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习的外延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学习的丰富和深刻有赖于课外的阅读和积累。《语文书里的故事》是一篇习作教学,在课前,学生已经带着一颗探求的心走进了语文书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并利用课外的时间走进了课外读物、网络,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获得了新的知识,真正地从语文书中走出来,向更宽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漫游。我们要让习作课不断地向课外拓展,同时,也要让课外阅读有效地向课内渗透。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有真实、真情、真效。
关键词:习作教学;课外阅读;课堂教学;拓展与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28-02
一、语文书里的故事——朔本求源的触发点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学习的丰富和深刻有赖于课外的阅读和积累。翻开语文书,我们能够读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看到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如果我们细心地去品味,就会发现在语文书中还隐藏着一个个生动而又美丽的故事。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霍金轶事、自然趣闻……课内的品读赏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找这些故事的兴趣,同样的,这些故事的获得也更进一步地将课内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二、《语文书里的故事》——言语生成的落脚点
在《语文书里的故事》这个习作的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文书的阅读欣赏,从而到语文书中去发现写作的灵感,去寻找自己本次作文的落脚点。
(课前安排学生翻阅语文书,本册的,其它册的,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提前进行探究性的课外阅读,选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语故事、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小说章节的前后情节故事、神话故事、插图故事等等,进行深入的拓展性的阅读。)
“同学们,这一册的语文书我们快要学完了。在这本书中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故事,你最想给我们讲的是哪一个?”
“我想给大家讲讲《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是《负荆请罪》的前奏。廉颇对蔺相如的误会就是从这两个故事开始的……”
“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许多像谭千秋老师这样感人的故事。我还深深地记得有个叫张米亚的老师,他才29岁,是汶川县映秀中心小学的数学老师。地震发生时,他双手牢牢护住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救援人员不得不锯掉他僵硬的手臂以救出孩子。摧毁映秀中心小学只用了短短12秒,而在12秒后,幸存者靠着原始的工具,在被夷为平地的校园里救出了许多被埋学生。而当大家搬开垮塌的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数学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有生命体征,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张老师的手臂锯掉才把孩子救出。张米亚老师是一个开朗外向、爱唱歌、爱打篮球的年轻人。学校很多老师都夸他是学校最标致的小伙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老师,选择了摘下自己的翅膀,让学生飞得更远……”(教室里安静极了,这个孩子轻声地讲着,几度哽咽,感动的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而正是这个故事,也将这一堂课推向了高潮。)
“我想给大家讲讲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大爱。这种爱是对祖国的忠诚,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是一个人应有的责任。”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给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大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98个字对钱老的评价,令当代人肃然起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搜集了霍金的资料,了解了关于霍金的许多故事……”
“大自然中蕴含着无数的奥秘……”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其实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生动而又有趣的故事,在这样的搜集和阅读中,我们也一定受到了许多启发,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阅读的收获呢?”
“了解了霍金的故事,我真正读懂了霍金的一句话:不管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无论何时,无论我们经历怎样的不幸,都要笑对人生,不懈追求。”
……
“是啊,我们读了那么多,说了那么多,更明白了那么多。那现在,咱们就要试着把我们刚才交流的内容写下来,用文字与大家交流感受、分享收获。”
(学生奋笔疾书,畅所欲言。)
三、语文书里的“故事”——内外交集的衔接点
这堂课既可以说是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也可以说是一节课内写作指导课。因为在课前,学生已经带着一颗探求的心走进了语文书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并利用课外的时间走进了课外读物、网络,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获得了新的知识,真正地从语文书中走出来,向更宽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漫游。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内的交流汇报中,学生以情激情,以趣引趣,以思导思,以智启智,使得整堂课流淌着智慧,飞舞着思绪,洋溢着真情。一个又一个故事,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一个又一个故事,凝聚了学生的智慧,这一个又一个故事,同时也在不断地刷新着学生的快乐。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写作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宜在读中悟法、写中用法。”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仅将目光局限在一册语文书的二十多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应该依赖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是极有必要也是极为有效的。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株幼苗,那丰富的文学作品就是它们成长的营养基。在阅读中,学生领略着文学大家的精彩精妙的表达,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滋养,在此基础上,读写结合,在写中学法、悟法、用法,这样的作文教学也最得法。
同时,我们的作文教学还应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会“需要表达”、“自主表达”、“真实表达”和“真情表达”,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善于将丰富多彩的生活纳入到学生的习作视野,引领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心生活:与同学伙伴的一次玩耍、闹架、讨论,在家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上下学路遇等等,一切皆可入文;开心、郁闷、难过、激动、兴奋甚至是说不清的感受,一切皆可成文。并学会用文字表达生活,用文字表达最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为,越是真实的事情就越是能吸引人,越是浸透真情的文字就越能打动人,习作就要追求真实的自由的表达,不能受到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才能实现“我心思我事,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
让我们的习作课不断地向课外拓展,同时,也让我们的课外阅读有效地向课内渗透。课外阅读只有这样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我们的习作教学也只有这样才是真实真情真效的。
关键词:习作教学;课外阅读;课堂教学;拓展与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28-02
一、语文书里的故事——朔本求源的触发点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学习的丰富和深刻有赖于课外的阅读和积累。翻开语文书,我们能够读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看到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如果我们细心地去品味,就会发现在语文书中还隐藏着一个个生动而又美丽的故事。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霍金轶事、自然趣闻……课内的品读赏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找这些故事的兴趣,同样的,这些故事的获得也更进一步地将课内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二、《语文书里的故事》——言语生成的落脚点
在《语文书里的故事》这个习作的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文书的阅读欣赏,从而到语文书中去发现写作的灵感,去寻找自己本次作文的落脚点。
(课前安排学生翻阅语文书,本册的,其它册的,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提前进行探究性的课外阅读,选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语故事、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小说章节的前后情节故事、神话故事、插图故事等等,进行深入的拓展性的阅读。)
“同学们,这一册的语文书我们快要学完了。在这本书中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故事,你最想给我们讲的是哪一个?”
“我想给大家讲讲《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是《负荆请罪》的前奏。廉颇对蔺相如的误会就是从这两个故事开始的……”
“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许多像谭千秋老师这样感人的故事。我还深深地记得有个叫张米亚的老师,他才29岁,是汶川县映秀中心小学的数学老师。地震发生时,他双手牢牢护住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救援人员不得不锯掉他僵硬的手臂以救出孩子。摧毁映秀中心小学只用了短短12秒,而在12秒后,幸存者靠着原始的工具,在被夷为平地的校园里救出了许多被埋学生。而当大家搬开垮塌的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数学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有生命体征,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张老师的手臂锯掉才把孩子救出。张米亚老师是一个开朗外向、爱唱歌、爱打篮球的年轻人。学校很多老师都夸他是学校最标致的小伙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老师,选择了摘下自己的翅膀,让学生飞得更远……”(教室里安静极了,这个孩子轻声地讲着,几度哽咽,感动的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而正是这个故事,也将这一堂课推向了高潮。)
“我想给大家讲讲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大爱。这种爱是对祖国的忠诚,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是一个人应有的责任。”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给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大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98个字对钱老的评价,令当代人肃然起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搜集了霍金的资料,了解了关于霍金的许多故事……”
“大自然中蕴含着无数的奥秘……”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其实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生动而又有趣的故事,在这样的搜集和阅读中,我们也一定受到了许多启发,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阅读的收获呢?”
“了解了霍金的故事,我真正读懂了霍金的一句话:不管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无论何时,无论我们经历怎样的不幸,都要笑对人生,不懈追求。”
……
“是啊,我们读了那么多,说了那么多,更明白了那么多。那现在,咱们就要试着把我们刚才交流的内容写下来,用文字与大家交流感受、分享收获。”
(学生奋笔疾书,畅所欲言。)
三、语文书里的“故事”——内外交集的衔接点
这堂课既可以说是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也可以说是一节课内写作指导课。因为在课前,学生已经带着一颗探求的心走进了语文书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并利用课外的时间走进了课外读物、网络,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获得了新的知识,真正地从语文书中走出来,向更宽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漫游。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内的交流汇报中,学生以情激情,以趣引趣,以思导思,以智启智,使得整堂课流淌着智慧,飞舞着思绪,洋溢着真情。一个又一个故事,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一个又一个故事,凝聚了学生的智慧,这一个又一个故事,同时也在不断地刷新着学生的快乐。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写作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宜在读中悟法、写中用法。”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仅将目光局限在一册语文书的二十多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应该依赖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是极有必要也是极为有效的。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株幼苗,那丰富的文学作品就是它们成长的营养基。在阅读中,学生领略着文学大家的精彩精妙的表达,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滋养,在此基础上,读写结合,在写中学法、悟法、用法,这样的作文教学也最得法。
同时,我们的作文教学还应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会“需要表达”、“自主表达”、“真实表达”和“真情表达”,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善于将丰富多彩的生活纳入到学生的习作视野,引领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心生活:与同学伙伴的一次玩耍、闹架、讨论,在家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上下学路遇等等,一切皆可入文;开心、郁闷、难过、激动、兴奋甚至是说不清的感受,一切皆可成文。并学会用文字表达生活,用文字表达最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为,越是真实的事情就越是能吸引人,越是浸透真情的文字就越能打动人,习作就要追求真实的自由的表达,不能受到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才能实现“我心思我事,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
让我们的习作课不断地向课外拓展,同时,也让我们的课外阅读有效地向课内渗透。课外阅读只有这样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我们的习作教学也只有这样才是真实真情真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