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地处兴文县城古宋镇,坐落于白塔山麓,宋水之滨。学校现占地约为51733㎡,建筑面积约为21000㎡,有74个教学班,4965名学生、236名教师,是宜宾市规模最大的单设初级中学。目前,学校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师资不断优化,学校也逐步摸索出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的一些思路和措施,努力打造一所让学生成长、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以和为贵、以人为本”
学校在不断发展,如何让这个逐年壮大的群体良性发展?香中人特别是领导班子注重民心所向,致力于班子凝聚力的增强和团队战斗力的提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提炼出以“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以“关爱·包容·思辨·笃行”为主题,强调“爱与责任”,注重无论对学生还是同事,持“以人为本”之念,具关爱包容之心,既了解每一位教师之长,亦了解其所短和所苦,执两用中,尽量使每一位教师各得其职,优劣得所。
同时香中是一所大规模的学校,“大”就要有大的气度,大的气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香中之“大”在于能求同存异,包容教师的缺点,理解教师的苦楚,尊重教师的个性,将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宽松和谐的人本管理相结合,注重激发教师的创新性,从而创设有利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注重教师的意见、建议,尽量满足教师正当合理的诉求,从命令管理向服务管理理念转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的作用,以此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内部活力,使教师感受到职业的荣耀感、成就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学校不但尊重教师,也尊敬教师家属。2013年重阳节,学校组织重阳敬老大型活动,将全校教师的父母亲邀请到学校,了解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工作情况,分享他们的荣誉,接受学校对他们的敬意与祝福。
学校管理者还细致了解教职工的工作方式、业绩亮点,为每一个教师写个性评语,隐短扬长,热情褒扬。如陶绍忠:“倾情民族教育呕心沥血展示艺术才华,注重学生个性严慈相济彰显厚重品德”;洪松“忙过了,累过了,也乐过了”;张帮辉“忙碌着,充实着,快乐着”……
在大家的努力经营下,香中人际关系呈现出学校的领导与教师是“领导 长者 朋友”的包容和谐关系。同事之间是“朋友 对手 伙伴”的友善和睦关系;师生之间是“师长 父母 朋友”的关爱亲和关系。
科学规范管理制度
为了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学校建章立制,制定《兴文县香山中学章程》;条块结合,建立立体管理网络;统一领导,校长办公会集体决策;分级管理,年级组各显神通;捆绑考核,团队个人谁也不能松懈。
由于学校规模大,学校采用了集团化管理模式,简政放权,强级扩权,即校长办公会领导下的年级组负责制。除一位负责学校综合工作的副校长外,其余三位校级领导各自负责一个年级组的工作,各个年级组在教师配备、课程安排、教学管理、后勤工作、教师考核、评优选先、学生进出等相对独立。年级组长(分管副校长)对教学质量、学生安全等全面负责。学校给年级组划拨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年级组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高度放权,三个年级的管理各展奇谋,各具匠心,各有各的招数,各有各的特色。
学校制订了《教学质量考核方案》,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从统考成绩、教研活动、科研活动、科技创新以及各学科组教师的贡献加分等方面来考核学科组,并以此来作为教学质量奖金、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各学科在此基础上对组内教师进行等次考核。这样的考核导向,使各学科组内的教师形成一个团队,学科组内教师们资源共享、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凝聚合力。
着眼学生未来的多元发展
学校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孩子们的学府和乐土。学校学生陶烨果写下这样的学生宣言:“如幼苗,我们汲取阳光;似雄鹰,我们展翅飞翔。收获欢乐忧伤,奏出青春交响”。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奏出他们最美的青春交响?怎样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从德育工作、教学质量、科技活动、传统文化教育、社团活动、民族特色教育等多方面积极探索。
精细德育,启智树人 学校在学生的安全、美德、纪律、文明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努力探索,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通过古诗文诵读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利用各种节日培养孝亲敬老、与人为善;宣传“三节”“三爱”培养学生尊重劳动成果、节约环保意识;开展“星级班级”建设评比、开放“心灵港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聘请武警战士指导住校生日常生活规范、专业医生开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政法干警当“法制副校长”开法制知识课、利用“校园广播之声”宣传文明风尚、请演讲团到学校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演讲会、举办系列主题班会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实实在在开展德育工作,培养良好品质,濡养美好心灵。2011年学校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单位”,还被关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
课堂高效,质量求真 为了孩子们既乐学,又聪慧,学校一方面培养学风“求真知,做真人”,鼓励孩子们勤奋求知,努力学习,设立各种奖学金对孩子们进行扶助奖励;另一方面提倡“生态课堂,绿色分数”,激励教师们积极探索低负高效课堂教学新路,提炼学科思想,提高学科素养。学校对“讲学稿导学”“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等形式都做了学习尝试,逐步形成了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连续五年获县教学质量评估初中组第一名。
传承文化,科技创新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教育品质,学校大力倡导推进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实践,大胆探索。截止到第28届科技创新大赛,学校师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奖28项、省级以上奖13项、国家级2项,学校被评为宜宾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大量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小发明、小制作、画科幻画、科普知识宣传中学习了科学知识,提升了科学素养。 同时,学校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设计建造校门的雕塑——知识之窗;利用特有的地形和巧妙的古长城设计组成的红色主题文化被宜宾八中、甘孜新龙县等同行誉为“不可复制的校园文化”;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开发“经典诗文进校园”系列校本教材——《昔时之芳草》《俊采星驰》《一一风荷举》,编辑发行文学社社刊《香山晨风》,这些举措对孩子们传承传统文化、弘扬革命精神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另外,学校的校园文化专题片《爱与责任》还获得第十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金奖。
百花齐放,个性发展 为了孩子们身心和谐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学校从2009年起开始思考社团建设途径。迄今为止,学校共建设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民族类、综合服务类社团102个,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培养有益兴趣爱好,充分发展特长,提高综合素质。2013年,学校被评为“宜宾市艺术特色学校”“宜宾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
民族教育,独树奇葩 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2011年学校更名为“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学校现有11个少数民族,6个少数民族特色民族班,4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除了常规教学,学校少数民族教师开发民族特色教材,教授民族课程,传承民族文化。
步入香中,时时芦笙悠扬,处处苗舞欢畅。学校排演的苗族舞蹈《左呆种》获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二等奖,由少数民族学生表演的《芦笙舞》在宜宾市中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兴文县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11项单项奖,在全县二十多支参赛队中获团体总分第二。2013年省民委将学校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示范校”,这些也是“和”文化熏陶结出的硕果。
培养有思想、有学养的教师群体
“人民教师肩上扛着家长的希望,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手里捧着孩子们的明天。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敬业爱生,尊重个性,激发创造,播撒民主维护公平。我愿把一生献给孩子!”这是学校教师们对他们职业的认知,也是他们的誓言。
学校共有236名教师,他们基本是各乡镇学校能力较强、业绩突出的骨干。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新型教师队伍,以高水准的教师成就高标准的质量,学校高度重视校本研修,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大力推进学科建设。除了常规性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大比武、艺体教师课堂展示、教师业务培训、集体备课等形式的活动之外,学校还开设“香山大讲堂”教学论道;举办班主任论文比赛以赛促思;“请进来走出去”开放课堂,一方面邀请各级专家名师到校讲座上课,另一方面派遣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学校之间“抱团结对”,争取本地高校的支持并与县内外名校如宜宾学院、宜宾市八中、龙泉七中等结成办学联盟,获得切实的指导和资源的分享;制订、实施了名师培养、新教师帮扶计划;大力推进教学科研的开展……种种举措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促进了学校内涵的发展。
现在学校有省级骨干教师5名,市级骨干教师36名,县级名师及培养人选20名。教师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不胜枚举。老师们不但业务能力突出,更让人欣慰的是他们的职业精神,他们宽容、朴实,不争不闹,任劳任怨;他们务实,求变,埋头苦干,孜孜求索,一笔一笔书写着香中历史,推动香中蓬勃向前。
打造有责任、有担当的领导班子
香中发展的脉络清晰显示出领导班子对教学质量的巨大影响。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左右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校长的学养影响着学校发展的高度;校长的襟怀决定着人际的氛围,校长的追求主宰着学校的品质。香中现在五位校级领导,有四位在其他学校担任过一把手,有能力,也很有个性,“聚是一团火,散为满天星”。校长调和个性,用其所长,高度信任,充分放权,个人独当一面,整体同舟共济。在和睦团结的班子带领下,学校人际关系单纯,风气纯正,成绩突出,信誉良好。也因为如此,学校班子连续两年被兴文县县委评为“四好领导班子”,为兴文县教育系统唯一。
26年风雨,学校深刻认识到“和”对学校质量管理之重要。只有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发掘每个个体的潜能,以人为本,关爱包容,才能环境宽和,人际和睦、物我和谐、发展和顺。现在,香中进入一个新的纪元。学校将致力于探索转型升级,从“量”的累积到“质”的飞跃,稳定数量,铸造品质,形成风格,固化模式,走出属于香中以及川派教育的特色道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以和为贵、以人为本”
学校在不断发展,如何让这个逐年壮大的群体良性发展?香中人特别是领导班子注重民心所向,致力于班子凝聚力的增强和团队战斗力的提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提炼出以“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以“关爱·包容·思辨·笃行”为主题,强调“爱与责任”,注重无论对学生还是同事,持“以人为本”之念,具关爱包容之心,既了解每一位教师之长,亦了解其所短和所苦,执两用中,尽量使每一位教师各得其职,优劣得所。
同时香中是一所大规模的学校,“大”就要有大的气度,大的气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香中之“大”在于能求同存异,包容教师的缺点,理解教师的苦楚,尊重教师的个性,将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宽松和谐的人本管理相结合,注重激发教师的创新性,从而创设有利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注重教师的意见、建议,尽量满足教师正当合理的诉求,从命令管理向服务管理理念转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的作用,以此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内部活力,使教师感受到职业的荣耀感、成就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学校不但尊重教师,也尊敬教师家属。2013年重阳节,学校组织重阳敬老大型活动,将全校教师的父母亲邀请到学校,了解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工作情况,分享他们的荣誉,接受学校对他们的敬意与祝福。
学校管理者还细致了解教职工的工作方式、业绩亮点,为每一个教师写个性评语,隐短扬长,热情褒扬。如陶绍忠:“倾情民族教育呕心沥血展示艺术才华,注重学生个性严慈相济彰显厚重品德”;洪松“忙过了,累过了,也乐过了”;张帮辉“忙碌着,充实着,快乐着”……
在大家的努力经营下,香中人际关系呈现出学校的领导与教师是“领导 长者 朋友”的包容和谐关系。同事之间是“朋友 对手 伙伴”的友善和睦关系;师生之间是“师长 父母 朋友”的关爱亲和关系。
科学规范管理制度
为了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学校建章立制,制定《兴文县香山中学章程》;条块结合,建立立体管理网络;统一领导,校长办公会集体决策;分级管理,年级组各显神通;捆绑考核,团队个人谁也不能松懈。
由于学校规模大,学校采用了集团化管理模式,简政放权,强级扩权,即校长办公会领导下的年级组负责制。除一位负责学校综合工作的副校长外,其余三位校级领导各自负责一个年级组的工作,各个年级组在教师配备、课程安排、教学管理、后勤工作、教师考核、评优选先、学生进出等相对独立。年级组长(分管副校长)对教学质量、学生安全等全面负责。学校给年级组划拨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年级组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高度放权,三个年级的管理各展奇谋,各具匠心,各有各的招数,各有各的特色。
学校制订了《教学质量考核方案》,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从统考成绩、教研活动、科研活动、科技创新以及各学科组教师的贡献加分等方面来考核学科组,并以此来作为教学质量奖金、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各学科在此基础上对组内教师进行等次考核。这样的考核导向,使各学科组内的教师形成一个团队,学科组内教师们资源共享、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凝聚合力。
着眼学生未来的多元发展
学校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孩子们的学府和乐土。学校学生陶烨果写下这样的学生宣言:“如幼苗,我们汲取阳光;似雄鹰,我们展翅飞翔。收获欢乐忧伤,奏出青春交响”。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奏出他们最美的青春交响?怎样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从德育工作、教学质量、科技活动、传统文化教育、社团活动、民族特色教育等多方面积极探索。
精细德育,启智树人 学校在学生的安全、美德、纪律、文明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努力探索,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通过古诗文诵读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利用各种节日培养孝亲敬老、与人为善;宣传“三节”“三爱”培养学生尊重劳动成果、节约环保意识;开展“星级班级”建设评比、开放“心灵港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聘请武警战士指导住校生日常生活规范、专业医生开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政法干警当“法制副校长”开法制知识课、利用“校园广播之声”宣传文明风尚、请演讲团到学校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演讲会、举办系列主题班会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实实在在开展德育工作,培养良好品质,濡养美好心灵。2011年学校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单位”,还被关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
课堂高效,质量求真 为了孩子们既乐学,又聪慧,学校一方面培养学风“求真知,做真人”,鼓励孩子们勤奋求知,努力学习,设立各种奖学金对孩子们进行扶助奖励;另一方面提倡“生态课堂,绿色分数”,激励教师们积极探索低负高效课堂教学新路,提炼学科思想,提高学科素养。学校对“讲学稿导学”“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等形式都做了学习尝试,逐步形成了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连续五年获县教学质量评估初中组第一名。
传承文化,科技创新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教育品质,学校大力倡导推进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实践,大胆探索。截止到第28届科技创新大赛,学校师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奖28项、省级以上奖13项、国家级2项,学校被评为宜宾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大量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小发明、小制作、画科幻画、科普知识宣传中学习了科学知识,提升了科学素养。 同时,学校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设计建造校门的雕塑——知识之窗;利用特有的地形和巧妙的古长城设计组成的红色主题文化被宜宾八中、甘孜新龙县等同行誉为“不可复制的校园文化”;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开发“经典诗文进校园”系列校本教材——《昔时之芳草》《俊采星驰》《一一风荷举》,编辑发行文学社社刊《香山晨风》,这些举措对孩子们传承传统文化、弘扬革命精神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另外,学校的校园文化专题片《爱与责任》还获得第十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金奖。
百花齐放,个性发展 为了孩子们身心和谐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学校从2009年起开始思考社团建设途径。迄今为止,学校共建设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民族类、综合服务类社团102个,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培养有益兴趣爱好,充分发展特长,提高综合素质。2013年,学校被评为“宜宾市艺术特色学校”“宜宾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
民族教育,独树奇葩 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2011年学校更名为“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学校现有11个少数民族,6个少数民族特色民族班,4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除了常规教学,学校少数民族教师开发民族特色教材,教授民族课程,传承民族文化。
步入香中,时时芦笙悠扬,处处苗舞欢畅。学校排演的苗族舞蹈《左呆种》获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二等奖,由少数民族学生表演的《芦笙舞》在宜宾市中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兴文县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11项单项奖,在全县二十多支参赛队中获团体总分第二。2013年省民委将学校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示范校”,这些也是“和”文化熏陶结出的硕果。
培养有思想、有学养的教师群体
“人民教师肩上扛着家长的希望,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手里捧着孩子们的明天。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敬业爱生,尊重个性,激发创造,播撒民主维护公平。我愿把一生献给孩子!”这是学校教师们对他们职业的认知,也是他们的誓言。
学校共有236名教师,他们基本是各乡镇学校能力较强、业绩突出的骨干。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新型教师队伍,以高水准的教师成就高标准的质量,学校高度重视校本研修,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大力推进学科建设。除了常规性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大比武、艺体教师课堂展示、教师业务培训、集体备课等形式的活动之外,学校还开设“香山大讲堂”教学论道;举办班主任论文比赛以赛促思;“请进来走出去”开放课堂,一方面邀请各级专家名师到校讲座上课,另一方面派遣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学校之间“抱团结对”,争取本地高校的支持并与县内外名校如宜宾学院、宜宾市八中、龙泉七中等结成办学联盟,获得切实的指导和资源的分享;制订、实施了名师培养、新教师帮扶计划;大力推进教学科研的开展……种种举措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促进了学校内涵的发展。
现在学校有省级骨干教师5名,市级骨干教师36名,县级名师及培养人选20名。教师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不胜枚举。老师们不但业务能力突出,更让人欣慰的是他们的职业精神,他们宽容、朴实,不争不闹,任劳任怨;他们务实,求变,埋头苦干,孜孜求索,一笔一笔书写着香中历史,推动香中蓬勃向前。
打造有责任、有担当的领导班子
香中发展的脉络清晰显示出领导班子对教学质量的巨大影响。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左右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校长的学养影响着学校发展的高度;校长的襟怀决定着人际的氛围,校长的追求主宰着学校的品质。香中现在五位校级领导,有四位在其他学校担任过一把手,有能力,也很有个性,“聚是一团火,散为满天星”。校长调和个性,用其所长,高度信任,充分放权,个人独当一面,整体同舟共济。在和睦团结的班子带领下,学校人际关系单纯,风气纯正,成绩突出,信誉良好。也因为如此,学校班子连续两年被兴文县县委评为“四好领导班子”,为兴文县教育系统唯一。
26年风雨,学校深刻认识到“和”对学校质量管理之重要。只有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发掘每个个体的潜能,以人为本,关爱包容,才能环境宽和,人际和睦、物我和谐、发展和顺。现在,香中进入一个新的纪元。学校将致力于探索转型升级,从“量”的累积到“质”的飞跃,稳定数量,铸造品质,形成风格,固化模式,走出属于香中以及川派教育的特色道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