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 点:尽管iPhone一经推出就受到众多追捧,但苹果这种“研发产品时不倾听用户需求,闭门造车,直到产品发布后才去倾听用户声音”的做法很难取得成功。
现在,正是小型设备大行其道的时候,iPhone闪亮登场了。当我们拆开包着高科技产品的节日礼物时,常常会出现苹果的产品。在新品云集的消费电子展盛大召开的同时,价值500美金,集手机、iPod和无线网络浏览器于一体的iPhone,抢走了其他所有产品的风头。
真的像上周Steve Jobs在Macworld展览会上说的那样,iPhone有很多创新的特点吗?我想不是吧。其实大多特点都已经以各种形式发展几年了,苹果只是把它们放在一起而已。
那么,又是什么使iPhone——这个完全不适用于IT公司的玩意儿——成为如此受人关注的“充满创意的产品”呢?
宽屏随身媒体播放器?已经有人做过了。掌上网络浏览器?也有人做了。Quad-Band GSM手机?也有了。只要是你能想到的,相机、Wi-Fi、蓝牙,都已经不再新鲜了。即使Jobs大力宣扬的触摸屏手机界面也早在2001年就出现了。
不错,苹果拥有所有这些特点,而且还加上一些诸如“pinch”之类的小功能来放大网页。但最主要的是,苹果集合了一大堆现有的功能,然后把它们打包放进一个新产品里,而且似乎做得比以前更为出色。
但是,苹果能否肯定用户会接受iPhone呢?不。Jobs在上周宣称它要推出三款新产品,但实际上最后只拿出了一样东西时就等于已经承认了这一点。
毫无疑问,那些为研制iPhone而努力了几年的人们认为他们已经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全功能产品。它高贵、时尚,但即使是这样的产品,其真正的意义和未来也还是掌握在用户手中。
也许用户只是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棒的(也是最贵的)iPod; 也许他们主要把它当成完美的口袋网络浏览器;也许苹果的声望足够得高,以至于用户真的想把它当成一部500美元的手机。
最可能的是,早期的iPhone用户将混搭所有这些功能。他们会慢慢发现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他们会发现连iPhone的设计者们都没有意识到的功能。
一年之后,那些早期使用者们将清楚地告诉苹果下一步该推出什么样的产品——究竟是大屏幕iPod,而且仅仅是一个iPod,还是一部增强版的网络浏览器或手机。
对苹果来说,用户对iPhone的认知和定位如同一场赌博,同时也是一个机会,可以使用户告诉公司产品的优点是什么。倾听用户的声音不仅仅是一个好举措,而且还十分重要。这样苹果才知道如何取得成功。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模式我们不能接受?
在IT界,我们需要倾听用户的声音。要想成功,我们必须关注用户究竟在用我们发布的软件和硬件做什么。只有他们才能告诉我们系统中那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也只有他们才能向我们展示我们不可能发现的缺点和优点。
但是我们无法花上几年的时间开发一种将所有功能都集合在一起的产品。我们经不起只能等着用户来评判所带来的风险。我们更不能先把一个系统丢给用户,然后再研究我们的做法是否合适。这样的风险太大了。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减小这样的风险——依靠原形,用户输入和反馈,在我们开发系统的同时进行实验。当然,我们知道什么是可行的。这还不够。我们要知道用户会用它来做什么,而且越早越好。
我们能够在开发出高贵、时尚的产品之前就知道用户的需求,而且我们必须这样做。
现在,我们都在追捧苹果耀眼的新产品,但要记住:iPone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也可能一败涂地。没有人敢打保票。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iPhone的模式完全不适用于IT界。
现在,正是小型设备大行其道的时候,iPhone闪亮登场了。当我们拆开包着高科技产品的节日礼物时,常常会出现苹果的产品。在新品云集的消费电子展盛大召开的同时,价值500美金,集手机、iPod和无线网络浏览器于一体的iPhone,抢走了其他所有产品的风头。
真的像上周Steve Jobs在Macworld展览会上说的那样,iPhone有很多创新的特点吗?我想不是吧。其实大多特点都已经以各种形式发展几年了,苹果只是把它们放在一起而已。
那么,又是什么使iPhone——这个完全不适用于IT公司的玩意儿——成为如此受人关注的“充满创意的产品”呢?
宽屏随身媒体播放器?已经有人做过了。掌上网络浏览器?也有人做了。Quad-Band GSM手机?也有了。只要是你能想到的,相机、Wi-Fi、蓝牙,都已经不再新鲜了。即使Jobs大力宣扬的触摸屏手机界面也早在2001年就出现了。
不错,苹果拥有所有这些特点,而且还加上一些诸如“pinch”之类的小功能来放大网页。但最主要的是,苹果集合了一大堆现有的功能,然后把它们打包放进一个新产品里,而且似乎做得比以前更为出色。
但是,苹果能否肯定用户会接受iPhone呢?不。Jobs在上周宣称它要推出三款新产品,但实际上最后只拿出了一样东西时就等于已经承认了这一点。
毫无疑问,那些为研制iPhone而努力了几年的人们认为他们已经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全功能产品。它高贵、时尚,但即使是这样的产品,其真正的意义和未来也还是掌握在用户手中。
也许用户只是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棒的(也是最贵的)iPod; 也许他们主要把它当成完美的口袋网络浏览器;也许苹果的声望足够得高,以至于用户真的想把它当成一部500美元的手机。
最可能的是,早期的iPhone用户将混搭所有这些功能。他们会慢慢发现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他们会发现连iPhone的设计者们都没有意识到的功能。
一年之后,那些早期使用者们将清楚地告诉苹果下一步该推出什么样的产品——究竟是大屏幕iPod,而且仅仅是一个iPod,还是一部增强版的网络浏览器或手机。
对苹果来说,用户对iPhone的认知和定位如同一场赌博,同时也是一个机会,可以使用户告诉公司产品的优点是什么。倾听用户的声音不仅仅是一个好举措,而且还十分重要。这样苹果才知道如何取得成功。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模式我们不能接受?
在IT界,我们需要倾听用户的声音。要想成功,我们必须关注用户究竟在用我们发布的软件和硬件做什么。只有他们才能告诉我们系统中那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也只有他们才能向我们展示我们不可能发现的缺点和优点。
但是我们无法花上几年的时间开发一种将所有功能都集合在一起的产品。我们经不起只能等着用户来评判所带来的风险。我们更不能先把一个系统丢给用户,然后再研究我们的做法是否合适。这样的风险太大了。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减小这样的风险——依靠原形,用户输入和反馈,在我们开发系统的同时进行实验。当然,我们知道什么是可行的。这还不够。我们要知道用户会用它来做什么,而且越早越好。
我们能够在开发出高贵、时尚的产品之前就知道用户的需求,而且我们必须这样做。
现在,我们都在追捧苹果耀眼的新产品,但要记住:iPone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也可能一败涂地。没有人敢打保票。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iPhone的模式完全不适用于IT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