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追问的有效性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追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33-02
  实现课堂有效性的主要方法就是提高师生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师生都进行了一定的互动,但其互动效果却不太理想。只有教师对课堂交流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抓好追问时机,准确把握和学生交流的深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追问”,顾名思义也就是进一步提问,不但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答案,也可以把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推向深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追问方法的设置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学生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追根溯源
  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被老师们运用,简单来说,就是在学生已经给出某一问题的正确答案并已掌握对某一知识点的时候,老师会对其结果追问一句“为什么”或者“怎样得到这一答案的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去追根溯源、探求问题的本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追问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对“面积和面积单位”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就“如何得出一个长为5、宽为3的长方形面积”为问题,引导学生探寻各种方法对长方形的面积进行探求。这时,一个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只要在长方形的内部摆满面积单位,就可以得到长方形的面积了。
  老师:为什么摆满面积单位,就可以得到它的面积了呢?
  学生:如果从他的长(边)开始摆的话,一行5个,需要摆3行,如果从它的宽(边)开始摆的话,一行3个,需要摆5行,那么它的面积就是5×3=15。
  全班学生也都对他的这种说法表示赞同。
  这时,老师又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全班学生又陷入了思考之中。不一会,就有一个学生回答:不用把长方形里面全部都摆满面积单位,只要在它的长和宽两条边上摆就行了。这样横看是3个5,竖看是5个3,那么它的面积也就是5×3=15。
  二、以学生粗浅答案为基础,步步深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很难给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答案,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逐步开启,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对知识深入思考。因为课堂时间比较短暂,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追问,才能在短暂的时间里,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对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估算的机会远远多于笔算,但是对于估算的教学,我们往往注重方法的多样性,而忽视对其准确性的考虑。因此,学生表面上看很容易就学会了估算,但却不会对其进行深度思考,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
  老师: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学生:当两个因数算起来比较麻烦的时候,就要进行估算了。
  老师: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学生想了一会,回答说:23×12。(这个算式在他看来已经颇难了)
  老师:大家说说这个式子应该怎样估算?结果大概是多少?
  学生思考之后,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答案,有的说;把23看作20,把12看作是10,那么估算结果大约是200。有的说:把23看作是25,把12看作是10,那么大约是250。有的说:把12看作是10,和23相乘,那么大约是230。还有人说:把23看作是20,和12相乘,大约是240。这些方法都不错,但是这些答案中还有优劣之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一步。于是教师问: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到底哪一个更接近于准确值呢?
  学生听到这里,停下了讨论,纷纷陷入了沉思。最终讨论出结果:把23看作是25,把12看作是10,这种算法结果最接近准确值。因为一个因数加大,另外一个因数减小,结果应该比较准确。还有学生说要依照实际情况来决定。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之后的估算中,会有意识地关注估算的准确性。
  三、学生给出问题的错误答案,应澄清认识
  班上学生的知识背景及理解能力各有差异,他们对于知识的认知水平也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那么这个时候也是教师抓紧时机进行追问的好时机。采用合理恰当的追问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点拨和引导,就可以轻松地让学生牢牢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找准错误源头,对症下药。刚开始学习减法简便计算原理的时候,有一些学生没有真正弄清楚这一原理,因此在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例如计算120-40-20,往往有学生将此计算成120-(40-20)。这时教师可以直接追问:如果我们在商店里买衣服,总共买了两件,一件40,另一件20,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通过这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立即就会明白,正确的算法应该是120-(40+20),不但解决了算理问题,还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
  (二)将错就错,引导深入。有时候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进一步深入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但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可以进一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例如,解答应用题“果园中的桃树比梨树的3倍多6棵,其中桃树是45棵,那么果园中的梨树是多少棵?”学生列出不同的式子:(1)45÷3-6;(2)3×45-6;(3)(45+6)÷3;(4)3×( )+6=45;(5)(45-6)÷3;等等。后来学生通过讨论,得知第(4)和第(5)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追问:对另外的式子,可不可以通过对题目的条件进行修改,让他们变得正确呢?一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修改方案。
  (三)故设陷阱,加深理解。老师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陷阱,把学生引入错误思维方式中,然后通过追问,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讲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够被2和5整除的数,主要是看他们的个位,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个位数应该是多少呢?学生纷纷回答:0,3,6,9。老师这时可以追问:27和29哪个能被3整除呢?学生经过计算,立马就会发现刚才结论的错误。这个时候只要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就可以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改变之前的思维模式,接受正确的理解方式。
  追问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其目的就是对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进行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恰当合理的追问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责编 张向阳)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从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的纤溶因子的单克隆抗体,为克隆基因提供特异性的探针。方法;将纤溶因子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稳定分泌抗体的细胞株。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以探究为核心”已成为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然而,由于教师将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在定位上存在问题,以至于探究性学习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
臂丛神经根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由于丧失骨骼肌和髓鞘胶质细胞提供的神经营养而出现不可逆的死亡[1].以往的研究发现:大鼠和小鼠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差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μ基因缺失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和PCR检测手段分析谷胱甘肽硫转移酶μ基因缺失在病例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健康,部分不法商家为了追逐利润,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但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假冒食品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简称ISCS)主要是指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所有电力和机电设备进行监控的集成系统,以实时监控为主要应用目的,实现电力调度、机电设备监控、车站运营
目前全面质量管理更多是应用于企业管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事业单位管理中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 作文 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38-01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公认的难点。学生的习作往往没有重点,大多短短数语而且语句不通。笔者任教中年级多年。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  一、选词作文  从二年级的写话训练到三年级的习作训练,对学生的要求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只有亲历了生活,在头脑里留下了
阐述高校贫困生能力资助模式的内涵,分析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由“经济帮扶”向“能力开发”转变的实践意义,提出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由“经济帮扶”向“能力开发”转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