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研修是教师在职教育的最重要平台。这一点毋庸置疑,已有专家作出了有力的弥足珍贵的论证。
“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育专家”,这是多么理想的境界。一位师范生从职初教师到有经验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其中会经历的辛苦与幸福是非教师职业的人根本无法体会的。现实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停留于“有经验教师”这一层面,很多的经验型教师还在“不惑之年”,就过早地走入了“平静从容期”或“保守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牵制、精力限制、环境局限、工作压力、专业素养、自我定位等,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自我定位,因为追求卓越的路程毕竟是曲折而漫长的。
而当一所学校没有专家型教师时,会对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先来看看专家型教师与有经验教师的区别。香港大学课程学系主任徐碧美教授指出:跟普通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知识更丰富、更连贯,更为综合,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关于课程决策的原理和标准,并且所做的课程判断常常是有意识的决策;专家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追求卓越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专家型教师能不断反思自己的经历并对自己教与学的理念提出质疑;专家型教师常把自己的角色理解为一个“引领变革”的人。由此可见,专家型教师的优势与特点主要表现在教学知识、反思能力与自我角色定位上。
再来想想现今的校本教研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真正有研究含量、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主题的针对性、过程的参与性、培训的嵌入性以及结果的建设性。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教研部门与学校的协同努力,校本教研逐步走向了常态有序有效。真所谓越深入问题越多。当我们的教研活动能做到专时专用并有了一定的范式时,当活动组织者的策划意识越来越强时,当我们的老师希望在教研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理念与实践智慧时,校本研修中缺少专业引领的现实问题就越凸显。教研组老师常会无奈地慨叹:课程理念与内容是这样的难以把握,教学问题是这样的难以梳理,研讨主题是这样的难以突破,一般性的建构性策略是这样的难以提炼……而我们这些县级的基层教研员面对多所学校多个教研组的蹲点需求,则恨不得有分身之术。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得出,校本研修若没有专家型教师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改革理念作引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难以得到本质的提升,甚至可能走入误区。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的大变动时期,先进的理念亟须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另外,专家型教师对于唤醒全校教师追求“卓越”的自觉,培育学校的教研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专家型教师是从经验型教师的佼佼者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要高度警惕有经验教师在经验面前的故步自封状态,对其培养重在两种途径:一是在校本研修与区域教研中,让其承担组织者、策划者、研究者、指导者、培训者的多重角色,以压力促成长;二是在有针对性的高端培训中加快其理论知识的实践化与实践知识的理论化。
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专家,但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希望我们每一位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都能以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作为自己引领、指导、服务校本研修的一个温馨的理由:“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育专家”,这是多么理想的境界。一位师范生从职初教师到有经验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其中会经历的辛苦与幸福是非教师职业的人根本无法体会的。现实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停留于“有经验教师”这一层面,很多的经验型教师还在“不惑之年”,就过早地走入了“平静从容期”或“保守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牵制、精力限制、环境局限、工作压力、专业素养、自我定位等,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自我定位,因为追求卓越的路程毕竟是曲折而漫长的。
而当一所学校没有专家型教师时,会对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先来看看专家型教师与有经验教师的区别。香港大学课程学系主任徐碧美教授指出:跟普通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知识更丰富、更连贯,更为综合,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关于课程决策的原理和标准,并且所做的课程判断常常是有意识的决策;专家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追求卓越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专家型教师能不断反思自己的经历并对自己教与学的理念提出质疑;专家型教师常把自己的角色理解为一个“引领变革”的人。由此可见,专家型教师的优势与特点主要表现在教学知识、反思能力与自我角色定位上。
再来想想现今的校本教研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真正有研究含量、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主题的针对性、过程的参与性、培训的嵌入性以及结果的建设性。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教研部门与学校的协同努力,校本教研逐步走向了常态有序有效。真所谓越深入问题越多。当我们的教研活动能做到专时专用并有了一定的范式时,当活动组织者的策划意识越来越强时,当我们的老师希望在教研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理念与实践智慧时,校本研修中缺少专业引领的现实问题就越凸显。教研组老师常会无奈地慨叹:课程理念与内容是这样的难以把握,教学问题是这样的难以梳理,研讨主题是这样的难以突破,一般性的建构性策略是这样的难以提炼……而我们这些县级的基层教研员面对多所学校多个教研组的蹲点需求,则恨不得有分身之术。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得出,校本研修若没有专家型教师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改革理念作引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难以得到本质的提升,甚至可能走入误区。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的大变动时期,先进的理念亟须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另外,专家型教师对于唤醒全校教师追求“卓越”的自觉,培育学校的教研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专家型教师是从经验型教师的佼佼者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要高度警惕有经验教师在经验面前的故步自封状态,对其培养重在两种途径:一是在校本研修与区域教研中,让其承担组织者、策划者、研究者、指导者、培训者的多重角色,以压力促成长;二是在有针对性的高端培训中加快其理论知识的实践化与实践知识的理论化。
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专家,但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希望我们每一位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都能以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作为自己引领、指导、服务校本研修的一个温馨的理由:“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