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公路桥涵的各项施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质量保证措施,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公路 桥涵 施工 质量控制
桥涵施工既有测量工作,又有机械操作、钢筋加工、预制梁等多种工作,可谓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影响因素多,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注重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准备、预制、运输、现场作业、检测等关键环节质最管理,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
一、桥涵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缺陷
基础的承载力不均匀。表现有:一是地基承载力不足,基础又未进行相应处理;二是地基处理换填的深度与换填料的压实未达到相应地基承载力要求;三是地基局部超挖,超挖后处理不得当,地基承载力不均匀;四是小桥涵涵底铺砌与沉降缝处理不得当,有水渗入到基础周边的地基土中,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陷。
基础、台身的整体性不足。基础、台身砼终凝前,未对基础与台身、台身与台帽接触而的砼凿毛,又未埋设连接钢筋造成基础、台身、台帽呈搭积木状态晕砌,整体性不稳定,抗剪切变形能力差。造成该问题主要是施工人员对施工规范不熟悉。近两年在施工中采用台身与台帽一起浇筑的方法,使其整体稳定。
砼表面不平整,有蜂窝麻面。主要原因是脱模剂涂刷不均匀,并在搬运中不注意将其蹭吊,浇筑砼时振捣不均匀,砼坍落度不在范围内,拆模时未注意有掉角现象,脱模剂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
板涵砼、沥青铺装层的松散、酥裂现象。。是台身项面不平整或盖板翘曲,造成盖板与台身接触小密贴,盖板处于一种随意或半随意平衡状态,反复的行车动荷载使盖板间铰接缝剪切应力集中,造成盖板间铰缝砼剪切开裂,裂缝延伸后贯穿至桥面铺装,雨水沿裂缝渗入,反复的行车荷载加上雨水的浸蚀、冻涨及气温变化的热胀冷缩作用使砼、沥青铺装层沿裂缝出现破裂、酥碎、松散;二是装配扳改为现浇板后,现浇板与6-8cm砼铺装层分两次浇筑,形成一清晰界面,非整体芡同受力,存动荷载与冲击荷载作用下,6-8cm砼铺装层易出现网裂、破损,并反射到沥青铺装层,多在涵洞交付使用后的2-3年内出现,且破损状况呈逐步扩大态势。
盖板问勾缝脱落。由于盖板问勾缝多为后勾的皮带缝或平缝,与盖板的整体性、粘结性差,在行车的动荷载作用下,盖板间勾缝就会剪裂、酥落。
二、公路桥涵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质量体系,确保有效运行
建立由项目经理部到工程队再到工班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检测等级分别进行检测,实施工程质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并对各级主要领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认真开展日常质量活动,并通过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审核,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2.建立试验室,配备足够的测试人员及检测仪器
设备项目经理部设工地试验室,主要负责原材料的质量检查,砼、砂浆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试件制作、检测等工作,并进行工程试验的跟踪检测工作。
3.在施工全过程中实施五项控制
(1)目标控制:将单位优质工程标准,分化成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标准,使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明确各项质量标准及要求,并按规定的目标进行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
(2)源头控制:每一分项工程实施前,都要对影响该工程或工序的生产要素;
(3)动态控制:管理控制工作必须如影随形地与作业同步进行,除加强专职质检人员和兼职人员的责任心外,重点搞好班组人员的“三自一检”工作;
(4)“三工”控制:技术和管理人员坚持工前讲解、工中检查指导、工后总结评比制度,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各道工序严格按最佳工艺参数施工。对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的操作,要组织工前示范和专门讲解。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关键工序实行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坚持标准化作业;
(5)制度控制:首先建立“三工序”制度,每道工序施工前,先检查上工序,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并保证本工序的作业质量,然后服务下工序。对上工序不合格而盲目进行本工序作业的将实行重罚。
三、桥涵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1.原材料、砂浆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1桥涵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查
钢筋混凝土所用的钢材的种类、钢号和直径,应符合桥规和设计图纸的规定,大中桥所用钢筋、高强钢丝,除了应有出厂试验说明书外,所有的钢材在使用前应按规范规定抽样作机械性能试验。水泥应符合现行水泥标准的有关要求。所用水泥必须附有带糙厂的试验报告单证明文件,大中桥所用的水泥还必须是大厂生产的,而且要按规范规定的频率对其抽样检验。
石料采用的坚硬卵石或碎石应符合连续级配、强变等的规定。桥梁工程用砂应选择级配合理、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砂或由硬质岩石轧碎而成的人工砂,其知赂须满足连续级配,杂质含量等各项技术要求。
混凝土拌和用水应符合洁净要求,含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等的水都不能使用。
1.2砂浆的试配与确认
砂浆应有符合设计规定的强度,有良好保水性和一定的稠度。砂浆的配合比准确,拌和均匀、色泽一致。砌筑砂浆应具有适当的和易性与稠度,以保证缝隙填满压实,砌体胶结牢固,为提高砂浆稠度可在砂中掺入适量的塑化剂,但要注意塑化剂的影响,其适用范围和用量。
2.桥梁基础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2.1明挖基础
基础开挖的大小應符合设计图纸和满足施工要求,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对地质情况认真检查,确认地基符合设计要求后,签认施工单位填报的基坑检查记录和下道工序施工的申请批复单。
2.2桩基工程
桩基础按施工法的不同分为:钻孑L桩基础、挖孔桩基石出和沉入桩基础。
2.3沉井基础
制造沉井的场地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支垫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及抽垫方便,第一节沉井下沉工作,应在井壁混凝土强度达到各阶段要求的强度后方可进行;沉井下沉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正位和垂直下沉,至少每下沉1m检查一次,并做好观测记录,发现偏位或倾斜应及时纠正;沉井接高时,各节的竖向中轴线与第一节竖向中轴线应相合,接高时应尽量纠正沉井的倾斜;当沉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后,应检查基底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应由潜水工进行检查,并在填写记录后方可封底,水下封底混凝土应密实不漏水。
3.桥面附属工程质量控制
对于各种装配式拱桥,侧墙、护拱、缘石、栏杆、人行道和混凝土桥面在腹拱铰的上方,均应设置贯通桥宽的伸缩缝,沉降缝的接触面平整、不留缝宽;
对于整体式混凝土桥面,所有伸缩缝,沉降缝均宜由下直通到桥面。
防水层材料应经过检查,符合规定标准后方可使用,防水层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在低温或雨天铺设。
四、结束语
要保证公路桥涵的施工质量,就要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着手,认真做好施工工作并积极的采取质量保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公路桥涵的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张琼.桥涵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徽建筑.2008.1
[2]赵宇宏.桥涵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7■
[关键词] 公路 桥涵 施工 质量控制
桥涵施工既有测量工作,又有机械操作、钢筋加工、预制梁等多种工作,可谓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影响因素多,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注重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准备、预制、运输、现场作业、检测等关键环节质最管理,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
一、桥涵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缺陷
基础的承载力不均匀。表现有:一是地基承载力不足,基础又未进行相应处理;二是地基处理换填的深度与换填料的压实未达到相应地基承载力要求;三是地基局部超挖,超挖后处理不得当,地基承载力不均匀;四是小桥涵涵底铺砌与沉降缝处理不得当,有水渗入到基础周边的地基土中,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陷。
基础、台身的整体性不足。基础、台身砼终凝前,未对基础与台身、台身与台帽接触而的砼凿毛,又未埋设连接钢筋造成基础、台身、台帽呈搭积木状态晕砌,整体性不稳定,抗剪切变形能力差。造成该问题主要是施工人员对施工规范不熟悉。近两年在施工中采用台身与台帽一起浇筑的方法,使其整体稳定。
砼表面不平整,有蜂窝麻面。主要原因是脱模剂涂刷不均匀,并在搬运中不注意将其蹭吊,浇筑砼时振捣不均匀,砼坍落度不在范围内,拆模时未注意有掉角现象,脱模剂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
板涵砼、沥青铺装层的松散、酥裂现象。。是台身项面不平整或盖板翘曲,造成盖板与台身接触小密贴,盖板处于一种随意或半随意平衡状态,反复的行车动荷载使盖板间铰接缝剪切应力集中,造成盖板间铰缝砼剪切开裂,裂缝延伸后贯穿至桥面铺装,雨水沿裂缝渗入,反复的行车荷载加上雨水的浸蚀、冻涨及气温变化的热胀冷缩作用使砼、沥青铺装层沿裂缝出现破裂、酥碎、松散;二是装配扳改为现浇板后,现浇板与6-8cm砼铺装层分两次浇筑,形成一清晰界面,非整体芡同受力,存动荷载与冲击荷载作用下,6-8cm砼铺装层易出现网裂、破损,并反射到沥青铺装层,多在涵洞交付使用后的2-3年内出现,且破损状况呈逐步扩大态势。
盖板问勾缝脱落。由于盖板问勾缝多为后勾的皮带缝或平缝,与盖板的整体性、粘结性差,在行车的动荷载作用下,盖板间勾缝就会剪裂、酥落。
二、公路桥涵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质量体系,确保有效运行
建立由项目经理部到工程队再到工班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检测等级分别进行检测,实施工程质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并对各级主要领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认真开展日常质量活动,并通过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审核,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2.建立试验室,配备足够的测试人员及检测仪器
设备项目经理部设工地试验室,主要负责原材料的质量检查,砼、砂浆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试件制作、检测等工作,并进行工程试验的跟踪检测工作。
3.在施工全过程中实施五项控制
(1)目标控制:将单位优质工程标准,分化成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标准,使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明确各项质量标准及要求,并按规定的目标进行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
(2)源头控制:每一分项工程实施前,都要对影响该工程或工序的生产要素;
(3)动态控制:管理控制工作必须如影随形地与作业同步进行,除加强专职质检人员和兼职人员的责任心外,重点搞好班组人员的“三自一检”工作;
(4)“三工”控制:技术和管理人员坚持工前讲解、工中检查指导、工后总结评比制度,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各道工序严格按最佳工艺参数施工。对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的操作,要组织工前示范和专门讲解。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关键工序实行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坚持标准化作业;
(5)制度控制:首先建立“三工序”制度,每道工序施工前,先检查上工序,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并保证本工序的作业质量,然后服务下工序。对上工序不合格而盲目进行本工序作业的将实行重罚。
三、桥涵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1.原材料、砂浆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1桥涵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查
钢筋混凝土所用的钢材的种类、钢号和直径,应符合桥规和设计图纸的规定,大中桥所用钢筋、高强钢丝,除了应有出厂试验说明书外,所有的钢材在使用前应按规范规定抽样作机械性能试验。水泥应符合现行水泥标准的有关要求。所用水泥必须附有带糙厂的试验报告单证明文件,大中桥所用的水泥还必须是大厂生产的,而且要按规范规定的频率对其抽样检验。
石料采用的坚硬卵石或碎石应符合连续级配、强变等的规定。桥梁工程用砂应选择级配合理、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砂或由硬质岩石轧碎而成的人工砂,其知赂须满足连续级配,杂质含量等各项技术要求。
混凝土拌和用水应符合洁净要求,含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等的水都不能使用。
1.2砂浆的试配与确认
砂浆应有符合设计规定的强度,有良好保水性和一定的稠度。砂浆的配合比准确,拌和均匀、色泽一致。砌筑砂浆应具有适当的和易性与稠度,以保证缝隙填满压实,砌体胶结牢固,为提高砂浆稠度可在砂中掺入适量的塑化剂,但要注意塑化剂的影响,其适用范围和用量。
2.桥梁基础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2.1明挖基础
基础开挖的大小應符合设计图纸和满足施工要求,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对地质情况认真检查,确认地基符合设计要求后,签认施工单位填报的基坑检查记录和下道工序施工的申请批复单。
2.2桩基工程
桩基础按施工法的不同分为:钻孑L桩基础、挖孔桩基石出和沉入桩基础。
2.3沉井基础
制造沉井的场地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支垫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及抽垫方便,第一节沉井下沉工作,应在井壁混凝土强度达到各阶段要求的强度后方可进行;沉井下沉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正位和垂直下沉,至少每下沉1m检查一次,并做好观测记录,发现偏位或倾斜应及时纠正;沉井接高时,各节的竖向中轴线与第一节竖向中轴线应相合,接高时应尽量纠正沉井的倾斜;当沉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后,应检查基底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应由潜水工进行检查,并在填写记录后方可封底,水下封底混凝土应密实不漏水。
3.桥面附属工程质量控制
对于各种装配式拱桥,侧墙、护拱、缘石、栏杆、人行道和混凝土桥面在腹拱铰的上方,均应设置贯通桥宽的伸缩缝,沉降缝的接触面平整、不留缝宽;
对于整体式混凝土桥面,所有伸缩缝,沉降缝均宜由下直通到桥面。
防水层材料应经过检查,符合规定标准后方可使用,防水层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在低温或雨天铺设。
四、结束语
要保证公路桥涵的施工质量,就要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着手,认真做好施工工作并积极的采取质量保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公路桥涵的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张琼.桥涵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徽建筑.2008.1
[2]赵宇宏.桥涵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