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报告一例56岁男性,6年中反复发作红斑、丘疹,并伴鳞屑、坏死、结痂,消退后遗留色素减退性疤痕。临床诊断为慢性苔藓样糠疹,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淋巴瘤样丘疹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报告一例56岁男性,6年中反复发作红斑、丘疹,并伴鳞屑、坏死、结痂,消退后遗留色素减退性疤痕。临床诊断为慢性苔藓样糠疹,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淋巴瘤样丘疹病。
其他文献
患者84岁,男,8年前由左胸上部皮肤切除一2.8cm大的基底细胞癌.3年后在手术瘢痕上复发,再次切除.3年前(81岁时)在第2次切除的瘢痕上发生一个增大的硬结,第3次扩大切除局部皮肤及皮下脂肪和肌肉.病理报告为:“皮下组织和?膜均有基底细胞癌浸润,切除的皮肤边缘未发现肿瘤,骨胳肌未受累.”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皮肤复发性破坏性溃疡,局部疼痛,常与炎性肠病、关节病和血液病等内在疾病并发。
本文报告8例伴单克隆丙球蛋白病的坏疽性脓皮病.男7例,女1例.其中坏疽性脓皮病出现在发现单克隆丙球蛋白病之前者7例,同时发现者1例.IgA型7例,IgM型1例,4例有λ轻链,4例为κ轻链.5例骨髓穿刺,均有不同程度浆细胞数增加.
从两例自然发病的猫分枝杆菌皮肤病病例获得不能培养的抗酸细菌,对大鼠和猫进行了几个实验性接种试验,结果感染获得了成功,并将结果与用鼠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murium)实验感染的大鼠和猫进行了比较。
个体间之差异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所致.在疾病中,个体的遗传素质与其外界环境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数以百计的情况下,遗传因素起着主要影响皮肤病之作用.本文叙述一些遗传的原则及概念,并举出针对性强的临床实例加以说明.
由"黑色"或暗色的真菌(dematiaceous fungi)引起的真菌病的病名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如着色霉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phaeohyphomycosis)等词未经标准化就被用于各种不同的真菌感染,它们各具有显然不同的临床、病理和菌学的特征.主要的困难是对被称为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和暗色丝孢霉病的两个病的概念存在误解.
皮肤血管炎以触痛的皮肤结节、甲周的血管梗塞和指趾溃疡为特征.它作为成人多发性肌炎、皮肤炎(PM、DM)的特点未获公认.作者报告7例PM、DM具有皮肤血管炎,其中6例为DM,2例伴有恶性肿瘤.
酮康唑是一种新的口服咪唑类药物,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已用于多种人的真菌病获良好效果,包括浅部皮肤真菌病、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和球孢子菌病.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引起的.此菌广泛地存在于腐生物中.本病为一职业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农业和林业工人中.绝大部分病人为皮肤淋巴管型,极少数累及内脏和骨.作者报道了3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都是明尼苏达州东部的一个苗圃的工人,由于接触泥炭藓(Sphagnum Moss)而引起发病,从藓中发现了申克氏孢子丝菌,此藓产于威斯康星州.
方法:作者选择了32例顽固难治的皮肤型银屑病,其中16例过去曾接受氨甲喋呤(MTX)治疗(9例无效,7例不能耐受),3例为严重关节病性银属病。全部患者在服药前作了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作了肝肾功能生化检查及尿肌酐清除率(清除率<75ml/分,不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