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教义学视角下的环境监管失职罪

来源 :环境生态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通过设置环境监管失职罪间接保护生态环境法益,但对该罪的构成要件进行系统解析,发现其存在主体范围过窄,难以与新修订的污染环境罪等罪名匹配适用等问题.要想环境监管失职罪再次充分发挥效能,就必须从法教义学视角出发,将该罪的入罪标准从实害犯认定转变为行为犯的认定;适当调整“环境监管失职”的时代内涵,并将该罪的主体范围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拓展至“国家工作人员”,从而调整该罪的入罪范围,进一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其他文献
探讨广州市增塘水库浮游生物种群特征及水质现状,为水质安全监控提供基础资料.于2021年3—7月,运用环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采样方法,采集增塘水库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样本,分析其种群构成及丰度;采用Shannon-Weaver指数法分析水库浮游生物的多样性;采用Pielou指数法分析水库浮游生物的均匀度;基于上述指数对水库的水环境质量做出初步评价.本次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5种,隶属于5门27属.其中优势藻类为绿藻13种(37.15%),其次为蓝藻10种(28.57%);浮游植物丰度为29.00×105 ind
西北荒漠区是中国沙漠最为集中的地区.灌木林对防治荒漠化、协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开展灌木林碳汇造林项目已成为西北地区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甘肃省灌木林面积为374.44万hm2,居全国第5位,目前灌木林的碳汇量计算依赖于全国平均值,不能客观反映西北地区灌木林的碳汇量.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就林业碳汇建设、碳汇造林项目等重要方法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开展西北荒漠区灌木林碳汇造林CCER开发项目做基础的指导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