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大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播和弘扬以及道德人格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思路和范式,积极探索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与时俱进,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
关键词:大学德育;传统文化;道德提升
悠悠中华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是奋发向上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培养和陶冶高尚情操、民族精神面貌的巨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历史经验,既是一种历史和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精神,是安身和安心之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承及与时俱进,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远,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当代德育的思想源泉。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亦即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境界,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整体意识,慎独自律的修养法则,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德育提供的思想源泉还有勤劳自律、朴素节俭、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诚实守信、恭谨谦让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已经在思维方式上有所体现,在价值观念中深深镌刻,在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流传已久。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历久弥香,历经风雨磨难而愈益坚定,并将与时俱进,在未来更加璀璨夺目。
二、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教育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高校则是其最重要的载体,德育更是教育之中的重中之重。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功利主义的盛行,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滋生使大学校园也同样深受影响,不少大学生错误地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他们往往只看到世界经济繁荣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中潜伏的危机,在现代信息丰富,多元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极易受到不良影响并抛弃原有的社会和价值认同,选择那些看起来表面浮华但与我国实际国情以及社会道德规范背道而驰的思想和观点,对青年学生各方面行为、心理、人格、品质等均产生了消极的不良影响,导致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出现偏差。
三、用传统文化正能量提升道德素质
德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不是以教人掌握各项技能为目标,而是以教人“学会做人”为目标,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注重修身立德;仁爱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高校德育建设提供了指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化育人的需要,而教育也是在文化传承中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也为当代高校德育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供源泉和动力。
第一,课程改革建设。目前高校的德育建设仅限于开设的公修课,而这些公修课课程教学过程即课堂灌输,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仅仅为上课考试而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鉴于此,应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去,为教学增添活力和色彩,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还要适当增加与优秀文化传统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体味知识的魅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二,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不断拓展其空间,将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校园各个角落,融入到学生身边點点滴滴,营造良好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为切入点,组织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乐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深远意蕴,不断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底蕴,还可以开设文化沙龙,校园演讲,举办艺术展览,经典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形式下畅所欲言,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能够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传承文明,见证发展。
第三,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的方面能够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同时可以充斥在身边点滴。因此,学校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各种人文景观中,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另外,大众传媒的盛行也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传统文化中的礼仪、道德、音乐、诗词等传统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契机,在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和感染力。
第四,知行统一。结合我国传统节日、传统礼仪、国学经典、爱国纪念日等具有传统文化纪念意义及传承的事物,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以“知行统一”“学以致用”为目标,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鼓励高校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践行传统美德,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精神,并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知行统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盛开在中华大地上几千年的绚丽花朵,放眼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无数璀璨耀眼的智慧之花竞相绽放,点缀了本就幅员辽阔、锦绣隽美的中华大地。传统文化是起源于原始、融合现在与创造未来的价值取向,并具有源远流长的深远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道德习惯、识别道德伦理,而且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与发展,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四、结束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意蕴深厚,璀璨夺目。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其在语言表达以及风俗习惯中的渗透隽永流长。其中论及的道德规范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深远,二者内在相互契合与统一,是教育化人、文化传承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最富有生命活力的知识群体,他们体现的道德素养水平,凝聚着整个民族的道德希望。我国当代高校学子不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之融入于现代文化,与时俱进,在继承精髓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特色,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和道德素养,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孙金荣.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构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大学德育;传统文化;道德提升
悠悠中华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是奋发向上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培养和陶冶高尚情操、民族精神面貌的巨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历史经验,既是一种历史和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精神,是安身和安心之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承及与时俱进,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远,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当代德育的思想源泉。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亦即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境界,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整体意识,慎独自律的修养法则,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德育提供的思想源泉还有勤劳自律、朴素节俭、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诚实守信、恭谨谦让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已经在思维方式上有所体现,在价值观念中深深镌刻,在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流传已久。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历久弥香,历经风雨磨难而愈益坚定,并将与时俱进,在未来更加璀璨夺目。
二、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教育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高校则是其最重要的载体,德育更是教育之中的重中之重。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功利主义的盛行,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滋生使大学校园也同样深受影响,不少大学生错误地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他们往往只看到世界经济繁荣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中潜伏的危机,在现代信息丰富,多元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极易受到不良影响并抛弃原有的社会和价值认同,选择那些看起来表面浮华但与我国实际国情以及社会道德规范背道而驰的思想和观点,对青年学生各方面行为、心理、人格、品质等均产生了消极的不良影响,导致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出现偏差。
三、用传统文化正能量提升道德素质
德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不是以教人掌握各项技能为目标,而是以教人“学会做人”为目标,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注重修身立德;仁爱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高校德育建设提供了指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化育人的需要,而教育也是在文化传承中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也为当代高校德育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供源泉和动力。
第一,课程改革建设。目前高校的德育建设仅限于开设的公修课,而这些公修课课程教学过程即课堂灌输,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仅仅为上课考试而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鉴于此,应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去,为教学增添活力和色彩,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还要适当增加与优秀文化传统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体味知识的魅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二,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不断拓展其空间,将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校园各个角落,融入到学生身边點点滴滴,营造良好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为切入点,组织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乐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深远意蕴,不断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底蕴,还可以开设文化沙龙,校园演讲,举办艺术展览,经典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形式下畅所欲言,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能够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传承文明,见证发展。
第三,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的方面能够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同时可以充斥在身边点滴。因此,学校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各种人文景观中,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另外,大众传媒的盛行也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传统文化中的礼仪、道德、音乐、诗词等传统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契机,在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和感染力。
第四,知行统一。结合我国传统节日、传统礼仪、国学经典、爱国纪念日等具有传统文化纪念意义及传承的事物,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以“知行统一”“学以致用”为目标,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鼓励高校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践行传统美德,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精神,并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知行统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盛开在中华大地上几千年的绚丽花朵,放眼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无数璀璨耀眼的智慧之花竞相绽放,点缀了本就幅员辽阔、锦绣隽美的中华大地。传统文化是起源于原始、融合现在与创造未来的价值取向,并具有源远流长的深远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道德习惯、识别道德伦理,而且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与发展,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四、结束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意蕴深厚,璀璨夺目。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其在语言表达以及风俗习惯中的渗透隽永流长。其中论及的道德规范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深远,二者内在相互契合与统一,是教育化人、文化传承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最富有生命活力的知识群体,他们体现的道德素养水平,凝聚着整个民族的道德希望。我国当代高校学子不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之融入于现代文化,与时俱进,在继承精髓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特色,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和道德素养,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孙金荣.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构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