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过程性变式的应用探讨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anti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过程性變式进行了探讨,有理有据,值得参考借鉴。
  初中 数学教学 过程性变式 应用 探讨
  一、过程性变式在数学教学中的界定
  变式教学在中国由来已久,它不限于数学教学,其一般涵义是:在教学中使学生确切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之一。即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哪些是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从而对一事物形成科学概念(顾明远1999)。顾泠沅领衔的青浦数学教改实验小组在国内较早系统地研究了变式教学,并提出了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在教学中偏重于使学生获得对已成形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而过程性变式是通过变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构建新知。对过程性变式,顾泠沅从教学含义的角度给出了较宏观的界定:“过程性变式的主要教学含义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有层次的推进,使学生分步解决问题,积累多种活动经验。”
  二、过程性变式的理论基础
  1、脚手架理论
  脚手架教学观:伍德等人曾用“脚手架”一词来描述小孩如何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布鲁纳则进一步指出,将脚手架理论应用于教学中,即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搭建适当的“脚手架” ,以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而过程性变式教学中的策略――铺垫,也强调有层次地搭建适当“ 台阶“,帮助学生化解难点,逐步解决原先不能完成的任务。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性变式教学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把教学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变式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体验、探索,使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不断整合、扩充,建构出新的认知结构。
  3、加涅的教学序列观点
  加涅的教学序列观点强调教学设计上要求:第一,要确定各分任务。第二,保证各分任务的完成。第三,设计一个完成任务的顺序,以便产生理想的迁移。这与过程性变式教学中有层次推进教学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过程性变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过渡时期,有部分学生在智力上还不具备构造形式的数学证明所必需的智力结构。了解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智力缺陷,提供适合具体运算的教学策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逐步进入形式运算。通过过程性变式教学,有层次地导入情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有层次推进,为证明、解题做好铺垫,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活动经验系统,逐步形成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本文参照顾泠沅的研究,具体从下面三方面谈谈过程性变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变式创设情境,体现概念的形成
  每个概念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教师不可能简单的将教材知识“复制”后再“粘贴”到学生头脑中,而应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问题中导入情境,并逐步转化为抽象概念,这有助于概念的掌握。
  2、变式铺垫,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解决的一条基本思路是“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将复杂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
  化归为简单的问题”(波利亚,1945),但由于学生对未知问题的化归经验及策略尚有欠缺,就需要设置一系列过程性变式在已知和未知之间适当铺垫,作为化归台阶。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解决一个较复杂问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将这个较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个有序的子问题,通过子问题的解决逐步达成对复杂问题的解决,亦即通过变式铺垫,帮助学习者有层次地解决复杂问题。这也隐含了加涅的序列教学观点和“脚手架”教学观。
  四、变式拓展,构建经验系统
  综述以上两方面,无论是关注概念的形成,亦或铺垫台阶以助问题解决,都旨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原有旧知识系统上,去体验参与,通过有层次推进,形成自己的经验,并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系统。其中,经验系统的丰富性与效性对于认知系统的完善至关重要。通过变式拓展活动,是丰富学习者的经验系统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可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提供以下机会来丰富学习者的经验系统。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综合上面的分析,本文从注重概念形成过程、解决问题、构建经验三方面探讨过程性变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其实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当然,对于过程性变式,亦可从另外的角度去探讨,如可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顺序去研究:导入情境的变式,教学示例的变式,数学活动的变式,习题的变式等。又如,新课标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如何利用几何图形的变式在平面图形到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变中向学生渗透几何直觉及空间感,这都是与时俱进、关于变式教学的可供笔者再探讨的方面。
其他文献
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促进改革进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学生不但可以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而且可以通过上网浏览丰富的百科知识,帮助落实“大语文”的教学观。再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
期刊
小学数学大纲上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必定是许多知识和许多种思维能力交织而成的。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人才。下面就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思维意识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做了很大的调整,重新认识和确立了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
期刊
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的科目之一,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式的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价值。  幼儿 数学 教学  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的科目之一,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式的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价值。那么,如何进行幼儿数学的教学呢?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从纵向的角度
期刊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初中地理学习的特点  在初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
期刊
本文从三个方面围绕“政治课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展开论述。首先,强调教师要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然后,论述教学效率如何也与学生的配合程度紧密相连。最后,指出利用网络技术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政治课 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  我们现在面临着一方面狠抓理论知识、研读教学大纲、熟悉高考套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要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尝试探
期刊
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当前普通高中新课改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所在。  历史 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当前普通高中新课改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呢?  一、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遵循教育
期刊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以鼓舞激励为主,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语文教师要面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教育话题。要想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本文以《散步》一文的问题设计为例,提出了问题设计应关注学生的起点、问题设计应抓住教材的重难点、问题设计应走近作者写作的原点的观点。  问题设计 学生的起点 教材的重难点 作者写作的原点  一、关于问题导学及问题设计  新课改背景
期刊
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各级学校尤其是高中改革步伐很大,这既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学段自身定位的必须。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改 建构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思考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
期刊
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文化课,绝大部分课文与人们的思想、理想、情操、精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育教学应全面的贯彻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探索与实践,教学中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如何化平淡、枯燥为神奇而具有魅力,从而使学生陶醉其中,受到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 审美能力 培养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注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的熏陶。但长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