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寄宿制学校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对于聚少离多的亲子交往状态比较关注。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开展了亲子交往活动的问卷调查,根据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知识拟订了一些操作性比较强,可以有效提高亲子交往的方法、策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亲子教育的现状
社会经济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父母走出家庭,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而留守在儿童身边照顾教育的父母则越来越少。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相处、交往的时间少,所以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的交往状态,甚至不了解孩子的性格品行。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也会因为平日交往不多、疏于管教而难以让孩子信服,从而不能使孩子真正有效地改正成长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将孩子交与长辈管教,隔代照顾孩子往往会带来很多教育上的弊端,“只管不教”的教育方式使很多孩,在童年时代娇纵溺爱,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例如自私、懒惰、撒谎等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并稳固确定下来后,便很难改掉,所以笔者提出小学阶段如何实践亲子活动显得非常必要,而且又符合新时代这一典型的特征。
二、亲子活动概念的提出
亲子活动,广义上理解为带有血缘关系的亲子之间(父母与孩子、长辈与孩子)所开展的各种类型的活动。亲子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融洽亲子之间的情感,创设亲子共处的机会,让亲子之间感受彼此深深的爱。开展亲子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又可以协助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家长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融洽家庭教育氛围,以保证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同时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家庭教育这一课题,有效地填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空缺,进一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育人的本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小学简短怎样有效地开展亲子活动并积极进行实践
1 成立班级家委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新的班级刚成立,作为班主任老师就应该通过日常交流反馈,细心关注每位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态度,从中寻找一部分关心学校和班级活动,热心班级公益事业的家长,把他们吸纳到班级“家长委员会”的队伍中来。这部分家长成立班级的家委会,在班主任老师的建议指导下,可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这样的主题活动以集体的形式创设了家长与孩子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融洽情感,所以这既是孩子们的活动,又是家长们的活动。主要形式是集体参加或游览,一般可以一学期开展一次。笔者所带的班级近5年来一直坚持每学期一次集体出游,活动前期周密计划,保障安全,以保证活动的合理性、活动的趣味性充分体现。例如我们本学期组织的“宁波达蓬山一日游”,活动前期预收费,并组织家长书面学习《出游安全须知》,制定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旅游车上进行的趣味知识竞赛,准备小奖品,集体参观纪律要求,集体用餐后的合影留念,亲子活动等。活动结束后,做好家长与学生双方的总结反馈,以便下一次活动的组织。通过这样周密的活动安排,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2 筹建家长基金会,利用家长影响力教育孩子。
利用班级家委会的力量,动员全班的家长进行班级基金的捐助活动。班主任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告知家长基金会的性质以及如何使用、如何保管,确保费用的公开公正,同时讲明自愿捐助、金额不限的原则。班主任先后利用这部分基金费购买了班级的活动器材,购买奖品对班级各项评比中的优胜者进行奖励,同时对于元旦、重阳、妇女节等需要的活动准备以及班级运动会需要的道具,我们都使用这部分经费购买。每一次使用,班主任老师都告诉学生,我们是利用爸爸妈妈的爱在参加每一个活动,我们活动中的每一份材料都是爸爸妈妈支持我们、爱护我们的体现。在每次活动颁奖时,班级都邀请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或班级部分家长来参与,将包涵浓浓亲子之爱的奖状和小奖品颁给孩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父母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他们却以基金会的方式时时关注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以优异的表现来回报父母。
3 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
在组织活动中,家长借助群体资源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以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家教水平,但是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还显得比较有限。针对这一情况,班级中组织开展了举办“家长学校”的活动,每两周阅读家庭教育案例、同班家长撰写的心得体会、名人小时家教的典型事例等一系列鲜活的事例来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样的“家长学校?目的明确,操作性强,对于部分家长反映的典型问题也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深受家长的喜欢。在“家长学校”提供的“亲子阅读”中,家长每次在阅读后都会写上几句感受颇深的话语,由此可见这样的小故事确实在他们的心里引起了阵阵涟漪,效果比较明显。同时,通过班级板报、班级网络家长群的交流,使家长们的讨论更加自由更加灵活。
4 组织“亲子活动”,增加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实践证明,只有亲子关系融洽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会显得有效。除了一学期一次的家委会集体活动,每两周举行的“家长学校”学习材料阅读,我们还要利用家委会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主题活动。亲子主题活动,来源于平日家长与孩子教育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家庭教育中有什么困难,有怎样的矛盾,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有哪些问题是共同存在的……都可以拿出来作为亲子活动的素材。活动的主题有增长见识类、爱心教育类、社会实践类、亲子共享类,包括参观空军基地、进工厂劳动体验、福利院探望、周家庄野炊、南北湖抓螃蟹、参加环保宣传等等。例如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三八节——我为妈妈送支花”“亲子水果拼盘比赛”“亲子运动会”“妈妈,我来当一天家长”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帮助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不断提高自己育人的本领。同时,也想通过活动本身的开展,给百忙之中的家长创设这样的共处机会,进一步融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因此,亲子活动的开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班级家委会的组建作为前期铺垫,家长基金会的成立则是作为物质保障,为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而家长学校和亲子主题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融洽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帮助家长树立了自己的教育威信,同时在共处中进一步走进孩子的心灵,重新审视自身作为家长这一角色。我们有理由相信:亲子活动将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
一、亲子教育的现状
社会经济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父母走出家庭,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而留守在儿童身边照顾教育的父母则越来越少。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相处、交往的时间少,所以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的交往状态,甚至不了解孩子的性格品行。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也会因为平日交往不多、疏于管教而难以让孩子信服,从而不能使孩子真正有效地改正成长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将孩子交与长辈管教,隔代照顾孩子往往会带来很多教育上的弊端,“只管不教”的教育方式使很多孩,在童年时代娇纵溺爱,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例如自私、懒惰、撒谎等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并稳固确定下来后,便很难改掉,所以笔者提出小学阶段如何实践亲子活动显得非常必要,而且又符合新时代这一典型的特征。
二、亲子活动概念的提出
亲子活动,广义上理解为带有血缘关系的亲子之间(父母与孩子、长辈与孩子)所开展的各种类型的活动。亲子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融洽亲子之间的情感,创设亲子共处的机会,让亲子之间感受彼此深深的爱。开展亲子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又可以协助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家长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融洽家庭教育氛围,以保证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同时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家庭教育这一课题,有效地填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空缺,进一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育人的本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小学简短怎样有效地开展亲子活动并积极进行实践
1 成立班级家委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新的班级刚成立,作为班主任老师就应该通过日常交流反馈,细心关注每位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态度,从中寻找一部分关心学校和班级活动,热心班级公益事业的家长,把他们吸纳到班级“家长委员会”的队伍中来。这部分家长成立班级的家委会,在班主任老师的建议指导下,可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这样的主题活动以集体的形式创设了家长与孩子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融洽情感,所以这既是孩子们的活动,又是家长们的活动。主要形式是集体参加或游览,一般可以一学期开展一次。笔者所带的班级近5年来一直坚持每学期一次集体出游,活动前期周密计划,保障安全,以保证活动的合理性、活动的趣味性充分体现。例如我们本学期组织的“宁波达蓬山一日游”,活动前期预收费,并组织家长书面学习《出游安全须知》,制定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旅游车上进行的趣味知识竞赛,准备小奖品,集体参观纪律要求,集体用餐后的合影留念,亲子活动等。活动结束后,做好家长与学生双方的总结反馈,以便下一次活动的组织。通过这样周密的活动安排,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2 筹建家长基金会,利用家长影响力教育孩子。
利用班级家委会的力量,动员全班的家长进行班级基金的捐助活动。班主任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告知家长基金会的性质以及如何使用、如何保管,确保费用的公开公正,同时讲明自愿捐助、金额不限的原则。班主任先后利用这部分基金费购买了班级的活动器材,购买奖品对班级各项评比中的优胜者进行奖励,同时对于元旦、重阳、妇女节等需要的活动准备以及班级运动会需要的道具,我们都使用这部分经费购买。每一次使用,班主任老师都告诉学生,我们是利用爸爸妈妈的爱在参加每一个活动,我们活动中的每一份材料都是爸爸妈妈支持我们、爱护我们的体现。在每次活动颁奖时,班级都邀请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或班级部分家长来参与,将包涵浓浓亲子之爱的奖状和小奖品颁给孩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父母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他们却以基金会的方式时时关注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以优异的表现来回报父母。
3 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
在组织活动中,家长借助群体资源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以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家教水平,但是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还显得比较有限。针对这一情况,班级中组织开展了举办“家长学校”的活动,每两周阅读家庭教育案例、同班家长撰写的心得体会、名人小时家教的典型事例等一系列鲜活的事例来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样的“家长学校?目的明确,操作性强,对于部分家长反映的典型问题也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深受家长的喜欢。在“家长学校”提供的“亲子阅读”中,家长每次在阅读后都会写上几句感受颇深的话语,由此可见这样的小故事确实在他们的心里引起了阵阵涟漪,效果比较明显。同时,通过班级板报、班级网络家长群的交流,使家长们的讨论更加自由更加灵活。
4 组织“亲子活动”,增加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实践证明,只有亲子关系融洽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会显得有效。除了一学期一次的家委会集体活动,每两周举行的“家长学校”学习材料阅读,我们还要利用家委会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主题活动。亲子主题活动,来源于平日家长与孩子教育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家庭教育中有什么困难,有怎样的矛盾,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有哪些问题是共同存在的……都可以拿出来作为亲子活动的素材。活动的主题有增长见识类、爱心教育类、社会实践类、亲子共享类,包括参观空军基地、进工厂劳动体验、福利院探望、周家庄野炊、南北湖抓螃蟹、参加环保宣传等等。例如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三八节——我为妈妈送支花”“亲子水果拼盘比赛”“亲子运动会”“妈妈,我来当一天家长”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帮助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不断提高自己育人的本领。同时,也想通过活动本身的开展,给百忙之中的家长创设这样的共处机会,进一步融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因此,亲子活动的开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班级家委会的组建作为前期铺垫,家长基金会的成立则是作为物质保障,为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而家长学校和亲子主题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融洽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帮助家长树立了自己的教育威信,同时在共处中进一步走进孩子的心灵,重新审视自身作为家长这一角色。我们有理由相信:亲子活动将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