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五个感官中,就学习效率而言,最高的是视觉(占83%),其次是听觉(11%)。而传统教学中却是大部分时间由于教师讲,学生实际用的主要是听觉,教学效率怎么能提高呢?电教媒体信息量大,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所以运用电教手段,能把视、听结合起来,即运用94%的途径来获得学习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而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质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
教师在揭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打下了伏笔,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
二、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时使用,利于深入理解课文
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映出幻灯片(复合),引导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然后又打开录音机,播放“震耳欲聋”的波涛声。还快速拉动活动拉片,显示出滔滔的江河水倾泻直下的情景,摹拟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险要,使学生体会到泸定桥的地理位置的险要。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录音机中,又不断传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这段时,我先提问:“红军战士怎样奋勇夺桥的?”在学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该自然段的情节后,再让学生看幻灯片。此时我在一张幻灯片的基础上覆盖了一幅二十二勇士奋勇夺桥的幻灯片,并播放配有冲锋号、枪炮声、喊杀声等紧张、雄壮音乐声的录音,形象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我恰当地使用复合幻灯和录音,学生就仿佛置身于夺桥的情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理解重点、难点体会中心思想期间,由于播放了波涛轰鸣的声音,学生也就很直观地理解了:震耳欲聋“的意思。
三、介绍地理位置时巧用,利于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 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 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四、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如《燕子》一文,借燕子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可配以幻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师可以边映出幻灯图像,边朗诵:“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课文插图绘制成“早春”的底片,覆盖上“细雨”片子映出,当读到“青的草……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可以翻去细雨复片,换上桃花盛开,百花争艳,柳树抽出枝条的覆盖片。当读到“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时,可以将画有小燕子的幻灯片在画面上来回作飞翔的演示,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录音,练习表情朗读。
五、指导复述或背诵时使用,以利于提高效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文中的内容可以在图上形象直观地显现。而图上的内容,在文又能找到与之相吻合的具体表述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或背诵课文时,教师恰当地放映画面,可以让学生依据画面内容,进行记忆或复现,起到引路的作用。指导学生背诵《火烧云》时,依次出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几种幻灯片和形状变化的幻灯,有利于学生记忆,而且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通过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而获得的信息,其遗忘率最低,且便于旧知复现。再如改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记叙文时,就要让学生复述故事的情节,这时我再次投映画面,让学生细致观察画面。通过观察,把老太婆凶恶、贪婪、蛮不讲理的神情、动作鲜明地表达出来,为改写打下了基础。还如《飞夺泸定桥》中“夺桥”是重点,教完后,可再次利用映片,让学生根据情节发展,抓住指导员们神态、动作、语言和主要词语,看图练习复述夺桥的经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最佳时机运用电教手段,把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智能。
一、揭题质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
教师在揭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打下了伏笔,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
二、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时使用,利于深入理解课文
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映出幻灯片(复合),引导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然后又打开录音机,播放“震耳欲聋”的波涛声。还快速拉动活动拉片,显示出滔滔的江河水倾泻直下的情景,摹拟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险要,使学生体会到泸定桥的地理位置的险要。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录音机中,又不断传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这段时,我先提问:“红军战士怎样奋勇夺桥的?”在学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该自然段的情节后,再让学生看幻灯片。此时我在一张幻灯片的基础上覆盖了一幅二十二勇士奋勇夺桥的幻灯片,并播放配有冲锋号、枪炮声、喊杀声等紧张、雄壮音乐声的录音,形象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我恰当地使用复合幻灯和录音,学生就仿佛置身于夺桥的情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理解重点、难点体会中心思想期间,由于播放了波涛轰鸣的声音,学生也就很直观地理解了:震耳欲聋“的意思。
三、介绍地理位置时巧用,利于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 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 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四、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如《燕子》一文,借燕子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可配以幻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师可以边映出幻灯图像,边朗诵:“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课文插图绘制成“早春”的底片,覆盖上“细雨”片子映出,当读到“青的草……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可以翻去细雨复片,换上桃花盛开,百花争艳,柳树抽出枝条的覆盖片。当读到“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时,可以将画有小燕子的幻灯片在画面上来回作飞翔的演示,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录音,练习表情朗读。
五、指导复述或背诵时使用,以利于提高效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文中的内容可以在图上形象直观地显现。而图上的内容,在文又能找到与之相吻合的具体表述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或背诵课文时,教师恰当地放映画面,可以让学生依据画面内容,进行记忆或复现,起到引路的作用。指导学生背诵《火烧云》时,依次出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几种幻灯片和形状变化的幻灯,有利于学生记忆,而且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通过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而获得的信息,其遗忘率最低,且便于旧知复现。再如改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记叙文时,就要让学生复述故事的情节,这时我再次投映画面,让学生细致观察画面。通过观察,把老太婆凶恶、贪婪、蛮不讲理的神情、动作鲜明地表达出来,为改写打下了基础。还如《飞夺泸定桥》中“夺桥”是重点,教完后,可再次利用映片,让学生根据情节发展,抓住指导员们神态、动作、语言和主要词语,看图练习复述夺桥的经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最佳时机运用电教手段,把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