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毕业生党员就业质量问题的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开展提升农林院校毕业生党员就业质量的就业工作模式探索。
关键词:就业质量;毕业生;党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当前对毕业生党员就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如何发挥毕业生党员在就業方面的积极作用的成果甚少。以党建促就业的新的党建工作模式有利于学生党员自身就业质量的提升,还将提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质量。
一、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数据内容
本研究数据主要面向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通过问卷星平台共收集获得723份调研数据,剔除存在空值数据以及逻辑矛盾的问卷后,共获得692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达95.7%。样本数据的群体特征分布见下表1。通过样本特征的偏度、峰度值可以看出,研究对象的性别、政治面貌、学科门类、家庭资源禀赋(父母教育经历、家庭收入)、毕业生个人能力(学习成绩、学生工作经历)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层次群体,本次研究样本分布较为合理。
(二)研究方法
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建立各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强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处理多元数据。选取学习成绩、实习经验、个人综合素质、学校就业服务质量、就业质量建立大学生就业质量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数据进行质量检验和分析。
(三)实证分析
1.变量数据选取与模型关系
(1)学习成绩
考虑到应聘市场上大部分企业考虑到应届毕业生欠缺工作实践经历,因此学习成绩成为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工具,因此本研究假设学生学习成绩好对就业质量产生正向的作用。具体选取学习成绩排名、累计奖学金金额以及最高级别的荣誉证书作为学生成绩的观测变量。
(2)实习经验
具有丰富的实习经验往往成为应届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加分项,因此本文假设丰富的实习经验对个人的就业质量产生正向的作用。具体选取了是否参加了教学实践、实习时间作为实习经验的观测变量。
(3)个人综合素质
个人的职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假设个人综合素质强对就业质量产生正向的作用;同时,丰富的实习经验也对个人综合素质产生正向影响。主要选取交流表达力(口才和沟通)、自我控制力(时间和情绪管理)、管理能力(组织协调和领导)、以及职业素养(团队合作和执行力)作为个人的综合素质的观测变量。
(4)学校就业服务质量
学校加强对毕业生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服务是保证学生少走弯路找到适合自己职业的根本目的。因此,本文假设学校优良的就业服务质量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具有积极影响,且就业服务质量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本研究选取了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作为学校就业服务质量的观测变量。
(5)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与就业数量、就业率相对的一个概念[1]。就业质量是本研究的核心研究对象,本文假设就业质量受到前述4个潜在变量的作用。具体选取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城市地域、单位前景、薪酬、晋升空间、培训、专业对口的满意度作为就业质量的观测变量。
2.模型数据检验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的理论基础要求,对变量数据进行质量检验和分析是模型结果分析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信度、建构效度以及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通过信度检验,本研究的5个潜变量的克隆巴赫值均大于0.6,表明5个潜变量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可以采用。通过效度检验,本研究的样本数据KMO值为0.835,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0.05,说明这19个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模型适配度检验
在信度、效度检验通过后,进行模型适配度检验,目的在于评价模型与样本数据的契合度[2]。利用AMOS23.0运算得到模型适配度指标,见下表2,模型整体上符合样本数据体现的事实状况。
表2 模型适配度检验结果
(四)实证结果分析
1.路径分析
经过数据检验,经AMOS23.0对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下图的模型结果,前述假设的学生成绩、实习经验、个人综合素质、学校服务质量的就业质量影响路径均较为显著。
2.结果分析
(1)通过分析就业质量的影响力因素排序依次是:个人素质、学校服务质量、实习经验、学生成绩。通过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师授课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对高校的服务质量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对于就业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推动作用。
(2)毕业生判断初次就业单位的优劣主要标准依次是晋升通道、组织培训、单位前景、薪酬、专业对口以及单位地域。就业质量衡量观测指标包涵的单位地域满意度、单位前景满意度、单位薪酬满意度、晋升通道满意度、组织培训满意度、专业对口度设置较为合理。
(3)毕业生党员在就业中具有较强的就业适应能力[3]。党员毕业生有95.3%比例人数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多数毕业生党员入职国家机构、教育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政治身份引导的自身综合素质高被绝大部分毕业生党员认同,因此他们体现出较强的就业适应能力。
(4)毕业生党员在就业中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毕业生党员有87.4%比例人数在大学期间英语水平在国家四级以上,多数党员毕业生求职之前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对照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要求,他们在学习能力、时间管理、人际沟通、职业道德和执行纪律方面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
二、研究对策及建议 以提高毕业生党员的竞争力保证高质量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如何提升毕业生党员的就业质量,笔者认为应以政府部门的就业政策为保障、以高校的创新培养方式为基础、以高校毕业生党员个人综合能力提升为根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质量
受访的毕业生党员有33%比例人数表示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求职之前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毕业生党员有26%对母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不满意。高校要牵头联合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成立的教学咨询、专业建设、就业创业指导机构,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咨询,采用联系校友、企业等社会资源进课堂、举办就业模拟面试活动,开展“理论知识普及、实践、辅导、教育”为一体的教学实践模式,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力。建设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思,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4]。
2做好宣传指导,打造特色专业
受访的毕业生党员有20%比例人数表示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高校要积极搭建平台提高政策措施宣传效果,使毕业生人人知晓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举措。科学合理进行专业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扶持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培育新兴专业,强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适当調整招生规模,制定招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科学有效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式的招生宣传工作格局。
3.优化教育资源,做好人才培养
受访的毕业生党员有25.9%比例人数表示对母校的人才培养不满意。高校要促进创新教学培养模式和机制,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实践环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状态的变化趋势,研判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增强以就业反馈招生的能力,即预测人才需求趋势,检验人才培养质量。
4.开拓就业市场,打造供需平台
据受访毕业生反馈,母校的教学方面最值得改进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专业课内容及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高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探索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调研访谈,拓展就业市场,建立一批学校认同、毕业生满意、用人单位认可的就业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加强与用人单位交流合作,发挥学科、专业、人才优势,加强育人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素华.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7).
[2]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冰冰,宋锦韬.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党员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J].经营管理者,2012(24).
[3]陈航.论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与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143.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DJQN078)
作者简介:李莉萍(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涂雯雯(1983-),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高校生涯教育)。
关键词:就业质量;毕业生;党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当前对毕业生党员就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如何发挥毕业生党员在就業方面的积极作用的成果甚少。以党建促就业的新的党建工作模式有利于学生党员自身就业质量的提升,还将提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质量。
一、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数据内容
本研究数据主要面向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通过问卷星平台共收集获得723份调研数据,剔除存在空值数据以及逻辑矛盾的问卷后,共获得692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达95.7%。样本数据的群体特征分布见下表1。通过样本特征的偏度、峰度值可以看出,研究对象的性别、政治面貌、学科门类、家庭资源禀赋(父母教育经历、家庭收入)、毕业生个人能力(学习成绩、学生工作经历)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层次群体,本次研究样本分布较为合理。
(二)研究方法
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建立各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强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处理多元数据。选取学习成绩、实习经验、个人综合素质、学校就业服务质量、就业质量建立大学生就业质量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数据进行质量检验和分析。
(三)实证分析
1.变量数据选取与模型关系
(1)学习成绩
考虑到应聘市场上大部分企业考虑到应届毕业生欠缺工作实践经历,因此学习成绩成为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工具,因此本研究假设学生学习成绩好对就业质量产生正向的作用。具体选取学习成绩排名、累计奖学金金额以及最高级别的荣誉证书作为学生成绩的观测变量。
(2)实习经验
具有丰富的实习经验往往成为应届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加分项,因此本文假设丰富的实习经验对个人的就业质量产生正向的作用。具体选取了是否参加了教学实践、实习时间作为实习经验的观测变量。
(3)个人综合素质
个人的职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假设个人综合素质强对就业质量产生正向的作用;同时,丰富的实习经验也对个人综合素质产生正向影响。主要选取交流表达力(口才和沟通)、自我控制力(时间和情绪管理)、管理能力(组织协调和领导)、以及职业素养(团队合作和执行力)作为个人的综合素质的观测变量。
(4)学校就业服务质量
学校加强对毕业生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服务是保证学生少走弯路找到适合自己职业的根本目的。因此,本文假设学校优良的就业服务质量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具有积极影响,且就业服务质量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本研究选取了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作为学校就业服务质量的观测变量。
(5)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与就业数量、就业率相对的一个概念[1]。就业质量是本研究的核心研究对象,本文假设就业质量受到前述4个潜在变量的作用。具体选取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城市地域、单位前景、薪酬、晋升空间、培训、专业对口的满意度作为就业质量的观测变量。
2.模型数据检验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的理论基础要求,对变量数据进行质量检验和分析是模型结果分析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信度、建构效度以及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通过信度检验,本研究的5个潜变量的克隆巴赫值均大于0.6,表明5个潜变量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可以采用。通过效度检验,本研究的样本数据KMO值为0.835,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0.05,说明这19个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模型适配度检验
在信度、效度检验通过后,进行模型适配度检验,目的在于评价模型与样本数据的契合度[2]。利用AMOS23.0运算得到模型适配度指标,见下表2,模型整体上符合样本数据体现的事实状况。
表2 模型适配度检验结果
(四)实证结果分析
1.路径分析
经过数据检验,经AMOS23.0对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下图的模型结果,前述假设的学生成绩、实习经验、个人综合素质、学校服务质量的就业质量影响路径均较为显著。
2.结果分析
(1)通过分析就业质量的影响力因素排序依次是:个人素质、学校服务质量、实习经验、学生成绩。通过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师授课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对高校的服务质量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对于就业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推动作用。
(2)毕业生判断初次就业单位的优劣主要标准依次是晋升通道、组织培训、单位前景、薪酬、专业对口以及单位地域。就业质量衡量观测指标包涵的单位地域满意度、单位前景满意度、单位薪酬满意度、晋升通道满意度、组织培训满意度、专业对口度设置较为合理。
(3)毕业生党员在就业中具有较强的就业适应能力[3]。党员毕业生有95.3%比例人数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多数毕业生党员入职国家机构、教育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政治身份引导的自身综合素质高被绝大部分毕业生党员认同,因此他们体现出较强的就业适应能力。
(4)毕业生党员在就业中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毕业生党员有87.4%比例人数在大学期间英语水平在国家四级以上,多数党员毕业生求职之前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对照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要求,他们在学习能力、时间管理、人际沟通、职业道德和执行纪律方面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
二、研究对策及建议 以提高毕业生党员的竞争力保证高质量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如何提升毕业生党员的就业质量,笔者认为应以政府部门的就业政策为保障、以高校的创新培养方式为基础、以高校毕业生党员个人综合能力提升为根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质量
受访的毕业生党员有33%比例人数表示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求职之前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毕业生党员有26%对母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不满意。高校要牵头联合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成立的教学咨询、专业建设、就业创业指导机构,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咨询,采用联系校友、企业等社会资源进课堂、举办就业模拟面试活动,开展“理论知识普及、实践、辅导、教育”为一体的教学实践模式,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力。建设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思,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4]。
2做好宣传指导,打造特色专业
受访的毕业生党员有20%比例人数表示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高校要积极搭建平台提高政策措施宣传效果,使毕业生人人知晓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举措。科学合理进行专业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扶持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培育新兴专业,强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适当調整招生规模,制定招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科学有效的招生宣传工作机制,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式的招生宣传工作格局。
3.优化教育资源,做好人才培养
受访的毕业生党员有25.9%比例人数表示对母校的人才培养不满意。高校要促进创新教学培养模式和机制,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实践环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状态的变化趋势,研判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增强以就业反馈招生的能力,即预测人才需求趋势,检验人才培养质量。
4.开拓就业市场,打造供需平台
据受访毕业生反馈,母校的教学方面最值得改进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专业课内容及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高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探索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调研访谈,拓展就业市场,建立一批学校认同、毕业生满意、用人单位认可的就业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加强与用人单位交流合作,发挥学科、专业、人才优势,加强育人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素华.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7).
[2]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冰冰,宋锦韬.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党员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J].经营管理者,2012(24).
[3]陈航.论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与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143.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DJQN078)
作者简介:李莉萍(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涂雯雯(1983-),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高校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