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时空分布格局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ical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通过淮河流域建国以来的洪涝灾害相关资料,发现以夏季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为主要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淮河流域减轻或避免洪涝灾害的主要相关措施。
   【关键词】淮河流域 洪涝灾害 时空分布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极大的影响。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洪涝灾害频繁的地区。本文探讨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一、淮河流域概况
  自然概况。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 121°25′、北纬30°55′7~36°36′7,面积为27×104平方千米。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流域跨豫、鄂、皖、苏、鲁5省,是我国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陆海交互作用的3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
  社会经济概况。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5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总人口为1.65亿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11人/km2,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平方千米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淮河流域是我国黄河以南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花生、油菜等,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流域内洪涝灾害的防治对淮河流域工农业及人口的发展意义巨大。
  二、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点
  时间分布特点。根据1949年~2007年资料统计,通过对淮河流域洪水年份分析,流域内洪涝灾害年内分布比较集中,河流汛期暴雨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6月份~9月份,尤其集中在6月份~7月份,这2个月暴雨洪涝灾害占主要原因;从梅雨期开始,大范围连续多次暴雨可形成历时2个月以上的流域型洪水。如1954年淮河洪水为江淮梅雨所造成。2007年梅雨期暴雨集中在淮河流域。
  空间分布特点。从1949年至2000年的52年中。淮河流域年平均成灾面积达2379.5万亩,平均成灾率(成灾面积与同期耕地面积的比)达13.1%,其中20世纪60年代的成灾率最高达15.5%,其次为1949年~1960年为13.7%,70年代的成灾率最低为8.9%。流域内5省的成灾率以安徽省最高,1949年~2000年的平均成灾率达15.3%,其中60年代的成灾率达19.8%,1963年达80%;其次为江苏省。
  三、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自然因素。淮河流域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冷暖空气常在淮河两岸相遇。夏季常形成致洪暴雨天气,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天气系统众多,主要有低压槽、冷锋、气旋波、切变线、低涡和台风等;且組合十分复杂,同一次暴雨,可能受多个天气系统影响。暴雨类型大致有2种。一种是梅雨型暴雨。发生在6、7月份,由涡切变形成流域性大暴雨,其特点是面广、量大、持续时间长,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如1991年、2003年和2007年的特大暴雨。
  人为因素。淮河上游桐柏等山区的植被砍伐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人为设障,使得河道的行洪能力下降;流域内农业生产模式传统,农田排水系统不健全、不完善、沟河堵坝多,淤积严重。下游人民围垦和开发湖泊洼地,降低了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人为地任意调整水系,使得水系紊乱加剧、行洪排涝不畅。
  四、淮河流域防洪减灾对策建议
  根据淮河流域的降水特点及洪灾的分布规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汛期的气候监测。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梅雨季节气候异常,致洪暴雨的影响。根据淮河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在可能的洪水年做好积极的应对工作,如做好群众的人身财产转移,加强稳固防洪工程,减少洪涝灾害可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加强防洪水利工程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初步建立了淮河干流的防洪工程体系,但因投资不足等原因,防洪减灾体系不完善,抗灾能力不强,特别是行蓄洪区标准低且启用频繁。在抗洪时作用不大。而后政府部门又陆续建设了淮河防洪的骨干工程,加强了淮河流域的调蓄能力。在淮河流域未来的时期内,还应该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做到有备无患。
  加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淮河上游山地丘陵地区的森林保护,根据上游地区的地貌特征和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在山坡丘陵区实行水土保持耕作方式。建设生态农业改进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选择种植耐涝作物;合理安排作物种植布局,调整作物生长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避开洪涝灾害发生期。
  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是十分艰巨的,它牵涉到流域内人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同时,它又是我国防治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土整治紧密相关。研究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对洪涝灾害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意义,做好淮河的防洪工作,加强流域内的生态建设,一定能把淮河治理好。
  (河南固始县张老埠第一初级中学;465200)
其他文献
称称米饭再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