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为切入点,根据其学科、导师队伍、生源质量和国际化教育等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等现状,从国家重视高度、“三农”问题的破解、“一带一路”战略、农业科技变革等4个方面寻求共性的机遇和突破点,着力采取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招生制度改革、过程培养优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策略,不断提高西部农林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农林院校;形势;机遇;策略
中图分类号 S-01;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1-0215-0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部署,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为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建设教育强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新阶段,认识达到新高度。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就人才培养而言,“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有学者认为,研究生教育是引领“双一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刘延东指出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由此可见,一流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决定着“双一流”建设能否顺利完成。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必须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国风格的中国式教育。西部农林院校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特点、科学合理定位研究生教育战略目标、应对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如何转型与深化,如何抢占人才培养制高点,笔者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切入点,从学科、导师队伍、生源质量和国际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采取诸多措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
1发展基础
1.1优势学科地位凸显 学校现有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按照ESI统计,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前1%,其中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o。在USNew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校农业科学位居全球第26位。
1.2导师队伍结构优化 现有在岗研究生导师108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24人。导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87.3%,引进人才占12.9%。导师队伍学缘结构、学历结构、人才类别结构不断优化。
1.3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近年来,通过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博士生和硕士生录取“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和研究生院高校比例分别为45%和81%,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1.4培养国际化程度提高 学校与141个国(境)外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国际合作项目。
2存在问题
国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与国家目标和学校使命相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培养质量亟待提高 培养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质量保障制度执行不到位,质量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2.2导师队伍亟待加强 导师队伍不能适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需要,数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大师和重要学科带头人较少,缺乏具有实践指导经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
2.3生源质量亟待改进 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改革及实施新的推免生政策以来,研究生招生压力和生源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凸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面临优秀生源不足、总体质量不高、结构不匹配等突出问题。
2.4国际化水平亟待提高 中外合作办学及校际研究生联合培养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推动国际化办学的主动性不够,中外合作办学中学位互授、联授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课程体系、指导教师队伍。
3面临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研究生教育作为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佳结合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强调研究生教育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倍增器,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推进器。
3.1国家高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机遇 2013年国家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学校获得更大办学自主权,营造宽松办学环境奠定基础;为争取公共财政资源支持创造机遇;为优化学位授权点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专业学位教育创造机遇;为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科研事业融合创造机遇;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创造机遇。
3.2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发展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农业生态治理等方面,提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和举措,提出加强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与顶层设计,为西部农林院校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带来机遇,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农林拔尖人才培养环境。
3.3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 围绕贯彻“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陕西明确提出依托杨凌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教育资源,与中亚国家联合建设旱作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和合作园区;发起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发展论坛,推进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畜牧养殖等领域技术交流合作;鼓励在境外设立农业示范中心、贸易中心等,扩大农业对外贸易与投资。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3.4农业科技变革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生物技术开始主导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挖掘抢占基因资源正在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热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农业显现出强劲势头,促使农业向标准化、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可控化迈进。生态农业和绿色发展道路要求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变革,调整学科布局战略,进一步凝练科学研究方向,加强对传统学科的升级改造和新型交叉学科的培育,着力在核心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
4策略研究
突出“创新”与“质量”主题,坚持“固本强基、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原则,以增强研究生教育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重点,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4.1健全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 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拥有多个高水平学科的大学、拥有若干高水平学科的大学、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这3类不同的高校发展要求。这就启发各类不同大学要思考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如何探索创建“双一流”之路。要求学位授权点调整时,坚持服务国家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以优化结构、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为着眼点,建立学位授权点“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符合办学目标的研究生教育学位授权体系。健全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和强制退出机制,鼓励各学院主动整合与调整需求不足、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达不到合格评估标准的学位授权点;支持增設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发展潜力明显、有利于全校优化结构的学位授权点。
4.2改革完善研究生招生制度 以提升研究生整体生源质量为目标,以选拔优秀拔尖人才为突破,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考试制度改革。
4.2.1构建多途径吸引优质生源的新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招生宣传效果;实施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工程;健全招生工作激励机制;优化博士生生源奖学金评定办法。
4.2.2健全质量导向的招生指标分配办法。按照招生类型、规模、就业质量、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原则,逐步完善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和动态调整机制,制定按照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配置研究生招生指标的分配办法。
4.2.3完善博士生招生“申请一考核”制度。完善博士生招生“申请一考核”制度和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突出考察学生的专业背景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加大硕博连读生选拔为博士研究生力度;创新本一硕一博通式教育培养模式。
4.2.4构建多元化硕士生招生制度。完善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完善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招生办法;健全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特殊学术专长生选拔机制。
4.3建立创新导向的过程培养质量考核机制
4.3.1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依托科研平台和项目,突出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外实验示范基地、创新实践基地,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
4.3.2健全考核评估及退出机制。严格课程学习、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培养环节管理,明确、细化培养环节考核标准与程序,畅通分流渠道,完善淘汰机制。
4.3.3完善国际化过程培养。完善研究生短期国外科研合作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办法,完善外籍教师授课与研究生参加国外高水平大学课程学习机制,制定研究生导师赴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办法;建立管理人员国外研究生教育培训机制;探索在发达地区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海外访学基地机制,完善实施学位互授联授机制。
4.3.4健全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课程设置审查程序,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和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探索将在线开放等形式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鼓励学校优势学科制定全英文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授课质量评价系统,完善课程质量评估机制。
4.4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质量体系
4.4.1完善学位授予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国际同行评阅,按照校内外专家相结合,健全学位论文评阅制度。健全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等环节,强化学位授予科学、规范化管理,修订学位授予标准。
4.4.2健全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加强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健全学位论文造假及学位论文抽检不合格的处罚机制;引导有条件的学科参与国际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完善学位论文盲评制、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与承诺制。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建立研究生在学培养质量与毕业后职业发展质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密切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定期向社会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4.4.3完善质量奖励机制与办法。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健全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机制;制定研究生参加国家和陕西省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奖励办法,完善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奖励办法,制定研究生授课质量评价及奖励办法,完善研究生就业质量评比奖励办法等。
4.4.4加强导师岗位管理。出台《研究生指导教师激励与问责管理办法》,完善招收研究生教师年度审核工作原则和条件,健全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周期考核、动态上岗的导师考核与聘任制度。明确导师对研究生学习、利研的指导,学术规范教导的主体责任;落实导师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农林院校;形势;机遇;策略
中图分类号 S-01;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1-0215-0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部署,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为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建设教育强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新阶段,认识达到新高度。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就人才培养而言,“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有学者认为,研究生教育是引领“双一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刘延东指出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由此可见,一流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决定着“双一流”建设能否顺利完成。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必须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国风格的中国式教育。西部农林院校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特点、科学合理定位研究生教育战略目标、应对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如何转型与深化,如何抢占人才培养制高点,笔者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切入点,从学科、导师队伍、生源质量和国际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采取诸多措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
1发展基础
1.1优势学科地位凸显 学校现有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按照ESI统计,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前1%,其中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o。在USNew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校农业科学位居全球第26位。
1.2导师队伍结构优化 现有在岗研究生导师108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24人。导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87.3%,引进人才占12.9%。导师队伍学缘结构、学历结构、人才类别结构不断优化。
1.3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近年来,通过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博士生和硕士生录取“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和研究生院高校比例分别为45%和81%,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1.4培养国际化程度提高 学校与141个国(境)外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国际合作项目。
2存在问题
国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与国家目标和学校使命相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培养质量亟待提高 培养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质量保障制度执行不到位,质量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2.2导师队伍亟待加强 导师队伍不能适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需要,数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大师和重要学科带头人较少,缺乏具有实践指导经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
2.3生源质量亟待改进 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改革及实施新的推免生政策以来,研究生招生压力和生源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凸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面临优秀生源不足、总体质量不高、结构不匹配等突出问题。
2.4国际化水平亟待提高 中外合作办学及校际研究生联合培养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推动国际化办学的主动性不够,中外合作办学中学位互授、联授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课程体系、指导教师队伍。
3面临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研究生教育作为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佳结合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强调研究生教育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倍增器,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推进器。
3.1国家高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机遇 2013年国家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学校获得更大办学自主权,营造宽松办学环境奠定基础;为争取公共财政资源支持创造机遇;为优化学位授权点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专业学位教育创造机遇;为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科研事业融合创造机遇;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创造机遇。
3.2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发展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农业生态治理等方面,提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和举措,提出加强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与顶层设计,为西部农林院校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带来机遇,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农林拔尖人才培养环境。
3.3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 围绕贯彻“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陕西明确提出依托杨凌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教育资源,与中亚国家联合建设旱作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和合作园区;发起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发展论坛,推进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畜牧养殖等领域技术交流合作;鼓励在境外设立农业示范中心、贸易中心等,扩大农业对外贸易与投资。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3.4农业科技变革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生物技术开始主导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挖掘抢占基因资源正在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热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农业显现出强劲势头,促使农业向标准化、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可控化迈进。生态农业和绿色发展道路要求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变革,调整学科布局战略,进一步凝练科学研究方向,加强对传统学科的升级改造和新型交叉学科的培育,着力在核心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
4策略研究
突出“创新”与“质量”主题,坚持“固本强基、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原则,以增强研究生教育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重点,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4.1健全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 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拥有多个高水平学科的大学、拥有若干高水平学科的大学、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这3类不同的高校发展要求。这就启发各类不同大学要思考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如何探索创建“双一流”之路。要求学位授权点调整时,坚持服务国家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以优化结构、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为着眼点,建立学位授权点“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符合办学目标的研究生教育学位授权体系。健全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和强制退出机制,鼓励各学院主动整合与调整需求不足、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达不到合格评估标准的学位授权点;支持增設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发展潜力明显、有利于全校优化结构的学位授权点。
4.2改革完善研究生招生制度 以提升研究生整体生源质量为目标,以选拔优秀拔尖人才为突破,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考试制度改革。
4.2.1构建多途径吸引优质生源的新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招生宣传效果;实施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工程;健全招生工作激励机制;优化博士生生源奖学金评定办法。
4.2.2健全质量导向的招生指标分配办法。按照招生类型、规模、就业质量、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原则,逐步完善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和动态调整机制,制定按照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配置研究生招生指标的分配办法。
4.2.3完善博士生招生“申请一考核”制度。完善博士生招生“申请一考核”制度和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突出考察学生的专业背景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加大硕博连读生选拔为博士研究生力度;创新本一硕一博通式教育培养模式。
4.2.4构建多元化硕士生招生制度。完善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完善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招生办法;健全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特殊学术专长生选拔机制。
4.3建立创新导向的过程培养质量考核机制
4.3.1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依托科研平台和项目,突出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外实验示范基地、创新实践基地,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
4.3.2健全考核评估及退出机制。严格课程学习、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培养环节管理,明确、细化培养环节考核标准与程序,畅通分流渠道,完善淘汰机制。
4.3.3完善国际化过程培养。完善研究生短期国外科研合作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办法,完善外籍教师授课与研究生参加国外高水平大学课程学习机制,制定研究生导师赴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办法;建立管理人员国外研究生教育培训机制;探索在发达地区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海外访学基地机制,完善实施学位互授联授机制。
4.3.4健全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课程设置审查程序,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和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探索将在线开放等形式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鼓励学校优势学科制定全英文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授课质量评价系统,完善课程质量评估机制。
4.4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质量体系
4.4.1完善学位授予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国际同行评阅,按照校内外专家相结合,健全学位论文评阅制度。健全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等环节,强化学位授予科学、规范化管理,修订学位授予标准。
4.4.2健全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加强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健全学位论文造假及学位论文抽检不合格的处罚机制;引导有条件的学科参与国际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完善学位论文盲评制、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与承诺制。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建立研究生在学培养质量与毕业后职业发展质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密切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定期向社会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4.4.3完善质量奖励机制与办法。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健全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机制;制定研究生参加国家和陕西省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奖励办法,完善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奖励办法,制定研究生授课质量评价及奖励办法,完善研究生就业质量评比奖励办法等。
4.4.4加强导师岗位管理。出台《研究生指导教师激励与问责管理办法》,完善招收研究生教师年度审核工作原则和条件,健全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周期考核、动态上岗的导师考核与聘任制度。明确导师对研究生学习、利研的指导,学术规范教导的主体责任;落实导师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