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汽车高速齿轮为例,将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应用到其生产过程中,观察齿轮的应力变化情况,为该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齿轮;分级淬火热处理;应力
前言
高速齿轮生产过程中,需要开展强化表面操作,强化方法通常采用渗碳技术,由于汽车齿轮具有比较复杂的形状,且截面存在较大的变化,分级处理时,底面弯曲变形容易发生,进而使齿轮使用寿命、咬合精确度均受到影响。为解决此问题,齿轮渗碳后淬火直接开展,以实现有效的控制齿轮生产质量。
1高速齿轮分级淬火热处理的作用分析
机械传动中,齿轮为重要零部件之一,通常,要求齿轮的耐磨性、抗弯曲疲劳性能、抗接触疲劳性能均要良好,以能对畸变弯曲应力或脉动产生的冲击损伤做出承受。近年来,生产齿轮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尤其高速齿轮,使齿轮质量得到有效的强化。齿轮经分级淬火热处理后,不仅表面硬度能够提升,且材料心部韧性也得到保留,促进齿轮的整体性能得到增强。
2高速齿轮分级淬火热处理中的应力变化
2.1分级淬火热处理
本文共选取了4个高速齿轮样品,分别命名为1号齿轮、2号齿轮、3号齿轮、4号齿轮,其技术要求如下:(1)1号齿轮:渗碳深度1.1-1.4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3、32-45,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3mm、≤0.2mm;(2)2号齿轮:渗碳深度1.0-1.3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1、31-43,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3mm、≤0.2mm;(3)3号齿轮:渗碳深度1.2-1.6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4、33-42,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1mm、≤0.2mm;(4)4号齿轮:渗碳深度1.1-1.7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2、35-46,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2mm、≤0.1mm。根据上述技术要求,渗碳淬火热处理方法按照规定开展。
2.2应力变化实验研究
通过热处理工艺,4个高速齿轮样品生产数量20000万。经热处理后,检测齿轮的变形情况,结果显示,内部弯度均未超过0.2mm,其中,有80%的齿轮在0.06mm以内;外部弯度均在0.2mm以内,其中,90%齿轮弯度不超过0.07mm;内孔变形度均未超过0.07mm,且约有10%变形度不超过0.04mm。例如4号高速齿轮,与热处理前相比,热处理后的凹凸面接触区域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凹面略微的靠拢向齿轮中心,不过移动范围在0.9mm以内,与相应技术标准相符合。
高速齿轮正转咬合过程中,会发出59dB分贝的噪音,而反转则会发出60dB分贝的噪声。3号高速齿轮经过热处理后,台架试验在液压条件下开展,设计转速为390r/min,对噪音分贝、扭转距离、温度做出检测,检测仪器分别为GB传感器、转速仪、ST-106型测温仪,利用循环水冷却。以标准高速齿轮质量分级规定为依据,试验扭矩选择MW计算的扭矩,同时,将主动高速齿轮的旋转次数准确记录。旋转次数达到0.3×1.3次,且变形并未发生时,视为齿轮合格[1]。实验结果显示,与标准相符合的为4号齿轮样品。
2.2应力变化实验分析
高速齿轮应力值逐渐变化过程中,相应变形也会随之发生,这是因为渗碳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的渗碳效果,渗碳后,分级淬火热处理直接可开展,可使高速齿轮的变形有效减少。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能够充分的接触齿轮表面,冷却期间,沿着齿轮内部,热油会定向渗透到齿轮中,提高每个齿轮底面的冷却速度,避免变形在应力作用下产生[2]。渗碳后,梯状分布碳浓度,淬火冷却时,渗透层交汇内部的位置会具有较高的渗透度;冷却继续后,增大齿轮体积,产生残余应力,使变形问题出现在高速齿轮中。同时,应力变化密切相关于冷却过程的介质温度变化,因温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碳元素所具备的扩散性非常强,此种特性对齿轮热稳定性产生影响,引发齿轮变形,并降低齿轮的组织能力,松弛组织,使变形问题最终产生。经热处理后,奥体并不会在冷却期间发生变化,应力作用于奥体后,机械性变化产生,增强了稳定性,这也是热处理技术促进齿轮稳定性、韧性及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结论:
高速齿轮生产时,将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引入后,要对应力变化范围做出有效的控制,使齿轮变形问题的发生可能降低,并促进齿轮的稳定性及硬度提高,增强齿轮的生产质量,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另外,因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的优点包含操作简便、控制难度低等,可将齿轮生产周期明显缩短,有助于减少齿轮的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广全,刘志明,呙如兵,等.高速列车齿轮箱应力响应与疲勞损伤评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8,18(01):79-88.
[2]于百芳,王飞宇,张忠和,等.高速齿轮渗碳淬火金相组织检验标准的探讨[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7(05):31-34.
关键词:高速齿轮;分级淬火热处理;应力
前言
高速齿轮生产过程中,需要开展强化表面操作,强化方法通常采用渗碳技术,由于汽车齿轮具有比较复杂的形状,且截面存在较大的变化,分级处理时,底面弯曲变形容易发生,进而使齿轮使用寿命、咬合精确度均受到影响。为解决此问题,齿轮渗碳后淬火直接开展,以实现有效的控制齿轮生产质量。
1高速齿轮分级淬火热处理的作用分析
机械传动中,齿轮为重要零部件之一,通常,要求齿轮的耐磨性、抗弯曲疲劳性能、抗接触疲劳性能均要良好,以能对畸变弯曲应力或脉动产生的冲击损伤做出承受。近年来,生产齿轮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尤其高速齿轮,使齿轮质量得到有效的强化。齿轮经分级淬火热处理后,不仅表面硬度能够提升,且材料心部韧性也得到保留,促进齿轮的整体性能得到增强。
2高速齿轮分级淬火热处理中的应力变化
2.1分级淬火热处理
本文共选取了4个高速齿轮样品,分别命名为1号齿轮、2号齿轮、3号齿轮、4号齿轮,其技术要求如下:(1)1号齿轮:渗碳深度1.1-1.4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3、32-45,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3mm、≤0.2mm;(2)2号齿轮:渗碳深度1.0-1.3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1、31-43,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3mm、≤0.2mm;(3)3号齿轮:渗碳深度1.2-1.6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4、33-42,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1mm、≤0.2mm;(4)4号齿轮:渗碳深度1.1-1.7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2、35-46,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2mm、≤0.1mm。根据上述技术要求,渗碳淬火热处理方法按照规定开展。
2.2应力变化实验研究
通过热处理工艺,4个高速齿轮样品生产数量20000万。经热处理后,检测齿轮的变形情况,结果显示,内部弯度均未超过0.2mm,其中,有80%的齿轮在0.06mm以内;外部弯度均在0.2mm以内,其中,90%齿轮弯度不超过0.07mm;内孔变形度均未超过0.07mm,且约有10%变形度不超过0.04mm。例如4号高速齿轮,与热处理前相比,热处理后的凹凸面接触区域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凹面略微的靠拢向齿轮中心,不过移动范围在0.9mm以内,与相应技术标准相符合。
高速齿轮正转咬合过程中,会发出59dB分贝的噪音,而反转则会发出60dB分贝的噪声。3号高速齿轮经过热处理后,台架试验在液压条件下开展,设计转速为390r/min,对噪音分贝、扭转距离、温度做出检测,检测仪器分别为GB传感器、转速仪、ST-106型测温仪,利用循环水冷却。以标准高速齿轮质量分级规定为依据,试验扭矩选择MW计算的扭矩,同时,将主动高速齿轮的旋转次数准确记录。旋转次数达到0.3×1.3次,且变形并未发生时,视为齿轮合格[1]。实验结果显示,与标准相符合的为4号齿轮样品。
2.2应力变化实验分析
高速齿轮应力值逐渐变化过程中,相应变形也会随之发生,这是因为渗碳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的渗碳效果,渗碳后,分级淬火热处理直接可开展,可使高速齿轮的变形有效减少。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能够充分的接触齿轮表面,冷却期间,沿着齿轮内部,热油会定向渗透到齿轮中,提高每个齿轮底面的冷却速度,避免变形在应力作用下产生[2]。渗碳后,梯状分布碳浓度,淬火冷却时,渗透层交汇内部的位置会具有较高的渗透度;冷却继续后,增大齿轮体积,产生残余应力,使变形问题出现在高速齿轮中。同时,应力变化密切相关于冷却过程的介质温度变化,因温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碳元素所具备的扩散性非常强,此种特性对齿轮热稳定性产生影响,引发齿轮变形,并降低齿轮的组织能力,松弛组织,使变形问题最终产生。经热处理后,奥体并不会在冷却期间发生变化,应力作用于奥体后,机械性变化产生,增强了稳定性,这也是热处理技术促进齿轮稳定性、韧性及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结论:
高速齿轮生产时,将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引入后,要对应力变化范围做出有效的控制,使齿轮变形问题的发生可能降低,并促进齿轮的稳定性及硬度提高,增强齿轮的生产质量,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另外,因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的优点包含操作简便、控制难度低等,可将齿轮生产周期明显缩短,有助于减少齿轮的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广全,刘志明,呙如兵,等.高速列车齿轮箱应力响应与疲勞损伤评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8,18(01):79-88.
[2]于百芳,王飞宇,张忠和,等.高速齿轮渗碳淬火金相组织检验标准的探讨[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7(0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