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回县农村经济和小额信贷的基本状况
隆回县是位处湖南西南部的农业大县,2003年末全县人口110万元。其中农业人口98.55万,全县26个乡镇,969个自然村,300406个农户,全县农业耕地面积44530公顷,2003年农业总产值168920万元,占全县GDP的58.5%。
调查显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此阶段,特别是2002年全面推行小额信用贷款以来出现了几个新的转变特点:第一,农户贷款由解决困难的生活生产资金需求向多元化资金需求转变。农户借款更多地用于从事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经商和消费等。调查中对选择的8个农村信用社2002年至2004年9月的贷款结构进行了统计,8社近5年中累放小额信用贷款12.8亿元。按农户用途分为解决困难资金、农村种养、经商投资、消费和其他,贷款金额分别为3亿元、2.34亿元、6.94亿元、0.52亿元,分别占23.4%、18.3%、54.2%、4%。说明当前农信社贷款投放和农户的贷款需求已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第二,农户贷款由小额分散农贷需求向大额非农用途贷款转变,而且呈现出借款金额越大,贷款的贡献率越大,农户收益越高的现象。据调查了解,100个农户2000年至2004年的近5年的时间里,借贷农户达52个,而此前几十年间的时间里借款总人数只有51人,总计金额仅5063元。在调查中,我们在100个农户中又选择了这样43个2003年有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1)贷款用途是用于农业及经营农业有关的需求,即不包括借贷用于治病、建房、子女就学等非生产困难需求。(2)借款期限不低于一个农业生产周期,贷款期限一般在6个月以上。从他们的借款产出可知,借款金额越大,贷款产出含量也越高,农户收入也越高。43个在借贷农户中有26个优秀户,11个优良户,6个一般户,2003年三个档次农户借款金额分别为4480元、2027元、78元,三档农户百元贷款平均产出分别为428元、344元、206元,三档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72元、909元、484元。第三,贷款短期资金需求向中长期贷款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多元化方向转变,一年期以内的贷款难以满足从事建房、治病、助学、经商投资和消费资金的农户需求,他们对中长期贷款需求较多。据对100户中有借贷和现有借贷意向的75户农户反映,将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核定在一年以内合理的只有6人,占比不到8%。第四,农户贷款需求对象由中青年为主向中老年人为主要对象转变。从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的中青年劳动力已外出从事务工或经商,从事农林种植的基本上是50~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需要获取小额信用贷款来解决缺口的临时生产资金,而且此年龄阶段的农户还要承担子女读书,婚嫁等家庭责任,也需获取小额信用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发放中的困惑与问题
农信社较弱的抗风险能力和信贷“三包”要求影响了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目前,信用社对新增贷款的质量要求很高,对信贷员发放贷款实行包放款、包收本、包收息的“三包”要求,追逐贷款的“零风险”。因此,信用社及信贷员对小额信用贷款证的发放热情不是很高,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评价持保守的态度,在很难掌握农户的完备信息的情况下,对其信用评价一般是就低不就高,这样农户和农信社之间处于一种低信用的平台上,致使少数乡镇小额信用贷款证的推广面还较小,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占比较小。同时,信用社自有资本少,经营亏损较大,对小额农贷持谨慎态度。2003年末,全县23个农村信用社自有资本1352万元,资本充足率-29.88%,累计亏损额为6863万元,贷款风险损失准备金仅676万元,信用社对贷款风险承受能力脆弱。
小额信用贷款的需求主体与农信社理性的借贷主体不统一。从目前隆回县的小额信用贷款来看,需要取得贷款的相当部分是经济暂时处于拮据的农户,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农户一般来说是尽可能少地向信用社申请贷款,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借款主要是从事经商或投资,限额在5000元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不是他们需求的,因而小额信用贷款的申请人的主体是大多数的弱势农户群体。而这些农户往往难以摆脱“收入低——资本积累能力低——不能实现品质与价值型扩大再生产”的怪圈。
小额信用贷款的实际发放情况与农户的预期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与政策、指导意见的要求及农户的预期想法存在差距:其一,广大农户期望对小额信用贷款的利率较商业性贷款有更多的优惠。其二,农户期望小额信用贷款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要求小额信用贷款发放更具广泛性和满足客观需要。其三,农信社对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金额和期限不能满足农户的实际需求。调查的有贷款和有贷款意向农户中,有97%的农户认为小额信用贷款核定金额偏低。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隆回县是位处湖南西南部的农业大县,2003年末全县人口110万元。其中农业人口98.55万,全县26个乡镇,969个自然村,300406个农户,全县农业耕地面积44530公顷,2003年农业总产值168920万元,占全县GDP的58.5%。
调查显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此阶段,特别是2002年全面推行小额信用贷款以来出现了几个新的转变特点:第一,农户贷款由解决困难的生活生产资金需求向多元化资金需求转变。农户借款更多地用于从事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经商和消费等。调查中对选择的8个农村信用社2002年至2004年9月的贷款结构进行了统计,8社近5年中累放小额信用贷款12.8亿元。按农户用途分为解决困难资金、农村种养、经商投资、消费和其他,贷款金额分别为3亿元、2.34亿元、6.94亿元、0.52亿元,分别占23.4%、18.3%、54.2%、4%。说明当前农信社贷款投放和农户的贷款需求已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第二,农户贷款由小额分散农贷需求向大额非农用途贷款转变,而且呈现出借款金额越大,贷款的贡献率越大,农户收益越高的现象。据调查了解,100个农户2000年至2004年的近5年的时间里,借贷农户达52个,而此前几十年间的时间里借款总人数只有51人,总计金额仅5063元。在调查中,我们在100个农户中又选择了这样43个2003年有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1)贷款用途是用于农业及经营农业有关的需求,即不包括借贷用于治病、建房、子女就学等非生产困难需求。(2)借款期限不低于一个农业生产周期,贷款期限一般在6个月以上。从他们的借款产出可知,借款金额越大,贷款产出含量也越高,农户收入也越高。43个在借贷农户中有26个优秀户,11个优良户,6个一般户,2003年三个档次农户借款金额分别为4480元、2027元、78元,三档农户百元贷款平均产出分别为428元、344元、206元,三档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72元、909元、484元。第三,贷款短期资金需求向中长期贷款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多元化方向转变,一年期以内的贷款难以满足从事建房、治病、助学、经商投资和消费资金的农户需求,他们对中长期贷款需求较多。据对100户中有借贷和现有借贷意向的75户农户反映,将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核定在一年以内合理的只有6人,占比不到8%。第四,农户贷款需求对象由中青年为主向中老年人为主要对象转变。从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的中青年劳动力已外出从事务工或经商,从事农林种植的基本上是50~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需要获取小额信用贷款来解决缺口的临时生产资金,而且此年龄阶段的农户还要承担子女读书,婚嫁等家庭责任,也需获取小额信用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发放中的困惑与问题
农信社较弱的抗风险能力和信贷“三包”要求影响了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目前,信用社对新增贷款的质量要求很高,对信贷员发放贷款实行包放款、包收本、包收息的“三包”要求,追逐贷款的“零风险”。因此,信用社及信贷员对小额信用贷款证的发放热情不是很高,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评价持保守的态度,在很难掌握农户的完备信息的情况下,对其信用评价一般是就低不就高,这样农户和农信社之间处于一种低信用的平台上,致使少数乡镇小额信用贷款证的推广面还较小,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占比较小。同时,信用社自有资本少,经营亏损较大,对小额农贷持谨慎态度。2003年末,全县23个农村信用社自有资本1352万元,资本充足率-29.88%,累计亏损额为6863万元,贷款风险损失准备金仅676万元,信用社对贷款风险承受能力脆弱。
小额信用贷款的需求主体与农信社理性的借贷主体不统一。从目前隆回县的小额信用贷款来看,需要取得贷款的相当部分是经济暂时处于拮据的农户,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农户一般来说是尽可能少地向信用社申请贷款,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借款主要是从事经商或投资,限额在5000元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不是他们需求的,因而小额信用贷款的申请人的主体是大多数的弱势农户群体。而这些农户往往难以摆脱“收入低——资本积累能力低——不能实现品质与价值型扩大再生产”的怪圈。
小额信用贷款的实际发放情况与农户的预期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与政策、指导意见的要求及农户的预期想法存在差距:其一,广大农户期望对小额信用贷款的利率较商业性贷款有更多的优惠。其二,农户期望小额信用贷款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要求小额信用贷款发放更具广泛性和满足客观需要。其三,农信社对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金额和期限不能满足农户的实际需求。调查的有贷款和有贷款意向农户中,有97%的农户认为小额信用贷款核定金额偏低。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