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腰坑墓再认识

来源 :文博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坑葬俗作为岭南地区春秋至秦汉越系墓葬典型特征之一,长期受到学界关注,并把它的出现、传播与消亡作为上古岭南越文化与湖湘楚文化、中原汉文化等交融发展的重要表象。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也强调桂东粤西腰坑葬俗来源于湘南越墓,并于战国至西汉早期主要分布于桂东粤西和广州城区的客观史实,但又分区域、按时间早晚,将腰坑现象置于岭南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来观察,借此讨论西周至西汉南越国时期岭南东西不同支系的越文化此消彼长,最终辐辏广州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修正前人认识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企业转型升级历经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向集体化方向、信息化方向和智能化方向这三个方面转型,其中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也不例外。目前,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正在面临向数字化方向转型的重要发展趋势,而此过程并没有先例可循,数字化与当前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的发展初衷不谋而合,企业也期望运用数据手段大范围收集有用信息,并通过快速化、智能化的处理方式给出更精准、符合更高标准的决策分析参考资料,从而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下一
该文回顾近30年针刺治疗癫痫的基础研究,以了解针刺治疗实验性癫痫的效应与机制。通过综述发现,针刺具有抗癫痫效应;针刺抗癫痫的机制以包含抑制痫样放电、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元损伤保护的神经作用机制为主;同时也有其他如影响一氧化氮(NO)、环磷腺苷(cA MP)和环磷鸟苷(c GMP)等信使物质,炎症免疫以及遗传基因表达等可能的作用机制。笔者认为系统地研究针刺治疗实验性癫痫的有效穴位、针刺参数和针对不同类
《老子想尔注》,《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唐玄宗的《道德真经疏外传》罗列了古今注释《道德经》各家,其中有《想尔》二卷,并说:“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五代杜光庭《道德真经广义》记载了历代诠疏笺注六十余家,也包括《想尔》二卷。该书于五代后失传,无人提及。现存的《老子想尔注》为敦煌莫高窟写本,存于大英博物馆,卷末题《老子道经上想尔》,今人饶宗颐根据敦煌写本著有《老
期刊
【活动背景】小学生成长到中高年级,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独立性增强,处理问题时,多从自己出发,表现出自我中心,固执己见等问题。为了使学生们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设计活动体验课。老师带领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不同结果,学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互相理解、换位思考,积极乐观地友善沟通,做一个快乐的学生。【活动目标】了解与理解: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从癫痫病人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护理措施及依据护理理论构建的干预模式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护理研究提供参考。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优化分配制度安排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措施。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处理好分配制度安排中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通过与时俱进地改进分配制度来推进共同富裕。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
西江流域是岭南灾害的高发地区,其传统聚落中有各种避灾信俗与心理补偿及其仪式,依托于聚落空间与形态格局,影响着聚落空间的发展过程。西江流域是多神信俗的典型区域,社稷、儒释道信仰、民间神祗等遍布各地,并且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谐共存,警醒人们时刻要防御各种灾害,并给与人们防御灾害的信心。聚落中还有多种心理补偿方式,如石敢当和各种辟邪的神物,是先人对空间的敬畏与思考的表达,是先人的避灾经验传承。避灾信俗与心
癫痫是以大脑反复异常自发放电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并可对认知、意识及活动产生影响。全世界有近5000万人患有癫痫,对其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负担,目前已成为神经内科第二大疾病。癫痫发作主要依靠抗癫痫药(AEDs)控制,需要长期服用,且副作用较多,远期疗效差。目前的研究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可降低副作用并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定痫丸由清代名医程国彭所创,出自《医学心悟》,为临床治疗癫痫的经
“出花园”习俗作为一种独特的成人礼,是潮汕地区富有本土特色的标志性文化之一。目前对潮汕“出花园”祭拜神灵及习俗的文献记载和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比较零散。对这些形成于不同时期的相关文献进行钩稽梳理,发现这些记录和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该习俗祭拜神灵的缘起、仪式活动的描述和学术研究等三个方面。花公花嫲神灵的起源是文献辑录和学术研究中比较突出的主题,“出花园”神灵及仪式记录,自清以来,方志、地方文化史料等文
目的 探讨壮侗语族族群体部特征。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法,对贵州、广西、云南、海南、湖南等地区的壮侗语族14个族群进行体部测量。结果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足宽、上臂长、前臂长3项指标与年龄不相关,骨盆宽与年龄成正相关(P<0.01),体重、身高、耳屏点高等24项指标与年龄成负相关(P<0.05或P<0.01)。壮侗语族族群女性足宽、手长、躯干前高、上肢全长、下肢全长、上臂长共6项指标与年龄不相关,手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