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月中旬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发生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遭受几十年一遇的雪灾、冰灾,中小学校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损失。在县党委、政府的直接部署和领导下,融水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和柳州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及时认真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成立了以县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吴慧兰为组长的抗灾救灾领导小组,制订应急预案,落实抗灾责任追究制度,并及时开展督查。各中小学校也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确保一旦有灾害性事件发生,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学校财产安全。
二、责任明确。措施落实。县教育局迅速召开机关干部会议及校长会议,部署教育系统抗灾救灾工作,要求学校切实加强安全检查,密切关注积雪对校舍的影响,加大排查力度,对积雪比较严重的校舍采取适当的除雪措施。要求学校领导、局机关干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灾情的严重性,将防雪救灾作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实,做到工作要求明确、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措施落实。
三、信息畅通,及时报告。各级学校加强应急值守,在2月1日至6日实行学校雨雪冰冻天气安全日报制度,落实专人负责上报,并由教育局值班室汇总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局机关干部、学校领导及值班人员保证手机24小时畅通,遇有重要事项和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县教育局及当地政府,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置。
四、领导挂帅。分片包干。在元月25-30日和春节上班后,县教育局组成6个灾情工作组,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和指导救灾。检查组对学校校舍、围墙、食堂、电器设备等进行全面排查,详细掌握学校受灾程度和受损情况,督促学校做好危旧校舍的除险、加固、抢修以及学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工作,切实为春季顺利开学排忧解难。同时检查组要求各中小学校要把今年抗灾保开学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务必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不出现教室、宿舍、食堂等建筑物危及师生安全的情况;二是确保不出现农用车辆、摩托车、拼装车、报废车和超载车运载学生的现象;三是确保不出现因等上级改危资金不及时排除隐患而影响学校按时开学的现象。据检查和各乡(镇)学校反馈,全县受灾学校都如期开学。
五、灾后重建。扎实安排。目前,县教育系统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工作由应急抢险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教育局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预防次生灾害,确保受灾学校顺利开学,尽快完成恢复重建的任务,并就灾后恢复重建的实施步骤做出了具体的时间安排,要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雪灾冰灾造成校舍、设施损害的恢复重建工作。
为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教育局成立了灾后重建检查组,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督查,普查学校受灾情况,指导灾后校舍、设施的维修、加固、恢复、重建等工作,确保受灾学校春季学期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今后工作中,融水仍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作,积极发展教育事业。
一、落实经费,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保障
针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融水坚持把教育经费放在优先保障的地位,通过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集中财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把各类学校教育事业费列入县财政预算,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拨付到位。同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保障机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经费保障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加快教育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二、撒播阳光,关爱全体少年儿童
融水境内山区许多村屯离学校很远,有的学生上学要走30里山路,趟36道水,严酷的自然环境严重地制约着融水县的教育均衡发展。为了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的差异,融水在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方面继续努力工作。一是继续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创造性地运用“以情劝学、以资助学、以法督学、以教保学”等办法,通过推行发放入学通知书、报告学生流失情况、依法开展动员流失生回校等制度,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二是完善“双线目标责任制”,建立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控辍”体系。三是积极开展“扶贫关爱工程”,建立救助特困生的长效机制,发动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结对子”帮扶活动。学校对贫困生实行缓、减、免杂费,为贫困优秀生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对有离校思想苗头的孩子实施情感“控辍”,让他们安心读书。此外,实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收费标准与具有城镇户口孩子同等的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入学难问题。通过这些措施,使全县初中在校生辍学率继续控制在3%以下。
三、统筹师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两基”工作的推进,全县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编制总量空编与局部超编并存,城乡教师分布不平衡,城乡之间教师数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这就成为影响融水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因此要加强全县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是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教育主管部门将上级下达的教职工编制数逐级分解到各级学校,严格控制学校教师空编率,逐年择优录用师范院校毕业生;按照定校定岗定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同时,专门拿出一部分编制,对具有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进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充实教师队伍。其次是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加大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力度。三是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注重提升教师进入中小学任教的学历层次;积极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是注重教师基本功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四是认真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实施帮扶工程,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为此,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实行对口帮扶。
四、锁定目标,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融水县四家班子充分认识到要摆脱贫困首先应当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而解决教育均衡就必须采取特殊政策和特殊的措施发展民族教育,完善结构优化、规模适度、稳步发展的民族教育体系基本框架,通过教育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丹青书伟业,宏图展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融水人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苗山的教育必定再创新的辉煌。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成立了以县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吴慧兰为组长的抗灾救灾领导小组,制订应急预案,落实抗灾责任追究制度,并及时开展督查。各中小学校也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确保一旦有灾害性事件发生,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学校财产安全。
二、责任明确。措施落实。县教育局迅速召开机关干部会议及校长会议,部署教育系统抗灾救灾工作,要求学校切实加强安全检查,密切关注积雪对校舍的影响,加大排查力度,对积雪比较严重的校舍采取适当的除雪措施。要求学校领导、局机关干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灾情的严重性,将防雪救灾作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实,做到工作要求明确、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措施落实。
三、信息畅通,及时报告。各级学校加强应急值守,在2月1日至6日实行学校雨雪冰冻天气安全日报制度,落实专人负责上报,并由教育局值班室汇总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局机关干部、学校领导及值班人员保证手机24小时畅通,遇有重要事项和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县教育局及当地政府,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置。
四、领导挂帅。分片包干。在元月25-30日和春节上班后,县教育局组成6个灾情工作组,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和指导救灾。检查组对学校校舍、围墙、食堂、电器设备等进行全面排查,详细掌握学校受灾程度和受损情况,督促学校做好危旧校舍的除险、加固、抢修以及学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工作,切实为春季顺利开学排忧解难。同时检查组要求各中小学校要把今年抗灾保开学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务必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不出现教室、宿舍、食堂等建筑物危及师生安全的情况;二是确保不出现农用车辆、摩托车、拼装车、报废车和超载车运载学生的现象;三是确保不出现因等上级改危资金不及时排除隐患而影响学校按时开学的现象。据检查和各乡(镇)学校反馈,全县受灾学校都如期开学。
五、灾后重建。扎实安排。目前,县教育系统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工作由应急抢险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教育局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预防次生灾害,确保受灾学校顺利开学,尽快完成恢复重建的任务,并就灾后恢复重建的实施步骤做出了具体的时间安排,要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雪灾冰灾造成校舍、设施损害的恢复重建工作。
为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教育局成立了灾后重建检查组,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督查,普查学校受灾情况,指导灾后校舍、设施的维修、加固、恢复、重建等工作,确保受灾学校春季学期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今后工作中,融水仍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作,积极发展教育事业。
一、落实经费,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保障
针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融水坚持把教育经费放在优先保障的地位,通过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集中财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把各类学校教育事业费列入县财政预算,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拨付到位。同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保障机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经费保障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加快教育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二、撒播阳光,关爱全体少年儿童
融水境内山区许多村屯离学校很远,有的学生上学要走30里山路,趟36道水,严酷的自然环境严重地制约着融水县的教育均衡发展。为了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的差异,融水在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方面继续努力工作。一是继续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创造性地运用“以情劝学、以资助学、以法督学、以教保学”等办法,通过推行发放入学通知书、报告学生流失情况、依法开展动员流失生回校等制度,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二是完善“双线目标责任制”,建立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控辍”体系。三是积极开展“扶贫关爱工程”,建立救助特困生的长效机制,发动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结对子”帮扶活动。学校对贫困生实行缓、减、免杂费,为贫困优秀生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对有离校思想苗头的孩子实施情感“控辍”,让他们安心读书。此外,实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收费标准与具有城镇户口孩子同等的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入学难问题。通过这些措施,使全县初中在校生辍学率继续控制在3%以下。
三、统筹师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两基”工作的推进,全县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编制总量空编与局部超编并存,城乡教师分布不平衡,城乡之间教师数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这就成为影响融水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因此要加强全县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是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教育主管部门将上级下达的教职工编制数逐级分解到各级学校,严格控制学校教师空编率,逐年择优录用师范院校毕业生;按照定校定岗定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同时,专门拿出一部分编制,对具有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进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充实教师队伍。其次是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加大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力度。三是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注重提升教师进入中小学任教的学历层次;积极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是注重教师基本功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四是认真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实施帮扶工程,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为此,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实行对口帮扶。
四、锁定目标,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融水县四家班子充分认识到要摆脱贫困首先应当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而解决教育均衡就必须采取特殊政策和特殊的措施发展民族教育,完善结构优化、规模适度、稳步发展的民族教育体系基本框架,通过教育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丹青书伟业,宏图展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融水人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苗山的教育必定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