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生于17世纪爱尔兰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公爵之家,在这个权贵之家,唯有他不想成为达官贵人。父亲将他带到一处旷野,指着漫天飞舞的纸片说,你看到没有,这个时代已经刮起了一股风,任何东西都得随风而去。在这股风中,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我看你还是跟你的哥哥们一样,去政府谋个一官半职吧!
他说:“可是,爸爸,我发现,空中有一只小蝴蝶,它是那么弱小,可它为什么就不跟风一起飞呢?”他的父亲看到空中还真有一只蝴蝶正在逆风飞翔,尽管风将它的翅膀吹得歪歪斜斜,但它始终都在向着自己的方向飞翔。于是,他的父亲叹了口气说:“孩子,你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思想的人,只是,今后你会为此付出很多,既然你想当一只不顺从的蝴蝶,那么我同意你的选择!”之后,父亲便送他到英格兰读书。
可是,在学习期间,却没有哪个老师喜欢他,主要原因是他不但笨,而且还不听话,很多在别人眼里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他也要向老师问个不停,并且怀疑老师给出的答案。有很多次,老师讲课时,因为他的怀疑,不得不停下来耐心地给他解释。
有一次,老师讲到黄色混入蓝色即变绿色时,他睁着一双疑惑的大眼睛问道:“您说的是真的吗?”老师说:“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啊!”他再问:“那您有没有亲自做过试验呢?”老师很不耐烦地说:“如果你不相信,那你就去做试验好了!”
谁知道,他还真的去了实验室,取了黄色和蓝色两种颜料,并将它们混在了一起。结果绿色出现了。这时,老师得意地望了望全班同学,然后对着他做了个鬼脸,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一阵哄笑。只有他不笑,他还是疑惑地瞪着那盆绿色的颜料发呆。老师问他:“这下你应该明白我说的话是对的了吧?”他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说:“这次,您说的确实是对的,但不能证明您说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瞪着双眼狠狠地对他说:“你,真是一个不听话的家伙,照这样下去,你一定会吃亏的!”
还有一次,老师说:“空气和氢气在一定比例下,遇到火花会爆炸。”他当即问道:“您说的是真的吗?”老师说:“难道你没看到吗?你现在学的化学书上就是这么说的。”他瞪大眼睛说:“可是,我没有亲眼见到,还是有点不相信!”老师说:“你该不会又要亲自做一下实验吧?”他说:“是的,我正是这样想的。”老师的脸色变了,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你会受伤的。”可是他固执得很,说:“难道仅仅因为怕受伤,就放过这个不知是对还是错的答案?”
那次的实验不但将他的眉毛全烧光了,还差点毁了他的眼睛。这样的事情他做过不下千次,可他从来就没有退却过。有一次,他决定做一个实验,他想,如果将盐酸滴到紫罗兰花瓣上,不知是个什么结果。老师连想都没想就对他说:“这个实验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结果我早就从教科书上得到了,盐酸对紫罗兰花瓣不起任何作用。”
但固执的他还是坚持做了这个实验。他把一滴盐酸洒到紫罗兰花瓣上,不一会儿,花瓣竟由紫变红了,这个结果不但使他很惊奇,也使他的老师很惊奇。他又用其他各种酸性溶液做同样的试验,结果紫罗兰都同样由紫色变成了红色。
这一发现使他大为兴奋,后来,他又用碱做试验,发现碱也能使紫罗兰改变颜色。就这样,他发明了鉴别酸与碱的指示剂——石蕊试纸,为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波义耳。波义耳还根据实验阐明了气压升降的原理,并发现了气体的体积随压强而改变的规律,后来在物理学中被称为“波义耳定律”。
波义耳常常跟自己的学生们说起自己小时候看到的那只逆风飞翔的蝴蝶。他说,风儿可以吹飞一张大纸以及更多更重的东西,却无法吹跑一只弱小的蝴蝶,因为它生命的力量是不顺从。也正是因为不顺从,它才让生命有了力量!
(选自《格言》2009年第15期)
阅读训练
1.本文以“做一只不顺从的蝴蝶”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原本想让“他”去政府谋个一官半职,后来为什么会同意“他”的选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画线句子,揣摩一下此时“他”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七段中,老师说“这个实验没有任何意义”的依据是什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波义耳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最后一段间接引用波义耳与学生的谈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在华设计)
他说:“可是,爸爸,我发现,空中有一只小蝴蝶,它是那么弱小,可它为什么就不跟风一起飞呢?”他的父亲看到空中还真有一只蝴蝶正在逆风飞翔,尽管风将它的翅膀吹得歪歪斜斜,但它始终都在向着自己的方向飞翔。于是,他的父亲叹了口气说:“孩子,你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思想的人,只是,今后你会为此付出很多,既然你想当一只不顺从的蝴蝶,那么我同意你的选择!”之后,父亲便送他到英格兰读书。
可是,在学习期间,却没有哪个老师喜欢他,主要原因是他不但笨,而且还不听话,很多在别人眼里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他也要向老师问个不停,并且怀疑老师给出的答案。有很多次,老师讲课时,因为他的怀疑,不得不停下来耐心地给他解释。
有一次,老师讲到黄色混入蓝色即变绿色时,他睁着一双疑惑的大眼睛问道:“您说的是真的吗?”老师说:“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啊!”他再问:“那您有没有亲自做过试验呢?”老师很不耐烦地说:“如果你不相信,那你就去做试验好了!”
谁知道,他还真的去了实验室,取了黄色和蓝色两种颜料,并将它们混在了一起。结果绿色出现了。这时,老师得意地望了望全班同学,然后对着他做了个鬼脸,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一阵哄笑。只有他不笑,他还是疑惑地瞪着那盆绿色的颜料发呆。老师问他:“这下你应该明白我说的话是对的了吧?”他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说:“这次,您说的确实是对的,但不能证明您说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瞪着双眼狠狠地对他说:“你,真是一个不听话的家伙,照这样下去,你一定会吃亏的!”
还有一次,老师说:“空气和氢气在一定比例下,遇到火花会爆炸。”他当即问道:“您说的是真的吗?”老师说:“难道你没看到吗?你现在学的化学书上就是这么说的。”他瞪大眼睛说:“可是,我没有亲眼见到,还是有点不相信!”老师说:“你该不会又要亲自做一下实验吧?”他说:“是的,我正是这样想的。”老师的脸色变了,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你会受伤的。”可是他固执得很,说:“难道仅仅因为怕受伤,就放过这个不知是对还是错的答案?”
那次的实验不但将他的眉毛全烧光了,还差点毁了他的眼睛。这样的事情他做过不下千次,可他从来就没有退却过。有一次,他决定做一个实验,他想,如果将盐酸滴到紫罗兰花瓣上,不知是个什么结果。老师连想都没想就对他说:“这个实验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结果我早就从教科书上得到了,盐酸对紫罗兰花瓣不起任何作用。”
但固执的他还是坚持做了这个实验。他把一滴盐酸洒到紫罗兰花瓣上,不一会儿,花瓣竟由紫变红了,这个结果不但使他很惊奇,也使他的老师很惊奇。他又用其他各种酸性溶液做同样的试验,结果紫罗兰都同样由紫色变成了红色。
这一发现使他大为兴奋,后来,他又用碱做试验,发现碱也能使紫罗兰改变颜色。就这样,他发明了鉴别酸与碱的指示剂——石蕊试纸,为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波义耳。波义耳还根据实验阐明了气压升降的原理,并发现了气体的体积随压强而改变的规律,后来在物理学中被称为“波义耳定律”。
波义耳常常跟自己的学生们说起自己小时候看到的那只逆风飞翔的蝴蝶。他说,风儿可以吹飞一张大纸以及更多更重的东西,却无法吹跑一只弱小的蝴蝶,因为它生命的力量是不顺从。也正是因为不顺从,它才让生命有了力量!
(选自《格言》2009年第15期)
阅读训练
1.本文以“做一只不顺从的蝴蝶”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原本想让“他”去政府谋个一官半职,后来为什么会同意“他”的选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画线句子,揣摩一下此时“他”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七段中,老师说“这个实验没有任何意义”的依据是什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波义耳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最后一段间接引用波义耳与学生的谈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在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