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的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它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着明确的指向,即通过物理课程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能源观念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渗透,所以对学生的能源教育是越早越好!可喜的是,我们的新教材中,已把与能源相关的知识进行汇总、扩充,专门列出一个章节,即《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包括:
1.能源家族
从能源的分类上进行介绍,按产生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按能源是否可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同时还介绍了化石能源、生物质能的概念,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对能源的概念有个初步的了解。
2.核能
介绍了原子的组成,即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初步建立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简单介绍了核能,以及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裂变、聚变。
3.太阳能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是在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的聚变反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介绍身边的利用太阳能的事例。
4.能源革命
介绍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过程,了解科技进步,使得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有了巨大的变化。
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介绍了21世纪的能源趋势,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未来的理想能源满足的条件:①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②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③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④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響环境。最后是未来理想的能源。
应该说,通过这一章节的详细介绍,已经能够给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能源观念,知道什么是能源,知道能源有哪些,了解能源的发展情况,建立起能源危机意识,为培养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习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也是体现了我们新教材作出变化的积极意义。
当然能源观念的培养过程,还应该渗透到我们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在不经意间进行强化,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形成习惯。现将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思考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育的渗透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变化这一章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区分三种常规能源的物质形态:煤炭——固态;石油——液态;天然气——气态。我们国家的能源的特点是多煤少油,煤炭的分布是西多东少。西部资源丰富,东部能源需求较大,需要能源东送。煤炭是固体,便于火车装运;石油、天然气需要修建长长的管道,投入较大,但是传输更快。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阅读课的补充材料,让学生知道液态的水虽然在地球上分布很广,但人类可以利用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我们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又在全世界居于下游。通过录像、报纸让学生了解西南各省市发生旱灾给人们带的诸多影响,畅导学生节约每一滴水。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你的家乡是否存在缺水和水污染问题?②在学校和家庭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如何节约用水?通过阅读、观看、讨论,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通过《电能》、《电功率》、《热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源家族》等内容的教学,学生知道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我们发电的方式有三种: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电。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的煤炭,在发电的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水力发电虽然环保,但是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如遇干旱,水源不足,则发电能力会大受影响。同时由于水电站需要对水系进行截流,也会对生态的平衡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核电虽然比较先进,经济,但未能普及。因此我们节约用电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保护环境。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一度电的作用有多大?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每天少开一个小时的灯,一年能节约多少电能和电费?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节约用电?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意义,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通过《热机》一节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平时看到的飞机、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就是物理课本里所介绍的内燃机,没有油它们就动弹不得。一方面它们是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交通运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另一方面它们排放的废气和产生的噪音又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虽然不是直接使用这些耗油的工具,但通过他们的宣传和自己的行动也可以起到节约一滴油的作用。例如:教育学生上学放学尽量走路、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
通过学习与节能减排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明白节约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必要的,但仅靠少使用、不浪费,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张的局势和有效保护环境的,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例如:热机的效率比较低,目前还达不到50%;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还不能广泛应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排放的产品设备,开发和利用新的绿色能源,目前还存在许多技术上的难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育学生除了从小树立节能和环保意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把将来为人类开发出数量充足、安全清洁、对环境污染少的能源作为自已崇高的理想。
二、习题的渗透
能源这一部分的知识总体来说在中考中占的比重很少,老师的教学过程比较简单,学生也不重视,而通过在习题中进行渗透是种比较好的途径。这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或编制一些涉及能源和环保方面内容的习题,通过学生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应用和创新,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意识。
充分利用课本的习题。课文中有关能源和环保方面内容的练习题,形式有计算、讨论、调查、搜集资料、设计、科学作文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大胆实践。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要积极评价,激发学生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目前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所提供的素材不是太多,可参考台湾中小学里的一些题库。
建议中高考中适当安排这一类的试题,围绕着新能源的开发,节能减排这个主题设计一些联系实际、内容新颖的考题,利用指挥棒的强大功效来影响能源教育。
三、生活行为的渗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细节上注意节能减排,也会对学生的行为教育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如:光线强了之后,及时关闭教室里的日光灯;离开办公室后,及时关闭电脑;做实验时,适当适量的选择材料,杜绝无谓浪费;尽可能使用废弃材料自制教具等。
总之,能源教育任重而道远,学生节能意识的形成,教师的教育至关重要。愿我们初中物理教师,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怕烦琐,多多动脑,为构建创新型、节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1.能源家族
从能源的分类上进行介绍,按产生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按能源是否可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同时还介绍了化石能源、生物质能的概念,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对能源的概念有个初步的了解。
2.核能
介绍了原子的组成,即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初步建立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简单介绍了核能,以及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裂变、聚变。
3.太阳能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是在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的聚变反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介绍身边的利用太阳能的事例。
4.能源革命
介绍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过程,了解科技进步,使得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有了巨大的变化。
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介绍了21世纪的能源趋势,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未来的理想能源满足的条件:①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②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③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④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響环境。最后是未来理想的能源。
应该说,通过这一章节的详细介绍,已经能够给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能源观念,知道什么是能源,知道能源有哪些,了解能源的发展情况,建立起能源危机意识,为培养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习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也是体现了我们新教材作出变化的积极意义。
当然能源观念的培养过程,还应该渗透到我们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在不经意间进行强化,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形成习惯。现将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思考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育的渗透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变化这一章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区分三种常规能源的物质形态:煤炭——固态;石油——液态;天然气——气态。我们国家的能源的特点是多煤少油,煤炭的分布是西多东少。西部资源丰富,东部能源需求较大,需要能源东送。煤炭是固体,便于火车装运;石油、天然气需要修建长长的管道,投入较大,但是传输更快。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阅读课的补充材料,让学生知道液态的水虽然在地球上分布很广,但人类可以利用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我们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又在全世界居于下游。通过录像、报纸让学生了解西南各省市发生旱灾给人们带的诸多影响,畅导学生节约每一滴水。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你的家乡是否存在缺水和水污染问题?②在学校和家庭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如何节约用水?通过阅读、观看、讨论,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通过《电能》、《电功率》、《热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源家族》等内容的教学,学生知道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我们发电的方式有三种: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电。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的煤炭,在发电的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水力发电虽然环保,但是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如遇干旱,水源不足,则发电能力会大受影响。同时由于水电站需要对水系进行截流,也会对生态的平衡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核电虽然比较先进,经济,但未能普及。因此我们节约用电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保护环境。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一度电的作用有多大?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每天少开一个小时的灯,一年能节约多少电能和电费?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节约用电?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意义,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通过《热机》一节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平时看到的飞机、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就是物理课本里所介绍的内燃机,没有油它们就动弹不得。一方面它们是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交通运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另一方面它们排放的废气和产生的噪音又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虽然不是直接使用这些耗油的工具,但通过他们的宣传和自己的行动也可以起到节约一滴油的作用。例如:教育学生上学放学尽量走路、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
通过学习与节能减排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明白节约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必要的,但仅靠少使用、不浪费,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张的局势和有效保护环境的,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例如:热机的效率比较低,目前还达不到50%;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还不能广泛应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排放的产品设备,开发和利用新的绿色能源,目前还存在许多技术上的难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育学生除了从小树立节能和环保意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把将来为人类开发出数量充足、安全清洁、对环境污染少的能源作为自已崇高的理想。
二、习题的渗透
能源这一部分的知识总体来说在中考中占的比重很少,老师的教学过程比较简单,学生也不重视,而通过在习题中进行渗透是种比较好的途径。这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或编制一些涉及能源和环保方面内容的习题,通过学生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应用和创新,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意识。
充分利用课本的习题。课文中有关能源和环保方面内容的练习题,形式有计算、讨论、调查、搜集资料、设计、科学作文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大胆实践。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要积极评价,激发学生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目前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所提供的素材不是太多,可参考台湾中小学里的一些题库。
建议中高考中适当安排这一类的试题,围绕着新能源的开发,节能减排这个主题设计一些联系实际、内容新颖的考题,利用指挥棒的强大功效来影响能源教育。
三、生活行为的渗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细节上注意节能减排,也会对学生的行为教育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如:光线强了之后,及时关闭教室里的日光灯;离开办公室后,及时关闭电脑;做实验时,适当适量的选择材料,杜绝无谓浪费;尽可能使用废弃材料自制教具等。
总之,能源教育任重而道远,学生节能意识的形成,教师的教育至关重要。愿我们初中物理教师,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怕烦琐,多多动脑,为构建创新型、节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