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學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同样离不开演示实验。但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认为物理教学要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把物理教学搞成习题教学。还有的教师认为有些演示实验太简单不必要做,甚至有的教师觉得做演示实验太麻烦不想做。笔者认为演示实验是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服务的,它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课本中涉及的实验要做,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演示实验。这样既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设计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作用。
关键词:实验;物理;教学
一、 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学和心理学为我们指明了学习活动的第一向导——兴趣,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题,引导和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用一个检流计和螺线管连成一个闭合回路,请学生讨论:“当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检流计指汁是否偏转?”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检流计指针偏转,有的说检流计指针不偏转。经老师演示实验验证:当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检流计指计突然偏转一下,而且插入和拔出的过程,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正好相反。有的学生马上又提出问题:“回路中的电能是怎样产生的呢?”老师再通过分析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出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解答学生的疑点,学生听得格外认真。正是这一个个的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单调、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了。
二、 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大多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电功和电热这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为此可设计如下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电功和电热概念的理解。如图所示,首先测出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再将电机卡死不转,测出I1和U1,比较I1U1与I.21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不转,电功应等于电热。然后让电机正常运转,测出I2和U2,比较I2U1与I.22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转动,有机械功率输出,所以电功应大于电热。经过完成这一演示实验,学生就弄清了电功和电热的区别。
三、 破除错误观念
学生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是学好物理的一大障碍。只凭语言讲解去纠正,学生是很难接受的。
例如学生在学自由落体运动之前,凭日常生活经验和直觉形成了“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快”的片面错误的认识,原因在于他们忽略了物体下落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作用。因此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重点观察实验现象:“纸片和粉笔头下落时,粉笔头先落地。但是如果把纸片揉成纸团,则两者几乎同时落地。”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帮助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四、 示范作用
在平时的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方法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
例如:怎样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方法、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使学生形成一种科学操作、严谨治学的意式。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这对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学科是十分必要的。
五、 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认识的基本规律。由于中学物理内容抽象,而学生又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不少疑难问题很难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但可以设计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既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讲授“伏安法”测电阻时,关于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选择问题,学生总认为两种接法都一样,对系统误差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可以设计如下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将电阻箱调节到R1=10Ω,然后分别用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测出电阻箱的电阻值R′1,比较两次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就可以知道哪种接法测量的值精确;再将电阻箱调节到R2=1kΩ,然后分别用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测出电阻箱的电阻值R′2,比较两次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就可以知道哪种接法测量的值精确。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对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就有了感性认识,对于两种接法的选择问题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大力加强演示实验,改变重讲述、轻实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简介:
于振兴,山西省朔州市,山西省朔州市第一中学校。
关键词:实验;物理;教学
一、 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学和心理学为我们指明了学习活动的第一向导——兴趣,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题,引导和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用一个检流计和螺线管连成一个闭合回路,请学生讨论:“当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检流计指汁是否偏转?”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检流计指针偏转,有的说检流计指针不偏转。经老师演示实验验证:当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检流计指计突然偏转一下,而且插入和拔出的过程,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正好相反。有的学生马上又提出问题:“回路中的电能是怎样产生的呢?”老师再通过分析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出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解答学生的疑点,学生听得格外认真。正是这一个个的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单调、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了。
二、 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大多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电功和电热这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为此可设计如下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电功和电热概念的理解。如图所示,首先测出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再将电机卡死不转,测出I1和U1,比较I1U1与I.21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不转,电功应等于电热。然后让电机正常运转,测出I2和U2,比较I2U1与I.22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转动,有机械功率输出,所以电功应大于电热。经过完成这一演示实验,学生就弄清了电功和电热的区别。
三、 破除错误观念
学生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是学好物理的一大障碍。只凭语言讲解去纠正,学生是很难接受的。
例如学生在学自由落体运动之前,凭日常生活经验和直觉形成了“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快”的片面错误的认识,原因在于他们忽略了物体下落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作用。因此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重点观察实验现象:“纸片和粉笔头下落时,粉笔头先落地。但是如果把纸片揉成纸团,则两者几乎同时落地。”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帮助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四、 示范作用
在平时的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方法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
例如:怎样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方法、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使学生形成一种科学操作、严谨治学的意式。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这对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学科是十分必要的。
五、 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认识的基本规律。由于中学物理内容抽象,而学生又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不少疑难问题很难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但可以设计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既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讲授“伏安法”测电阻时,关于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选择问题,学生总认为两种接法都一样,对系统误差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可以设计如下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将电阻箱调节到R1=10Ω,然后分别用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测出电阻箱的电阻值R′1,比较两次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就可以知道哪种接法测量的值精确;再将电阻箱调节到R2=1kΩ,然后分别用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测出电阻箱的电阻值R′2,比较两次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就可以知道哪种接法测量的值精确。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对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就有了感性认识,对于两种接法的选择问题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大力加强演示实验,改变重讲述、轻实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简介:
于振兴,山西省朔州市,山西省朔州市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