有更好的服务和供应体系,从而获取供应链上的收入。
接着就是信息技术的整合服务,对于商户来说自己来做一套全面的信息数据整合。例如,ERP体系无疑需要极高的成本,但是一旦已经和商户构建起互信体系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让商户得到一揽子的服务,从而推动进一步的多元化。
其实对于支付产业的收单方来说,单纯做苦力活的收单业务不仅是微利那么简单,很有可能是完全不赚钱,想要赚钱的话,必须要有更进一步的举动和多元化的利润发展,只是这件事知易行难,能否做得好就看每家公司自己的努力了。
支付产业第一股的期中考
近日,A股支付第一股拉卡拉发布了其上市之后的首份半年报。根据启信宝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拉卡拉实现营业收入24.96亿元,同比下降9.72%;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25.31%。
半年报显示,拉卡拉在2019年支付交易金额1.7万亿元,同比下降11%。在整体消费减弱、线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滑的宏观背景下,拉卡拉服务的有效商户超过2100万家,商户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累计交易笔数达36.7亿笔,同比增长67%。不仅是商户规模扩大,商户交易频率也在增加。上半年,扫码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分别增长82%和84%,在营收中的占比较去年同期则均上升了8个百分点。这一态势表明,拉卡拉的支付业务总体交易呈现出高频、小额良性活跃状态。
今年上半年,拉卡拉支付业务实现交易金额1.7万亿元,净利润达到3.66亿元,同比增长25%,这主要源于扫码交易笔数的大幅增加以及分摊营销费用大幅下降。
从整体来看,拉卡拉的这张成绩单属于中规中矩,既没有给人过于惊艳的高增长(这在支付产业中比较常见,支付产业特别是移动支付一般情况下都能有高增长的业绩),也有相对较好的净利润,但是从营业收入的角度来看,拉卡拉的营业收入的确有比较大的降幅,我们到底该怎么看收单机构的未来呢?
收单机构到底该何去何从?
说到拉卡拉,有不少朋友都比较陌生,拉卡拉属于支付产业四方模式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收单机构,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除了在自己银行本身拓展的商户使用之外,往往都需要通过收单机构来连接商户和市场,可以说收单机构是支付产业连接商户的重要环节,也是完成支付流程必不可少的其中一个环节。
但是,随着中国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收单机构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即收单是一个辛苦活,在传统的银行卡支付产业模式中,支付产业主要的收入来源于手续费收入,其中绝大多数都由商业银行所获取,作为下游产业,收单机构只能够分得非常少的一部分,但是收单机构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商户拓展和维护,无论是机具的采购,还是日常的商户维护,都是极高的成本,所以导致收单机构成了一个重劳动力密集型和重资产的产业,重劳动力密集是因为日常的商户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员支撑,特别是在传统POS机具的情况下,这就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成本的高度密集。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收单模式中,虽然有着POS机具卖给商户的情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POS机具都是由收单机构自我购买,然后再租给商户,这样的模式导致了收单机构的重资产运行,非常不利于本身产业的发展。
在支付产业规范化逐渐加深,特别是“9·6费改”之后,对于整个收单体系来说正在全面进入一个微利时代,既然收单已经全面进入微利,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呢?拉卡拉作为中国收单企业第一个实现内地上市的机构,其实往往有着比其他企业更加直接的体现,这就是当前的收单市场如果只做收单的话,肯定不赚钱,利润下滑将会是大势所趋,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会没有办法,收单机构相比于发卡银行、相比于转接清算组织、相比于互联网支付机构的话,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是直接对接商户的机构,它手上拥有海量的商户资源,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机构手上拿的是C端的用户,而收单机构手上掌握的是B端的企业,这个时候只要收单机构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商户側的核心痛点的话,将有可能实现利润层面另一个角度的突破。
突破点就是全金融服务体系,收单机构最核心的要点是其以支付为入口掌握商户整套金融需求的最直接痛点,如果收单机构能够凭借收单服务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的话,那么将有可能在多元化金融服务上有所破局,比如说在了解了商户的支付需求,掌握了商户每天的交易流量的情况下,收单机构可以直接变成商户流量的提供商,为商户解决从金融理财到融资的一体化金融服务,当然对于收单机构来说可能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金融资质牌照,但完全可以化身为一个信息服务商,将用户引流给具有合法金融机构牌照的服务商,从而从中获取用户的业务分成,这是最简单的玩法。
更进一步,收单机构可以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做供应链的连接,正如同京东、阿里都在做的供应链服务,收单机构正是由于拥有了多方的商户资源和渠道,完全可以考虑整合商户资源,从而将供应链进一步推动到商户面前,让商户做生意有更好的服务和供应体系,从而获取供应链上的收入。
接着就是信息技术的整合服务,对于商户来说自己来做一套全面的信息数据整合。例如,ERP体系无疑需要极高的成本,但是一旦已经和商户构建起互信体系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让商户得到一揽子的服务,从而推动进一步的多元化。
其实对于支付产业的收单方来说,单纯做苦力活的收单业务不仅是微利那么简单,很有可能是完全不赚钱,想要赚钱的话,必须要有更进一步的举动和多元化的利润发展,只是这件事知易行难,能否做得好就看每家公司自己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