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谷类作物,其总产量居于第二,仅次于水稻。近年来,工业、农业、居民生活中对玉米的需求日益增加,提高其产量,防治病虫害刻不容缓。本文将从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两方面着手展开讨论,意在为玉米提质增产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效种植;病虫害防治;防治效率
引言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大众对玉米的需求逐渐增加。有效防治病虫害,改进玉米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玉米种植产量,推动玉米加工业发展大有裨益。接下来,笔者将从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
一、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1、做好种植前准备
玉米种植前,选择合理的地块及优良的种子非常必要。在地块上,尽量选择海拔在500~1300米的地区,土壤pH值为6.5~7,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且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播种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瘪粒、小粒、不合格粒等,并对种子进行发芽率检验,在播种前将种子置于向阳处晒2~3天,以提高成活率。
2、及时播种、合理施肥
玉米种植时要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一般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其次,可采用肥球育苗或玉米专用育苗盘育苗,营养土和肥料配比适中、土质疏松,播种后再覆盖地膜,以保证玉米生长温度。另外,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移栽,移栽时选用苗龄苗势一致的健壮苗,起苗时尽量不伤根,以便幼苗快速返青,移栽后可浇适量“定根水”,促进幼苗生长。因生长需要,玉米生长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施肥,施肥时可采用“一底三追”的方法,施足底肥、适施苗肥、巧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
3、适时收割
当玉米果实出现黑层时表示玉米已经成熟,成熟后7-10天是其最佳收获期。这时应及时采摘,并在通风向阳处晾晒。
二、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
1、常见的病虫害
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小斑病、褐斑病、玉米锈病、蚜虫、喇叭口期玉米螟幼虫等。小斑病发生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雄穗抽出后发病最重,主要影响玉米叶片,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提前脱落。褐斑病一般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发病时叶鞘和中脉上会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或近圆形的紫色斑点。玉米锈病主要侵害叶片、茎秆和苞叶,导致叶片水分丧失,甚至早衰。蚜虫会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和结果,影响玉米植株光合作用,造成减产。喇叭口期玉米螟幼虫会蛀食玉米心叶和茎秆,造成茎秆折断等。
2、病虫害防治技术
(1)选用抗虫耐虫品种
选用抗虫耐虫的玉米品种,可有效避免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带来的损失,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目前,市场上排名靠前的抗病虫玉米品种有德单9、廉玉1号、正成018等,但具体选用哪个品种,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包括秸秆处理、翻耕土地;清理地块杂草;调整播种期;适时适量施肥几个环节,具体如下:一、秸秆处理、翻耕土地:每年庄稼收割完成后,农民都会对作物秸秆进行二次处理,同时翻耕土地。这么做一方面可破坏作物秸秆上残留的病虫,降低来年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另一方面,秸秆还田可为土壤增加肥力,一举两得。玉米种植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待玉米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越冬虫口密度。同时,采用休耕或轮作的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同时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二、清理地块杂草:地块周边的杂草不仅影响玉米植株生长,还是许多害虫的食源植物和越冬寄主,及时清理这些杂草,可为玉米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三、调整播种期:上文中提到,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玉米即可播种,在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区,将玉米的播种期调整到温度稳定达10~15℃时,可促进玉米种子快速发芽,提高成活率,另外,因为改变了生长温度,还可有效杀死病虫。四、合理施肥:施肥可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死亡率,所以及时适时施肥、合理适度施肥很有必要。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即使用害虫天敌对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法无需喷洒农药,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生态系统中,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玉米害虫也不例外。例如,玉米螟虫的天敌是赤眼蜂,赤眼蜂通常会将自己的虫卵产在玉米螟的虫卵中,让自身幼虫食用玉米螟虫卵,从而杀死玉米螟虫。但是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要注意,天敌投放不可过多,以免打乱生态系统平衡,造成另一种危机。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即喷洒农药防治,这一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播种前和生长中后期。一、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这一环节可根据当地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病虫害种类来选用适宜的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例如,一般像小斑病、褐斑病类真菌病害,种衣剂内含有福美双、咯菌腈等广谱杀菌剂成分即可有效祛除;而对于那些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含有噻虫嗪、吡蟲啉、丙硫克百威等杀虫剂成分的种衣剂是最好的选择。二、玉米生长中后期喷洒农药及杀虫剂: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单靠前期的预防不一定能完全阻止,所以中后期及时喷洒农药很有必要。农药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绿色无公害的,且在喷洒过程中不宜过量,另外,农药喷洒时要将田间附近的杂草一并喷洒,以杀死病虫寄主,提高防治效率。
关键词:高效种植;病虫害防治;防治效率
引言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大众对玉米的需求逐渐增加。有效防治病虫害,改进玉米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玉米种植产量,推动玉米加工业发展大有裨益。接下来,笔者将从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
一、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1、做好种植前准备
玉米种植前,选择合理的地块及优良的种子非常必要。在地块上,尽量选择海拔在500~1300米的地区,土壤pH值为6.5~7,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且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播种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瘪粒、小粒、不合格粒等,并对种子进行发芽率检验,在播种前将种子置于向阳处晒2~3天,以提高成活率。
2、及时播种、合理施肥
玉米种植时要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一般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其次,可采用肥球育苗或玉米专用育苗盘育苗,营养土和肥料配比适中、土质疏松,播种后再覆盖地膜,以保证玉米生长温度。另外,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移栽,移栽时选用苗龄苗势一致的健壮苗,起苗时尽量不伤根,以便幼苗快速返青,移栽后可浇适量“定根水”,促进幼苗生长。因生长需要,玉米生长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施肥,施肥时可采用“一底三追”的方法,施足底肥、适施苗肥、巧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
3、适时收割
当玉米果实出现黑层时表示玉米已经成熟,成熟后7-10天是其最佳收获期。这时应及时采摘,并在通风向阳处晾晒。
二、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
1、常见的病虫害
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小斑病、褐斑病、玉米锈病、蚜虫、喇叭口期玉米螟幼虫等。小斑病发生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雄穗抽出后发病最重,主要影响玉米叶片,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提前脱落。褐斑病一般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发病时叶鞘和中脉上会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或近圆形的紫色斑点。玉米锈病主要侵害叶片、茎秆和苞叶,导致叶片水分丧失,甚至早衰。蚜虫会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和结果,影响玉米植株光合作用,造成减产。喇叭口期玉米螟幼虫会蛀食玉米心叶和茎秆,造成茎秆折断等。
2、病虫害防治技术
(1)选用抗虫耐虫品种
选用抗虫耐虫的玉米品种,可有效避免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带来的损失,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目前,市场上排名靠前的抗病虫玉米品种有德单9、廉玉1号、正成018等,但具体选用哪个品种,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包括秸秆处理、翻耕土地;清理地块杂草;调整播种期;适时适量施肥几个环节,具体如下:一、秸秆处理、翻耕土地:每年庄稼收割完成后,农民都会对作物秸秆进行二次处理,同时翻耕土地。这么做一方面可破坏作物秸秆上残留的病虫,降低来年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另一方面,秸秆还田可为土壤增加肥力,一举两得。玉米种植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待玉米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越冬虫口密度。同时,采用休耕或轮作的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同时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二、清理地块杂草:地块周边的杂草不仅影响玉米植株生长,还是许多害虫的食源植物和越冬寄主,及时清理这些杂草,可为玉米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三、调整播种期:上文中提到,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玉米即可播种,在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区,将玉米的播种期调整到温度稳定达10~15℃时,可促进玉米种子快速发芽,提高成活率,另外,因为改变了生长温度,还可有效杀死病虫。四、合理施肥:施肥可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死亡率,所以及时适时施肥、合理适度施肥很有必要。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即使用害虫天敌对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法无需喷洒农药,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生态系统中,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玉米害虫也不例外。例如,玉米螟虫的天敌是赤眼蜂,赤眼蜂通常会将自己的虫卵产在玉米螟的虫卵中,让自身幼虫食用玉米螟虫卵,从而杀死玉米螟虫。但是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要注意,天敌投放不可过多,以免打乱生态系统平衡,造成另一种危机。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即喷洒农药防治,这一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播种前和生长中后期。一、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这一环节可根据当地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病虫害种类来选用适宜的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例如,一般像小斑病、褐斑病类真菌病害,种衣剂内含有福美双、咯菌腈等广谱杀菌剂成分即可有效祛除;而对于那些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含有噻虫嗪、吡蟲啉、丙硫克百威等杀虫剂成分的种衣剂是最好的选择。二、玉米生长中后期喷洒农药及杀虫剂: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单靠前期的预防不一定能完全阻止,所以中后期及时喷洒农药很有必要。农药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绿色无公害的,且在喷洒过程中不宜过量,另外,农药喷洒时要将田间附近的杂草一并喷洒,以杀死病虫寄主,提高防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