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所根据我们的技术和研发人员的不同以及市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计算所每项具体技术的方式进行技术转移,目前逐步形成了成立分部、企业孵化、知识产权许可3种技术转移模式。”日前,在获得北京技术市场“十大技术转移服务之星”荣誉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计算所)所长李国杰告诉记者。
为技术转移设立专门机构
20世纪末,计算所为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设立了专门机构——计算所技术发展处。作为计算所技术转移的特定职能部门,技术发展处主要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各项工作,包括融资与企业孵化、技术许可与转让、分部建设和管理、参股公司管理和企业联合实验室管理等。技术发展处的技术转移已取得丰硕成果,自2000年以来,累计技术转移超过7000万元,知识产权参股形成2.5亿元以上的企业股权,融资额达3亿元,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近20家,成立了联合实验室11家;成立龙芯产业联盟、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技术辐射到上百家中小企业;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了苏州、上海、宁波、台州、肇庆、东莞6个分部,并正在秦皇岛筹建第7个分部,得到地方政府支持资金1亿元以上,带动当地超过100亿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海尔、联想、NEC等国内外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联盟。尤其是成立分部模式,得到国家领导、中科院领导、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中科院把该模式作为技术转移的典型模式进行全院推广。
“三驾马车”驱动技术转移
计算所经过多年的摸索,不断完善有利于技术转移的创新价值链和网络,目前已形成了企业孵化、成立分部、知识产权许可驱动技术转移的“三驾马车”。
企业孵化
企业孵化模式是指计算所以专有技术入股、吸引社会资本成立新公司的方式进行技术转移。李国杰表示,这种模式主要以社会方为主进行企业孵化,计算所提供技术成果以及后续的技术支持。这是技术发展处最早为计算所尝试的转移模式,也是技术转移最直接的方式。据了解,龙芯、凤芯、AVS、网格、网络计算机等技术项目吸引了众多合作者。
“计算所与天津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等单位合作的‘曙光计算机的规模产业化’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李国杰举例说,几家单位联合成立了天津曙光计算机产业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是天津滨海新区信息领域的龙头企业。
成立分部
近年来,计算所积极探索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合作,以带动当地企业技术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为主要形式的技术辐射模式。李国杰表示,在已成立的6个分部中,除上海分部是以NPO(非盈利组织)形式注册以外,都是以企业法人注册、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不分红的模式。计算所的近百项技术通过分部辐射到当地中小企业,对当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和产品利润的提升起了关键作用。带动当地超过100亿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各个分部得到了当地政府以及企业的普遍认可。
知识产权许可
通过计算所技术发展处的探索,根据计算所的定位、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计算所将越来越多的以知识产权许可为主要技术转移形式。近两年,计算所成功地以知识产权许可的形式将计算所的研发成果许可给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如意法半导体、安捷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