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一种动力,那是一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表现。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一些尝试。
我主动与儿子商量,共同编一本书。书的内容是儿子近年来所写的日记、周记选编。对此,他很感兴趣,妻子也很支持。于是,我当策划,妻子当编审,儿子当编辑,一家人煞有介事地忙活了起来。不几天工夫,修改整理出几十篇文章。我写《前言》、儿了写《后记》,取了个书名叫——《浪花集》。交打印社打印、配上插图、装订成册,前后半个月时间,儿子的“著作”终于面世。儿子显然很兴奋,反复翻读自己的文章,并将书送给亲戚和朋友。在周围人的赞赏中,儿子显得格外自信,学习兴趣增强了许多。
与儿子一起编书,使我得到启发。并在学校推广这一做法。于是在我的倡议下,学校成立编委会,并由本人担任主编。编辑一本收录全乡中小学生作文的作文选集。这件事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工作开展十分顺利。不到一星期,编委会收到各类作文稿件300余篇。为了能入编作文选集,有的学生几易其稿,这是在平时作文中从来没有过的事。经过认真筛选,共选出150篇作文,交印刷厂排版印刷后,供内部交流。在这本作文选集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发现,平日不怎么爱写作文的同学热情高涨:不少同学对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十分看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自信心明显增强。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必然想去认识它、研究它、拥有它,从而获得有关知识、技能,并能使自己的智力、创造力得到发展。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比如搞物理试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究的东西。”搞科学研究需要兴趣,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孩子的爱好入手,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爱好是兴趣的直接表现。孩子的爱好是多方面的,如看动画片、读小人书、玩赛车、打球、下棋,还有玩游戏机、上网等等。孩子的爱好大多是有益的,也有一些爱好如不加以引导,如迷恋游戏、沉溺网吧等。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家长、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对有益的兴趣爱好要注意支持培养,并积极向学习兴趣方面引导,对过多分散学生学习精力的兴趣爱好要适当加以限制。在对待孩子的爱好上,尤其是非学习性的爱好,不要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要注意爱好的转移,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如玩赛车,这是许多男孩子都有的一个爱好。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痴迷玩赛车,大可不必横加指责。重要的是如何指导孩子们玩。你不妨与孩子们一起玩,为孩子提供条件,如收集赛车,拼装赛车,买有关赛车方面的书让孩子阅读,把孩子的“玩”向收集、拼装、阅读方面转移,逐步把“玩”的兴趣引到动手操作、学习探究的“学”的兴趣上来。
二、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活动是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有一系列课内外活动,家庭也有不少活动,孩子的许多知识、技能以及为人处世都是在活动中学到的。因此,学校、家庭要注意为孩子创造、设计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为孩子设计活动要有目的性,尤其是要注意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办黑板报、作文竞赛、向报社投稿,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我为孩子们编书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而做的一点尝试。再如:培养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设计收集美术图片(剪报)、参观美术展览、参加美术培训班等一系列活动。当然,孩子们的各种活动的安排设计,要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孩子,安排不同的活动,切忌强迫孩子干他不愿干的事、参与他不愿参加的活动。俗话说: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强迫孩子参加活动,往往适得其反,会令孩子兴味索然。
三、提倡赏识教育,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学习兴趣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学习的持久性,短暂或者一时的学习兴趣往往达不到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建立起来之后,要不断地强化和巩固。学习中的困难、挫折,往往成为学习兴趣的扼杀者。因此,学习兴趣的持久性,需要一种动力来激励和支持。而这种动力,最好就是鼓励、表扬、赞赏。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指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赏识是孩子精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对孩子的学习应给予认可,让孩子感到成就感。或者说使孩子获得成就动机,有了成就动机,就有了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持久下去。如前所述,本人设计编辑作文选集这一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次认可、一次赞赏,使他们获得一种成功,获得一种动力,从而使他们的写作兴趣能够持久。
总之,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和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在兴趣爱好中正确引导、在活动中积极培养、在赏识的氛围中不断强化,最终养成良好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我主动与儿子商量,共同编一本书。书的内容是儿子近年来所写的日记、周记选编。对此,他很感兴趣,妻子也很支持。于是,我当策划,妻子当编审,儿子当编辑,一家人煞有介事地忙活了起来。不几天工夫,修改整理出几十篇文章。我写《前言》、儿了写《后记》,取了个书名叫——《浪花集》。交打印社打印、配上插图、装订成册,前后半个月时间,儿子的“著作”终于面世。儿子显然很兴奋,反复翻读自己的文章,并将书送给亲戚和朋友。在周围人的赞赏中,儿子显得格外自信,学习兴趣增强了许多。
与儿子一起编书,使我得到启发。并在学校推广这一做法。于是在我的倡议下,学校成立编委会,并由本人担任主编。编辑一本收录全乡中小学生作文的作文选集。这件事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工作开展十分顺利。不到一星期,编委会收到各类作文稿件300余篇。为了能入编作文选集,有的学生几易其稿,这是在平时作文中从来没有过的事。经过认真筛选,共选出150篇作文,交印刷厂排版印刷后,供内部交流。在这本作文选集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发现,平日不怎么爱写作文的同学热情高涨:不少同学对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十分看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自信心明显增强。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必然想去认识它、研究它、拥有它,从而获得有关知识、技能,并能使自己的智力、创造力得到发展。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比如搞物理试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究的东西。”搞科学研究需要兴趣,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孩子的爱好入手,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爱好是兴趣的直接表现。孩子的爱好是多方面的,如看动画片、读小人书、玩赛车、打球、下棋,还有玩游戏机、上网等等。孩子的爱好大多是有益的,也有一些爱好如不加以引导,如迷恋游戏、沉溺网吧等。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家长、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对有益的兴趣爱好要注意支持培养,并积极向学习兴趣方面引导,对过多分散学生学习精力的兴趣爱好要适当加以限制。在对待孩子的爱好上,尤其是非学习性的爱好,不要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要注意爱好的转移,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如玩赛车,这是许多男孩子都有的一个爱好。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痴迷玩赛车,大可不必横加指责。重要的是如何指导孩子们玩。你不妨与孩子们一起玩,为孩子提供条件,如收集赛车,拼装赛车,买有关赛车方面的书让孩子阅读,把孩子的“玩”向收集、拼装、阅读方面转移,逐步把“玩”的兴趣引到动手操作、学习探究的“学”的兴趣上来。
二、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活动是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有一系列课内外活动,家庭也有不少活动,孩子的许多知识、技能以及为人处世都是在活动中学到的。因此,学校、家庭要注意为孩子创造、设计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为孩子设计活动要有目的性,尤其是要注意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办黑板报、作文竞赛、向报社投稿,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我为孩子们编书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而做的一点尝试。再如:培养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设计收集美术图片(剪报)、参观美术展览、参加美术培训班等一系列活动。当然,孩子们的各种活动的安排设计,要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孩子,安排不同的活动,切忌强迫孩子干他不愿干的事、参与他不愿参加的活动。俗话说: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强迫孩子参加活动,往往适得其反,会令孩子兴味索然。
三、提倡赏识教育,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学习兴趣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学习的持久性,短暂或者一时的学习兴趣往往达不到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建立起来之后,要不断地强化和巩固。学习中的困难、挫折,往往成为学习兴趣的扼杀者。因此,学习兴趣的持久性,需要一种动力来激励和支持。而这种动力,最好就是鼓励、表扬、赞赏。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指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赏识是孩子精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对孩子的学习应给予认可,让孩子感到成就感。或者说使孩子获得成就动机,有了成就动机,就有了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持久下去。如前所述,本人设计编辑作文选集这一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次认可、一次赞赏,使他们获得一种成功,获得一种动力,从而使他们的写作兴趣能够持久。
总之,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和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在兴趣爱好中正确引导、在活动中积极培养、在赏识的氛围中不断强化,最终养成良好而持久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