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到处生活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我将自己在上海某棚户区当教师的经历,写成小说《穷街》,很快被改编成电视剧,拍摄场地就在“穷街”实景。
  人说都市里的村庄,“穷街”就是大上海版图上的一个“村庄”:窄窄的“弹格路”(碎石嵌在泥地上铺成)已被几代人的脚底磨得溜光的滑,碎石之间的泥地绽着青苔,那是“穷街”上唯一的“绿化”。
  街面两侧挤满由棚户翻造的简易住房:一伸手可触得到二楼阳台底部,最窄的街面,房子间隔,支不开一顶雨伞。
  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那次参加一次有关旧城改造研讨会后,重访“穷街”,还是那窄窄的湿漉漉滑腻腻的“弹格路”,已是傍晚时分,那蚕食到路面的各家自建厨房内弥漫出阵阵煎鱼烧菜的香味。曾几何时,我们生活的小区内似已闻不到厨房香……这里家家都是门户洞开,热心的“穷街”住户们将我们一行领到20多年前拍电视的那一家,屋里陈设,竟与当年一样:三五牌座钟、缝纫机、墙上嵌在镜框里的如小豆腐干一样的一张张黑白照片。这户平凡的蚁民之家,最传奇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当年《穷街》摄制组入住他们家,来了好多大明星……
  不觉间,家家户户门口摆出晚餐桌子——虽时已入秋,他们还是习惯在门口吃饭:炒得碧绿生青的菠菜、炖得烂烂的红烧肉或红烧肘子、装得冒尖的油酱蟹、油氽花生、冰镇啤酒……小日子过得挺滋润挺笃实的。
  “这算啥,待晚上11点过后,麻将台收了,就是夜宵时间,家家门口也是这样一桌消夜开出来……不到凌晨不收场。”
  “苦了大半辈子,好容易盼来今天的好日子,老两口一个月近三千元的退休工资,在穷街上过过,蛮宽绰了,至少搓搓小麻将抿几口老酒是没有问题的。”
  他们并不忌讳“穷街”这个字眼,街上仅有的一家烟杂店,店名就叫“穷街”,是一对下岗夫妇开的。说是店铺,不过就是沿街住房底层破墙放只柜台。“穷街”店名,是店主自己直接刷在水泥墙上,字体歪歪斜斜,像小学生写的。小小的店内,无人照料,再一看,一板之隔的后半间——即传统的前铺后住——昏黄的灯下同样支起一张麻将台,战况正激烈着呢。
  “来包牡丹牌香烟。”
  里面的店主眼睛不离自己的牌,头也不抬地说:“你自己拿好了。”
  来人一掀柜台板走进店里,熟门熟路地从柜台里掏出零钱盒取了零钱又拿了烟,再一掀台板就走……
  “穷街”人就是这样做生意的。
  “穷街”贫瘠的土地也会绽出传奇。“穷街”入口处有一个空置好久的店面,那是当年还住在“穷街”的周正毅开的馄饨店,10年不到他就成为名驰沪港的“上海首富”,然后又急转直下蹲大牢去了。与其说是人生无常,不如说贪心不足蛇吞象,给撑坏了。他发迹前那间铺面一直闲置着无人接,嫌其晦气!
  穿行在“穷街”蛛网样延伸开来的陋巷窄路之间,踏着矮小的屋檐内洒向街面的灯光,深切感到这里是那样家常、谦和、亲切……
  上海的城建是日新月异的,“穷街”在不断缩小,原址造起每平方米2万上下的新楼盘,仅留的这一截,马上也要动迁了。
  “想不想住有电梯的高楼?”
  “这里住惯了,开支又省。搬到新高层,这个费那个费,怕两人的退休金不够开支……反正,一切听居委会的……”
  居委会是“穷街”人唯一能接触到的政府机构——尽管居委会还进不了政府行政机关的编制。但“穷街”人遇到困难,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心理医师也不是律师,就是找居委会。
  他们习惯视居委会为自己的守护神,事实也如此,居委会就是在为他们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锱铢必计的商业社会,人的心理防护显得如此苍白脆弱不堪一击,因此自杀、精神崩溃、忧郁症等时有听闻,相比之下,“穷街”上的日子却是踏踏实实,蕴藏着顽强的生命力。没有坚实的自我认知与平和心态,是很难达到这一境界的。
  当今是个推崇精英的时代,对精英的划分往往用金钱来衡量。从这个角度讲,“穷街”上或许是没有精英的,但从“穷街”人淡泊从容自足的生活态度来看,不攀比不自卑,那源自农业社会守望相助的情怀,应该也属于一种已流失的精英精神吧!
  随遇而安,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在自己熟悉的世界里守着日子,有人或会将此归属为国民的“劣根性”,可我恰认为这是我们传统的人文精华。
  想起下乡时认识的一种名叫车前草的植物。车前草多生长在车道的两条车轮中间。大约是受车子底部高度的限制,车前草都是贴地而生,不怕践踏,天生天养,生机机然。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穷街”终有一天会从大上海版图上消失,那曾经弥散在内里的简单的欢乐也会随之消失。但愿这种许多人不屑的生活态度,能随着“穷街”人的迁移,继续生根开花。
其他文献
家里有一本相簿,贴满了年代久远,但却保存得极好的照片。照片里的那个少女,标致美丽,漆黑发亮的头发,长可及肩;长长的丹凤眼,隐隐含笑。她穿着时髦的泳衣,倚在游泳池畔的栏杆上,星星点点的阳光在她脸上跳跃;她穿着紧身的格子长裤,骑着脚踏车在马路上奔驰,黑黑亮亮的头发在风里神气地飞扬;她穿着圆领细腰的大花裙,斜斜地坐在如茵的草地上,笑容比周围嫣红姹紫的花卉更为灿烂。  照片中的这位少女,如今已经65岁了,
期刊
选择在大城市生活,就意味着叛变——叛变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叛变轻松悠闲的生活节奏,叛变低风险、低污染、低物价的生活环境。唯一没有叛变的是欲望本身,它被打扮成理想、前途、上进心和生活品质。   没问题,在大城市生活是人人拥有的权利,只要你能承担以下30项成本:  呼吸成本:你在大城市吸入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重金属和病毒,它们来自工厂排污、机动车尾气、建筑粉尘、香烟、空调以及数百万人
期刊
每当想起那年夏天的午后发生的事情,我和我的丈夫仍然忍不住暗自发笑。那时候,我们的两个儿子还小,确认他们在埋头玩玩具,我们便抓住时机悄悄溜回卧室,锁上了门。突然,我们听到卧室的门外有说话声——孩子们一定是要找我们有什么事。床上的被褥被搞得乱糟糟的,我们马上停止了一切动作,静静地专注地听着。  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一定是这样的:一只小手举起来正想敲我们的房门,这时候我们9岁大的儿子阻止了他的小弟:“想
期刊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这个世界已经走错了方向。但如果我们接受这个世界的法则,按照这些法则生活,让最有权、有钱的人主导世界,那表示我们也走错了方向。  世上有许多人毫无尊严地活着,许多人甚至无法生存。如果我们接纳这种现状的话,那我们真的错了。我们明知自己拥有太多,他们拥有的太少,却还是眼睁睁看着他们死于饥渴和疾病。  我们不够圆满,因为我们没有慈悲心,不关爱其他的众生,没有感觉到跟他们的联系,也无法
期刊
年轻的妹妹有个喜欢的男孩,从动了心思到得手之前,整日神情恍惚,人家无意中向她一瞥她就春心浮动,人家跟她说句话她恨不得飞到天上去。可是当他真的爱上她,她却变得喜怒无常。人家想和她看场电影,她死活不去,怕被同学看到。人家踢球被对手铲倒,所有同学都冲上去,就她站在原地不动假装根本没关系。人家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全班女生都去捧场,有几个勇敢的女孩还跑上台献花,她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人家转而和其中一个献花的女孩好
期刊
18年前的春天,郑州国棉四厂的杨力吾常感到口舌麻涩,右半身经常出现电击般的感觉。医生的诊断结果是:脑肿瘤,已到晚期,生命最多维持两年。那一刻,妻子黄艳琴如坠冰窖。她想了一夜,决定不告诉丈夫真相。  由于丈夫随时可能犯病,黄艳琴每晚辗转难眠,看到身边的丈夫呼吸正常,她才稍微安心。黄艳琴发现,丈夫在犯病前会双手发抖,于是,每天晚上睡觉时,她都轻轻握着丈夫的手,丈夫稍有一点儿动静,她就会马上醒来。妻子温
期刊
从那以后,每次我经过学校大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往那门旁角落瞟一眼,她总是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做自己手中的活。   她,一个40多岁的妇女,衣着简单朴素。给人第一印象她是一个忠实厚道的农村人,一个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在周末时,在她身边会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看上去很沉静,言语不多,总是在不停地摆弄着他骑来的那半旧的自行车。有时他会很乖巧地帮着他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看得出,他是个
期刊
奋斗到第六年,我们按揭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虽然楼层高了些,面积小了些,但我俩心中都溢满着快乐和幸福。  首付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说起来惭愧,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供应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上学、结婚,两位老人除了腰更佝偻一些,再也拿不出一分钱资助我。  住进新房的那天,父亲从几十里外的老家赶来祝贺,来的时候,还带了一只杀好的鸡,冬天里母亲腌的一坛咸菜。然后从衣服的里层剥出来一个纸包,原来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三
期刊
我的外祖父已经去世20多年,我至今依然很清晰地记得,在给外祖父出殡的时候,村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来给外祖父送别。从家门口到坟地三公里的路上,满满的都是悲伤的人们。   现在想来,这在时处“文革”时期的年代里,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外祖父的成分是地主。当时我还很小,十多岁的年龄。我为此常常不解地询问母亲。母亲告诉我,还有一件事在外祖父家也是在当时独一无二的,土改均贫富的时候,村子里时兴抢大户。意思就
期刊
只要牵扯到感情,通常就没有逻辑可循。   感情是一件永远无法计算投资报酬率的东西,付出跟回报之间有时完全没有关系,甚至成反比。如果不小心介入了别人的故事,在那个并不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剧情中扮演一个没有身份名称、没有对白、没有声音的角色,这对谁而言,都是难堪的挫折,都是难以言喻的寂寞。   你的戏份是依附在另一个人之下,随着他的悲而悲,随着他喜而喜。此时你的情绪根本没有所谓的自主权。在那个不属于你自己
期刊