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體育课程指导纲要》指出,高校体育改革应构建与现代体育教育思想、课程目标紧密结合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评新体系。我院改革以往体育院校为主的考评方法,采用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采用实验对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增强学生体质。说明“五位一体”考评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 “五位一体”综合考评 实验
一、前言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规划依据。纵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三十年,虽然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终身体育”“三维体育观”等现代体育教育观念初步确立,但高校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习惯、体育锻炼能力、身心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仍任重道远。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竞技体育思想束缚,传统体育教育观根深蒂固。就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来讲,考核内容仍以技术和素质为核心,方法多采用一刀切的终结性评价。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能力、重运动素质,轻意识习惯的教育观,与新课程目标的精神相背甚远。基于此,“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新模式,和与之配套的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新体系的探索,适应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2级为对照组,2008、2009级为实验组共计6730名学生。选取的三个年级分别代表了我院体育课程改革在不同时期的考评方法。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对比法
对照组是传统“三基”教学模式下的考评方法。内容以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终结性评价为主。
实验组(2008级)采取“课内外”综合考评方法。内容包括课内教材的技评、达标,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课外锻炼效果、出勤等过程性评价为主。
实验组(2009级)在“课内外”综合考评基础上,内容和方法重点改革。依据《纲要》五个领域学习目标,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行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法。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增加对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意表现(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进行评价。
2.数理统计法
对2002 、2008、2009级学生入学和第一学年的五项素质达标;第一学年自愿参加缴费体育俱乐部活动的人数;第一学年的课外锻炼出勤;体育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考试成绩等进行统计分析。
3.逻辑分析法
根据数理统计和实验对比的结果,分析“五位一体”考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运动素质、锻炼习惯和体育能力等产生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五位一体”综合考评的基本内涵
1.“五位一体”考评内容:课内系统占全部考核的50%。其中所授教材的技评、达标占30%(运动技能),基础理论及知识运用占20%(体育能力);课外锻炼系统占全部考核50%。其中锻炼效果占30%(体质测试),课外锻炼出勤占10%(运动参与);课堂情意表现(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10%。
2.“五位一体”考评原则: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改变以往期末统一时间终结性考试的做法,通过设置多个不同层次的标准供学生自主选择。各层次按时间分阶段,多级垒加分数。通过一级标准再向下一级迈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区别对待的原则,相对弱化”考”的心理压力。
3.“五位一体”考评形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使学生学会评价、敢于评价,互相借鉴、互相帮助,体验和谐人际关系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
(二)实施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取得的效果
1.学生自主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改善
“体育是人一生的需要”,“体育锻炼是生活的一部分,健康也需要投资”这些现代体育意识已被更多的同学接受。2002、2008、2009级第一学年自愿参加健美、网球、乒乓球、街舞四项缴费俱乐部活动人数统计(见表1)显示,2008、2009级参加活动人数显著高于2002级。
2.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将课外体育纳入了课内管理,即对学生课外专项俱乐部活动次数和早操出勤进行考评。2008、2009 级学生课外锻炼出勤合格率分别为95.4%和98.7%,而2002级合格率仅为42.9%,表明新的体育课程考评方法对学生体育兴趣、锻炼积极性促进效果明显。
3.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综合考评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加大。实验组入学和第一学年的《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情况统计(见表2)可以看出,2008、2009级学生达标率、进步幅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4.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中传授的方法,将制定锻炼计划、编制循环练习法、创编体育游戏、准备活动的设计与实习、球类项目的竞赛组织与裁判方法等纳入了教学和考评内容。2008、2009级学生中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国家一级裁判8人、二级裁判46人、三级裁判170人,而2002级只有4人。2008、2009级篮球、太极拳、乒乓三个专项班共840名同学的体育知识及运用能力成绩统计,其中90分以上的占18.6%;80-89分的占27.3%;70-79分的占35.6%;60-69分的占18.5%,表明2008、2009级学生体育知识和运用能力提高。 5.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是在“课内外一体化”综合考评基础上,按照五个学习领域目标,重点改革考评内容和方法。对学习和评价过程均采用小组合作式方法。包括准备活动、游戏创编、都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轮换进行,互动性学习得以体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意表现,使学生获得良好心理体验。以2009级蓝球专项课堂交流为例,某小队抽中题为“定点跳投训练方法”的问题,要求组内结合学习体会,快速制定一套训练计划,一人讲解,其他人合作演练。然后其他小队丰富补充,最后队内进行自评、队间互评、教师评分。不仅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类似教学评价方法进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见表3):实验组总体满意度和单项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体育行为,克服学生的片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体育意识、锻炼习惯、体育能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对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意表现(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进行综合评价,改变了目前只以运动成绩作为教学和考核依据,以运动素质代替身心素质的弊端,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
(三)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的整个教学和考核评价过程,以小组合作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借鉴,学会寻求他人和团队对自己支持的能力,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
(四)体育考评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考评具有的预测、诊断、反馈、评定、激励等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加强高校体育考评内容与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高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五)高校体育课程是由许多不同的单项课组成,单项课建设是组成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课程指导思想,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工程和关键。高校体育课程中的考评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应遵循各单项课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揚文轩.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8.
[2]扬贵仁.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J]. 中国学校体育 1999.6
[3]季克异.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 中国学校体育. 2002.(6)
[4]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 中国学校体育. 2002.(6).
【关键词】高校体育 “五位一体”综合考评 实验
一、前言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规划依据。纵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三十年,虽然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终身体育”“三维体育观”等现代体育教育观念初步确立,但高校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习惯、体育锻炼能力、身心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仍任重道远。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竞技体育思想束缚,传统体育教育观根深蒂固。就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来讲,考核内容仍以技术和素质为核心,方法多采用一刀切的终结性评价。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能力、重运动素质,轻意识习惯的教育观,与新课程目标的精神相背甚远。基于此,“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新模式,和与之配套的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新体系的探索,适应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2级为对照组,2008、2009级为实验组共计6730名学生。选取的三个年级分别代表了我院体育课程改革在不同时期的考评方法。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对比法
对照组是传统“三基”教学模式下的考评方法。内容以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终结性评价为主。
实验组(2008级)采取“课内外”综合考评方法。内容包括课内教材的技评、达标,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课外锻炼效果、出勤等过程性评价为主。
实验组(2009级)在“课内外”综合考评基础上,内容和方法重点改革。依据《纲要》五个领域学习目标,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行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法。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增加对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意表现(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进行评价。
2.数理统计法
对2002 、2008、2009级学生入学和第一学年的五项素质达标;第一学年自愿参加缴费体育俱乐部活动的人数;第一学年的课外锻炼出勤;体育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考试成绩等进行统计分析。
3.逻辑分析法
根据数理统计和实验对比的结果,分析“五位一体”考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运动素质、锻炼习惯和体育能力等产生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五位一体”综合考评的基本内涵
1.“五位一体”考评内容:课内系统占全部考核的50%。其中所授教材的技评、达标占30%(运动技能),基础理论及知识运用占20%(体育能力);课外锻炼系统占全部考核50%。其中锻炼效果占30%(体质测试),课外锻炼出勤占10%(运动参与);课堂情意表现(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10%。
2.“五位一体”考评原则: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改变以往期末统一时间终结性考试的做法,通过设置多个不同层次的标准供学生自主选择。各层次按时间分阶段,多级垒加分数。通过一级标准再向下一级迈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区别对待的原则,相对弱化”考”的心理压力。
3.“五位一体”考评形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使学生学会评价、敢于评价,互相借鉴、互相帮助,体验和谐人际关系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
(二)实施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取得的效果
1.学生自主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改善
“体育是人一生的需要”,“体育锻炼是生活的一部分,健康也需要投资”这些现代体育意识已被更多的同学接受。2002、2008、2009级第一学年自愿参加健美、网球、乒乓球、街舞四项缴费俱乐部活动人数统计(见表1)显示,2008、2009级参加活动人数显著高于2002级。
2.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将课外体育纳入了课内管理,即对学生课外专项俱乐部活动次数和早操出勤进行考评。2008、2009 级学生课外锻炼出勤合格率分别为95.4%和98.7%,而2002级合格率仅为42.9%,表明新的体育课程考评方法对学生体育兴趣、锻炼积极性促进效果明显。
3.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综合考评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加大。实验组入学和第一学年的《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情况统计(见表2)可以看出,2008、2009级学生达标率、进步幅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4.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中传授的方法,将制定锻炼计划、编制循环练习法、创编体育游戏、准备活动的设计与实习、球类项目的竞赛组织与裁判方法等纳入了教学和考评内容。2008、2009级学生中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国家一级裁判8人、二级裁判46人、三级裁判170人,而2002级只有4人。2008、2009级篮球、太极拳、乒乓三个专项班共840名同学的体育知识及运用能力成绩统计,其中90分以上的占18.6%;80-89分的占27.3%;70-79分的占35.6%;60-69分的占18.5%,表明2008、2009级学生体育知识和运用能力提高。 5.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是在“课内外一体化”综合考评基础上,按照五个学习领域目标,重点改革考评内容和方法。对学习和评价过程均采用小组合作式方法。包括准备活动、游戏创编、都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轮换进行,互动性学习得以体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意表现,使学生获得良好心理体验。以2009级蓝球专项课堂交流为例,某小队抽中题为“定点跳投训练方法”的问题,要求组内结合学习体会,快速制定一套训练计划,一人讲解,其他人合作演练。然后其他小队丰富补充,最后队内进行自评、队间互评、教师评分。不仅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类似教学评价方法进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见表3):实验组总体满意度和单项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体育行为,克服学生的片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体育意识、锻炼习惯、体育能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对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意表现(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进行综合评价,改变了目前只以运动成绩作为教学和考核依据,以运动素质代替身心素质的弊端,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
(三)课内外“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方法的整个教学和考核评价过程,以小组合作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借鉴,学会寻求他人和团队对自己支持的能力,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
(四)体育考评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考评具有的预测、诊断、反馈、评定、激励等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加强高校体育考评内容与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高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五)高校体育课程是由许多不同的单项课组成,单项课建设是组成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课程指导思想,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工程和关键。高校体育课程中的考评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应遵循各单项课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揚文轩.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8.
[2]扬贵仁.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J]. 中国学校体育 1999.6
[3]季克异.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 中国学校体育. 2002.(6)
[4]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 中国学校体育. 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