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量感生长的“做数学”实践探索

来源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对事物可测量属性的直观感知,是高于知识层面的数学本质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知道量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具有可公度性;其二,知道度量需要标准,度量的本质是用标准做单位去比较,用比较结果描述量的大小;其三,明确度量单位可以有很多种,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适时渗透量感培养内容,符合学生学习基本要求,体现学科教学原点追求。量感是感官体验和认知,带有直观性,而数学学科本身带有抽象性、逻辑性,为有效培养学生量感认知,教师要借助更多直观手段展开教程。借助生活实物、借助媒体展示、借助实验操作、借助参照物品,都属于量感训练基本手段,教师要做好整合处理,优化教学组织,促进学生量感认知的逐渐形成。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机动车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2021年6月,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机动车数量已经超过了3.84亿辆。机动车尾气中含有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分析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成分及其危害性,探讨机动车尾气的检测技术与净化技术,以期为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节概念课,教学时,虽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知1公顷的面积大小,建立1公顷大小的表象,但1公顷的面积较大,无法通过常规的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直接感受。因此,可以借助真实情境,以小一些的“量”为媒介,用“量的累加”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量感体验。
<正>认识事物的变与不变,是经验积累的重要过程。以巩固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的习题,在其设计中有意识地增加对“变”与“不变”的分析、思考要求,则是实现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策略,同时也能反映教师的专业水平。现结合“周长的认识”中的几道习题,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正>华罗庚说过:“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的核心素养,量感是对量的感悟和直觉。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几何思维的发展、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学生的量感意识如何培养?度量的本质又是怎么感悟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展
期刊
随着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加,给大气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以SO2为例,每年全球大量的排放SO2,形成酸雨、烟雾,破坏生态系统。同时对于污染的检测及监测技术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要求检测精度更高,检测方法更便捷快速,以港口船舶尾气的SO2监测为例,由于传统的登船采样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则需研发能现场快速远距离检测的技术。大气中大多数污染物质如SO2、NOx、H2S等都具有对不同波段的紫外光特异性吸收
<正>“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出自《黄帝内经》,其含义为:许多疾病都是因为人体气机的不畅或紊乱而起,而音乐则可以调畅气机,促使疾病痊愈。也就是说,在中医看来,音乐不止是一种抒发和寄托情感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治疗的手段。
期刊
学生在学习“体积”之前已经有判断物体大小的直觉和经验。文章结合“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例开展实践研究,利用学生的认知体验,从物体体积所具有的特征入手,力求触及数学的本质,以增进学生对体积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提升,因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也开始日益严重。为实现机动车尾气污染的良好控制,本文对机动车尾气的检测技术与污染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包括机动车尾气污染的主要组成及其危害、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策略。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形成量感的重要载体。量感是对量的感悟和直觉,但由于公顷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且它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与众不同,给学生量感的形成增添了很多困难。教学时,可通过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感知需求以及应用需求,让量感在自主创造、多元体验与巩固总结中自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