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唐刘静夫妇墓发掘简报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咸阳洪渎原发掘了唐显庆三年(658)刘静夫妇墓。该墓形制完整,保存状况良好。据墓志记载,墓主之一刘静卒于隋大业年间征高丽之战,在唐初以招魂葬的形式与夫人合葬。古代文献中不乏唐代招魂葬的记载,刘静夫妇墓则是唐代招魂葬难得的一则实证资料,弥足珍贵。现将该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其他文献
数学的学习,需要教师、家长等在学生的教育早期就给予足够的重视。数学的学习需要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加持。学生在这一阶段将数学基础打牢将对后续的进一步数学学习大有裨益。当前STEAM教育理念被提出,给许多教师提供了教育方面的新思路新方向。这一理念帮助教师重新确立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新的教育理念中汲取经验,并用以完善自身,给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行的新思
结合当前的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来看,拓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时代在变化,教育也在随之变化,在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内容.其中STEAM教育是以创新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将知识进行融合,实现创新教育工作,培养全面素质型人才.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创新下,根据国家教育的发展要求,STEAM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更多技能与知识,与此
随着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增加营业收入,加强成本费用管控,从而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一方面企业加大营销力度会带来一定的收入回报,而另外一方面,营销力度加大也会伴随着营销费用的提升,进而对会对企业的营业利润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企业营销费用管控的现状和企业信息系统对营销费用管控的作用,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信息系统优化的策略。
宁都是一块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是中央苏区核心县份,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中革军委、少共国际师、红五军团的诞生地,也是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重要战场,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长期的革命实践,在宁都留下了丰厚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存。
期刊
2015年5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阳江市江城区岗列村抢救清理一座砖室墓。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券顶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排水沟等部分组成,墓内砌多重承券,保存较好。出土随葬品27件(组),有瓷器、陶器和滑石器等,以瓷器为主;见有“义熙十二年”纪年砖铭。该墓为研究岭南地区六朝墓葬的分布、形制和葬俗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日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应急管理部和国家能源局有关部署要求,围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主题,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主要包含: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
期刊
每年的9月1日都是我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近3亿人确诊慢性病,其中6成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4种严重影响寿命的慢性疾病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众所周知,我国是高盐饮食的国家之一,食盐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而大多数的慢性疾病都与高盐、高糖、吸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刻不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也不能局限于课堂,而是应该不断丰富资源、创新形式、拓宽视野。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针对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展开思考与实践。同时,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真教育",促进学生的"真发展"。
基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探索输电智慧运维体系的建设与实施,进一步提升输电线路运维工作智慧化水平,提高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可靠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进入“十四五”规划期,围绕实现“双碳”目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对输电线路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路运维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加。按照“立体巡检、集中监控”的发展要求,构建输电智慧运维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是输电运维工作的一项新任
期刊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中国处于老龄化逐渐加深阶段.老年人整体存在长寿但不健康的问题。约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另有4000万失能老人。五老提问: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感到身上的毛病也越来越多,有的还是一些长年累月的"老毛病"。这些慢性疾病对我们生活、工作影响比较大。我想咨询一下专家,老年人应当如何正确认识慢性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