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教学实录与反思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a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生本理念,它是基于“学生的起点非零,潜能无限”的观点.而科学课堂的教学正需要教师要有这样的生本理念,要有教师 “是生命的牧者”,而不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的思想,这样才能做好“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文章,把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师生生命充分激扬的教育目标.《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4节的内容,笔者愿以自己的一节课堂实录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成与败.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教科书是按植物结构“自下而上”展开:根—茎—叶.这样编排,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也符合了植物体吸收、运输、利用营养物质的内在逻辑规律.就本节来说,教科书从常见茎的类型到茎的结构,再到茎的生理功能,教科书是依据从中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结构到功能这样的顺序编排的.学习茎,从常见茎的类型开始,便于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联系,再从学生对茎的一般性认识(经验型等)到茎的科学认知(从茎分成树皮、木质部、髓到茎的完整结构),这样也就符合了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2 教学设计理念
  (1)注重科学探究,分小组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2)情景展示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进社会”的理念,重视“STS”教育.注重让学生体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既重视实物展示、实际操作,又重视多媒体手段特别是体视显微镜的运用,借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
  (4)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3 教学实录
  课题 浙教版 第3章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初二(7)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部分功能.
  (3)理解年轮形成的道理.
  (4)学习实物观察和运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模拟植物生长方式实验,体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理念.
  (2)通过实验观察、体验掌握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3)模拟法官,用思维的推理过程来“补充”完成年轮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生长受到环境的影响”.
  (2)培养认真思考、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木质茎的结构和功能
  原因:(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可作为其它植物茎结构的代表,弄清木本茎的结构,为了解其它植物的茎奠定基础.(2)只有掌握了木本茎的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茎的功能和年轮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年轮概念的理解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原因:年轮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进行周期性活动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导管和筛管的模型、一段大木质茎、一段枝条、类别不同的四种茎的植物.
  学生:一段小木质茎、放大镜、解剖针、一段树皮、一把小刀.
  教学过程
  [导入过程]
  师:今天很开心来到了美丽的黄岩,有机会尝到了你们这里的特产,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分发已切好的甘蔗)刚才你们尝得是植物六大器官的哪一个器官?
  生:茎.
  设计意图 用邀请学生一起品尝和体味家乡的特产来引入,能一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易激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强烈求知欲.
  [常见茎的类型]
  师:对,自然界中的茎千姿百态,请欣赏:(课件中各类茎的图片,最后停留在一副直立茎中)
  师:你认识这种形态的茎吗?
  生:直立茎.
  师:你为何要这样命名它?有依据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直立茎的特点:直立、坚硬.
  生:直立茎的特点:直立、坚硬.
  (呈现另三类茎的图片)
  师:那这些茎呢?请选择你熟悉的一类茎分组讨论它的特点?并给予恰当的命名?
  (学生分组讨论后,分别汇报三类茎的特点和名称,特别引导学生分析攀缘茎和缠绕茎的区别)
  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如下:
  茎的类别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特点坚硬、直立用卷须等攀
  他物上升的茎借茎的本身
  缠绕他物
  上升的茎平卧于地,四周
  蔓延,长不定根代表植物果树、甘蔗、
  白菜葡萄、黄瓜牵牛花、
  菜豆、
  常春藤草莓、甘薯茎与环境
  的关系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和使根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料 师:你能辨认我们学校里的这些茎属于哪一类?
  师:自然界中植物茎的形态是各异的,但不管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譬如,都可以从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吸收阳光以满足生长所需要的阳光.
  小组内讨论交流校园内的茎的类型.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既要大胆说出自己观点的勇气,又要养成科学判断的习惯,而不能凭空想象.
  (2)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3)体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茎的结构]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植物茎的外部形态,虽然茎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相同.让我们也先来观察最常见的木质茎,其内部结构怎样?
  生:切开.(手拿枝条)
  师:若要观察它的内部结构,怎么办?
  生:横着切或纵着切.
  师:对,如要观察这支铅笔的内部结构,我们常观察它的横切面或纵切面.
  (学生分组活动,并汇报观察和感受的结果)
  师:下面我们就按课件中的步骤观察它的横切面,一、利用放大镜来观察茎的结构;二、体验:用解剖针来感受植物茎不同部位的软硬程度.观察后说出茎的结构?
  生:树皮、木质部、髓.
  (柔韧性、硬脆)
  师:试着把它的批剥下来,手有什么感觉?(让学生体会到韧皮纤维的柔韧性)
  生体验:滑滑的,粘粘的.
  师:这是什么东西呢?它来自于茎的哪部分结构呢?
  生:韧皮部
  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茎的内部结构,让我们借助体视显微镜走进茎的微观世界一起去探密.
  (用体视显微镜来观察双子叶植物向日葵茎的横切面,边观察边讲授,并同时将茎的结构进行板书)
  学生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原来是形成层使植物茎不断长粗,那是不是所以植物的茎都能不断长粗?譬如?
  生:不是.如,小麦、水稻、毛竹等.
  存在部位细胞特点功能导管木质部死细胞、横壁消失 输导水和无机盐筛管韧皮部活细胞、有横壁(有筛孔)输导有机物 师:对,因为它们没有形成年层.
  师:刚才我们观察茎横切面的微观结构,现在来观察植物茎纵切面的微观结构.
  (再次借助体视显微镜观察植物茎纵切面的永久装片,指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
  生:观察后总结出茎的结构:
  茎树皮(靠里是韧皮部)
  形成层——长粗
  木质部
  髓
  【视频】:《植物茎的结构》
  师:现在让我们借助于模型来了解导管和筛管的结构.
  (指出他们的不同,同时完成表格的内容,并指出它们的功能.)
  师:我们来思考2个问题:
  (1)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小树上栓铁丝),好不好?
  (2)制作课桌椅,主要是利用茎的哪一部分?
  生交流后回答……师:这样看来,我们常说:“树怕剥皮”很有道理.如果树在成长的过程中,韧皮部部分受损,筛管断裂,营养物质在伤口处积累,就会形成树瘤.
  设计意图
  (1)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和生活实际联系,从一般性认识(经验型等)到科学认识,符合学生的基本认识规律.
  (2)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节最大的亮点就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即体视显微镜,它能将显微镜中观察到得茎的结构的微观世界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都能清晰地观察到茎的微观结构,大大地节约了学生应调节显微镜时间(因为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并非本节的重点).
  (4)培养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年轮的形成]
  (过渡)同学们听到现在想必有些累了,我们轻松一下,当一回法官,请哪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材料)
  师:这位法官他是根据什么来断案的?
  生:年轮.
  师:年轮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请看视频.
  师:从刚才的断案和视频知道根据年轮可以推断树龄,那大家讨论一下,你还可以从这张图片上读出哪些信息?
  学生观看视频后总结:
  生: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分裂活动加快,产生的木质部,细胞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质地疏松,颜色较浅.相反,秋季…….
  同一颗树,(阳光)接受量不同,生长快慢不同.
  师:是啊!年轮上的各种痕迹,除了总体上记录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气候变化情况外,还记录了植物个体所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情况.
  这真是一部揭开植物秘密的“历史书”.
  【视频】:最新的有关年轮的研究.
  小组内先交流,再在全班展示,且互相补充: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及还想了解的新知识.
  师: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师引导他们总结:
  生:(1)推知树龄.(2)判断当时的气候变化情况.(3)判断方向.(4)“斑点”判断当时的环境污染.
  (学生观看有关年轮的研究视频)
  设计意图 (1)无法完成的实验,用思维的推理过程来“补充”.
  (2)培养学生学会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需要获得一定的“实验证据”,在有限证据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猜测而建立的,当我们充分掌握客观世界的证据时,我们认识世界的眼光将是全面的.
  (4)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承上启下]
  师:1.观察:红墨水中的枝条,基部上方横切植物枝条.
  2.变红的部位位于茎的什么地方?
  3.从而可说明这部分有什么作用?
  4.你能用肉眼观察到运输管道吗?
  生:木质部,输送水分,无机盐.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茎的结构,进入植物的微观世界.继续探究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为激起学生学习下一节知识作好铺垫.   [作业]
  (1)课后在校园中寻找并观察野外植物茎的各种形态,下节课同学间交流.
  (2)课后观察被铁丝缠绕过的植物这一部分的形状.
  (3)写一篇关于年轮的记录性文章.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做中学”,因为正如某大学的墙上写的话:“听过,我忘记了;看过,我记住了;做过,我理解了!”.于是本节课我采用“做中学”,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以学生探究性合作学习为主的讨论型教学模式,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情感和价值观.下面我就从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效果进行了审视和分析.
  4.1 从课堂教学亮点反思
  亮点1 本节最大的亮点,就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即体视显微镜的应用,因为它能将显微镜中观察到的茎的结构的微观世界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都能清晰地观察到茎的微观结构,不必让学生人人因调节显微镜而化大量的时间导致本节的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因没调节好,导致观察不清等等问题.(因为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并非本节的重点)
  亮点2 对茎的结构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边体验边感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亮点3 对年轮的形成通过让学生当法官形式,培养他们作出判断时都要有科学的依据.对课上无法完成的实验,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权和想象力,用思维的推理过程来“补充”. 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需要获得一定的“实验证据”,在有限证据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猜测而建立的,当我们充分掌握客观世界的证据时,我们认识世界的眼光将是全面的.
  亮点4 异地借班上课,学生容易与老师有距离感,这不利用师生互动.本节用邀请学生一起品尝和体味家乡的特产来引入,能一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易激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强烈求知欲.
  4.2 从课堂教学结构反思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观察(木质茎)——体验(活动)——研究(年轮)
  (2)学生的学习也从中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直接观察(一段大木质茎)——间接观察(用放大镜观察一段木质茎)——体视显微镜观察.
  (3)体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生长受到环境的影响”.
  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看本课程结构设计是合理的,教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活动设计运用恰当,教学方法也比较多.
  4.3 从课堂教学败笔反思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气氛不是很好,我认为:(1)设计的问题开放性太大,以致学生无从入手.(2)借班上课,师生间互动的默契性不是很融洽,毕竟还需有个磨合的过程.
  4.4 如若重上本节课
  反思本节课的成功点与失败点,我想如若让我重上,我几乎会颠覆自己原来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我会按照“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重设这节课.我会先设计3个前置性作业,如:(1)你知道植物的茎有哪一些类型,你准备将他们如何归类?归类的依据是什么?(2)以果树为例,它的茎的结构怎样?你借助什么工具观察,如何观察?(3)植物的年轮是如何形成的?从年轮图中你能读出多少信息?让学生提前一天去预习,然后每一小组准备不同类型的茎,以便在课上大交流,大展示.
  课上先让小组针对前置性作业进行交流,然后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全班进行大交流、大展示.各组间可以互相补充、质疑,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科学真理慢慢地清晰起来.当需要老师点拨时再适时介入讲在关键处,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可以交付的学习交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我的课堂我做主”快感.这样可充分地发挥孩子们思维的主动性,让他们体验到得到同伴和老师肯定的成功感,从而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他文献
《中学物理》2011年第12期第41页发表了一篇论文《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下简称原文),原文中“训练3”的解答结果似不妥当,现提出本人的观点,和原文作者商榷
期刊
一、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rn网络中有关历史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充实自己的素材库,结合教学实
《中学物理》2011年第1期刊登了“圆周运动过程中向心力的变化”一文.文章就剪断细线后,M的运动情况进行了探讨,运用了大量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对两位老师的观点,笔者完全赞
期刊
怎样的课堂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求真、求善、求美的殿堂?是我一直孜孜不倦以求的课题.这些年来自学的各种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我影响很大,我把这些的教育学理论结合我个人的感悟,应用于实践的教学中,独创了一种情境教学模式.  1 对教材的分析  压强这节内容不论在教材中,还是在初中阶段科学教学中都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在本章中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本节课的重点①知道压力;②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③
近年来,随着课程与教育的改革,有效的教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掀起,英语课堂管理研究也备受重视。在继承有效的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的课堂管理理念、模式的理性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非常有益的。英语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因为学生不是容器,英语教学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学生英语活动的自动化管理,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期刊
贵刊2010年10月第28卷第19期P55的《水结成冰后体积膨胀为什么分子势能反而变大》一文为大家剖析了一道人教版高中物理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中的题目.这道关于分子势能大
期刊
期刊
我们知道,把卫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通过测出天体卫星的环绕周期、轨道半径,则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推出天体的质量.如已知地球的卫星月球的环绕周期T=2. We know that t
期刊
像大麦一样  在海滨的低洼地  在强劲的寒风中  不断地歌唱  像大麦一样  吹倒后又站起来  不屈不挠地  把苦痛抛开  像大麦一样  不问昼夜有多长  努力成长     (指导老师 包逢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