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及产生的影响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_c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其防务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总和,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谋求世界霸主地位。对苏联的总战略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遏制,通过建立冷战联盟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通过进行军备竞赛,追求绝对安全。美国在冷战期间不惜使用武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地区战争获取利益,美国一直认为自身的民主价值观和市场经济比其他国家优越,除了军事的对立,还加强政治和文化渗透,通过各种手段传播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企图通过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动派通过和平演变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安全战略是一个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该国的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冷战后至今,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先后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即冷战结束初期的第一次调整和小布什上台后的第二次调整。
  
  一、冷战结束后的10年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第一次安全战略调整发生在冷战结束初期,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终,这使得遏制战略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复存在。由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转向冷战结束初期的“接触”战略;安全环境发生变化,使美国开始酝酿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大调整。
  面对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众多理论的争鸣,老布什政府选择了在强调以传统安全方式为主的战略手段的同时,开始采用非传统安全方式;向多边主义倾斜,以确保美国优势地位为战略目标。其“世界新秩序”战略构想,是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总纲,它虽带有过渡色彩,也未完全抛弃冷战期间的战略观念,这种主张在实践中并不顺利,出兵索马里后来证明是失败的,老布什“世界新秩序”战略构想很快随其任期届满而成为历史。但是它第一次确定了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目标,粗略的勾画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轮廓,标志着美国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基本特征的冷战后战略构想的开始。
  战后国家安全环境出现新的变化,克林顿政府的安全战略理论在继承了老布什政府的大部分理论的基础上,一上任便开始着手对国家安全战略进行重大调整。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一“接触战略”。该战略确定了三个核心目标:“加强美国安全、促进美国经济繁荣、推动海外民主和人权”。(1)加强美国安全,美国在冷战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办法来保卫国家,克林顿政府把预防性防御作为对付威胁和危机的指导原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预防性外交,另一个是预防性防务。在坚持利用传统安全手段的同时,日益强调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的重要。(2)提出经济振兴计划,克林顿认为,“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经济繁荣是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之一,同时经济繁荣又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必要条件。”冷战结束后的10年间,美国的经济状况呈现长期繁荣的景象,这一时期美国国内经济由持续低迷转向逐渐恢复。(3)推动海外民主和人权,在世界上建立更多的以西方思想意识形态为价值标准的国家,通过扩大美国的价值观为手段走在控制世界的道路上。
  克林顿政府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于1994年提出,既“参与和扩展战略”;虽然没有高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号,但提出的战略目标遵循着同样的思维路径,设计着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实力进一步增强,美国国内已逐渐对克林顿政府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此外,克林顿的优势战略理论基础也与之不同,除T-威胁均衡论”外,还有“权利均衡论”,重视经济在安全战略中的作用,认为维持强大经济力量能给军事能力提供基础。
  克林顿政府时期处于由冷战向冷战后过渡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克林顿政府安全战略还留有冷战的色彩;另一方面,克林顿政府的安全战略更多地体现出摆脱冷战,适应新形势的特点。在理论指导上,多种理论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在战略手段上,坚持传统安全方式的同时,强调非传统安全方式的运用。
  
  二、“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9·11”事件表明,那些敌视美国并可以给美国造成巨大威胁的恐怖组织则构成了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一背景下,2002年9月20日,小布什向国会递交了其上任以来的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使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美国新的安全需要,小布什在报告中以“先发制人”和“保卫国土安全”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石,这标志着美国长期奉行的“威慑”和“遏制”战略的终结。
  第一,以各种手段防范和制止恐怖主义的威胁,将恐怖主义视为美国最直接的现实威胁,“先发制人”打击恐怖主义和某些“无赖国家”。“9·11”事件打破了美国本土“天然屏障”的神话,暴露了美国安全上的脆弱性,使美国认识到,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最直接,最紧迫的威胁是恐怖主义。由于恐怖主义活动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破坏性,传统的威慑战略已经无法威慑潜在的袭击者,这就要求传统的安全战略必须由先发制人的新战略取而代之,即使得不到国际制度和盟友支持的情况下,美国单独采取行动为了消除威胁。从而被国际社会普遍看作是单边主义的集大成者。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成为小布什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真正核心,该战略与老布什和克林顿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存在明显不同。尽管先发制人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美国控制世界的能力,但从长远上将削弱美国的世界影响力,加大国际安全困境,也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有所损害。
  第二,加紧建立导弹防御体系,加紧全球地缘战略布局,巩固军事同盟,确立“超级大国”的战略目标,应对新的安全挑战,改革美国国家安全体系。从美国的根本战略利益出发,加快了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和部署;为此,美国采取两项加强本土和太空防御的措施:一是加速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二是加强对太空的控制能力;小布什政府认为他们需要用它来保卫美国不受恐怖攻击。
  “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政府认为核武器不能只是用于核还击或者核报复,改变了其使用原则,而是可以直接用于常规军事目标,扩大了美国核武器的战场用途。美国利用无可比拟的军事实力和举足轻重的经济和政治能力,从最大角度来谋求其绝对安全,实际上是在寻求一种单方面的绝对安全和永远的力量上的优势。
  第三,“9·11”事件以后,美国地缘战略布局得到加强,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推广其价值观、促进经济的发展。小布什是一上台就流露强硬派的作风:在小布什政府看来,只有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人类才能避免大国之间的战略对抗。提出了先发制人的安全战略打击恐怖主义,并且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成功地将其力量推进到中亚,把中亚作为美国实现霸权的重要占领要地之一;战略重点转向亚洲,根据首次提出的亚洲,中东,欧洲和东北亚的先后排序,认为亚洲是一个容易受到大规模军事对抗影响的地区。同时,美国政府认为,通过增进全球自由市场与贸易,可以促 进繁荣和自由,能够增强美国的国家安全,贫困并不会直接导致恐怖主义,但是容易被恐怖主义所利用。同时强调了美国必须将它的价值观念传播到全世界以维护美国的安全。小布什在报告中还强调通过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开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甚至将其上升到“道德准则”的高度。
  
  三、美国安全战略调整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得到提升,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布什新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生重大转变,无论是从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还是到具体的战略选择都发生重大变化,但是自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在实质性上并无差异,只是手段的不同。
  “9·11”事件后美国安全政策的调整,带有明显的实用目的,为了反恐的现实利益,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尤其是与大国的关系,从而使美国外交政策上的单边主义色彩有所减弱。中国是亚洲大国,对联合国事物有否决权,同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主导下建立塔利班之后的阿富汗新政权上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因此,对美国来说,中国将在反恐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很快调整了对华政策,批评指责减少,对中美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反恐怖行动中,中美双方都有共同的需求,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新威胁,美国确实需要中国方面的合作,在反恐斗争中需要中国的声音,中美合作在反恐领域表现突出,就众多领域的反恐合作进行了磋商,并取得积极成果。反恐任务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中美两国在反恐领域的长期合作;从而引起了其他领域的合作;比如在遇到台湾,人权,贸易等冲突时,都尽量采取非对抗性态度;这从另一方面对加速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时机;但美国远期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依然将中国视为其全球性竞争对手,只是以低姿态对华进行遏制。
  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为中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美国战略重点的调整,大国之间的协调和对话有所加强,使中国有可能争取到相对更长时期的和平发展环境,有可能集中更多的力量发展经济。“在一个多元多样又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只有平等、互利,才能共享机遇;只有协调、合作,才能战胜挑战。谋求和平、发展、实现共存、共赢,达到多样性的和谐,这才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略国应将《联合国宪章》宗旨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维护国际安全的政治基础,才能使国际合作有所保障。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中国主张顺应历史规律,加强国际合作,树立新安全观,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中国主张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从而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营造一个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环境。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改革已经走向高峰期,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在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试图在转变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忽略有效教学诸多细节,对此笔者从四方面提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细节提升课堂高效的策略即:备课细节助力课堂效率、预习细节决定课堂效率、提问细节保证课堂效率、游戏细节激活课堂效率。希望本研究能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
摘 要: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他们除了需要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还要适应各学科在教学上的差异。一些原本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感到高中英语无从学起,茫然不知所措。作为高一的英语教师,引领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成为我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我在给高一新生上课时,实现教法、学法的衔接,让学生顺利完成英语学习的过渡,为学生们学好英语打下基础。  关键词:英语;衔接   对于刚升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于1977年提出“向双性化”的概念。双性化是指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具有此种人格类型的人身上同时具备男女两性的能力、性格、兴趣、动机等,在心理特征上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共同优点和长处。本文将对双性化现象进行阐释,并将对由双性化现象引起的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些冲击和反思进行讨论。    一、关于双性化的阐释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双性化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最早关于男女角色可塑性的报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挑战了原有课程与传统教学,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变革课程实践的方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为此,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通过几年来对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教师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反思传统教学模式,搞好课堂创新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改“灌输”和“填鸭”式教学,创造性地实施新课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根源    以人为本的思想,经历了由方法论向世界观提升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凭空而建,而是吸收了历史上古今中外关于和谐社会的合理因素,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提出来的阶段性目标。以人为本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的一个发展阶段,两者决定了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和谐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明确其发展的必然性和时代性。因此,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内涵,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政
自登哈特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以来,以该理论为蓝本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各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和取向。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亦受其影响。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的以公共利益为基础,明确权利和责任,通过积极参与和平等的协商对话,实现政府与公民以及公民之间的互动的理念,又与政治学协商民主、善治、民主公民权等理论具有某种共通性。    一、新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大规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