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必须同时是我的精神生活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aixia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中国的社会场景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启蒙的氛围突然消散,商业热风迅速刮遍全国,时尚取代思潮成为时代的主要风景。人文知识分子被这个转折从中心甩向了边缘,有些人因此发出了人文精神失落的悲鸣。面对这个转折,我的心情却十分平静。我对做风云人物本来就没有兴趣,现在正好顺乎我的天性,与时代拉开距离,回归我的内在生活。个人生活中接连发生的变故也迫使我回到内心,沉思令我困惑的各种人生难题。
  90年代发生了一件出乎我自己意料的事,就是我成了一个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实,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哪里是在写散文啊。因为妞妞的灾难,因为婚变,我不得不劝慰自己,开导自己,而我的资源只有哲学,手段只有文字,于是写下了许多哲学性的感悟和思考,这些东西便被人称作了哲理散文。同时,由于变故导致的心情,我难以潜心做系统的学术工作和写大部的著作,篇幅短小的文字就成了最合宜的形式。正是在那变故频繁的五六年里,我写的散文数量最多,质量也比较高。表面看来,这好像是一个外力把我从一条轨道上撞到了另一条轨道上。可是,我因此脱离哲学的轨道了吗?我相信没有。在我迄今为止的全部生涯中,再也找不出这样一个时候,我从哲学那里获得了如此重要的帮助,为此我对哲学满怀感激。
  在此之后,仿佛由于惯性,我仍写了不少散文。有一段时间,因为所谓名气,约稿特别多,我又不善于拒绝,不免写了一些臭文章,对自己并无真切感受和深入思考的问题发表了议论。好在我对这种情况及时警惕,下决心基本上谢绝了约稿。我给自己确立了一个原则:我的写作必须同时是我的精神生活,两者必须合一,否则其价值就要受到怀疑。好的作者在写作上一定是自私的,他绝不肯仅仅付出,他要求每一次付出同时也是收获。人们看见他把一个句子、一本书给予这个世界,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他是往自己的精神仓库里又放进了一些可靠的财富。这就给了我一个标准,凡是我不屑于放进自己的精神仓库里去的东西,我就坚决不写,不管它们能给我换来怎样的外在利益。
  到2002年为止,我发表了300多篇散文,先后结为《守望的距离》(1996)、《各自的朝圣路》(1999)、《安静》(2002)三个集子。可以算作散文的还有随感录《人与永恒》(1992)和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996)、《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2002)。我还出过一些别的集子,基本上是上述作品不同方式的选本,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人生哲思语编》(2000),它汇集了我的散文和随感中的所谓精彩句子和段落,按照主题分类编排,能收一目了然之效。在所有作品中,我自己很喜欢《人生寓言》,其中多数正是在妞妞病重时写的,却看不出一点儿悲苦的痕迹,一切悲苦都被智慧化解了。在南极写的那些思想札记包括读《圣经》札记也不错,在千古荒原上沉思两个月,这是多么奢侈的事情,不写出一点儿好东西是说不过去的。
周國平 1945年生于上海,当代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人生哲思录》《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等,纪实作品《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等。

  回过头去看,我的写作之路与我的心灵之路是相当统一的,基本上反映了我在困惑中寻求觉悟和走向超脱的历程。我原是一个易感的人,容易为情所困,跳不出来。我又是一个天性悲观的人,从小就想死亡的问题,容易看破红尘。因此,我面临双重的危险,既可能毁于色,也可能堕入空。我的一生实际上都是在与这两种危险做斗争,在色与空之间寻找一个安全的中间地带。我在寻找一种状态,能够使我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我的写作就是借助于哲学寻找这种状态的过程。经常有人对我说,他们通过我的作品发现,我的内心既宁静又有激情,我对人生看得很透彻却仍充满理想主义,相反的因素结合得十分和谐。我不敢说我真的达到了这种境界,但我自信正在形成一种比较成熟的生命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我的个性与世界之间的恰当关系。我还相信,我今天的生命状态和写作状态包容了我的全部过去,我童年和少年时的敏感,读大学时的热爱文学和对生命感受的看重,毕业后山居生活中的淡泊心境,生命各阶段上内心深处时隐时现的哲学性追问,仿佛都在为这种状态做着准备,并在其中找到了归宿。
  我的一些朋友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用作品直接影响社会进程。我不给自己树这样的目标。我写作从来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我的所思所写基本上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许正因为如此,写出的东西才会对那些面临着相似问题的人有所启迪,从而间接地产生了影响社会的效果。一个作品如果对于作者自己没有精神上的价值,它就对任何一个读者都不可能具有这种价值。自救是任何一种方式的救世的前提,如果没有自救的觉悟,救世的雄心就只能是虚荣心、功名心和野心。中国知识分子历来热衷于做君王或民众的导师,实际上往往只是做了君王的臣僚和民众的优伶,部分的原因也许在这里。
其他文献
奥地利格洛克公司始创于1963年,是世界闻名的轻武器制造商。公司应奥地利陆军的要求,于1983年研制出格洛克17式手枪以来,二十多年间,产品名称序号不断前进,现已更新到格洛克37/38/39。    格洛克系列手枪枪身质量较轻,使用较大威力的手枪弹(如0.45英寸ACP手枪弹、10mm自动手枪弹)时的后坐力增大,射击精度不高,使用0.45英寸ACP手枪弹的格洛克21和使用10mm手枪弹的格洛克20
随着国产9mm警用转轮手枪橡皮弹的列装,如何正确使用橡皮弹,是公安民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人们对9mm警用转轮手枪橡皮弹一片赞誉声中,本文对使用橡皮弹从警示角度提出异议,希望对相关部门制定“橡皮弹使用规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防止民警进入“放心使用橡皮弹”的误区。      警示之一:不可忽视橡皮弹的杀伤力    9mm警用转轮手枪橡皮弹是9mm警用转轮手枪配用弹种之一,于2005年底通过公安部组
一段名为《变形金刚十年约》的视频短片自曝光起,便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短片再度重温了《变形金刚》首登大银幕时的震撼与感动。各个行业“变形金刚”粉丝现身说法,分享2007至2017年这十年间被《变形金刚》系列电影所“标记”的独特人生历程,网友们纷纷表示被勾起了一波“童年杀”。  视频短片中,无论行业、身份、性别、年龄,所有人都因为“变形金刚”四个字相约相聚。“变形金刚”勾起大家对童年的回忆,代表着大
消防员是个辛苦而危险的职业,他们不分日夜、出生入死地守护着一方安宁,是我们平淡生活中的无名英雄。一段视频在网上爆火,网友们纷纷给视频中那个头顶冒烟的消防员点赞。  原来,视频中的小伙儿是合肥消防支队天鹅湖中队的王东东,在完成一次灭火作业之后,他回到消防车前,脫掉头盔时,他的头上竟然开始冒烟。因为他刚刚从火场走出来,浑身被烤得滚烫,出了很多汗,而室外的温度很低,只有0℃左右;冷热交替之下,他头上的汗
美国是发展陆军士兵系统纳始作俑者。紧随其后,各国也都如大如荼地开展了此项研究。但美国士兵系统计划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连士兵系统的名称也几经易改。  路总是要走下去的。在美国士兵系统的发展中,有一个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就是PE0-士兵机构。  2002年4月,美国陆军设立专门的机构——陆军士兵计划执行办公室(PEO),该机构主要为“士兵系统”提供集中式管理。与过去相比,PEO—士兵机构更强调“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戏谑,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且为许多贤达俊杰所膺服。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
在种类繁多的电脑游戏中,即时战略游戏独占一隅,不同流派的即时战略游戏渐至演化成系列,可谓百家争鸣,精品倍出。一时间,人人都是运筹帷幄的统帅,个个都是决胜千里的将军。  衡量一款游戏是不是即时战略游戏主要依据以下两个标准:一是即时制而非回合制的游戏方式,玩家在游戏场景中实时遭遇、交战,没有先后之分;二是通过控制、采集一种或数种资源以建设基地和军队,并以此向敌人发动攻击。  即时战略游戏自诞生以来,数
王正和 编译      德国枪械收藏家协会莱茵兰德分部最近在科隆市郊的埃施村公馆举办了一个仅限于警用产品的小型展示会,展示了他们收藏的二战后至今的德国警甩枪械与制服等警用装备,特别是警用枪的演进。    美国史密斯一韦森“胜利”型转轮手枪及其枪套      二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美军占领区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边境警察装备了史密斯-韦森“胜利”型转轮手枪。该枪的转轮座左侧面
摘 要:多米尼加裔美国当代女作家茱莉娅·阿尔瓦雷斯的小说《蝴蝶飞舞时》讲述了多米尼加共和国特鲁希略独裁统治时期米拉瓦尔姐妹的故事。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析作者阿尔瓦雷斯对故土历史的重新想象:糅合历史与小说两种文类叙述米拉瓦尔姐妹的故事;在小说叙事中加入自传色彩,强调个人记忆和言说对于解读历史和化解创伤的意义;从女性历史人物的视角讲述故事,展现主流历史叙事中被消音的她者故事。  关键词:阿尔瓦雷斯 《
摘 要: 中国的现代性在思想层面上以个体的建立为基础,《长明灯》中的“疯子”这一人物形象以充满现代主义特征的自我张扬彰显着现代主义者的态度。“疯子”作为现代主义者的显著特点在于他是“他者”看来的外在行为的“疯”,与精神层面的理性个体的统一体;同时,“疯子”身上体现的积极的个体进化论与村民集体的循环论产生冲突,并成为一名具有未完成性的现代主义者。  关键词 :《长明灯》 “疯子” 现代主义  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