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人民网上看到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题目是:提倡“零干扰服务”。再看相关链接以及评论,深有同感。
“顾客是上帝”如今看来已初见成效。“微笑服务”已成为众多商家的共识。但是连珠炮似的“甜言蜜语”,“跟屁虫”式的循循善诱弄得人直想躲。过分的热情和夸张的微笑一方面会影响顾客的自主判断和选择,另一方面会让许多顾客面对笑脸就生疑,继而反感。
所谓“零干扰”,就是以顾客为中心,服务以顾客的需求为第一要旨,即使在服务过程中,也绝不影响客人的休息、消费、享受、心情等。
又据《人民铁道报》“为零干扰服务叫好”一文介绍:某列车车组推出了一种零干扰服务——规定列车员微笑要适度,热情不过分,不强行向旅客推销商品,服务时不影响旅客休息。
或许是由于职业习惯的缘故,笔者由此联想,其实,教育也需要“零干扰服务”。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个家长心中最强烈的愿望,“一切为了学生”几乎是每所学校都会喊的口号。对“学生是上帝”这句话的理解,学校领导们的领悟肯定最深。“教学质量就是生命线”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有服务意识”也已达成共识。
在这样的主流思想和时尚意识的影响下,于是乎节假日补课、家教,课堂上狂轰滥炸,课下培优补差,动辄题海战术,延长作息时间,增加教学密度——就算是课间休息也有老师趋之若鹜等着热情服务,弄得学生连个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不管学生有多么反感,不管学生有多少怨言,一句“都是为了你好”简直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尚方宝剑,可以化解一切。果真是“都是为了你好”吗?
如此“服务”,看似热情,实则冷酷,因为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首先是鲜活的生命,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和需求。
如此“服务”,看似无私,实则自私。姑且不论人人喊打的有偿家教和收费补课,单是平时的用功,有多少老师不是冲着奖金和先进而去的。
如此“服务”,看似拳拳爱心,实则是温柔陷阱。试想没了个性,没了棱角,何来创新?没有创新,民族进步的灵魂又在哪里?好比成材,需要严密修剪的往往是那些用来观赏的灌木,堪当栋梁之材的参天大树最需要自由生长的时间和空间。
如此“服务”,看似帮助成长,实则是拔苗助长,贻害终身。“不能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几乎成了众多家长和学校的至理名言。可是人生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在高中?在初中?在小学?在幼儿园?在呀呀学语时,还是在母亲的腹中?在学校的课桌上?在书房的台灯下?还是在那些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爱好班里?这种压榨式的教育,把人生的起跑线一再提前,本该天真快乐的童年充斥着沉重、压抑和无尽的烦恼。这种压榨式的教育把学生的潜力几乎挤得干干净净,孩子未来的发展没人关心,若有恐怕只是口头上的了。拔苗助长的故事路人皆知并引为笑谈,可是古老的故事就在我们的身边重演。
究其原因,笔者以为首先是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压力。不可否认,师长的“干扰服务”的背后有着良苦用心;其次是因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还在恶性蔓延;再次也反映了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际上还并没有根植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提倡教育的“零干扰服务”,就是要以肯定人、尊重人为前提,关注人的需要和情感,着重探讨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要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作者联通:441200湖北省枣阳市第四中学)
“顾客是上帝”如今看来已初见成效。“微笑服务”已成为众多商家的共识。但是连珠炮似的“甜言蜜语”,“跟屁虫”式的循循善诱弄得人直想躲。过分的热情和夸张的微笑一方面会影响顾客的自主判断和选择,另一方面会让许多顾客面对笑脸就生疑,继而反感。
所谓“零干扰”,就是以顾客为中心,服务以顾客的需求为第一要旨,即使在服务过程中,也绝不影响客人的休息、消费、享受、心情等。
又据《人民铁道报》“为零干扰服务叫好”一文介绍:某列车车组推出了一种零干扰服务——规定列车员微笑要适度,热情不过分,不强行向旅客推销商品,服务时不影响旅客休息。
或许是由于职业习惯的缘故,笔者由此联想,其实,教育也需要“零干扰服务”。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个家长心中最强烈的愿望,“一切为了学生”几乎是每所学校都会喊的口号。对“学生是上帝”这句话的理解,学校领导们的领悟肯定最深。“教学质量就是生命线”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有服务意识”也已达成共识。
在这样的主流思想和时尚意识的影响下,于是乎节假日补课、家教,课堂上狂轰滥炸,课下培优补差,动辄题海战术,延长作息时间,增加教学密度——就算是课间休息也有老师趋之若鹜等着热情服务,弄得学生连个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不管学生有多么反感,不管学生有多少怨言,一句“都是为了你好”简直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尚方宝剑,可以化解一切。果真是“都是为了你好”吗?
如此“服务”,看似热情,实则冷酷,因为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首先是鲜活的生命,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和需求。
如此“服务”,看似无私,实则自私。姑且不论人人喊打的有偿家教和收费补课,单是平时的用功,有多少老师不是冲着奖金和先进而去的。
如此“服务”,看似拳拳爱心,实则是温柔陷阱。试想没了个性,没了棱角,何来创新?没有创新,民族进步的灵魂又在哪里?好比成材,需要严密修剪的往往是那些用来观赏的灌木,堪当栋梁之材的参天大树最需要自由生长的时间和空间。
如此“服务”,看似帮助成长,实则是拔苗助长,贻害终身。“不能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几乎成了众多家长和学校的至理名言。可是人生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在高中?在初中?在小学?在幼儿园?在呀呀学语时,还是在母亲的腹中?在学校的课桌上?在书房的台灯下?还是在那些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爱好班里?这种压榨式的教育,把人生的起跑线一再提前,本该天真快乐的童年充斥着沉重、压抑和无尽的烦恼。这种压榨式的教育把学生的潜力几乎挤得干干净净,孩子未来的发展没人关心,若有恐怕只是口头上的了。拔苗助长的故事路人皆知并引为笑谈,可是古老的故事就在我们的身边重演。
究其原因,笔者以为首先是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压力。不可否认,师长的“干扰服务”的背后有着良苦用心;其次是因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还在恶性蔓延;再次也反映了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际上还并没有根植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提倡教育的“零干扰服务”,就是要以肯定人、尊重人为前提,关注人的需要和情感,着重探讨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要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作者联通:441200湖北省枣阳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