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齿轮分级淬火热处理中的应力变化研究

来源 :科技信息·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lod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汽车高速齿轮为例,将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应用到其生产过程中,观察齿轮的应力变化情况,为该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齿轮;分级淬火热处理;应力
  前言
  高速齿轮生产过程中,需要开展强化表面操作,强化方法通常采用渗碳技术,由于汽车齿轮具有比较复杂的形状,且截面存在较大的变化,分级处理时,底面弯曲变形容易发生,进而使齿轮使用寿命、咬合精确度均受到影响。为解决此问题,齿轮渗碳后淬火直接开展,以实现有效的控制齿轮生产质量。
  1高速齿轮分级淬火热处理的作用分析
  机械传动中,齿轮为重要零部件之一,通常,要求齿轮的耐磨性、抗弯曲疲劳性能、抗接触疲劳性能均要良好,以能对畸变弯曲应力或脉动产生的冲击损伤做出承受。近年来,生产齿轮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尤其高速齿轮,使齿轮质量得到有效的强化。齿轮经分级淬火热处理后,不仅表面硬度能够提升,且材料心部韧性也得到保留,促进齿轮的整体性能得到增强。
  2高速齿轮分级淬火热处理中的应力变化
  2.1分级淬火热处理
  本文共选取了4个高速齿轮样品,分别命名为1号齿轮、2号齿轮、3号齿轮、4号齿轮,其技术要求如下:(1)1号齿轮:渗碳深度1.1-1.4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3、32-45,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3mm、≤0.2mm;(2)2号齿轮:渗碳深度1.0-1.3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1、31-43,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3mm、≤0.2mm;(3)3号齿轮:渗碳深度1.2-1.6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4、33-42,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1mm、≤0.2mm;(4)4号齿轮:渗碳深度1.1-1.7cm,表面及内部HRC分别为57-62、35-46,K等级1-3级,内侧、外侧弯度分别≤0.2mm、≤0.1mm。根据上述技术要求,渗碳淬火热处理方法按照规定开展。
  2.2应力变化实验研究
  通过热处理工艺,4个高速齿轮样品生产数量20000万。经热处理后,检测齿轮的变形情况,结果显示,内部弯度均未超过0.2mm,其中,有80%的齿轮在0.06mm以内;外部弯度均在0.2mm以内,其中,90%齿轮弯度不超过0.07mm;内孔变形度均未超过0.07mm,且约有10%变形度不超过0.04mm。例如4号高速齿轮,与热处理前相比,热处理后的凹凸面接触区域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凹面略微的靠拢向齿轮中心,不过移动范围在0.9mm以内,与相应技术标准相符合。
  高速齿轮正转咬合过程中,会发出59dB分贝的噪音,而反转则会发出60dB分贝的噪声。3号高速齿轮经过热处理后,台架试验在液压条件下开展,设计转速为390r/min,对噪音分贝、扭转距离、温度做出检测,检测仪器分别为GB传感器、转速仪、ST-106型测温仪,利用循环水冷却。以标准高速齿轮质量分级规定为依据,试验扭矩选择MW计算的扭矩,同时,将主动高速齿轮的旋转次数准确记录。旋转次数达到0.3×1.3次,且变形并未发生时,视为齿轮合格[1]。实验结果显示,与标准相符合的为4号齿轮样品。
  2.2应力变化实验分析
  高速齿轮应力值逐渐变化过程中,相应变形也会随之发生,这是因为渗碳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的渗碳效果,渗碳后,分级淬火热处理直接可开展,可使高速齿轮的变形有效减少。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能够充分的接触齿轮表面,冷却期间,沿着齿轮内部,热油会定向渗透到齿轮中,提高每个齿轮底面的冷却速度,避免变形在应力作用下产生[2]。渗碳后,梯状分布碳浓度,淬火冷却时,渗透层交汇内部的位置会具有较高的渗透度;冷却继续后,增大齿轮体积,产生残余应力,使变形问题出现在高速齿轮中。同时,应力变化密切相关于冷却过程的介质温度变化,因温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碳元素所具备的扩散性非常强,此种特性对齿轮热稳定性产生影响,引发齿轮变形,并降低齿轮的组织能力,松弛组织,使变形问题最终产生。经热处理后,奥体并不会在冷却期间发生变化,应力作用于奥体后,机械性变化产生,增强了稳定性,这也是热处理技术促进齿轮稳定性、韧性及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结论:
  高速齿轮生产时,将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引入后,要对应力变化范围做出有效的控制,使齿轮变形问题的发生可能降低,并促进齿轮的稳定性及硬度提高,增强齿轮的生产质量,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另外,因分级淬火热处理技术的优点包含操作简便、控制难度低等,可将齿轮生产周期明显缩短,有助于减少齿轮的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广全,刘志明,呙如兵,等.高速列车齿轮箱应力响应与疲勞损伤评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8,18(01):79-88.
  [2]于百芳,王飞宇,张忠和,等.高速齿轮渗碳淬火金相组织检验标准的探讨[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7(05):31-34.
其他文献
目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然而地球上储存的化石能源仅能够供人类继续使用约60年。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应对将来的能源短缺。热电材料可以利用温差发电,是一种潜在的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热电材料往往为脆性材料,在制备和工作的过程中,热电结构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缺陷或者裂纹,特别是在热-电耦合荷载的作用下,裂纹尖端会形成热流、电流以及热应力集中,导致裂纹扩展,从而使热电结构破坏失效。另一方面,由于裂纹的导电与导热性能差,材料内部裂纹会造成内部热阻与电阻的增大,使热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可用于飞行器鼻锥、机翼前缘及发动机热端等关键部位的超高温材料主要集中在硼化物、碳化物等组成的超高温陶瓷材料。在超高温陶瓷材料中,ZrB2以其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等综合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陶瓷材料的脆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因此,陶瓷材料的强韧化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国内外对ZrB2陶瓷材料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手段改变ZrB2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来改变材料微观结构及在陶瓷中加入不同相达到增强补韧的效果。而对于多相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及失效机理不仅与其
随着涡轮前入口温度的不断上升,实心的传统单辐板涡轮盘在散热、减重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要求。双辐板涡轮盘具有内部空心盘腔,通过增加换热面积加强了对流换热,降低了温度应力,同时达到了减重的目的,是未来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由于涉及流体、传热、结构、振动等多个学科分析,双辐板涡轮盘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耦合设计过程;同时,由于材料、工况等不确定性因素,双辐板涡轮盘在设计时还必须考虑可靠性问题。目前,可靠性分析多基于概率模型,但是,双辐板涡轮盘作为新型结构,不确定变量统计信息采集十分困难,因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在缠绕成型过程中,存在一种特殊情况,正在缠绕的纤维束与已经缠绕的纤维束在局部相互交叉,形成纤维束交叉起伏,造成局部应变和应力集中,同时也导致如孔洞、富树脂区等缺陷,从而使得该区域往往成为断裂萌生的发源地,对缠绕复合材料结构的失效(泄漏)、破坏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考虑纤维交叉起伏情况,针对缠绕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失效和破坏问题,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结构弹性性能预测,缠绕复合材料特征单元应力与失效破坏分析,薄壁缠绕结构的屈曲分析,缠绕复合材料结构的失效破坏分析,缠绕复合材料固
摘要: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工艺管线铺设施工管理不当、腐蚀技术控制工序繁杂、材质使用不当、介质结晶堵塞管线等问题频繁出现,对氯碱化工企业高温季节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再加上基础化工原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自然环境波动较剧烈,氯碱化工企业内部季节安全隐患高发,对于整体生产线路上的设备、人体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本文针对现阶段氯碱化工企业高温季节生产风险因素,对氯碱化工企业高温季节安全生产措
期刊
摘要:煤矿行业应急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出现事故如何尽快的施救,争分夺秒,和日常的应急管理是分不开的。只有做好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才能备战突发事件、控制突发事件、减少损失,减少伤亡。翟镇煤矿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500多天,在应急管理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确保了矿井长治久安。  关键词:应急管理;救援;突发事件  一、概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煤矿应急管理主体责任,立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以提高突发事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基层团组织建设,因此,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工作势在必行,同时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也是提高现阶段团建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就新形势下基层团建组织与活动方式的创新进行研究,并总结出新形势下团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活动方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建设  引言  习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
期刊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培养宽口径和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学校特色,探讨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通过实验内容革新和建立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创新实验基地,探讨将科研课题的内容转化为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电子科学的心脏和基础,也是
期刊
水辅助注塑成型技术因其在制件性能优、生产周期短和成本低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重视。目前针对溢流法水辅助注塑成型过程中,鲜有对水针口径及注水偏转角度方面的理论研究,因此对该成型机理的认知还存在不足。本文拟通过对短纤维增强聚乙烯水辅助注塑成型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考虑聚合物黏弹性以及注水湍流形态的影响,建立更为符合实际的数学模型,揭示短纤维增强聚合物的成型过程中工艺参数及水针对水辅助注射填充过程中各场量的影响,进而分析对制件内在形貌的影响,最终提出科学且实用的成型工艺制订和水针设计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