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作品都是在我的课堂上的作品,之所以要进行这个教学首先要完成的是:
一、观察事物、观察世界、发现世界。
二、从世界中提炼出进行艺术创作的材料,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尤其是当我们是电影专业的人,我们需要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去完成表达,这是个基本的技巧和能力,我认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唤醒那些具有这种潜质的孩子,这种能力一旦被唤醒,就会有了一种意识,当他们再去拍电影的时候,我相信它会去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在这些目的下,我选择了形状与色彩让同学们进行练习。为什么我们要拍摄形状和色彩?我们就是要探索这两种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熟视无睹,对生活的麻木。如果没有要求你去完成这个作业时,你看到这些色彩这些形状可能没有感觉,尽管是天天在你眼皮底下晃,比如说我突然问你你的宿舍里有哪些东西是圆的,都有什么样的颜色,你不一定能说得出来。但是当你有意去看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就能去发现,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这是一个从生活中提炼现实的素材来完成一个艺术表达的过程,物质的材料是非常的庸俗、繁杂、紊乱,但是从紊乱繁杂的世界中提炼原料去进行艺术表达靠得是眼光,敏锐的眼光,这是做艺术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下面,我就以四部短片为例来介绍。
《Rosebud》这个作品很具有戏剧化,它不是从生活中抓取的,而是构思出来的,带有表演性的,它的表演有意思在它的红色在画面中占的比例很大,效果很强烈,即使红色很小依旧很耀眼,这就是它在色彩对比上处理得很好,当主要画面背景为绿色的时候,最显眼的还是那一点红,这就是因为它找到了颜色的对比,找到颜色的冷暖关系。这是一部很有创意,并且运用了很好的电影语言完成的作品。
《Red Party》创意的构思,以红为主线把不同质地的红色让他们有意义的构成一个用46个镜头,在59秒中的一个故事。这个片子的拍摄训练了我们对色彩的敏感。在生活中色彩是重要的元素, 通过我们对于红色的充分观察,并且捕捉到红色的精髓与灵动之处。从电影的角度来看,色彩所代表的意义在电影中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一种色彩可以传递一种情感,可以表现空间,与人物心理。我们的《Red party》是一种中国人对色彩的感受,不是物理的红,是一种文化的红,在生日聚会里面,表达热情似火的年轻人,洋溢着幸福的生活状态。色彩中的含义在影像中充分地被表达了出来,表达出了情绪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红色中将故事讲得十分清楚,影响表达能力强,视听节奏会唤起人们共鸣的情感。在剪辑与镜头运动安排上表达准确,剪辑节奏上充满力度与强度,非常有创意。
《框》突出了对形状与空间的探索。框中框,楼外楼,天外天,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表现了一种哲学意味,所谓“以物观我,以我观物”。作者对世界与世界、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思考都体现其中。《框》从结构上说是采用了一种“回环”结构,从开始到结束,在节奏与内容上都形成了一个“圆”。“回环”结构使这部短片做到了一种和谐与平衡,《框》在结构上达到了“放”和“收”,“紧张”与“舒缓”的平衡,这种平衡既是短片在剪辑节奏与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也是观众在观看这部短片时在心理上感受到的。
最后一点,说一下《框》的制作层面。短片的构思与制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在构思的时候想的很好,但在实际制作的时候出了问题,最终制作出来的短片不是自己最初构思的样子。作为一个电影人,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艺术实现能力,就是可以构思出来也能够根据构思完整的从技术上实现出来,制作出来,否则只能是空想家,不是艺术家。我认为《框》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首先,观察要细密,它的主要取景只是在我们的艺术学院教学楼内,而且丝毫未作修饰。在一楼之内发现如此之多的“框”,而且发现了框与框之间的诸多联系,说明作者很用心地去观察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其次,《框》所使用的设备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普通的“掌中宝”小DV,而且在制作这部短片时作者只是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之前并无很深的基础。这说明一部短片作品,尤其是学生DV作品,硬件设备不一定就是限制因素,只要肯多花心思就可以实现自己的艺术构思。
《青春》一片最突出的是对运动性的把握,水果的滚动,尤其是西瓜与橙子的“爱情故事”一段,它是一个很青春非常有创意童话一样的故事,很具有趣味性。最核心的是对形状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形状在运动中所产生的美感或者说是电影感,电影感就是要运动,运动是电影的生命。比如说球的滚动以及对杯子里放糖果和糖果“退出”的过程。只有在电影运动中才能产生这样的幻象,任何艺术都是一种幻象。艺术不是生命本身,就像雕塑不是人一样,但为什么艺术能够唤起人的情感?因为它是生命的幻象,电影是幻象的一个最准确的表达,它是个虚幻的存在。而运动性,通过运动制造电影的幻象,是电影一个突出的特点,在这个片我觉得表达得非常好,捕捉到运动的情态、神情以及通过运动产生的幻象。
通过一种形状,球状,它是一个立体存在的东西,通过这种形状去探索物体之间的关系,包括把糖果放进杯子里和糖果从杯子里“退走”,在技术上它是一个简单的倒放,但这种倒放其实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电影大师维尔托夫的“电影眼”中一个重要理论:电影改变空间电影改变时间。“电影眼”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头牛被赶进屠宰场后被杀,他用倒放的方式让牛皮重新裹上去,走出屠宰场。这就是电影语言,我用电影眼的力量让事物和世界重新去构建。对空间、时间和世界幻象探索上,这部片子有维尔托夫电影理论的继承,这个理论的价值在于通过对事物的重新构建,去探索这个时间对世界意义,本来这些糖果是进来了,但又出去了,是什么力量让它出去了?虽然技术上是个简单的倒放,是什么力量让这些糖果从杯子里飞出来?就是电影眼理论。它认为电影眼改变一切,电影改变了世界,它认为电影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我可以让你的生命重新改写,在一个简单的镜头后面蕴含着一种深沉的理论,这是维尔托夫在1922年开始实验的东西,这也是至今我们仍然认为他是个先锋分子的原因,他思考得太远了,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人,是当时的人们没法理解的,今天看来他的思想依旧是锐利的,像剃刀片一样锋利。
片名:《Rosebud》(色彩)
导演:吕菡子
设备:Sony zec
后期:Adobe premiere pro2.0
时间:2007年4月
导演阐述:
在“色彩”作业上,我们选用了双色,即红色和绿色。为了充分体现出画面中的红色和绿色,我们在每个镜头的拍摄之中,对道具都下足功夫,全部制造出红绿对比,并且在拍摄场地也选择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空间——一块带有绿墙的荒地。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少年对于逝去童年的追忆之感,所以在道具的制作上也很用心。首先,我们选用了很多童年时期的玩具——小人偶、魔方、回力车、以及小队长的袖标等。这些东西都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一种向往,并且我们把它们的颜色也设定成红色和绿色,这样与短片命题更相符合。另一方面,我们表达的是少年在长大后,经历的生命中的“来来往往”,因此降格拍摄,制造出一种时间流动的效果。最后我们用一幅玫瑰花的水粉画来变成整个表达,并将短片取名为《Rosebud》,既与短片的内容契合,也算是对《公民凯恩》的一种致敬。
内容简介:
成长是每个人必要经历的过程,童年的记忆总是美好的,在红绿相间的盒子里,有我们童年的秘密。
作者存档:
吕菡子云南昆明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05级学生
林奕颖福建龙岩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05级学生
片名:《青春》
导演:许哲涵
设备:Sony 60E
后期:Adobe premiere pro2.0
时间:2008年4月
导演阐述:
我们生活的世界需要我们睁大眼睛来看,在想象中睁大眼睛来看这个世界才能感受到一种愉悦。形状作业刚布置下来时,每天都在想拍什么形状比较好,身边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一些很独特的形状,比如条纹、弧线、心形,自己起初也很想选择一个比较特殊的形状,后来还是决定拍摄最熟悉最常见的“球状”,并把选择范围锁定在“球状”食物上,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花较长的时间去观察身边每一样“球状”的食物,到这个时候才真正理解到张老师布置这个作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我们学会用心去感受身边熟悉的事物,学会从看似不起眼但又天天见到的熟悉食物中找到新的发现,用心观察这个世界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规律和由此而形成的美,对身边的美不再是“视而不见”。最后“橙子、西瓜、西红柿、苹果、桂圆、巧克力、棉花糖、泡芙、洋白菜、糖果、棒棒糖,核桃、章鱼小丸子等成为该短片的主角。我们想让这些食物在《青春》这个片子里也跟我们一样经历一场青春,于是,橙子与西瓜之间有了“爱情故事”,糖果和苹果、橘子们一起参加了舞会。为了让这个片子显得更加有趣,我们选取了三段节奏明快的音乐,两段hiphop和一段探戈,通过画面与节奏的组接,展现青春的旋律。短短60秒,我们给食物们构建了一个到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童话世界。
内容简介:
青春,是短暂、绚烂、美好的代名词,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当青春只有60秒,我们希望它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于是,在色彩和节奏的变换中,这些“球状”食物构建了一个美丽的青春世界。
作者存档:
许哲涵广东汕头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06级
赵寻 山西太原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06级
一、观察事物、观察世界、发现世界。
二、从世界中提炼出进行艺术创作的材料,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尤其是当我们是电影专业的人,我们需要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去完成表达,这是个基本的技巧和能力,我认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唤醒那些具有这种潜质的孩子,这种能力一旦被唤醒,就会有了一种意识,当他们再去拍电影的时候,我相信它会去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在这些目的下,我选择了形状与色彩让同学们进行练习。为什么我们要拍摄形状和色彩?我们就是要探索这两种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熟视无睹,对生活的麻木。如果没有要求你去完成这个作业时,你看到这些色彩这些形状可能没有感觉,尽管是天天在你眼皮底下晃,比如说我突然问你你的宿舍里有哪些东西是圆的,都有什么样的颜色,你不一定能说得出来。但是当你有意去看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就能去发现,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这是一个从生活中提炼现实的素材来完成一个艺术表达的过程,物质的材料是非常的庸俗、繁杂、紊乱,但是从紊乱繁杂的世界中提炼原料去进行艺术表达靠得是眼光,敏锐的眼光,这是做艺术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下面,我就以四部短片为例来介绍。
《Rosebud》这个作品很具有戏剧化,它不是从生活中抓取的,而是构思出来的,带有表演性的,它的表演有意思在它的红色在画面中占的比例很大,效果很强烈,即使红色很小依旧很耀眼,这就是它在色彩对比上处理得很好,当主要画面背景为绿色的时候,最显眼的还是那一点红,这就是因为它找到了颜色的对比,找到颜色的冷暖关系。这是一部很有创意,并且运用了很好的电影语言完成的作品。
《Red Party》创意的构思,以红为主线把不同质地的红色让他们有意义的构成一个用46个镜头,在59秒中的一个故事。这个片子的拍摄训练了我们对色彩的敏感。在生活中色彩是重要的元素, 通过我们对于红色的充分观察,并且捕捉到红色的精髓与灵动之处。从电影的角度来看,色彩所代表的意义在电影中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一种色彩可以传递一种情感,可以表现空间,与人物心理。我们的《Red party》是一种中国人对色彩的感受,不是物理的红,是一种文化的红,在生日聚会里面,表达热情似火的年轻人,洋溢着幸福的生活状态。色彩中的含义在影像中充分地被表达了出来,表达出了情绪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红色中将故事讲得十分清楚,影响表达能力强,视听节奏会唤起人们共鸣的情感。在剪辑与镜头运动安排上表达准确,剪辑节奏上充满力度与强度,非常有创意。
《框》突出了对形状与空间的探索。框中框,楼外楼,天外天,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表现了一种哲学意味,所谓“以物观我,以我观物”。作者对世界与世界、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思考都体现其中。《框》从结构上说是采用了一种“回环”结构,从开始到结束,在节奏与内容上都形成了一个“圆”。“回环”结构使这部短片做到了一种和谐与平衡,《框》在结构上达到了“放”和“收”,“紧张”与“舒缓”的平衡,这种平衡既是短片在剪辑节奏与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也是观众在观看这部短片时在心理上感受到的。
最后一点,说一下《框》的制作层面。短片的构思与制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在构思的时候想的很好,但在实际制作的时候出了问题,最终制作出来的短片不是自己最初构思的样子。作为一个电影人,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艺术实现能力,就是可以构思出来也能够根据构思完整的从技术上实现出来,制作出来,否则只能是空想家,不是艺术家。我认为《框》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首先,观察要细密,它的主要取景只是在我们的艺术学院教学楼内,而且丝毫未作修饰。在一楼之内发现如此之多的“框”,而且发现了框与框之间的诸多联系,说明作者很用心地去观察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其次,《框》所使用的设备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普通的“掌中宝”小DV,而且在制作这部短片时作者只是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之前并无很深的基础。这说明一部短片作品,尤其是学生DV作品,硬件设备不一定就是限制因素,只要肯多花心思就可以实现自己的艺术构思。
《青春》一片最突出的是对运动性的把握,水果的滚动,尤其是西瓜与橙子的“爱情故事”一段,它是一个很青春非常有创意童话一样的故事,很具有趣味性。最核心的是对形状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形状在运动中所产生的美感或者说是电影感,电影感就是要运动,运动是电影的生命。比如说球的滚动以及对杯子里放糖果和糖果“退出”的过程。只有在电影运动中才能产生这样的幻象,任何艺术都是一种幻象。艺术不是生命本身,就像雕塑不是人一样,但为什么艺术能够唤起人的情感?因为它是生命的幻象,电影是幻象的一个最准确的表达,它是个虚幻的存在。而运动性,通过运动制造电影的幻象,是电影一个突出的特点,在这个片我觉得表达得非常好,捕捉到运动的情态、神情以及通过运动产生的幻象。
通过一种形状,球状,它是一个立体存在的东西,通过这种形状去探索物体之间的关系,包括把糖果放进杯子里和糖果从杯子里“退走”,在技术上它是一个简单的倒放,但这种倒放其实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电影大师维尔托夫的“电影眼”中一个重要理论:电影改变空间电影改变时间。“电影眼”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头牛被赶进屠宰场后被杀,他用倒放的方式让牛皮重新裹上去,走出屠宰场。这就是电影语言,我用电影眼的力量让事物和世界重新去构建。对空间、时间和世界幻象探索上,这部片子有维尔托夫电影理论的继承,这个理论的价值在于通过对事物的重新构建,去探索这个时间对世界意义,本来这些糖果是进来了,但又出去了,是什么力量让它出去了?虽然技术上是个简单的倒放,是什么力量让这些糖果从杯子里飞出来?就是电影眼理论。它认为电影眼改变一切,电影改变了世界,它认为电影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我可以让你的生命重新改写,在一个简单的镜头后面蕴含着一种深沉的理论,这是维尔托夫在1922年开始实验的东西,这也是至今我们仍然认为他是个先锋分子的原因,他思考得太远了,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人,是当时的人们没法理解的,今天看来他的思想依旧是锐利的,像剃刀片一样锋利。
片名:《Rosebud》(色彩)
导演:吕菡子
设备:Sony zec
后期:Adobe premiere pro2.0
时间:2007年4月
导演阐述:
在“色彩”作业上,我们选用了双色,即红色和绿色。为了充分体现出画面中的红色和绿色,我们在每个镜头的拍摄之中,对道具都下足功夫,全部制造出红绿对比,并且在拍摄场地也选择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空间——一块带有绿墙的荒地。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少年对于逝去童年的追忆之感,所以在道具的制作上也很用心。首先,我们选用了很多童年时期的玩具——小人偶、魔方、回力车、以及小队长的袖标等。这些东西都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一种向往,并且我们把它们的颜色也设定成红色和绿色,这样与短片命题更相符合。另一方面,我们表达的是少年在长大后,经历的生命中的“来来往往”,因此降格拍摄,制造出一种时间流动的效果。最后我们用一幅玫瑰花的水粉画来变成整个表达,并将短片取名为《Rosebud》,既与短片的内容契合,也算是对《公民凯恩》的一种致敬。
内容简介:
成长是每个人必要经历的过程,童年的记忆总是美好的,在红绿相间的盒子里,有我们童年的秘密。
作者存档:
吕菡子云南昆明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05级学生
林奕颖福建龙岩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05级学生
片名:《青春》
导演:许哲涵
设备:Sony 60E
后期:Adobe premiere pro2.0
时间:2008年4月
导演阐述:
我们生活的世界需要我们睁大眼睛来看,在想象中睁大眼睛来看这个世界才能感受到一种愉悦。形状作业刚布置下来时,每天都在想拍什么形状比较好,身边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一些很独特的形状,比如条纹、弧线、心形,自己起初也很想选择一个比较特殊的形状,后来还是决定拍摄最熟悉最常见的“球状”,并把选择范围锁定在“球状”食物上,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花较长的时间去观察身边每一样“球状”的食物,到这个时候才真正理解到张老师布置这个作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我们学会用心去感受身边熟悉的事物,学会从看似不起眼但又天天见到的熟悉食物中找到新的发现,用心观察这个世界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规律和由此而形成的美,对身边的美不再是“视而不见”。最后“橙子、西瓜、西红柿、苹果、桂圆、巧克力、棉花糖、泡芙、洋白菜、糖果、棒棒糖,核桃、章鱼小丸子等成为该短片的主角。我们想让这些食物在《青春》这个片子里也跟我们一样经历一场青春,于是,橙子与西瓜之间有了“爱情故事”,糖果和苹果、橘子们一起参加了舞会。为了让这个片子显得更加有趣,我们选取了三段节奏明快的音乐,两段hiphop和一段探戈,通过画面与节奏的组接,展现青春的旋律。短短60秒,我们给食物们构建了一个到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童话世界。
内容简介:
青春,是短暂、绚烂、美好的代名词,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当青春只有60秒,我们希望它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于是,在色彩和节奏的变换中,这些“球状”食物构建了一个美丽的青春世界。
作者存档:
许哲涵广东汕头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06级
赵寻 山西太原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06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