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xiandin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研究小儿疝气通过微创手术以及传统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120例小儿疝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通过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并发症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复发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效果理想,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较传统手术更加适合治疗小儿疝气,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不同方法血管通路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慢性肾脏病、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31例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建立动静脉内瘘、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法及动静脉直接穿刺法等不同方法的血管通路,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动静脉内瘘组的C-反应蛋白浓度低于经皮中心静脉插管及动静脉直接穿刺(P<0.05)。动静脉内瘘者和经皮中心静脉插管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动
目的对比鼻镜手术和常规手术在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鼻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目的观察改良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MMPT)在重症监护病房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困难气管切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采用MMPT方法进行气管切开,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CT)。对比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愈合时间及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皮下气肿、气胸、气管食管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手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救中心确诊为急性STEMI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入院前即口服负荷量替格瑞洛,对照组口服负荷量氯吡格雷。主要观察:①PCI手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②术后相关导联抬高的ST段回落幅度;③术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及miR2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缬沙坦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缬沙坦组术后给予缬沙坦30 mg/(kg·d)灌胃4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助溶溶剂灌胃。4周后处死大鼠,取前壁心肌梗死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微血管密度,检测miR29表达水平。结果缬沙坦组微血管计数较模型组增加,模型组
目的探讨严重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2例,麻醉前行心肺功能及气道评定,根据气道是否紧急及喉镜显露分级,选择不同的全麻诱导方式及气管插管方法。观察并记录术中、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非紧急气道组一次插管成功15例,二次插管成功2例。紧急气道组1例患者鼻中隔严重偏曲,无法经鼻插管。非紧急气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3%(6/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案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依次按照静脉滴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SA)、甘露醇+SA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的临床效果、消肿时间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C组有效率为93.75%,明显的高于A、B组(75%、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动脉粥样斑块侵蚀或破裂及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对于ACS建议联合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ACS出院后治疗以降低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ACS出院后患者的二级预防的处方模式,评价患者是否18个月持续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出院后的ACS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骨松宝胶囊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2例,口服骨松宝胶囊、钙尔奇D,比较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结果失访4例。治疗6个月随访时,患者腰椎骨密度变化较为明显,治疗后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P<0.05)。治疗9个月随访时,患者腰椎骨密度变化更为明显,较治疗6个月时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