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大力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也相对突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承载空间,环境是人口自然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消费品,环境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资源。”为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顾及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加快产业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新型生态工业。全力加快“工业强县”步伐,培植壮大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制造冶炼、造纸、化工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落实国家鼓励进口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口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集群的配套发展,突出抓好电解铝、焦炭、纺织等产业链的发展,积极发展铝箔、铝带和家纺、服装等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引导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培育生态企业。一是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工业园区。进入园区的企业不仅要达到土地、能源和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还要实现废物和工业副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基本形成企业和产业之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实现能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总量的最小化。二是大力实施典型带动战略。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魏桥创业、齐星、西王等重点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广生物治污技术。目前,西王集团、青龙山水泥厂、怡康集团、邹平铁雄焦化有限公司4家企业已通过清洁生产审计;魏桥创业集团、邹平铝业公司、山东亚视集团、青龙山水泥厂等20家企业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是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突出抓好电力、化工、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再生资源价格和收费政策,推动企业大力开展以工业固体废物、废水、废气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前,魏桥创业、齐星、西王等3家企业的《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已通过省节能办审核。西王集团被评为“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企业一半利润来自循环经济。
2、加大“三农”投入,打造绿色生态农业。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全县用于“三农”的各项投入达15亿元,促进农业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良种良法、科学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项目技术支持,大力发展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创立品牌产品,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58家,其中省级以上8家,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19.5万亩,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19个。本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加快“三网”绿化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村庄环翠化、水系风景化格局,2007年全县成片造林4万亩,绿色通道118公里,荒山绿化2.4万亩,建成绿化示范村30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9%以上。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優化农户能源结构入手,深入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程,彻底解决农村“三大堆”难题。积极探索利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农业,建成沼气625户,有效利用粪便5000立方米,年产沼气21.9万立方米;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处理玉米秸秆6000吨,利用秸秆固化成型1万吨。同时用秸杆进行畜牧养殖,产生的废物产沼气,再用沼液给果树、蔬菜施肥,养殖--沼气--果树、蔬菜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3、积极发展新型生态产业。立足自身资源开发和地域优势,加快发展旅游、现代物流、公共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内涵,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档次。一是突出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和宣传推介力度,构建起“泰山副岳,范公故里”两大旅游品牌。建设了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醴泉寺风景区、范公故里风景区、唐李庵风景区四大精品景区,形成“红色、金色、绿色”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全县旅游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07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亿元。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县为契机,依托交通干线、规模企业,引进新型流通业态,建成一批与先进制造业基地相配套的服务业基地。全面实施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加快保税仓库和铁路物流货场建设,启动了西王物流城建设。三是大力发展公共性服务业。不断提升金融、保险、证券、法律、中介、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医疗保健、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文化休闲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扶持发展现代信息和商务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积极构建特色商贸圈。整合挖掘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引进品牌、连锁、特色商业项目,全面启动国际商贸城、会仙桥批发市场、黛溪不夜城,开工建设天兴商城和东升商城扩建。改造完善蔬菜、禽蛋、花卉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农村商业网点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二、狠抓环境保护,增创绿色环境新优势
1、突出抓好环保重点工程,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一是加快热电厂脱硫工程,全面改善大气环境。投资4亿元,加快推进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等9个热电厂脱硫工程,目前工程均已建成并正常运转,全面可实现SO2存量减排SO226584吨,增量削减18377吨。二是加快COD减排工程建设,全面改善水环境。总投资3亿元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魏桥工业园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山东西王集团污水处理厂、邹平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四个减排工程现全部实现稳定运行,2010年已实现全部零排放。同时加快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韩店、长山、魏桥三个镇域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建成后可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万吨/日,新增中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届时邹平县城区和12个镇办的污水将全部得到有效处理。三是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县生活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县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二期扩建项目预算总投资9300万元,建成投产后县垃圾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可达到400吨,届时,全县的生活垃圾将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积极探索科学管理经验和先进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步伐,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
2、严格项目管理,控制源头污染。一是齐抓共管,规范项目审批。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复建设、科技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积极建立环保、经贸、发改、工商、国土、银监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定期通报建设项目的审批情况,做到无环评手续发改部门不立项、土地部门不批地、工商部门不办证、金融部门不贷款,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加强监管,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重点抓好项目建设过程中治污配套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投产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工作,实行“三同时”执行情况现场登记和“三同时”滞后督办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治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真正作到了“增产不增污,发展不污染”。三是强化措施,控制源头污染。对小清河大堤两岸5公里范围之内的所有污水排放企业进行全面禁批;并对小清河流经我县的码头、魏桥、九户、焦桥四镇所有项目进行严格控制,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坚决予以关停。
3、强化执法检查,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坚持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一是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对重点污染企业实现不间断监控,重点查处企业恶意排污、超标排放、未批先建、“三同时”不到位、抗拒环境执法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严管重罚,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始终保持环保高压态势。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坚决打击和关停“十五土小”企业。今年县环保局联合法院等相关部门开展了四次集中清理行动,关停小炼油、小化工、小炼铁等土小企业240余家,全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三是打造“数字环保”,提高环保监管能力。投资1000多万元,在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COD在线监测设备21台,烟气在线监测设备15台,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同时在小清河、杏花河建立自动监测站,目前站房已全部建设完毕,并按上级环保部门要求,开始县环境监控中心的建设工作,建成后可实现对重点污染源全天候监控,全面提高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能力。四是加强领导,建立重点工程和减排工作定期通报和执法检查周通报制度。定期召开环境综合治理调度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在污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向社会通报执法检查结果,对于违法排污行为进行公开暴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4、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恢复破坏的环境。一是全面启动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收取制度。明确规定矿山的开发建设必须与地质环境保护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矿山企业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在进行依法治理且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才能将保证金返还。2006年以来共收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100万元。二是全面开展历史遗留损毁山体的治理工作。编制了《邹平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把于祖山、凤凰山、黄山等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区域列入首批治理对象。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化手段对于祖山的废弃石坑进行了综合治理;投資300万元对凤凰山废弃石坑进行了修复治理,黄山废弃石坑治理项目现场勘测和施工方案设计工作已经结束,明年即可开始施工。三是强化动态监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开采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力度,严格要求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治理,做到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加大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力度,强化矿山动态巡回检查,严防矿产资源违法开采死灰复燃,巩固好整顿和治理成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人文环境优势
1、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高标准规划建设南部新区。累计投入45亿元,完成道路管网180公里、办公设施10万平方米、住宅60万平方米,建成了市民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初步形成了集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现代住宅、休闲娱乐、商贸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九纵四横的发展框架。按照完善功能、提升档次的要求,对老城区12条主干道及配套设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进行了大力度改造,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启动“一河两湖”开发和“四环两桥”工程,完成了黛溪湖北湖扩容,四环路建设年内即可全部完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17.7平米/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03-07年累计实施小城镇“百件实事”633项,完成投入50亿元,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2.5平方公里。魏桥镇成为国家级重点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韩店镇跨入全国千强镇。积极推广集中供热和集中供气,已建成供热管线50公里,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铺设天然气管道80余公里,供气用户达到42000余户,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99%。
2、大力实施“绿色创建”工程。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和绿色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参与生态环保的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开展了以“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优美乡镇村”、“环境友好企业”等为细胞工程的“绿色创建”系列活动,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西王集团被授予“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怡康集团被授予“省级环境友好企业”,宏城集团、琥珀啤酒厂被授予“市级环境友好企业”,黛溪中学等6所中小学校被授予省、市绿色学校,政苑社区被授予“省级绿色社区”。魏桥镇、韩店镇被授予“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通过以上措施,我县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了85%。随着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命名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公众对环境满意率已达90%。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承载空间,环境是人口自然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消费品,环境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资源。”为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顾及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加快产业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新型生态工业。全力加快“工业强县”步伐,培植壮大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制造冶炼、造纸、化工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落实国家鼓励进口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口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集群的配套发展,突出抓好电解铝、焦炭、纺织等产业链的发展,积极发展铝箔、铝带和家纺、服装等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引导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培育生态企业。一是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工业园区。进入园区的企业不仅要达到土地、能源和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还要实现废物和工业副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基本形成企业和产业之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实现能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总量的最小化。二是大力实施典型带动战略。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魏桥创业、齐星、西王等重点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广生物治污技术。目前,西王集团、青龙山水泥厂、怡康集团、邹平铁雄焦化有限公司4家企业已通过清洁生产审计;魏桥创业集团、邹平铝业公司、山东亚视集团、青龙山水泥厂等20家企业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是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突出抓好电力、化工、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再生资源价格和收费政策,推动企业大力开展以工业固体废物、废水、废气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前,魏桥创业、齐星、西王等3家企业的《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已通过省节能办审核。西王集团被评为“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企业一半利润来自循环经济。
2、加大“三农”投入,打造绿色生态农业。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全县用于“三农”的各项投入达15亿元,促进农业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良种良法、科学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项目技术支持,大力发展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创立品牌产品,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58家,其中省级以上8家,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19.5万亩,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19个。本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加快“三网”绿化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村庄环翠化、水系风景化格局,2007年全县成片造林4万亩,绿色通道118公里,荒山绿化2.4万亩,建成绿化示范村30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9%以上。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優化农户能源结构入手,深入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程,彻底解决农村“三大堆”难题。积极探索利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农业,建成沼气625户,有效利用粪便5000立方米,年产沼气21.9万立方米;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处理玉米秸秆6000吨,利用秸秆固化成型1万吨。同时用秸杆进行畜牧养殖,产生的废物产沼气,再用沼液给果树、蔬菜施肥,养殖--沼气--果树、蔬菜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3、积极发展新型生态产业。立足自身资源开发和地域优势,加快发展旅游、现代物流、公共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内涵,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档次。一是突出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和宣传推介力度,构建起“泰山副岳,范公故里”两大旅游品牌。建设了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醴泉寺风景区、范公故里风景区、唐李庵风景区四大精品景区,形成“红色、金色、绿色”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全县旅游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07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亿元。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县为契机,依托交通干线、规模企业,引进新型流通业态,建成一批与先进制造业基地相配套的服务业基地。全面实施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加快保税仓库和铁路物流货场建设,启动了西王物流城建设。三是大力发展公共性服务业。不断提升金融、保险、证券、法律、中介、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医疗保健、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文化休闲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扶持发展现代信息和商务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积极构建特色商贸圈。整合挖掘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引进品牌、连锁、特色商业项目,全面启动国际商贸城、会仙桥批发市场、黛溪不夜城,开工建设天兴商城和东升商城扩建。改造完善蔬菜、禽蛋、花卉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农村商业网点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二、狠抓环境保护,增创绿色环境新优势
1、突出抓好环保重点工程,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一是加快热电厂脱硫工程,全面改善大气环境。投资4亿元,加快推进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等9个热电厂脱硫工程,目前工程均已建成并正常运转,全面可实现SO2存量减排SO226584吨,增量削减18377吨。二是加快COD减排工程建设,全面改善水环境。总投资3亿元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魏桥工业园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山东西王集团污水处理厂、邹平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四个减排工程现全部实现稳定运行,2010年已实现全部零排放。同时加快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韩店、长山、魏桥三个镇域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建成后可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万吨/日,新增中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届时邹平县城区和12个镇办的污水将全部得到有效处理。三是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县生活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县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二期扩建项目预算总投资9300万元,建成投产后县垃圾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可达到400吨,届时,全县的生活垃圾将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积极探索科学管理经验和先进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步伐,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
2、严格项目管理,控制源头污染。一是齐抓共管,规范项目审批。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复建设、科技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积极建立环保、经贸、发改、工商、国土、银监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定期通报建设项目的审批情况,做到无环评手续发改部门不立项、土地部门不批地、工商部门不办证、金融部门不贷款,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加强监管,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重点抓好项目建设过程中治污配套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投产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工作,实行“三同时”执行情况现场登记和“三同时”滞后督办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治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真正作到了“增产不增污,发展不污染”。三是强化措施,控制源头污染。对小清河大堤两岸5公里范围之内的所有污水排放企业进行全面禁批;并对小清河流经我县的码头、魏桥、九户、焦桥四镇所有项目进行严格控制,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坚决予以关停。
3、强化执法检查,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坚持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一是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对重点污染企业实现不间断监控,重点查处企业恶意排污、超标排放、未批先建、“三同时”不到位、抗拒环境执法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严管重罚,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始终保持环保高压态势。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坚决打击和关停“十五土小”企业。今年县环保局联合法院等相关部门开展了四次集中清理行动,关停小炼油、小化工、小炼铁等土小企业240余家,全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三是打造“数字环保”,提高环保监管能力。投资1000多万元,在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COD在线监测设备21台,烟气在线监测设备15台,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同时在小清河、杏花河建立自动监测站,目前站房已全部建设完毕,并按上级环保部门要求,开始县环境监控中心的建设工作,建成后可实现对重点污染源全天候监控,全面提高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能力。四是加强领导,建立重点工程和减排工作定期通报和执法检查周通报制度。定期召开环境综合治理调度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在污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向社会通报执法检查结果,对于违法排污行为进行公开暴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4、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恢复破坏的环境。一是全面启动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收取制度。明确规定矿山的开发建设必须与地质环境保护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矿山企业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在进行依法治理且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才能将保证金返还。2006年以来共收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100万元。二是全面开展历史遗留损毁山体的治理工作。编制了《邹平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把于祖山、凤凰山、黄山等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区域列入首批治理对象。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化手段对于祖山的废弃石坑进行了综合治理;投資300万元对凤凰山废弃石坑进行了修复治理,黄山废弃石坑治理项目现场勘测和施工方案设计工作已经结束,明年即可开始施工。三是强化动态监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开采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力度,严格要求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治理,做到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加大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力度,强化矿山动态巡回检查,严防矿产资源违法开采死灰复燃,巩固好整顿和治理成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人文环境优势
1、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高标准规划建设南部新区。累计投入45亿元,完成道路管网180公里、办公设施10万平方米、住宅60万平方米,建成了市民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初步形成了集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现代住宅、休闲娱乐、商贸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九纵四横的发展框架。按照完善功能、提升档次的要求,对老城区12条主干道及配套设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进行了大力度改造,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启动“一河两湖”开发和“四环两桥”工程,完成了黛溪湖北湖扩容,四环路建设年内即可全部完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17.7平米/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03-07年累计实施小城镇“百件实事”633项,完成投入50亿元,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2.5平方公里。魏桥镇成为国家级重点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韩店镇跨入全国千强镇。积极推广集中供热和集中供气,已建成供热管线50公里,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铺设天然气管道80余公里,供气用户达到42000余户,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99%。
2、大力实施“绿色创建”工程。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和绿色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参与生态环保的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开展了以“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优美乡镇村”、“环境友好企业”等为细胞工程的“绿色创建”系列活动,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西王集团被授予“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怡康集团被授予“省级环境友好企业”,宏城集团、琥珀啤酒厂被授予“市级环境友好企业”,黛溪中学等6所中小学校被授予省、市绿色学校,政苑社区被授予“省级绿色社区”。魏桥镇、韩店镇被授予“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通过以上措施,我县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了85%。随着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命名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公众对环境满意率已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