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稻413不同播栽方式超高产示范总结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镇稻413在句容地区不同栽插方式的超高产技术示范研究总结,阐述了镇稻413在句容地区良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潜力,同时论述了镇稻系列品种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镇稻413;超高产;配套技术;示范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153-01
  
  镇稻413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自2006年在句容市多点示范以来均表现出品质好、抗病力强、熟期早、容易栽培,适宜于多种栽培方式,有较好的增产潜力等优点,受到广大农民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2008年为进一步掌握了解镇稻413品种特点、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充分挖掘品种潜力,笔者进行了镇稻413的不同栽插方式的超高产配套技术开发与研究。现将研究情况与结果分述如下。
  
  1镇稻413机插秧超高产示范研究
  
  1.1基本情况
  2008年结合水稻高产创建与新品种展示,在茅山风景区潘冲村进行了镇稻413机插秧高产展示与示范研究,连片示范面积6.8hm2,土壤类型为黄壤土,地力水平中等;播期5月23日,播量52.5kg/hm2,机插秧移栽期6月12日,移栽秧龄20d、叶龄4.1叶,株行距11.7cm×30.0cm,穴数28.5万穴/hm2,基本苗102.6万根/hm2左右,收获期11月9日。
  1.2示范结果
  1.2.1产量表现。10月中旬市镇两级专家进行了田头测产评估,每穴12.5穗,有效穗数356.25万穗/hm2,穗总粒数121.8粒,穗实粒数118.5粒,结实率97.3%,千粒重以27.5g计,理论产量11.976t/hm2,高产田块产量12.207t/hm2,分别比大面积生产(9 370.5kg/hm2)增产2 605.5kg/hm2、2 836.5kg/hm2,增幅分别为27.8%、30.3%。
  1.2.2植株性状表现。成熟考察,镇稻413平均株高95cm,穗长17.1cm,一次枝梗11个,二次枝梗18.2个。与镇稻10号相比,株高矮5~10cm,生育期早5~7d,分蘖性与抗病能力稍强,穗大但籽粒排列稀疏,产量水平略低。
  1.3主要技术措施
  1.3.1培育适龄壮秧。高产示范方采用塑盘营养土育秧,秧龄20d,移栽叶龄4.1叶,秧苗素质良好。
  1.3.2扩行减苗精栽。示范方移栽株行距11.7cm×30.0cm,穴数28.5万穴/hm2,每穴栽苗3.6根,基本苗102.6万根/hm2左右,群体起点较为合理。
  1.3.3科学运筹肥料,精确调优施肥。示范方按照超高产栽培的要求,大田总施肥量纯氮330kg/hm2、五氧化二磷67.5kg/hm2、氧化钾180kg/hm2,氮肥运筹按基蘖肥∶穗肥5.5∶4.5进行。移栽时施45%高浓度复合肥450kg/hm2,栽后3~5d结合化除追施分蘖肥,施用尿素150kg/hm2,7月底至8月初追施促花肥,施用尿素187.5kg/hm2、氯化钾112.5 kg/hm2、硅肥150.0kg/hm2,充分满足水稻高产、抗倒、抗病的要求。
  1.3.4科学管水,适时搁田。机插结束后保持浅水层,促进小苗活棵分蘖;当苗数达到穗数的80%时及时放水搁田,先轻后重,分次轻搁,控制无效分蘖生长;孕穗至抽穗以及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湿润灌溉,活熟到老,增强抗倒伏能力。
  1.3.5精确用药,控制病虫草害。示范方根据机插秧病虫害发生特点,结合句容市病虫防治“三统一”的要求,狠抓了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的防治,有效地控制了危害、确保了高产目标的达成。
  
  2镇稻413旱育稀植超高产示范研究
  
  2.1基本情况
  2008年结合水稻高产创建与新品种展示,在后白镇西村村进行了镇稻413旱育稀植高产展示与示范研究,连片示范面积8hm2,土壤类型为小粉土,地力水平中等;播期5月16~18日,移栽期6月16~20日,移栽规格13.3cm×28.3 cm,穴数25.65万穴/hm2,每穴栽苗3.46根,基本苗91.65万根/hm2左右,抽穗期8月27日至9月2日,成熟期10月30日,收获期11月9日。
  2.2示范结果
  2.2.1产量表现。10月中旬市镇两级专家进行了田头测产评估,每穴13.1穗,有效穗数335.7万穗/hm2,穗总粒数129.2粒,穗实粒数124.9粒,结实率96.7%,千粒重以27.5g计,理论产量11.531t/hm2,高产田块产量12.47t/hm2,分别比大面积生产(9 370.5kg/hm2)增产2 160kg/hm2、3 099kg/hm2,增幅为23.1%和33.1%。
  2.2.2茎蘖动态。移栽基本苗91.65万根/hm2,栽后7d苗数199.5万根/hm2,栽后20d苗数315万根/hm2,高峰苗出现在栽后40d以后,苗数418.5万根/hm2,够苗期出现在栽后28d。因此,镇稻413分蘖性较强,尤其是前期暴发能力强,中期上升、后期下降较为平稳。
  2.3主要技术措施
  2.3.1培育适龄壮秧。示范方采用旱育稀植育秧。在秧床进行充分培肥的基础上,播种前秧床施用育秧剂75包/hm2(2.5kg/包);播种时严格控制播量,用种52.5kg/hm2;播后及时覆土化除,出苗后及时揭膜管理,并严格控制秧龄,确保秧苗素质。示范方秧苗秧龄28d左右,移栽叶龄5.5叶、苗高14.5cm、带蘖率67.2%,秧苗素质良好。
  2.3.2扩行减苗精栽。示范方移栽株行距13.3cm×28.3cm,穴数25.65万穴/hm2,每穴栽苗3.46根,基本苗91.65万根/hm2,群体起点较为合理。
  2.3.3科学运筹肥料,精确调优施肥。示范方按照超高产栽培的要求,大田总施肥量纯氮288kg/hm2,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0.35∶0.38,氮肥运筹按基蘖肥∶穗肥6∶4进行。移栽时施48%高浓度复合肥(17-15-16)450kg/hm2,分蘖肥施用尿素225kg/hm2,7月18~20日施用促花肥,施48%高浓度复合肥225kg/hm2,7月底至8月初追施保花肥,施用尿素150 kg/hm2,抽穗前后各进行根外追肥1次,充分满足水稻高产、抗倒、抗病的要求。
  2.3.4科学管水,适时搁田。示范方实行浅水移栽、浅水促蘖,当苗数达到穗数的80%时及时放水搁田,先轻后重,分次轻搁,控制无效分蘖生长;孕穗至抽穗以及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湿润灌溉,活熟到老,增强抗倒伏能力。
  2.3.5精确用药,控制病虫草害。示范方根据旱育稀植高产栽培病虫害发生特点,结合全市病虫防治“三统一”的要求,狠抓了主要与重点病虫害的防治,有效地控制了危害、确保了高产目标的达成。
  
  3结语
  
  镇稻413在句容市丘陵稻区与沿江圩区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潜力,进行旱育稀植以及机插秧栽培均可以获得较佳的产量表现。镇稻413进行产量10.5t/hm2以上的超高产栽培是可行的,在栽培技术上要分别注意发挥好镇稻413的分蘖成穗能力强特点。
  
  4参考文献
  [1] 孙焱.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08(6):53-55.
  [2] 李道明,杨效奎.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9):140,142.
  [3] 陈金平,段仁周,彭保宏,等.杂交水稻超高产优质强化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5):138-142.
  [4] 汪来贵.水稻机械插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机,2007(1):21-22.
  [5] 朱海霞.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20):187-188.
  [6] 雷武逵.优质稻保优增效高产综合栽培技术[J].西南农业学报,2008(4):942-945.
  [7] 张玉芬,董博.优质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8(9):16-17.
  [8] 王兆霞,黄永.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10):8.
其他文献
摘要阐述了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对汉中地区马铃薯栽培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区的马铃薯栽培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适应性;分析;陕西汉中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180-01    马铃薯又名洋芋,原产于秘魯和智利的高山地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17世纪中叶
摘要阐述了扬沙和浮尘2种天气现象的意义,从发生条件、天气背景、能见度观测、风速上游台站记录等方面对2种天气现象进行辨析,以为准确判辨扬沙和浮尘天气现象提供依据。  关键词扬沙;浮尘;天气现象  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291-01    2000年5月16日14∶00(以下简称“5.16”),海原县天气晴好,但天空混浊,相对湿度小而风力大,近地面
摘要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实现了对低拷贝基因表达量的快速、准确定量,综述了目前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展望了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水稻氮素相关基因表达中的应用前景。  關键词水稻;氮素;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应用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31-02    20世纪60~70年代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稻三系配套的成功和
摘要针对泰兴市特用玉米生产的现状,剖析了当前特用玉米生产發展中存在缺少与大面积生产相配套的加工企业;大面积生产上市时间集中,价格低,效益低;种子价格贵,生产成本高;特用玉米的开发思路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特用玉米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中特用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特用玉米;发展;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泰兴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
摘要介绍了我国优良地方鸡种的种类与特点,分析了地方鸡种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今后保护和利用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地方鸡种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鸡种;特点;挑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323-02    1我国优良地方鸡种的种类及特点    1.1种类  我国畜牧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在地理、生态、气
摘要热泵可把电能转换为热能,同时又能够回收排湿过程中排出的热量,热泵烤烟房在能源的利用方面比燃煤烤房節省成本10%以上。烤烟试验结果表明,其可严格按照三段式烘烤工艺对烟叶进行烘烤,自动化程度高,实现恒温控制;升温灵活、温度均匀,烤后烟叶成熟度好、颜色鲜亮、叶面叶背色度均匀一致,烟叶颜色均匀度好、组织结构疏松、油分足,杂色烟比例小,提高了烟叶的内在质量和上、中等烟比例,改善了烟叶的外观质量。  关键
摘要: 从植物引种驯化、珍贵树种和花卉品种繁殖和加强绿化植物栽培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发挥科学技术先导作用,以推动吉林市城市绿化向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城市绿化;科学技术;深层次发展;吉林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260-01    园林绿化事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园林科技也在发展前进之中,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
摘要 介绍了冬小麦新品种新冬29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精量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冬小麦;新冬29号;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75-01    冬小麦新冬29号是新疆农四师农科所以PH82-2-2为母本,以鲁植7
摘要介绍了优质富硒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1的选育过程,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促进豫谷11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豫谷11;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72-01    1选育背景和育种目标    进入“九五”后,国家谷子科技攻关育种目标定位为选育抗锈、抗倒、高产谷子品种;到“十五”期间,谷子育  种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把
摘要腐秆剂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腐秆剂后,使水稻提早返青,有效控制田间杂草,且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  关键词腐秆剂;水稻;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39-01    为了验证水稻腐秆剂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该试验,从而为更好地推广应用腐秆剂提供参考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