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诊改实践探析

来源 :大学·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y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际诊改工作,从专业诊改认知入手,阐述目标链和标准链建立过程,总结诊改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提炼专业诊改与课程诊改有效衔接的主要做法和特色,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和诊改工作提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诊改;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045-03
  实施教学工作诊改制度是高职院校对“管办评分离”的具体落实,是保障高职院校在不依赖外部评估的情况下,将教学质量管理得更加科学、规范、精细、到位,履行质量保证责任的有力举措 [1]。本文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总结教学诊改工作中专业层面的诊改探索和实践过程,旨在为同类院校开展教学诊改工作、切实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
  一、专业诊改的认知
  (一)专业诊改
  科学性是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教学诊改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诊改循环推进周期和实施的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责任部门务必紧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涵,基于诊改不同层面的主体分类确定。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以“五纵五横一平台”为组织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专业属于横向五层面中的诊断对象之一,其诊断主体由二级学院和专业团队组成。专业诊改的结果导向对诊改复核起关键性作用,尤其在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有效及持续提升方面。根据实际诊改工作经验,合理分工、厘清各诊断主体的职责是诊改工作的起点 [3]。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由机电学院负责组织学院内各专业诊改统筹工作和教学运行质量监督与宏观调控,主要涉及保证专业建设科学、有序开展的指导性文件。机电一体化专业诊改的运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本专业教学标准,实施一学年一次的专业教学自我诊改;二是基于本专业建设方案,进行以三年为一周期的专业考核。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SWOT分析
  本专业的优势在于建设基础好,实验实训条件相对完善,校企合作较为紧密,教学改革成果颇丰;专业的劣势主要在于团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能力需持续提升;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更新速度快,同类专业开设院校比较多,竞争激烈上;专业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安徽省“三区一群”政策、教育部“提质培优”计划等政策红利为专业发展提供的新机遇上;“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专业子项目、子任务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发展专业建设目标。
  二、专业诊改“两链”打造
  (一)建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目标链
  专业建设目标属于学院发展目标链中的核心环节,是对学院发展规划的具体完善,是人才培养成效的直观体现,其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将导向诊改实施的结果。专业团队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专业建设子规划及学院层专业建设规划作为专业建设目标的确定依据,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予以落实。本专业建设总目标是基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主流与新兴产业,满足“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及合肥市“芯屏器合”发展定位的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三年建设循环,专业实力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专业建设目标具化于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基地建设、机制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八个方面。
  (二)建立以考核评价为核心的标准链
  具有可操作性的诊改标准是对质量体系建设内容的深度规定,是目标链具体量化指标的集合,普遍作为诊改工作实效考核评价的基准 [4]。专业团队基于前期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标准的经验和专业现有资源条件,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将专业建设标准与地方产业结构相融合,形成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建設、实践条件建设、社会服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七项一级指标为主的标准链。
  三、专业诊改实施经验
  (一)建立可持续诊改运行机制
  专业团队贯通“两链”,采取“负责人推动、专家指导、团队实践、多方协同”工作机制,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构建“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激发质量管理过程,快速反应、系统联动,推进自我整改。依照“事前:明确目标、任务、标准;事中:结合日常工作,对任务的进度、质量、效益等进行监测,采用信息平台数据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预警机制,开展常态纠偏;事后:结合专业建设质量运行特点”,定期开展阶段自诊,建立专业层面PDCA循环,形成可持续的诊改运行机制。
  (二)建立数据反馈式考核性诊断
  诊改工作强调的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坚持利用数据和事实进行考核性诊断。对诊断点存在的问题,处理过程应按照原因剖析、措施研究、改进实施的步骤有序推进。最终,针对专业层面的计划、进度、结果三个阶段开展考核性诊断,一方面可促进学院转变内部治理模式,另一方面实现对诊改预期成效的检验,保证成果落地。
  (三)建立引擎驱动提升诊改动力
  诊改参与者应制定以师德师风为核心的内部激励措施、以校内制度为核心的外部激励措施,引擎驱动专业诊改运行实施。主要举措为在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资源开发应用、信息化教学改革推广、毕业环节组织管理等方面,衔接师德师风品牌活动、校内评选奖惩项目,树立质量标杆,激发诊改内生动力,同时也保障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专业诊改实效。
  四、专业诊断意见和改进举措
  本研究根据平台数据采集分析结果和“用人单位-同类院校-专家学者-校内师生”四级访谈调研,综合麦可思第三方评价信息,发现专业诊改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与专业建设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企业需求岗位与专业培养岗位吻合度偏低。改进措施主要有深入企业调研、修正专业培养岗位不匹配之处、合理拓宽调研企业类型,巩固现代学徒制项目成果;二是专业精品课程中开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偏少。改进措施主要有积极引入省级以上规划教材,提升微课、金课和活页教材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投入;三是毕业生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偏低。改进措施主要有畅通校内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渠道,深化“1+X”证书试点工作。   五、专业诊改与课程诊改
  课程诊改以学年为诊断周期,责任主体为课程团队,与专业诊改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同步实施。课程团队在进行自主诊改时要明确,自拟目标和标准必须链接专业层面的目标和标准,坚决避免“断链”现象。课程整改工作任务由课程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开展,一是实施课程调研、教学检查、同行听课、督导听课、学生评教、考试分析等活动以保障课程质量;二是开展课程SWOT分析,明确课程现状;三是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三年规划,结合课程建设基础,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和目标;四是依据课程建设目标,结合学校三级课程建设标准,制定专业课程建设标准,分解目标任务;五是运用内部诊改平台和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课程阶段改进、常态纠偏实施步骤,推动课程PDCA循序,实施课程全方位质量管理。课程诊改工作的主要特色,一是课程团队多方位进行课程建设诊改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工作,将“课程思政、课证融通”贯穿课程标准建设、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团队组建、课程教学实施、课程考核评价等阶段;二是教师基于双平台组织教学,进行课程达标诊断,教师细化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标准,实施“理论+实践+过程”的评价,根据学生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分层培养,建立全时空学习的立体化在线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赋能,全面监控教学质量;三是课堂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知识和技能纠偏,利用课程层画像精准掌握学情,科学施教,具体有课前组织课程设计、上传课程资源、推送课程资源和发布教学公告;课中实施智能签到、问答讨论、讲解指导和测验考核;课后开展网络答疑反馈、补充完善网络课程资源、作业整理和课程总结。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专业诊断是手段,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根本目标,而改进是促进手段向目标科学转化的关键环节 [5]。专业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基础,是诊断的关键节点,以专业诊改为手段,既可以强化专业质量建设,也可以为专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以诊改复核作为新的专业建设起点,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发挥专业团队在专业诊改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质量文化认同感;以诊改工作助推专业发展,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国民. 高职院校推进专业诊改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80-87.
  [2] 李国艳,马艳红. 基于专业要素构建专业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72-78.
  [3] 周安福. 基于診断改进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践[J]. 教育科学论坛,2020(03):24-26.
  [4] 丁才成,陈炳和. 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17,38(08):55-58.
  [5] 李艳. 关于高职院校构建专业诊改机制的思考[J].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04):10-14.
  (荐稿人:胡继胜,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其他文献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如何将“1”与“X”进行有机融合,是试点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本文以高职护理专业为基础,以老年照护等级证书为融入对象,从目标定位、内容及结构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为探索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提供实际案例参考。  关键词:“1+X”证书制度;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2.0教学环境中,多种信息技术与数控专业课程深度融合,课堂教学不再单一、枯燥。智慧教育与智慧课堂遍地开花。在数控车削技术训练课程教学中应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协作、个性”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形态也由统一模式转变为差异化、个性化和精准化模式,学习曲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课堂的信息化改革是当前时代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信息化的应用让高职院校的课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本文探讨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改革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改革的建议,并以省赛获奖作品《职业妆的打造》为例,具体分析了信息化在高职课堂上各个环节的实际应用,以期推动高职院校课堂信息化改革的步伐,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课堂改革;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全国高校开展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实验教学,在线实验教学如何保障学生在线学习实验操作,成为线上教学的难点。本文以遗传学实验教学为例,总结了课程在线教学的方法,包括选择简单有效的线上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设计家庭版的实验课程,教学管理及时跟进线上教学等,以期通过上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为其他实验课的线
期刊
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本文针对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根据课程目标和性质对课程的教学模式、成绩评价方式提出改革思路。本文认为,针对一个具体的复杂工程问题,教师可以项目教学为主,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彻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认证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工程训练,促进学生主动深度学习,从而解决大量实际问题,锻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围绕项目式教学建立多种过程考核形式,形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实践教学是促进体育相关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由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而来,随着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各高校的专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专业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各高校发展的重点,社会实践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以实践教学过程的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切入点,在网络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展开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培养目标和定位、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教育部明确提出,全国各大高校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要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改革完善。“课程思政”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式,各课程都应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战疫时期”心理压力自我调适为例,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效性,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估四方面实现显性心理与隐形思政的有机融合。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谋求新时代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大多数理工科的基础理论课程,在该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理论力学课程,以航天航空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为例,探讨了思政教育理念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实践。  关键词:思政教育;理论力学;融合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校官方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微思政”模式下高校官方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次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官方微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官方微信运行的重视程度不足、专业管理人才缺乏、平台内容质量不高等;最后,提出高校官方微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发挥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帮助各高校进一步提升官方微信的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官方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期刊
摘 要: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在线教学活动,这是全面抗疫形势下教育系统积极应对之举,也是实现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契机,更是对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挑战。本文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分析归纳法,以疫情常态化防控为视角,对疫情中高校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对策。结合教师在线教学的经验,明确在线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常态化模式,以期为线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