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生态价值观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价值观是近些年才进入人们的视野、深入人们的脑海、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其实,若较真论起来,它却和人类一样古老。不信?你就问问那些考古学家,大凡挖掘出的古人类生活遗址,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的环境可能已经恶化,当初可是最宜居之地。这还可以找司马迁作证:在他老人家的笔下,游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可见,人类自古以来就知道生态环境对他们生活的价值。
  如果说“逐水草而居”还是古代人类生活的本能使然,后来的人们就已经有保护生态的意识了。安徽有个祁门县。早在唐宋时期,祁门人迁居时,都要在新居周围栽迁基树。如果第二年树活了,则说明此地可居住。对于居家附近的山林,祁门人订立乡规民约封山育林。首次封山时,全村男女老少皆到,族长当众宣布护林公约,还现场折断一棵树苗,意为“人树同毁”。今日祁门不少山村,还有连片参天大树组成水口林,大多有数百年历史,根深叶茂。当然也有反面的事例。著名的古城楼兰从繁荣走向消亡,一说是大气候变化的原因,一说是由于古楼兰人的滥砍滥伐,尽管说法有七八种之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楼兰的消亡则是一致公认的事实。在人类历史上,两河流域、恒河到黄河,从西到东所有的古文明,其兴盛或式微无不与生态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
  古人对生态价值的认识只是处于朴素的或者说是直觉的层面。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日本富山发生“痛痛病事件”,生活在日本富山的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食物,引起“痛痛病”,死亡者达207人。当年,我国的不少报纸均刊登有日本由于污染而怪病丛生的一些照片,但是那只是为了要揭示资本主义的黑暗,脑海里还没有生态价值观的概念,这就留下了隐患。上世纪70年代后期,乡镇企业兴起,“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遭受贫穷虐待的人们一旦找到一条摆脱贫穷的通道,会不顾一切地往通道里挤的。“宁可毒死,也不要穷死”是这一时期的口号,大家不约而同地用绿水青山去换取金山银山。这里的换就是牺牲的代名词。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金钱,根本看不到生态的价值,根本没有生态价值观的位置。
  不信东风唤不回。果然,仅仅十几年的光景,人们就开始觉悟。上世纪90年代,华西村首先提出“有了碧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的发展观,生态已经与金山银山等量齐观。到了前两年,高淳县委书记吴卫国更进一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些年来,高淳将化工等污染企业都迁出县境,宁可牺牲速度,绝不牺牲环境,生态的价值终于在人们心目中确立。短短几十年,中国就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并向生态文明过渡。
  粗粗算来,在中国,人们花了30多年时间才认识到生态的特殊存在的价值,而在西方则花了300多年。自工业革命始,西方通过对弱小国家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污染来攫取财富。到了上世纪中叶,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在那个年代先后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八起极严重的污染事件,人们称之为“八大公害”。在上世纪80年代又发生了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印度搏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和非洲大灾荒等“新八大公害事件”。“三废”物质污染、噪音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核污染……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似乎看不到尽头;众多人群因环境污染而非正常死亡、残废、患病的公害事件不断出现。这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反思的结果自然是五花八门,其中与生态价值观相对立的价值观在作怪几乎是公认的。
  一个是功利主义价值观。功利主义表现为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马尔库塞在1972年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作了初步的阐述,他认为,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不仅表现在通过高生产高消费疯狂地剥削和掠夺无产阶级,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利用技术理性迫使自然界成为商品化了的自然界,破坏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直接危害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能源剥削,则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内在原因。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取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和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被迫向发达国家出售廉价的生产资料和能源等自然资源。而廉价的生产资料和能源使资本积累加快,资本积累的加快反过来又加快了对生产资料和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开采速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环境灾难。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提倡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同时,却一方面不断地向后发国家转移具有污染性的产业,甚至转移其生产和生活垃圾;另一方面又以环境保护为借口,对后发国家实行“绿色贸易壁垒”,其核心点正在于捍卫资本的利益。总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存在物,包括人的价值和尊严都不得不屈从于资本追求利润的需要。资本是罪恶之源!资本的触角伸向哪里,那里就会发生生态灾难。“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
  另一个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控制自然”的。威廉·莱斯直指基督教世界观,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创世的故事宣布了上帝对宇宙的统治权以及人对地球生物的派生统治权。“控制自然”的观念首先起源于此。顺着这一思路,后世的人们把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当作人类能力的唯一标准;让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一切都要完完全全服从于人、服务于人,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成为人类的唯一目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成为中世纪以来人类主要的活动。恩格斯曾经对此加以痛斥。他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必然导致自然的报复。无论是“八大公害事件”还是“新八大公害事件”,正是自然的报复。它警示人类:“控制自然”的直接后果是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要能永续发展,必须与自然友好相处。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走了一段“之”字形的路。自然孕育了人类,它不曾想到人类却成了它的对立物。最初的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承受着来自于自然的“欺凌”,于是就产生了对自然神的崇拜,于是就有了“人定胜天”的呼喊和理想,于是就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于是就有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现在,正题和反题都完成了,最终上演的就是“合题”:人类与自然是朋友,而生态价值观正是促成这对朋友的指导思想。
  今天,对于生态价值观的内涵的解读也是各式各样,有人从人类主体论出发,有人从生态主体论出发。而实践最认可的就是:在对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必须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人类和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在江苏,“两型社会”的建设也放在突出位置。“十一五”期间,全省仅环保投入就达4500亿元。“十二五”期间,江蘇生态省建设将在5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在经济的生态化转型上狠下功夫。二是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上狠下功夫。强化太湖、淮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统筹抓好大气、重金属等污染治理。三是在环境基础设施全覆盖上狠下功夫。更大规模地开展城乡污水、垃圾处理以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环境保护差距。四是在生态示范创建上狠下功夫。力争到2015年,全省1/2左右的市县达到国家生态市县考核要求,3/4的城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环太湖地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生态县市群。五是在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上狠下功夫。海涅有一句名言: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中央对“建设生态文明”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奋斗目标的提出,正化为我省各地各级政府和全体公民的实际行动,小康目标实现日,将是生态文明建成时。
  责任编辑:邹宏仪
其他文献
靖江市是我省苏中地区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县级市,市委、市政府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不断提升靖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2009年靖江市进出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19.5亿美元、16.6亿美元,在全省县级市中排名分列第8、第7位,居苏中地区首位。实际利用外资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实际利用外资额在全省县级市中排名第11位。    一、由项目招商转向产业招商,推动链式发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这为进一步提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努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在“三个强化”上进行理性思考和大胆实践。  一是不断深化实事求是这一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反腐倡廉
期刊
提高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必然要求提高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这一要求出发,我们如东县近年来作了如下几方面探索:    一、善策划才能创品牌。策划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环节。上级要求的领悟,重点工程的突破,基层热点的疏导,品牌的打造等等都要精心策划。我们通过“课题式”策划,进一步增强了自身敏锐的感知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不断创造出有影响、有实效,群众得实
期刊
走进无锡市水利局蓝藻治理办公室,一组组数据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一吨藻浆——混合发酵产生2-3立方米沼气——发电4.25度;一吨藻泥——混合发酵产生23立方米沼气——发电39.1度……”。水利局副局长张海泉指着这一排排数据告诉我们:“别看这些数据平淡枯燥,却直观描述了太湖蓝藻治理的艰辛过程。”我们走访后进一步了解到了数据背后许多生动的故事……    从“扬汤止沸”到标本兼治    2007年因蓝
期刊
省委决定在全省20个经济比较发达镇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连云港市安峰镇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该镇围绕提升镇域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等能力,推进镇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安峰镇的主要做法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赋予安峰财政、规费、土地、社会管理、户籍管理等10个方面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把乡镇职能切实转变到加强社会管理和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来,着
期刊
在新阶段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出路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关键是要推进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一要靠创新,二要靠推广。2009年我省开始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按照“一校(院、所)一县一业、一专家一村一品”的原则,组织34家涉农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与40个县(市、区)对接,选派220名专家驻村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工程实施两年来,各挂县单位围绕各地优势主导产业,全方位开展科技对接,初步形成了“协作攻关、联合推广、
期刊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世界钢铁工业第一方阵的重要成员。改革开放30年来,沙钢集团在董事长沈文荣带领下,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始终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业、不断登攀的沙钢精神,历经一次次市场磨砺,创造一个个发展奇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2007年,沙钢集团钢产量2289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电炉钢和优特钢材生产基地,跻身国内冶金行业前三甲,位列世界第七。销售收入115
期刊
华西村从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走在全国农村发展的前列,创造了令人惊羡的发展奇迹,几十年红旗不倒,享有“天下第一村”之美誉。30年改革开放,华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50多项全国第一。  ——村级经济实力雄厚。2008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亿多元,村级可用财力达20多亿元,总资产超过16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独树一帜,形成了相当于一个县乃至一个市的经济
期刊
过去的5年,是江苏环保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是多年来环保规划执行最好、成效最为显著的5年。  ——环境质量总体改善。12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比例提高12.6个百分点,劣于V类比例下降16.2个百分点;太湖富营养化状况由中度转入轻度,53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从78.8%提高到88.5%;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0%以上;13个省辖城市中,有11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期刊
记者: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发展提出的殷切期望,完全符合江蘇的实际,对江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培植长远发展新的战略优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请您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葛守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先后创造了全国闻名的“苏南模式”、以昆山自费办开发区为契机的大开放模式、“六放”为标志的民营经济大发展模式,在全国保持了率先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